书城童书宇宙未解之谜
4563200000022

第22章 天体之谜(5)

须知,星系的外形和颜色首先取决于那些年轻、明亮和连成一大片的恒星。这些恒星诞生不久,它们分布在频繁诞生恒星的宇宙区域中。这就是说,要观测到两个星系碰撞时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必须仔细洞察星际气体的未来状况成为年轻恒星的“建筑材料”。

在日本天文学建立的星系模型中,除模拟星系中衰老恒星的普通恒星外,还有年轻恒星的星际气体云。这些天体和星际介质通常不是点状,它们都是具二体尺寸,还能相互碰撞并吸引到一起,最终收缩,在其内部还会诞生年轻恒星。A这些年轻恒星在几年的时间里仍放射着耀眼的光耀。当然,按照模拟实验的测定,这些恒星最终将发生超新星爆发。这些超新星爆发,将摆脱掉自己膨胀的星壳,并加大其混沌状态时的速度,进而向天文学家描绘出最近几年来星系中恒星和星际气体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的情景。

这次数学模拟实验表明,在两个星系飞速接近时,这两个星系的气体云中的次星系并非像圆盘状星系中的次星系那样牵制着自己。这时,恒星就会在两个相互接近的星系之间形成“纽带”,或形成被强力展开的螺旋状分支物,气体云会形成环状结构,其半径小于恒星圆面的半径。邻近星系的影响会破坏气体云沿圆形轨道匀速运动,它们往往相互碰撞从而强化了恒星的诞生过程。几亿年后,星系掠过最近点后,星系间引力的相互作用促进了恒星的形成过程,从而使恒星形成的强烈度达到极点,其恒星形成的速度是孤立星系中恒星形成正常速度的十倍。

大批年轻的恒星由于两个星系的相互作用,明显变换着自己的颜色,它们的颜色变得更加蔚蓝,而其余恒星则是致密的相对论性天体——中子星和黑洞,它们成双结对地栖身于众多的普通恒星之中并伴它们同行,进而变成强X射线、源,它们还能明显强化这一区域中星系的亮度。

地球最大的灾难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同时也是宇宙中的一颗微不足道的星体,宇宙中发生什么事情都或多或少会和地球有关系。如果有一天地球和某一天外来客相遇相撞,自己的生命尚危不自保,它还能保护在它庇佑下的人类吗?杞人是可以忧天的。

许多科学家推测,史前文明正是毁于一次星球撞击事件。这不是无稽之谈,也不是杞人忧天。事实上,在人类的现代史上,有关太空天体与地球相撞或擦肩而过的记录屡见不鲜。1908年6月30日清晨,俄国西伯利亚中通古斯卡河上游瓦纳瓦腊以北五十公里的密林中,突然狂风大作,从东南方向风驰电掣般地飞来一个怪物,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过后,蘑菇云拔地而起,窜上近两万米的高空,刚刚醒来的驯鹿还未醒悟过来想一想是怎么回事,已经与挺拔的大树一起被灼热的气浪冲倒、焚烧。连日熊熊的大火吞没了两千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冲天的火光,照得方圆八百公里通红一片,一千五百公里外也能看到。在中心地区三千米范围内,出现直径一米至五十米的坑穴二百多个,其周围的树木呈放射状向外侧倾倒,活像一个巨轮的辐条。离出事地点六十公里外的一位农民回忆说,他站在门廊上,突然看到一个拖着一股烟尘的火球飞速而过,热浪与刺眼的火光迎面扑来,强大的冲击波顿时使他失去知觉。当他苏醒过来后,只觉得大地在颤抖,房子在摇晃,头顶传来雷鸣般的巨响。他说,他在恐怖中“好像觉得世界的末日到来”160公里外一个在河岸工作的工人,被气浪掀人河中在240公里外,强劲的风把地面刮去一层土,在安加拉河面上堆起一堵水墙。

