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4561700000011

第11章 声音鉴附录(11)

黄歇最初臣事楚顷襄王,博闻善辨,颇受赏识。当时,秦国在争霸战争中,日益强盛;楚国却连连失利,仅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7年)和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两年间,楚国就先后丧失鄢(今湖北省宜城县东南)、邓(今湖北省襄樊市北)等5城,而且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被占领,王室的祖坟被焚毁,楚顷襄王被迫将都城改迁陈(今河南省淮阳县)。楚国元气大伤。正在此时,秦昭王又联合韩、魏,企图一举征服楚国。在此危难之际,楚顷襄王将出使秦国、解除国难的重任交给了黄歇。

黄歇出使之前,殚思竭虑地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一到秦国就奉上秦昭王。信中极言秦、楚对立的大弊以及秦与韩、魏结盟的不妥。秦昭王读后连连称“善”。于是解除了韩、魏的联盟,发使与楚国结为盟国。楚国暂时度过了难关。黄歇一封书信而使秦、楚由敌国变为盟国,名声由此大振。

古时两国结盟,须以国王之子孙作为互换的人质。楚顷襄王派太子完人质秦国,陪同的使者仍是黄歇。他与太子完在秦国被留住了10余年,直至楚顷襄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63年),楚王病重将逝,太子完恐其父临死易太子,急欲回国巩固储位,而秦国不愿放其归国。黄歇在双方胶着之际,又一次施展了善辩的才能。

他对秦国的相国应侯说:“如今楚王大病不起,秦国如果放太子完归国,日后太子得立为楚王,必与秦国维持联盟的密切关系;若不放归太子,他在秦国的都城不过似一布衣之人,楚国另立他人,就不一定与秦国相亲善了,愿您深思熟虑!”应侯觉得有理,急忙禀告秦昭王。昭王却只同意黄歇归国探视楚王,仍要扣押太子完黄歇见劝说无效,就将太子完乔装改扮成楚国使者的样子送出秦国。黄歇住在太子完的居舍中,称病不出。待太子完已走远,估计秦国追不到他了,黄歇才主动禀告秦昭王说:“楚太子已经回去了,放走了他,我确有死罪,愿您赐我一死!”昭王大怒,令其自杀。巳被黄歇说通的应侯对昭王说:“黄歇如此忠于太子完,一旦太子完立为楚王,必定会重用他,不如放他也归国,使他继续为秦楚的亲善尽力。”昭王于是放归了黄歇。

黄歇回到楚国3个月,楚顷襄王就病故了,太子完继承王位,即楚考烈王。鉴于黄歇对其归国即位所表现出的舍生忘死赤胆忠心,考烈王毫不犹豫地将相权交给了他,并封他为春中君,赐淮北地12县。这就是黄歇被称为春申君的由来。

黄歇为楚相长达25年。在此期间,他曾率兵解秦国对赵国的邯郸之围,并北伐兼并鲁国,使楚国一度恢复强盛局面。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14年)楚、赵、魏、韩、卫合纵伐秦,乃以楚为纵长,作为5国之首。但是,此时秦国兼并诸侯、统一中国的态势已不可逆转,5国之师至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城西北),一战而败。楚考烈王却以此责怪黄歇谋划不善,开始疏远他。黄歇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处心积虑地要重新赢得国君的宠信,其灾祸也就由此而生。

楚考烈王多年无子,深以为忧。黄歇为他多方寻求妇人,无奈进献多人仍是不获一男儿。赵国人李园贪求富贵,想将自己的妹妹女环进献给楚王,又怕因不生男儿遭到冷遇,于是兄妹二人想出一条诡计:一次,李园请假归家,故意逾期而返,黄歇问其缘由,他说:“我有一妹,能鼓琴诵经,齐王派人来求聘她,我与使者饮酒,故而失期。”黄歇马上想到楚王正在物色女子,即令李园将女环带来。哪知黄歇一见女环貌美且能歌善舞,顿起爱心,意将她留宿在身边,据为己有了。

