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护这些罕见的古人遗迹,人们便在遗迹上面修建了一座大棚。大棚下面挖了两个大坑,坑深约2~3米,坑底是平整光滑的石头地面,石头上印有一行行脚印。这些脚印大小深浅不一,浅的好像是在一块松软、潮湿的泥土上行走时留下的,每个脚趾都清晰可辨;深的则连脚踝都陷了进去,好像在一块烂泥地上行走时留下的。
阿卡华林卡脚印开始被埋没在数米深的泥土中,由于这里地势很低,每逢雨季,大量的雨水从高处流进马那瓜湖,天长日久雨水冲刷,这些古代人足迹才得以显露出来。该地的一位美国医生普利特首先发现了这些足印,于1878年公开了他的发现。但是直到63年以后,普利特的发现才引起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博物馆考古学家们的关注,他们对这些古迹进行了发掘。根据鉴定,这处古人遗迹距今大约已有6千年历史,今天看来仍很清晰,仿佛是不久前刚踩上去的一样。但是古代人是怎样在坚硬的石头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的呢?据推断可能古人是在岩浆还有完全硬化时把脚印留在上面的。在尼加拉瓜太平洋沿岸,是火山多发地带,当火山爆发时,人们惊恐万状,四处逃离躲藏。火山停止喷发一人们便伺机撤离到更安全的地方。人们猜想这些脚印可能就是古代人撤离时留在没变硬的熔岩上的。但在1915年,科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火山爆发时做过)一次实验。当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喷出数小时后,岩浆便会完全硬化,这时已无法把脚印留在上面。由此可见,岩浆变硬的过程是很快的。
阿卡华林卡的南面是火山,它的北面是马那瓜湖。当时人们要想逃,只能向湖边逃跑。而这些脚印正是朝湖边方向走去的。然而也有人认为,在逃离险境时应该是跑得越快越好,但从步距来看,却是在走,不是在跑,而且脚印特-别深像是负重行走。面临死亡威胁,有谁还顾得上扛东西呢?所以目前我们还不能对阿卡华林卡脚印做出完全正确合理的解释。科学家们还在围绕着它展开争论和研究,看来,这些脚印也还将继续保留着某种程度的神秘感。
春莫契文化为何消失
莫契文化始于公元100年,灭于700年,因当地的莫契河而得名。它曾是南美洲古老的印第安文明中心,它比南美洲印加文化还早约1200年,莫契人曾创造和发展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核心,但为什么后来却湮没于荒野之中,至今仍有不少学者对它兴趣浓厚。
古代莫契人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化成就。他们拥有雄伟的金字塔和高台,作为宗教仪式和行政中心,他们的主人则被安葬在建筑物底下。1988年,考古工作者就在这着名的锡藩高台底下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莫契文化时期人的墓室,称之为锡藩古墓,曾轰动一时。
分析研究表明,古墓约建于公元300年,当时正值莫契文化发展时期。考古工作者从墓室中共发掘出6具尸体,墓主约30岁,身高为1.68米,属武士和祭司阶层。除此之外,墓中还有多名殉葬者。在墓主上下和左右,有两个约20岁的女子,大概是主人的妻子;另外,有两个约40岁的男子,身份分别是武士与侍者。在侍者旁边葬有一条狗,可能是墓主的爱犬。在主人的斜上方,还葬有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子,大概是卫士。但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卫士没有双足,两个女子和两个男子中也各有一人缺一足。据推测,可能是为了防止他们在殉葬时逃跑,所以在陪葬前将他们的脚砍掉。
在古墓中,还发掘出大量陪葬品。主要有陶器和金银铜器,其中有工艺精湛的贵金属工艺品,如“金头人”,还有玉杯,其装饰图案反映了古秘鲁的发达农业。此外还有貌似美洲虎的猫科动物雕刻品,和比实物大两倍的金花生。在出土的1000多件陶器中,有壶、碗、坛子、酒杯等,许多陶器上饰有精美的图案和人物形象,内容繁多,如:身披铠甲的武士、裸体战俘,以及各种动物植物和昆虫。
莫契文化为后来举世闻名的印加文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印加人继承了古代安第斯山地区和沿海地区人民的农业、冶金、纺织和制陶等方面的生产传统和技术,例如,他们继承了北部沿海的冶金技术。据一些编年史家记载,库斯科的统治者,曾把那里的冶金工匠迁到首都来发展冶金业。
由于莫契文化的考古活动起步较晚,因此揭开它的真正面纱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令人费解的栅栏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水中有一座莫名其妙的墙,陆地上有一个令人费解的栅栏。
这个栅栏是前不久在美国的密苏里州西北部克来郡附近的小普拉特河流域发现的。被发现时,这个木栅栏深埋在地下,挖出来后,经过碳14的检测,认定它是1000年以前的产物。其特点是四个边的长度相等,都是10.5米,是一5个绝对的正方形。让我们产生一些怀疑,作为一种屏障,它这么精确的目的是什么?它深埋在地下的作用又是什么?
