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4561700000019

第19章 气色鉴附录(2)

奸佞之人能使人不知其奸诈,是因其用心险而术巧,对此,《元史·列传四十五》有精辟的论述:“奸邪之人,其用心也险,其用术也巧。惟险也,故千态万状而人莫能知;惟巧也,故千蹊万径而人莫能御。其诌似恭,其奸似直,其欺似可信,其佞似可近,务以窥人君之喜怒而迎合之,窃其势以立己之威,济其欲以立己之爱,爱隆于上,威擅于下,大臣不敢议,近亲不敢言,毒被天下而上莫之知。”明严嵩就是这样用心险而用术巧的奸佞人物。严嵩其人无才略,他最的本事是巧于媚上,窃谋权利。世宗即以信道求仙着名的那位嘉靖帝,他虽昏庸,却自以为高明,凡拂其意的,不是廷杖,即杀戮,对严嵩则另眼相看,因严嵩善写“青词”,并作文为嘉靖歌功颂德。严嵩百事顺嘉靖意,照其意旨行事,故得人阁参与政事。严嵩虽年过六十,精神焕发,勤于政事,日夜在内阁值班,连家也不回。嘉靖大为赞赏,赐其银记,文曰:“忠勤敏达。”严嵩害人不露痕迹,被害的人也不知被谁所害。凡比己位高的,严嵩表面对他很恭敬,实伺其过害之,取其位而代之。崇祯居深宫,大臣难得谒见,只有严嵩得亲近,旨意由他代下,因此他能一手遮天,权倾天下,结党营私,大受贿赂,是当时最大贪官。嘉靖对他长期信任而不疑。严嵩之能遂其奸,采取的手法都一样,即前所说“窥人君之喜怒而迎合之”而已,因而“爱隆于上”,“被天下而上莫之知”。

佞奸难辨是因其心险而术巧,而贤者难识是因其忠而直,故不为庸主暴君所喜欢。《元史·列传四十五》谈及知贤之难,是由于有下列几种情况:一、贤者不遇时,或无人推荐,因而隐居不出,必然不为世人所知。

二、人君知而召之出仕,却不重视,待之如奴仆;或待之以礼,而言不见用;或用其言,而急功近利,且使佞人参与。因此,难以发挥贤者的作用,也就不为其君所赏识。三、贤者不为所知,也是因为:人君居于高位,喜听别人的过错,而不喜人说自己的过错,所行是务快己心,而不是务快民心,贤者为公为民必然进谏以纠正其错误,这就使其君很不高兴,不会得到赏识而重用,也因此,君臣就难于相处。而拒谏喜谀的人君,其左右必多佞人,他们最忌贤者,必然大肆低毁、多方陷害,正直的贤者不获罪杀头已算万幸,又何能发挥其才能为国为民做好事呢?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故贤人难知难任。

识人须由表察里,这既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又是现实识人的需要。早在商周时期,吕尚就提出选将才不能以外表为准。他说:“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贤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谦谨而内无至诚者;有精精而无情者,有湛湛而无诚者;有好谋而不决者;有诡激而有功效者;有(FAD1)(FAD1)而不信者;有恍恍惚惚而反忠实者;有如果敢而不能者,有外勇内怯者;有肃肃而反易人者;有嘀嘀而反静悫者;有势虚形劣而外出无所不至,无所不遂者。天下所贱,圣人所贵,凡人莫知,非有大明,不见其际,此士之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也。”吕尚列举了人才中这么多的表里不一的现象,说明了识人须知表察里。

人的表里关系,比一般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复杂得多,更难于认识,因为在世界上的事物中,最莫测高深的是人。现象是事物本质在各方面的外部表现,而现象和本质一般是统一的,人们可以透过现象来揭示其本质。可是,对于邪佞的人来说,想通过其外貌的表现来透视其内部世界就难得多了。因邪佞的人巧于弄虚实,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弄得人们满头雾水,很难识其庐山真面目;也因其心险而术巧,足以混渚贤佞,颠倒是非,使人主以佞为贤,以贤为佞,以非为是,以是为非,因而害人害民害国。

