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4561700000003

第3章 声音鉴附录(3)

当时,常州有位杨瑞莲,此人是乡间一儒,善长篆隶之学,蜇居乡里,一直怀才不遇。他有一位亲戚叫梁诗正,在朝廷做官,他便前往京师去投奔这位亲戚找点事做。恰好此时朝廷开设了一个两清古鉴馆,将内府所藏的古鼎尊彝儡等青铜器加以图绘并摹录铭文成书。梁诗正便推荐杨瑞莲入馆充当缮写官。这年8月13日,馆中人多去参加乡试,只有杨瑞莲一人留在馆中。午后,推门进来一位头戴青纱小帽的人,徐徐来到杨瑞莲面前。杨瑞莲不知此人是谁,寒喧几句之后便坐下继续缮写文章。这时,这个人便和杨瑞莲随便闲谈起来。这人打听到馆中其他人都去参加乡试后,便问杨瑞莲为何单单留下来不去参加。杨瑞莲回答说:“唯恐内庭有传写之事,所以留下来伺候。”这人又解了杨瑞莲的姓名、里籍及何人引荐入馆等,杨瑞莲便一一详告。问了这些事后,这个人就对杨瑞莲说:“先生,能将你写的东西拿给我看一下吗?”杨瑞莲便拿出自己所写的东西送给这个人看,这个人看后颇为赞赏。正当此时,几位内侍闻声寻来,杨瑞莲才知此人原来就是乾隆皇帝。杨瑞莲急忙连连叩头谢罪,乾隆笑着颌首离去。第二天,他召见梁诗正说你的那位亲戚杨瑞莲非常坦诚,篆、隶也很好,不能参加乡试,十分可惜,可赏给举人。”梁诗正顿首拜谢。这样,乾隆帝一个诏令,杨瑞莲便也成了举人。后来,杨瑞莲为修《两清古鉴》

做出了贡献,书成之后被提拔为湘潭令。以后,杨瑞莲便以其善书自恃,得罪了一名显宦,这位显宦便寻机弹劾他。乾隆闻奏,立即朱批:“杨瑞莲诚实人,予所深知,所参不准。”便将原奏退了回去。可见,乾隆皇帝是多么爱惜人才。如果执政者没有爱才之心,那么人才怎么能够聚集其身边并尽心为其服务呢!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附二世皇帝》中记载: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一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赵高担任秦国丞相后,大权在握。但是仍然不够满足,想在宫中作乱窃取皇帝的宝座。他惟恐作乱时群臣不听他的话,便事先进行试探,上朝的时候将一头鹿献给秦二世皇帝说:“这是一匹马。”二世皇帝笑着说丞相说错了吧?把鹿说成了马!”赵高于是便问左右群臣。群臣有的不作声,有的说是马以逢迎赵高,有的直言说是鹿。赵高便暗中寻找借口,以触犯法律为名,将那些说是鹿的大臣加以迫害。自此以后,群臣们便都惧怕赵高,惟恐被其陷害。

这个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故事,发生在秦二世三年(前200)八月赵高(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207年),本出自赵国国君之后的远房支族。赵国灭亡时,其父亦被徙入咸阳,后因罪处以宫刑。其母被收为宫奴后,与人私通,生赵高、赵成兄弟等。赵高兄弟亦被处以宫刑,继续留在宫廷侍奉秦始皇。赵高身材高大雄健,但生性狡黠,舌巧如簧,又善书,他见秦始皇重视法治,便也投其所好,开始钻研先秦诸法。几年过后,他深受秦始皇的赏识,说赵高“强力,通于狱法”,并被擢为专门掌管皇帝车马的中车府令,成了秦始皇的近臣。自此,为秦朝留下了祸根。