不久,女环就有孕了,这正是他们兄妹所渴望的。女环对黄歇说楚王宠信您,虽兄弟不如也。但楚王无子,百年之后只得以其兄弟嗣位。你平日依楚王的重用,对其兄弟多有失礼之处,一旦其兄弟得立,灾祸必将降临你的身家。”黄歇为此极感惶恐,女环乘机劝道如今我已有孕在身,但他人并不知晓。您如果将我进献给楚王,我若得天助而生一子。楚王必会宠幸我。日后您的儿子也就成了楚王的继承人,整个楚国不就是您的了吗?”这是整个一出吕不韦的故事再现,黄歇听后大为赞叹,忙将女环安置到别处,然后去向楚王说:“有一个女子,据相面人看,可生男儿。”楚王随即召幸。怀胎十月,女环果然生下一子。楚王大悦,即立为太子,女环也被立为王后,连李园也大受重用。

然而黄歇的如意算盘并未打好,自女环做了王后,李园就起了害死黄歇之心,因为他害怕黄歇将其兄妹的诡计泄露出去。于是他暗中豢养了许多亡命徒,寻机杀人灭口。楚考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238年),楚王病重。黄歇的门客朱英提醒他道:“楚王卒,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毋望之祸也。”所谓“毋望”意指生死无常、粹然而至。黄歇却不以为然,说:“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又何至此!”

黄歇的命运结局被朱英不幸而言中。楚考烈王一卒,李园就率先入宫内,令敢死之士埋伏在棘门(楚国都寿春城门),当黄歇进人棘门,众伏兵忽起,向其身上乱剑齐刺,黄歇当即死亡。他们还将黄歇的头颅割下,扔到棘门之外。为了斩草除根,李园又命人将黄歇全家老少抓来,一一杀害了。当然,黄歇与女环所生的那个儿子并不在其中,他成了楚王的继承人,即楚幽王。

黄歇为了长保富贵,与李园兄妹耍阴谋、施诡计,最终落得满门皆灭,亦可谓自作自受也。

苏秦,曾一度挂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印,并联合六国而为“合纵抗秦”之谋,自任纵约长,使强秦兵不敢窥函谷者15年,堪称一代豪雄。其弟苏代,也是一位出色的游说家、政治家。他先仕于燕,颇有政绩。后又至宋,宋王十分器重,委以重任。齐伐宋时,苏代遗书燕昭王。昭王召他与谋伐齐之策,破齐救宋成功。其兄苏秦死后,六国合纵之约解散,强秦逼迫六国又紧。于是燕王便差使苏代约六国为纵如苏秦之时,由此六国再次聚于苏氏的合纵大旗之下,再举抗秦大旗。

可见,苏代之才真不在其兄之下。这里,单讲他一次为合纵抗秦大计,运用委婉曲折的游说方法,在赵、燕大闹矛盾时进行外交斡旋,调解两国关系的故事。

赵国自恃兵力强于燕国,遂起代燕之念。苏代当时仕燕辅佐昭王,为减少合纵内部的摩擦和实力消耗,共同抵御强秦的武力威胁,于是便为燕国计,也为6国计,前去游说赵惠王。希望通过和平外交途径解决两国争端问题。

苏代一到赵国,赵惠王立即知其意图。惠王故意避开赵、燕争端问题,只是礼节性地说:

“苏卿远道而来敝国,寡人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苏代也知道惠王的用意,也只字不提两国争端之事,更不说自己的来意,也十分客气地同惠王寒暄了一番,然后又漫不经心地与赵惠王聊起天来:

“臣今天来的时候,途经易水河,见蚌打开盖正在晒太阳,此时一只鹬上前琢其肉。蚌急忙合壳而紧紧钳住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日不下雨,你蚌即死矣!’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抽不出来,明天抽不出来,就要变成死鹬了!’两者互不相舍,最后一渔翁连鹬带蚌,一同得之。”

赵惠王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有趣,便随口说道:“莫非苏代你识得野兽的语言?”

苏代笑了笑,沉吟一会儿后,又说道:现在赵想讨伐燕国,赵、燕两国倘若久以刀枪相见,血流飘杵,恐怕秦国会收渔翁之利啊,请大王慎重考虑!”