知人难,难在于分其良莠贤佞,这是因为人是很复杂W。《六韬·选将》举了这样的十五种例子:有的外似贤而不肖,有的外似善良而实是强盗,有的外貌恭敬而内实傲慢,有的外似谦谨而内不至诚,有的外似精明而内无才能,有的外似忠厚而不老实,有的外好计谋而内缺乏果断,有的外似果敢而内实是蠢才,有的外似实恳而内不可信,有的外似懵懵而为人忠诚,有的言行过激而做事有功效,有的外似勇敢而内实胆怯,有的外表严肃而平易近人,有的外貌严厉而内实温和,有的外似软弱,其貌不扬而能干,没有完不成的事。人就是这样往往表里不一。尤其是表里不一,又巧于伪装的人,以其外善蔽其内恶,以其外贤掩其内奸,那就更难辨别了,所以佞人常能欺人而得售其奸恶。因此观察一个人,不能只看其表面,要透过其表面现象透视其内心世界,这就是说要从表到里,看是否一致,才能知其人。要做到这一步,确是不易。而能否知人,决定于如何看人,如看人重德重其实践,佞奸者骗人之术则难于得逞。如果只听其言而不察其行,且喜人歌颂,恶人直言,就恰好为阿谀者所迷,把佞奸视为正直,将忠直视为佞奸。

一个由克里斯多夫·布兰尼根和大卫·韩福瑞斯所领导的英国研究组织,分析和编录了上百种脸部、头部和身体的不同姿势和表情,从中归纳出有三种笑最普遍,那就是:微笑,轻笑和大笑。

微笑就是不露出牙齿的笑容,一般当事人没有实际参与什么活动时,常常会面带这种笑容,这是一种会心的笑法,有默契的暗示和事不关己的态度。

轻笑则露出上牙,嘴唇微微裂开,这被称作是“招呼新朋友”的笑容,亲友之间打照面,差不多都把它当作是一种打招呼的礼节。

大笑常见于当事人十分开心的时刻,这时上下门牙都暴露出来,而且发出朗朗笑声,人们发出这种笑声时,大多数心情激动愉快。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我们常见的笑容。比如一个涉世不深的女孩子,笑的时候常常面带羞容,抿着嘴,很不好意思。而另一个老谋深算的人,皮笑肉不笑的时候,嘴唇完全向后拉,使唇部形成长椭圆形,这种笑并非来自内心。美国伯明翰大学的艾文·格兰特博士说这种笑是一个人假装欣赏一个笑话或太偏激的言论时,一个醉汉注意到一个女孩时,老板在办公室追逐女职员时,所发出的一种狞笑。”

那么,东方人的笑容有什么特征呢?

外国人对东方人的微笑感到困惑,不知道这种微笑所含的意思,觉得高深莫测。其实,东方人在西方人面前,由于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感情,又怕被人说没有礼貌,只好表现出很暧昧的微笑,这仅仅是一种缓解气氛的临时性措施。这种莫测的微笑,常使西方人感到不安,他们认为这样笑含有讥讽的含义。

其实,这只不过是文化背景不同的缘故,俗语说:“眼泪没有国界”,笑的国界却是很严格的,笑会因为文化的差异,表现为不可理解的现象,因此,微笑本来是表达美好情感的表情,反倒引起对方的疑心,这就是文化背景不同所造成的不和谐感。

随着东西方文化越来越多的交流,很多西方人开始理解东方人的微笑了,他们甚至觉得自己对于暖昧芡敁得太神经质了,他们了解到东方人希望自己的表情友善,而不是冰凉凉地板着面孔,同时,他们也懂得了,用微笑来回答微笑,是促成双方保持良好关系的开端。