秦始皇有20多个儿子和10多个女儿。长子扶苏是皇太子,随名将蒙恬北守匈奴。幼子胡亥则留在秦始皇身边。秦始皇本人在消灭六国、统一全国后,为了炫耀武功和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曾经多次出巡。他东临碣石,西抵黄陵,南至衡阳,北极燕代。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带着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和公子胡亥等人洱次出巡,队伍途经钱塘(今浙江余杭)、江乘(今江苏镇江)而进人琅邪(今山东胶南),准备取道返回都城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20里)。但是,当队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秦始皇因身染重病而亡,结束了他既是伟人又是暴君的一生。

秦始皇在沿胶东半岛北岸继续向西行进,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时就病倒了。当时,跟随秦始皇出游的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以及公子胡亥等,虽见秦始皇已经病危(但由于秦始皇最厌恶死亡,忌讳“死”

字,所以未敢向他问及后事。不过,随着病情的加重,秦始皇自己也明白死要临头了。于是,他给在北边监军的长子扶苏留下了玺书,让他急赴咸阳主办丧事,明确地安排由扶苏来继承帝位。玺书封好后,放在中车府令赵高处,没有来得及交与使者。赵高素与蒙恬、蒙毅兄弟和皇太子扶苏不和,阴谋另立公子胡亥,便诱逼丞相李斯同意,改诏书,并派遣王离以赐扶苏。书中写道:

……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神将王离。

这份假冒的诏书,是由赵高的亲信王离捧着念的。于是,太子扶苏只得饮剑而亡,蒙恬也在下狱后被逼自杀。尔后由赵高策划并操纵,胡亥被继立为帝,是为秦二世。李斯继续做丞相,赵高升任为郎中令,全面掌管宫中警卫,并成为二世身边最亲近的决策人物。

二世做皇帝后,每日吃喝玩乐。一天,他对赵高说:“人生在世,就像骑着快马穿过一堵墙的缺口,实在是太短暂了。我既然做了皇帝,富有天下,就打算随心所欲,享尽一切快乐,你看如何?”赵高听后立即拍手称赞,说:“好主意!只有贤明君主才能这样干,那些愚蠢的君主才禁止这样做,不过陛下应该注意:沙丘之谋,诸公于和大臣都在怀疑。诸公子都是陛下的兄长,大臣们又都是先帝任命的,现在陛下刚刚即位,他们都怏怏不服,恐怕要搞暴乱。蒙恬。蒙毅兄弟长期将兵,他们虽巳入狱,但人还未死。想到这些,我就吓得发抖,唯恐性命难保,陛下怎么能在这时高枕无忧呢?”

二世胡亥听赵高这一说,觉得问题还相当严重,自己一时还不能尽情享乐,就向赵高讨教对付诸公子和文武大臣的计谋和策略。于是,赵高和盘端出了他早已谋划好的蹀血黑策。蹀血黑策的内容是变换刑法,使法律更苛刻更严酷,让犯罪的人连坐受诛,乃至灭族,消灭大臣而疏远骨肉,使贫困的人豪富起来,使卑贱的人高贵起来,统统除掉秦始皇任命的大臣,换上二世的亲信。赵高并非常得意地对二世说这样可以铲除祸害,杜绝奸谋,德归陛下,群臣拥护。到那时,陛下就可以高枕而卧,尽情享受人间乐趣了。所以这是一个最高明的办法。”

二世一听,非常高兴,于是便采纳了赵高的蹀血黑策,立即着手修改律令,严刑峻法,向大臣和骨肉兄弟挥起了无情的屠刀。

蹀血黑策的受害者首先是蒙恬、蒙毅兄弟。本来,二世在即位之前的归途中知道扶苏已死,见蒙毅也祷告山川而回,就想释放蒙恬,仍用蒙氏兄弟为将。可是赵高因早年犯罪受过蒙毅制裁,怀恨在心,捏造说先帝早就想立胡亥为太子,只是因蒙毅谏阻才未立成,于是二世就打消了释放蒙恬的念头,并把蒙毅囚在了代郡(今河北蔚县东北)狱中。赵高日夜毁恶蒙氏兄弟,碟血黑策确定之后,二世遂决定先拿蒙氏兄弟开刀。二世的叔父子婴听到消息,前来向二世进谏,他列举战国诸侯杀害忠臣、亡国殃身的先例,规谏二世不要诛杀蒙氏兄弟。但是,二世已被赵高蛊惑至深,对于子婴的规谏置若罔闻,于是派人将蒙氏兄弟杀害。