这个木栅栏的发现,引起了美国天文界和考古界的重视,他们委托考古学家威廉·麦克负责对这里进行考察。在细致的测量工作后,威廉·麦克发现这个正方形的木栅栏,除南面是双排的木栏外,其余三面均为单排。在栅栏中间有一根竖直的木桩,它与附近的两根木桩组成了一个三角形。但是,这个三角形却不能支撑很重的物体,因此,排除了这个木栅栏是房屋遗址的可能。不久以后,威廉·麦克在这座木栅栏内又发现一块刻有神秘符号的石块,这就使人把它和古代印第安人的神秘天文台联系到一起。为了证实这个大胆的推测,威廉·麦克做了大量的实验。通过实验他发现在夏至时,站在中间三根木桩组成的三角形北面3米的地方,穿过栅栏北端的开口,能够绘制出日出和日落的行径图。在冬至时,站在中间三根木桩组成的三角形南面3米的地方,也能够绘制出日出和日落的行径图。在春分和秋分时,当太阳升起和落下,阳光正好直‘射南边两排木栅栏之间的空隙中。
印第安部落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谜,他们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人们无法很深地了解他们。至于对他们的祖先我们了解的就更少了。人们期待着获得真相的那一天。
魔鬼谷之谜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一个平坦的高原上,有一个巨大的环形山,其直径为1310米,坑底比四周的石壁低近200米,石壁比外围的地面高出50米,“魔鬼谷”是当地帕赫部落的印地安人对它的称呼。1892年,一些科学家在考察时不经意中发现了它。他们注意到,组成石壁的厚厚的砂岩层和石灰岩层被一种可怕的力量所折断,并且向外翻转。石壁南部有一条长达600米垂直站立着的石板,它要比同一沉积岩层的水平地层高出35米。坑底和坑穴附近的一些岩石上有遭受猛烈打击而产生的碎裂痕迹。石壁坑的底部以及壁垣不仅堆满了石粒,而且混杂了许多生了锈和不规则的铁片。这些铁片经过表面抛光和稀硝酸溶液蚀刻后,呈现出陨铁所特有的维斯台登图案。不仅如此,在离坑穴几百米远的地方,人们还发现了数以百计的陨铁碎片,从重量上看小则几克,大则达到上千克。另外,还有大量的小铁片因锈蚀而变成了碎沫。经过考古学家的分析,这是一个铁陨星(陨铁)快速坠落撞击地面而生成的陨星坑。经过仔细考察和分析得知,这个陨星坑大约是在两万年前,由一个直径50多米、质量13万吨的陨铁以每秒25千米的速度猛烈撞击地球表面而形成的。
令人奇怪的是,在坑穴中没有发现一块像样的大陨铁。这块巨大的陨铁到哪去了呢?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它的主要部分已深深钻到构成高原的地层中去了。如果能找到它,在科学上无疑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对研究陨铁也是十分有价值的。
然而,研究陨石坑的专家巴里格奥却无法从美国的科研机构筹集到足够的经费来从事钻探工作。于是,不得不向一些有钱的财团进行游说,使他们相信这块由纯铁构成的天降之物有十分重要的商业价值,因为在地球上以天然状态存在的纯铁还不曾有过。于是,投资钻探工程的股份公司就这样组织起来并开展工作了。然而,工作进展得十分不顺利。起初,当钻头从坑穴中心好几个位置上向下钻到400米的深度时,开始取出了含有铁屑的沙岩尘末,这似乎很鼓舞人心。然而,越往下,铁屑就越少。最后,钻头到达一整片红色岩层,结果是一无所获,最后巴里格奥因为经费问题而不得不放弃。但原因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来说明它。
在智利有一着名的巨石群,据说巳有5年左右的历史,在直径200米的圆形洼地上竖起柱状巨石,按顺序排列成五个圆圈,圆心是一块十分平坦的石块。
人们对巨石群作过种种猜测,有人说它是个祭祀天神的场所,还有人说是太阳钟,也有人说是古代墓地,至今尚无定论。最近有人提出一种假设,巨石群可能是一种季节钟:用石柱来测量太阳的移动位置,从而了解四季的变化与更替。日出的位置在一年中慢慢移动,当时人们发现了这个现象后,就在能够一览无遗地观测日出的平原上竖起了石柱,从影子在石柱之间的位置移动和日出方位来了解季节的变化。此说正确与否,有待科学论证。但这种说法似乎是有一点道理的。
这种巨石垒成的纪念碑式样的遗迹,在世界各地都可见到,只是石柱的排列和大小形式不同。但是,这些建筑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建造的?今天仍然不得而知,但大部分人推测它跟古代的宗教祭祀有密切甚至是神秘的关系。