另外,比如说:“神经质的傻笑”,就是一个内在不调的例子,这种笑声极不协调,看上去这种表情表示愉快,但是这个姿态簇(种种姿态形成姿态簇)的另一个方面象征着极端的不愉快,不仅是手臂、腿部有紧张的动作,整个身体也像是在逃避一种愉快的处境而变动着。这种姿态簇,是对幽默的言辞所产生的反应,相反的,这种笑根牵强,甚至是受到惊吓所造成的。人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但每一个姿态相当于一个字在一种语言的功能,各种姿态适当地组合起来,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像,所以,单凭观察和对某些孤立姿态的了解而迅速下结论,是最不可取的了。

没有表情并不等于没有感情’恰恰相反,没表情的时刻有时反倒使感情更加冲动。

有些人在受到委屈的时候,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感到十分难堪,继而当他平静下来的时候,脸上呈现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其实,他在心中积聚了怨恨和不满。

有些人对上级不满,却敢怒不敢言,只得作出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事实上,他心中的怒气非常大,只不过是拼命压抑着罢了。如果进一步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就会发现情况并不对头,那张冷冰冰的脸上喜怒哀乐都不形于色,而在这下面,蕴藏着强烈的反抗心里,如果紧迫感增加的话,眼睛马上会瞪得很大,鼻孔会显露皱纹,或在脸上出现抽搐现象。如果发现对方面部抽搐,那就表示在他的深层意识里,并非毫无触动,而是正陷人激烈的不满和冲突中。碰到这种情景时,不要直接去询问他原因,而应该柔声地去安抚他,以稳定他的情绪。

同样是毫无表情,也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极端的不关心,另一种是根本不放在眼里。比如说,人们王交谈的时候,有人却很茫然地看着一个地方,似乎不知所措。事实上,这种神情不一定是冷漠,也许表示某种爱意。尤其对女性来说,她们不愿意公开表示自己的好意,往往露出相反的表情。有些人想掩饰自己矛盾的心情,就露出漠不关心、无动于衷的神情。

日本教育心理学家在《洞察者》一书中给读者介绍了一种方法,可以帮助读者从表情去洞察对方的深层心理,那就是把电视机的声音关上,然后全神贯注地看着画面,这样可从演员的表情上,洞察人类的心理活动0日本有一位漫画家叫手翠治虫,他在构思作品时,常常在无声的电视机前坐一整天,当他在探讨手足活动和表情变化之间的关系时,就将全部精力放在人类深沉的意识中,结果发现了日常生活中无法体验的人类的心理秘密,这样,崭新的构思就形成了。

愤怒或憎恨的时候也会微笑。当人们不愿意把内心的欲望或想法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的时候,无意识就采取自我防卫的措施。弗洛伊德把这种情况,叫做防卫机制。这种防卫的方法,就是利用相反的表情,表达内心真正的欲望或想法。

如果轻易流露出愤怒、憎恨、悲哀和恐怖等感情,很可能招致许多麻烦,影响社会生活,因为这种感情有一些副作用是无法消除的,因此大家都竭力去压抑这种负性的感情,尽量去表现喜悦和愉快。一对感情已经破裂的夫妻,矛盾变得早已不可调和,然而他们走上法庭时,有时会平静自然,面露微笑,有经验的人们便说,这对夫妻已经无法调解了。

另外,有不同意见的双方彼此往往水火不容,如果把这些敌意和反感的情绪直接表达出来,不仅会制造出许多危机,还会被社会所不容,于是,就产生了一些相反的表现形式,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叫反动形式。

曾经有位报纸记者说:“如果要了解影剧界的夫妇关系是否协调,那倒不是很困难的事,只要我们专心注意电视上的综合节目,现场节目以及歌舞节目,倘若他们不断表现出比以前更愉快的表情,或者唠叨不休,甚至不断地特别强调夫妇之间的协调状况,就是一种不协调的迹象了。”