赵惠王听到这里,方知苏代聊天的真意。不过,沉吟片刻后惠王脱口而出道:“好!”之后,赵、燕就没有刀枪相见了而是两国代表坐到一起,友好进行了外交谈判。自然,强秦这次也没有当成“渔翁”两国相争,气氛自然充满了火药味。因此,作为被征伐国的代表苏代这时来游说征战国的赵惠王,可以想象是何等艰难之事!因为对于在战争中占优势地位的赵国来说,在准备就绪后,是难以放弃对处于实力劣势的燕国的进攻计划的。

因此,当苏代到达赵国时,赵王就明确摆出拒绝的态度,只是一味作礼节上的寒喧与客套,根本无诚意听苏代的游说。苏代此时若是单刀直人,说明来意,直陈说词,很可能要吃闭门羹。苏代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采用委婉曲折的方法,不讲来意,而是佯装与赵王闲聊,给赵王说了个很有趣的“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麻痹赵王,等到赵王在随和的气氛中,在津津有味的闲聊中解除了敌对游说心理与情绪后,苏代却话锋一转,一语点破故事的真意,使赵王如梦方醒,出于赵国利益的考虑,同意放弃对燕国用兵的计划。这样,苏代的游说便大功告成了。

乾隆皇帝在位60年,在大清王朝历史上留下一段盛世。但是到了晚年时,却也犯了不少错误。仅重用权奸和一事。就使清王朝的国库为之一空。巨大的财富皆落人和绅的私家金库,致使国家财政赤字年年上升,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一触即发。因此,嘉庆四年(1790年)初,当乾隆帝驾崩、乾隆的儿子亲政时,清王朝的政治、经济形势就显得特别严峻。为了挽救晚年乾隆留下的危局,嘉庆帝一执政便首先逮捕了和和尚书福长安,没收了他们的资财以充国库;整治吏狱,为被和之流打击迫害的官员恢复名誉,平反昭雪。

同时,还准备破格提拔几位曾为父王做过突出贡献但被和等人排挤、打击的官员。可是,当整顿吏狱的工作快告一段落时,关于破格提拔官员的事却迟迟未付诸实施。这倒不是嘉庆帝吝惜官爵,而是他自己一时还拿不定主意。

因为破格提拔官员,在他之前的清朝历代先帝手里都没有先例,加之征询过几位大臣的意见,也是众说不一。因此,这事就一直耽搁下来。

嘉庆想破格提拔一批人,又怕违背了先制,正在左右为难之际,忽然想起元老大臣纪昀,他是乾隆帝生前最宠信的重臣之一,又是智谋过人、博古通今的谋士,正好找他私下商量。于是,嘉庆帝把正在武会试考场主持考试的纪昀请出来,且把自己的想法、忧虑详细地告诉了纪昀,想听听他的意见。

破格提拔官员,纪昀心里赞成的,看着嘉庆帝目前犹豫不决、举棋不定的样子,眼下又找自己专门征询意见,正好是说服的机会,但又感到不好明说,沉吟良久,他对嘉庆帝说了这样一段话:

“陛下,老臣承蒙先帝器重,做官已数十年了。从政,从未有人敢以重金贿赂我;为了撰文着述,也不收厚礼。什么原因呢?这只是因为我不谋私,不贪财。但是有一样例外,若是亲友有丧,要求老臣为之点主或作墓铭志,他们所馈赠的礼金,不论多少厚薄,老臣是从不拒绝的。”

嘉庆听完纪昀这一席话,开始感到莫名其妙,心想我找你商量破格提拔官员的事,你却大谈什么为亲友之丧事点主、作铭收不收礼金的事,你“顾左右而言他”,搞什么名堂?可是后来纪昀却一言不发,只是会意地看着皇帝。过了一会儿,皇帝明白地点了点头。之后,皇帝就大胆提拔官员,吏治整顿又出现一番新景象。

老臣纪昀这一套近似哑谜的游说词,功力何在呢?在于他运用委婉隐喻的方法,赞许了嘉庆破格提拔官员的举措,并鼓励他不要顾虑重重,而应该大胆去做。

从表面上看,纪昀的游说简直是言不及义,但透过表层,分析深层含义,就不得不佩服其说辞、说法之妙了。

纪昀的说辞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先说先帝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和自己为官清廉的品质;第二部分是凡亲友有丧请他点主、作铭,所馈赠礼金,不论厚薄,决不拒绝。