说到巨石,还有几个令人不可思议的谜团。在黎巴嫩中东部,有个叫帕尔倍克的小村,原名叫海里波里斯,是连结罗马与巴比伦的主要通商要地,那里保存着罗马时期繁华的丘比特神殿和酒神殿的遗迹。令人奇怪的是,在通往帕尔倍克的半路上,有一块巨大无比的建筑用的巨石,被人抛弃在路边,1900多年来无人问津。这块巨石长21米,宽、高各5米,重1500吨。仅这一块石头就可以造四幢高6层,正面宽7米,深10米,墙厚达20厘米的公寓大楼。这1、究竟是谁,又是出于什么目的,从哪里,怎样把这块硕大无比的巨石凿成运来,并且抛弃在这种偏僻的地方呢?这一系列疑问始终困扰着人们。以南美秘鲁为中心繁盛起来的古代印加帝国的领土,南至智利,北起哥伦比亚,全长约5600千米。首都建造在距乌鲁班巴河700米高处的悬崖之上。城中寺院里的祭坛是用一块块重达千余吨的花岗石筑成,石块与石块这间不用一点灰泥,但拼合得十分精细,几乎看不到缝隙。甚至连一根钢针也插不进去。而在1500年后的今天,仍然一如往昔。更令人惊诧的是,削凿大量石块的采石场位于700米下的山谷底部。不知古人当时是如何把这些沉重的石块如鹫筑窠似地运到断崖之巅的,今天还没有人能解这个谜,有待于人们进一步去发现。
巨石球体之谜
哥斯达黎加位于连接南美洲的狭窄地带上,以其着名的热带原始丛林闻名于世。
假如你在哥斯达黎加旅行,从人迹罕见的原始热带丛林到蜿蜒不平的山谷、丘陵,从酷热的迪奎斯平原到埃斯基纳斯的淤泥河床。你会发现,有成百上千个岩石球体散乱地摆放着。它们有的成直线,有的成弧形。即使在有些市区的花园、公园里,也时常会看到制作精美的石球装饰着这些公共场所。事实上,哥斯达黎加名扬四海的石球,蕴含着世代都未解开的谜团。
这些躺在不同地区的,用坚固美观的花岗岩制成的石球,直径从几厘米到2.5米不等,到目前为止,已挖掘出来的最重的石球重达16吨。
在加拉卡地区有一处石球群多达47枚;在杜尔塞侮湾,有15枚庞大的球体排列在一条笔直的路上;在小城乌1维塔附近的布伦克拉山脉北边,有12个球体排成了一个圆圈;在科迪勒拉布伦克拉山山麓的森林里,有无数个岩石球体散落其间……从19世纪30年代,这些石球被美国人发现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和探寻,但仍无实质性进展。这些石球是在什么年代制造的?是谁用什么工具雕凿的?它为什么被雕凿出来的?再比如,不论是热带丛林还是河谷高地,研究人员通过对那些置放在不同地点的石球作过测量之后确认:这些石球的曲率误差小于百分之一,其准确度接近于球体的真正圆度。而且所有的石球没有一个显示出哪怕是仅仅最微不足道地偏离已存在的直径。因此,从大石球精确的曲率可以推算出,这些石球的制造者具备较高的几何学知识,高超的雕凿技术等以及一系列必备的装置。
人们还发现,在所有球体的发现地点,周围没有就地取材的采石场。就是说,这些球体一定是从遥远的地方运来的。从采石到切割,从吊装到运输等每一道工序都要借助于起重机等工具,如果没有这些工具,是不可能完成的。
据说,居住在这里的印第安人,见过外星人曾经乘坐球形太空船降落在这里,据此,有人就把这些石球和天外来客联系在一起。这些外星人来到地球之后,制作了这些石球,并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了排列,这种说法毕竟缺乏足够的证据,并不能让人信服。然而若是没有科学的测量仪器、高深的几何学知识和机械设备的帮助,这些花岗岩巨石无论如何不可能雕凿成如此完美的形状的。那么,在远古的时代,到底如何制作了这些奇怪的石球呢?
图拉城之谜
图拉是墨西哥古代托尔特克人的首都,公元8到13世纪,托尔特克人统治着墨西哥南部的许多地方,它的影响扩展到几乎整个中部美洲,公元900年·1200年间,是图拉城的鼎盛时期。
图拉城附近的远古遗址分为两大部分,中间是一个隆起。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图拉城中心地带有一个大的广场,四周为神庙金字塔,其他建筑包括一处宫邸集合体,两座金字塔,广场中心有一高台祭坛。图拉的金字塔虽然规模较小,但装饰意味浓重,有一楼道位于南端,直通顶端两室,两室内装饰富丽堂煌,色彩浓重华丽。
图拉这个词是“大都市”的意思,尽管古代的图拉城声名显赫,但建城时间已无法考证。这一个个问号,在墨西哥历史记载上似乎永远无法找到答案只能从墨西哥的神话传说中去寻找。
原来,这与传说中发生在图拉城的一场大决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