蒙氏兄弟被杀后,屠刀继续挥向朝中大臣。二世让赵高主管办案,赵高乘机罗织罪名,处死大批朝臣。

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认为“将相不辱”,相继自尽。

每位大臣含屈而死,往往还要连及一串亲友,就是担任宫廷警卫的亲近侍臣三郎官也有不少人无辜受害。在屠杀大批朝臣的同时,赵高乘机大量安插亲信,如其弟赵成任中车府令,女婿阎乐为咸阳县令,其他如御史、谒者、侍中等要职,多更换为赵氏人。按照原来赵高对二世所说,屠杀大臣空出要职之后,任命二世的亲信人,但二世毫无心机,也没有什么亲信人,他最亲信赵高,以为赵高安置的亲信便是自己的亲信,因此,他就放手让赵高随意安插摆布,为赵高网罗党羽,培植势力,架空二世创造了条件。

赵高在残害文武大臣的同时,旋即向二世的骨肉兄弟和同胞姐妹狠下毐手。一次,在咸阳市上,二世的12个兄弟同时被砍头,腔血喷射,触目惊心。又一次在杜邮(今陕西咸阳东)的刑场上,二世的6个兄弟和10个姐妹同时被活活辗死,血肉狼藉,惨不忍睹。公子将闾三人,平时行为十分谨慎,一时定不出罪名,就将他们囚在内宫,诸公子被杀后,赵高便派使者逼他们自杀。

大臣和诸公子惨遭杀害后,财物统统没收,连坐受刑的人不可胜数。有一位公子高,看到兄弟姐妹都惨遭毒手,自知难免一死,想逃走又怕亲友受到连累,为了保存亲友,便给二世上书要求为父皇殉葬骊山脚下。二世见书大喜,批准了公子高的请求,赏赐十万钱殉葬骊山。

二世以为自己年少,又刚即位称帝,要威服海内,必须向父皇学习,巡游天下,以向全国百姓展示自己的威风。于是便于二世元年(前209)年初,开始东巡郡县。这次出巡,南到会稽(今苏州),北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北),然后由辽东(今辽宁辽阳)返回,四月回到咸阳。在出巡途中,赵高又向二世建议说:“现在陛下出巡,应该趁机诛杀一批郡县官吏,这样既可排除异己,又可威震天下,当今时代不是崇文,而足尚武,陛下赶上时代步伐,不要多虑。”二世非常赞赏赵高的述议,便立即采纳。于是法令日急,诛杀累累,群臣人人危,宫吏个个不安,老百姓更是无所措手足,到处昏天蔽日,鸡犬不得安宁,整个秦朝帝国到处都成了屠宰场。

赵高唆使二世残酷屠杀臣民,同时自己也到处乱杀无辜,引起朝野内外的普遍怨恨。为了避免大臣朝奏时的指责和进一步控制国柄,他劝二世取消朝会制度,日居深宫之中,群臣奏事皆由赵高代行处理,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对此,《史记·李斯列传》中作了如下记载:

初,赵高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众多,恐大臣入朝奏事恶毁之,乃说二世曰:“天子所以责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今坐朝廷,谴举有不当者,则见短于大臣,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且陛下深拱禁中,与臣及侍中习法者待事,事来有以揆之。如此则大臣不敢奏疑事,天下称圣主矣。”二世用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大臣,居禁中。赵高常侍中用事,事皆决于赵高。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早年赵高做郎中令的时候,曾经官报私仇陷密、残杀过许多人,如今害怕大臣们人朝面奏皇帝的时候揭露己,于是就对二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大臣们必须听他发号施令,而不能而对面地进行商议,所以天子才称‘至尊无上’再说,陛下现在年龄尚轻,未必通晓一切事理,如今坐议朝廷,奖赏责罚如果有不恰当的地方,就会在群臣面前显露出您的短处,就不能向天下人显示出您的睿智圣明来。陛下不如暂且深居宫中放手让为臣和内侍中研习法律的人接待大臣奏事,这样,对呈禀上来的事情就可以有所斟酌、揣度。这样一来,大臣们呈报事情时就不敢再故弄玄虚,疑言惑上,而天下的人也都会赞誉您是圣明的君主了。”二世深以为是,采用了赵高的计谋,从此深居宫中,不再莅临朝廷接见大臣。通常由赵高与内侍们代理政事,朝政大事的决定权全部落在了赵高的手中。

李斯在秦始皇执政期间,曾以献计献策有功而官至丞相,但他为人自私妒贤,曾陷害同窗韩非致死。赵高为了立公子胡亥为皇帝,在诱逼李斯参与篡改诏书以后,便在二世面前多方谗毁李斯,诬说李斯有“逼上”

和指使其子李由‘为逆”之嫌,从而构成狱案。二世全权委命赵高审理丞相狱案。赵高指责李斯父子通贼谋反,收捕了李氏的全部宗族宾客,并用酷刑逼迫李斯招年(前208)李斯被押赴咸阳市并遭五刑,先黥面、割鼻、断去左右脚趾,再拦腰斩为两段,最后剁成肉酱。合家灭门,无一得生。

李斯被杀以后,二世便拜赵高为丞相,事无大小都由赵高决定,赵高成了实际的独裁者。二世三年(前207)八月,他想踢开二世自己做皇帝,又担心群臣不拥护,就导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荒唐剧,来检验群臣的态度。并极力纵容二世不必上朝,退居上林苑去“高枕肆志宠乐”。二世不仅屈从于赵高的淫威之下,而且愚蠢透顶,认为赵高是他的故人,且行为清正,在平安中不放肆’在危险中不变心,以忠得升,以信守职,实在认为他很好。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所认为最忠于他的赵高,正是他的掘墓人。

为了加速篡夺政权的步伐,赵高与其弟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秘密商议,由阎乐带了一支暴乱党徒,假装成农民起义军直逼上林苑,并以农民军口吻数说二世把状说:“足下骄恣,诛杀无思是耍二杀二世不知死期将至,先是要见丞相赵高,不许;又耍求去帝称、称侯,亦不许;二世尤奈,只好求保全性命,己愿与拉子去当普通百姓。闾乐这才凶毕谣地说:“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里多良,下不敢报。”于是,二世遂被阎乐逼而自杀。

二世自杀后,赵高匆匆赶到上林苑,从二世身上摘取玉单佩戴在自己身上,准铪登褪坐殿。然而“左右百官莫从”,赵高气愤至极,只觉得天旋地转,勉强支撑着身子要上殿,但是,仿佛是天怒人怨,“殿欲坏者三”。赵高无奈,只好不敢再称帝,将玉玺传给子婴。子婴即位后,与身边的宦官韩谈和儿子设计将赵高杀死,并夷其三族。

历史是无怡的。不久,刘邦率领起义军进人武关,屯兵霸上,派人劝说子婴投降,子婴于是白马素车,手捧玉里在道旁迎接刘邦进人咸阳。这样,统一全国仅有15年的秦王朝灭亡了。

晋武帝(236——209),即司马炎,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晋武帝是晋朝的开国皇帝。

太康元年(280)灭掉吴国,继而统一了全国,结朿了三国分争的局面。然而,就在他死后的次年即太熙二年(291),即统一全国后不到10年,便爆发了导致西晋王朝覆亡的“八王之乱”。

晋武帝在统一全国之初,作为夺取政权的直接参与者和领导者,深感政权来之不易,所以能够励精图治,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曾经出现过被史学家誉为的“太康之治”的盛世。那么为什么在此后不久便发生了统治集团内部自相残杀的混乱局面呢?这确是一个令人深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