远在数千里之外都能听到这次直径约50米彗星的、能量约为广岛原子弹威力500倍的大爆炸的响声。爆炸的气浪使整个西伯利亚东部出现了强烈的气流英吉利海峡彼岸的英国气象中心也监测到大气压持续20分钟的上下剧烈波动3500公里外的彼得堡以及澳大利亚、爪哇、华盛顿等地的地震仪都记录到地震

波。连续两个晚上,天空异常明亮,甚至在苏格兰,午夜还可看清报纸上的字。1937年,一颗直径不到一公里的名叫“赫米斯”的小行星以每小时三万公里的速度与地球“擦肩”而过,距地球仅78万公里。假如赫米斯与地球相撞,S将释放出相当于十万个百万吨级炸弹的能量。

1947年2月12日上午,苏联远东锡霍特一阿林山系的伯力居民们目睹了另一天空奇观:一颗火球拖着浓烟和火花,在空中向南美袭来,消失后不久,传1来了一声巨大的爆炸声。正在执行任务的苏联空军也观察到了这一现象,他们帮助调查人员找到了陨石坠落现场。

1972年8月10日,美国加利福尼亚上空5万8千米处传来隆隆巨响,一团’巨大的火球划天而过。原来是一颗直径十米、重数千吨的小行星擦地球而过,m险些撞上美国。美国宇航局的红外探测器记录了这次事件。

1976年3月8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许,在我国吉林省吉林市北部发生了一次世界罕见的陨石雨。百万群众看到一个耀眼的火球,向地面飞落,接着分裂,为三个火球,一个形成满月另两个呈足球大小的碎块,随后向地面坠落。轰隆之声响彻云霄,震起的土浪高达数十米,土块飞溅到百米之外,还升起了一个高达五十多米的蘑菇云状的烟柱。大量陨石碎块撒落在吉林市北部近五百平方公里的范围内。

吉林陨石雨撒落在一狭长带状区域内,东西长约七十多公里,南北方向最宽的地方不超过十公里。据研究,吉林陨石原先可能是一个直径两千二百公里一的阿波罗型小行星的一部分,它在行星际空间飞行,在八百万年前被撞击分裂出一块直径大于十米的碎块,在40万年前又受到一次撞击,分裂出一块直径约2米的碎块,这颗碎块于1976年3月8日15时大体上沿着地球公转方向从后面追上地球。在和地球外层的大气碰撞后,摩擦生热让它燃烧。陨石的一大部分被烧毁、汽化,而残留的内核在大气层中产生多次崩裂,形成许多碎块落到地面上,到达地面时速度每秒只有几十米。科学家们对吉林陨石标本作了大量的物理化学研究与分析工作,197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研究专着《吉林陨石雨论文集》。

1987年夏天,苏联宇宙开发科学家A伏伊柴霍夫斯博士发表研究报告说,一颗被称为“1983TB”的小行星正渐渐地接近地球,如果情况继续下去,到2115年它将会撞击地球。这位博士提出了两个解救地球的办法,一个是用航天器人为地改变小行星的轨道另一个是在宇宙空间把小行星击碎。后来,各国天文学家经过精确推算,否定了这位博士的“2115年小行星猛撞地球”的错误结论,消除了许多人的担心。

1989年初,美国科学家宣布一条震惊世界的新闻:一颗能产生相当于两万碁颗氢弹爆炸能量的小行星“989FC”将在当年3月22日在距地球约69万公里的远处飞过。这颗小行星的轨道比较特殊,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1.03年(大多数小行星的公转周期为3~7年),每隔33年要飞近地球一次。我国天文学家认为,假如这颗直径为300米左右的小行星有朝一日击中地球,如在高空爆炸,由于碰撞速度高达16公里/秒,将撞击出一个直径为6公里左右的圆形撞击构造坑,在半径为几十公里范围内产生强烈地震。

1989年8月,一颗直径一公里的小行星“1989PB”在距地球400万公里处飞过。

1991年1月,直径五公里至十公里的小行星(1991BA)在距地球17万公里处掠过,这个距离不到地球至月球距离的二倍,在天文上算是“千钧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