前一部分为后一部分作铺垫,起抛砖引玉和相互烘托、映衬的作用。为政清廉,这是为官之本,本人一向是这样做的。但是,即便是为官为政不贪,对于为亲友之丧事点主、作铭所得的馈赠,却从不拒绝。看起来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正枭这个着似自相矛盾的地方,却也正是他暗示嘉庆皇帝的地方。把话挑明说,我为官数十载,从不贪财,但对于亲友之丧事所得的馈赠却从不拒绝,这是说我为祖宗推恩是从来不顾忌什么的。此处即暗示嘉庆皇帝:你破格提拔曾为先帝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官员的设想,也正是为祖宗推恩,弘扬先帝德化的表现,根本没有什么不妥处,你就大胆去做吧,这正是我纪昀为别人点主、作铭不推却赠礼,以好让死者的后人为死者尽孝的道理一样的。

纪昀如此游说嘉庆皇帝起码有两个好处:一是,我虽然赞成你破格提拔官员的举措,但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出,可以不为日后事情的成败留下负责的把柄。二来,这也是主要的一条,纪昀是看着嘉庆帝长大的,知道他具有秉性聪明,而且好自为主张的特性。因此,运用“委婉隐喻”式的方法,“蜻蜓点水”式的回答你的问话,让你嘉庆皇帝自己去悟出其中的真义、意向,正可以迎合嘉庆皇帝好自主张的秉性,满足你自以为聪明的心理。果然,嘉庆帝也算是一位聪颖、贤达的皇帝,不仅悟出了纪昀“隐喻”的真意,而且毅然接受了纪昀的建议,大胆地采取了破格提拔官员的措施。

楚襄王之父楚怀王因听信谗言,放逐屈原之后,不仅失去了当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优势,而且连年遭到秦国的进攻,变得一蹶不振,最后连自己也被秦扣留,客死秦中。楚襄王即位之初,同样不思进取,整天沉于酒色,偷以苟安,不听谋臣庄辛之谏,结果尽失鄢、郢、巫、上蔡、陈等地盘,自己只好逃到城阳苟安于一域之地。这时才后悔顿足,一把鼻涕一把眼泪求到庄辛名下说:

“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这位继屈原之后楚国的又一英才,虽很不满意襄王的昏庸、愚昧,但念及受苦受难的楚国人民和国家,他的一片报国赤子之心未变,仍希望楚国再度强盛起来,故此对襄王进行了一番动情的劝谏:

“我听到俗话说:‘见到兔子再找狗,为时不晚;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我也听说,历史上汤武王以百里之地而兴国,桀纣自恃有天下而亡国。今天楚国虽然变得弱小,大大小小加起来,也有数千里之地,不是远胜于百里之域吗?”

楚襄王听后,又惊又愧,虽然没有说话,但从神情上观察,是深受感动了。庄辛顺水推舟,一鼓而下:

“大王你没见到蜻蜓吗?6只脚,4张翅膀,飞翔于天地之间,饥而琢蚊虻食之,渴以甘露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想竟被顽童以胶丝作圈套住玩耍,最后成为蝼蚁的食粮。”

楚襄王静静地听着。

“蜻蜓是小动物,不足为奇。黄雀呢,俯粟颗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想最后惨死在王孙公子的弹丸之下。”

楚襄王凝神看着庄辛,点了点头,庄辛又继续道:“黄雀也是小动物。那么黄鹄呢?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可食鳝鲤,仰可啮会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其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不是最后也成为猎人鼎中之物,盘中之餐吗?”

庄辛说到此,瞥了襄王一眼,见其神情专注,便又说开去:

“黄鹊之事也小,再看蔡灵侯吧。他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之水,食湘江之鱼,左抱幼妾,右拥美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虑,最后被灵王捆绑而去这回襄王有些不自在了,似乎坐立不安,但庄辛假装不见,一气呵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