感情的活动到底会使脸部的肌肉发生哪些变化呢?很多年来,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一直在做这种实验,想以此来确认来者之间的关系,法国心理学者德修欧等人,曾用电流刺激脸部的肌肉,用这种方法来观察人们的表情活动,然后用黑点做记号,用来调查表情与肌肉活动之间的相关状况,由于脸部的肌肉,比身体上其他部位的肌肉发达,所以,随着不同的感情,面部表情的变化就很显着,特别是眼睛与口周围的肌肉更发达,当我们研究大脑皮质的运动时,可以发现脸部与手的活动比其他部位灵敏。

某种感情的出现,会带来表情的变化,这使我们理解到,感情的表现跟脸部的肌肉活动是息息相关的。彼此发生冲突时,会产生与平时不一样的表情:眉毛下垂,眉头皱起,牙齿虽然未露出来,嘴唇却紧绷着,微微向前突出,头和下颚挑衅地向前挺出,和对方怒目相视,在这种情况之下,彼此都牢牢地盯着对方,如果避开目光,就意味着失败或害怕。

如果表达震惊的情感,嘴会不由自主地张开,下颚的肌肉会放松,下颚下垂;如果对某件事情发生了兴趣,会不由自主地张开嘴巴,眼睛下的每一条面部肌肉都放松了,有时甚至会伸出舌头来。

美国的乔治·彼特在《训练和发展杂志》上写道:不愉快或迷惑可以借助皱眉来表达,嫉妒或不信任时会扬起眉毛,想采取敌对的态度时则绷紧下颚肌肉,不仅如此,嘴唇也紧紧闭上,并且斜目瞪视,这表示他摆出一种防卫姿态,而且尽量不再说话或做出其他反应。

有位推销百科全书的业务员谈到了这样一个经验:当他把百科全书的样本交给一个顾客时,就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位顾客的面部表情,这时候与其坐在顾客的面前,还不如坐在顾客的身旁,因为坐在旁边比较容易看见对方脸上的肌肉变化,当客人翻阅样本时,大体上在他的脸上就已经有个买与不买的决断。顾客的表情也许不那么明确,可是琢磨起来,却很有趣,所以有经验的推销员一眼便能看穿对方的心理。这就是那位推销员总结出来的经验。

感情会使表情逐渐明朗,同样,表情也可能反映出朿的是一种压抑的感情。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均有这方面的描写,如果感情和表情不统一,就处在失去平衡的状态了。

美国的戏剧学校有一门学科,就是训练人们表情异于感情,比如说,内心感到愤怒和痛苦的时刻,表面上却很轻松愉快,这种训练法据说易使人得神经病。

由此可见,要作一种与感情不符的表情对于人们来讲是极难的。戏剧学校学生在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外表看起来非常平静,能根据剧情的发展来变换表情,以引起观众的兴趣。

刘向《新序·杂事》记载齐桓公用宁戚的故事:宁威是卫国人,想到齐国去投靠齐桓公,因路远家穷,于是赁一辆牛车,一路做点小生意,经过千辛万苦,才到了齐国。夜间无钱住旅店,便在齐国城门外躺着,待天晚入城。适刘桓公夜间出城迎接客人,随从很多,手执火把照耀如同白天,宁戚见了,为了引起桓公的注意,他敲击着牛角,唱着悲歌。桓公听了,对他的仆人说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便命令后面的车载宁戚一起回朝。回到宫内,随从请示桓公如何对待宁戚,桓公说:

“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穿好衣冠后便来晋见桓公,桓公与他讨论治国称霸之事,在谈到治国之道时,宁戚劝他先要统一思想,做好团结内部工作。第二天拜见桓公,宁戚献称霸之策。可是,将要任宁戚官职时,群臣却有不同的意见,说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也,任之末晚也。”桓公说不然,问之恐其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于是重用宁戚,封他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