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渊兮明兮
4558900000039

第39章 嗔怒降使臣,旌旗向白发

九月初一,在陆攸帮助下,粮草军械的调度顺利进行并提前完成了任务。申仲平在前一日大开宴席,宴请了众位将军和大臣。一夜尽兴,第二天申仲平的酒意还未完全散去,方桂就踏着仓促的步伐进入在安宫内。申仲平此刻,刚刚起身,头还有些隐隐作痛,珞湘正吩咐了宫女去煮点解酒的东西。

“陛下,刚刚从驿馆传来的消息,襄国使者已经进入九方城境内,这是公文。”方桂小心翼翼的将信函交到申仲平手上,坐在一旁的珞湘静静的起身,和宫女太监一同走出在安宫,只留他们两人。

申仲平随意略过信中的内容,问道:“应该三天前就递交公文的,为何今天才到?”

“禀陛下,襄国时辰解释说因为事情紧急便随公文一同入城。此次还有三十万担粮草,已经运送到九方城外一百里处。”

方桂的话,申仲平听完便笑了。

“什么事情紧急,就是想突然来访来一窥我们的究竟,好回去给他萧无虑报告吧。罢了,宣襄国使者谦德殿相见。还有,叫孤温也到谦德殿来。”方桂领命便退下,珞湘在门外等候,见方桂匆匆离去,才进入在安宫。

“陛下,这是刚命人熬好的解酒药,你喝一点吧。”珞湘端着冒着热气的汤碗,细心的在汤匙里将它吹凉,递到申仲平的嘴旁。申仲平微笑的安静喝下,接着又洗漱更衣,整个人神色便焕然一新。

谦德殿上,申仲平端坐在正中,孤温站在他的左侧,一副威风凛凛的模样。方桂喊道:“陛下宣,襄国使臣觐见。”

只见一身材适中略微显瘦的人慢慢走进来,他挺胸抬头,自信的跨着步伐。看到申仲平,他深深的鞠了一躬,说道:“拜见陛下。”

方桂紧皱眉头,怒斥道:“见了陛下,为何不跪。”

这人眉头一挑,颇为不屑的说道:“大国使臣不拜小邦之主!”

方桂指着他,咬牙切齿的说着:“你!你竟如此大胆。”

申仲平摆摆手,说道:“这种陈词滥调的外交说辞,这位大人未免也太小看我梁国了吧。”

“事实如此!我襄国地跨数千里,兵精粮足。反观梁国,不过十几州郡,若不是我皇天恩浩荡,赐你军粮与我一同讨伐无道豫国,我怎会踏足此等偏僻之地。”这人仍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哈哈哈,你如此说话我倒也能理解。那我便告诉你,你那三十万担粮草我就直接扣下,我也不出兵攻打豫国,你能奈我何?萧无虑会派兵来攻打我梁国吗?”申仲平一阵大笑,却说得这位使臣哑口无言。

申仲平见他如此模样,起身继续说道:“五国共灭范式,并立于天下,何来的大国小国之说。别忘了,襄国现在是在求我出兵!使臣大人,现在你跪吗?”

此时,他已经被申仲平的气势吓到了。因为自己而使得合攻豫国的计划破产,他也是承担不起的,可是读书人的骨气却在这一刻成为了他的最后防线。

“我只跪我主,襄国皇帝。”虽然经他口说出来,已经没了那份气势,可他的样子依然让申仲平觉得可笑和厌恶。

申仲平点点头,在他周围走动着打量着他,没一会便转身对孤温冷淡的说道:“孤将军,把这个人拖下去砍了吧。”

孤温走到他的身边,拽着他的肩膀,轻蔑的一笑道:“跟我走吧。”

让这位使臣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申仲平会这样毫无顾虑的下令杀他。他大喊道:“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现在我们共同讨伐豫国,陛下为何做出此等冲动之事!”

申仲平转过身,挥了挥手,根本不去理会他如何声嘶力竭的嚎叫和理论。眼看孤温就要将他拖出谦德殿了,这人突然身子一软,跪在地上喊道:“陛下,请陛下饶过我不敬之罪,鄙人实在不是故意的。”

申仲平看着他浑身颤抖的样子,深邃的眼神仿佛不流露出一丝信息。这人渴求的目光,让孤温都在内心感叹这个人与刚才的反差之大。在生死之中徘徊了一圈,申仲平的话终于还是让他安下心来。

“罢了,礼节之事我便不降罪于你了。大人回国之前,还想不想在九方城中逗留几日?我安排这位孤温将军带你参观一下我们的军队,并设宴好好款待于你。九方城之中,好玩之物,美食佳肴也是数不胜数。”申仲平换了一种口气,很是心平气和的对使臣说着。

他跪在地上,两腿已是发软,畏畏缩缩的回道:“谢陛下一番美意,此次我是奉我主之命前来运送粮草,拜见完陛下我也得回朝复命了。”

申仲平笑道:“那我就不留大人了,孤将军,带大人回到城中驿馆,好好招待一番。既然大人赶着复命,吃过晚宴,便安排最好的士兵护送大人出城吧。”

“遵命!”孤温领命后便对跪在身下的使臣说道:“大人,随我出宫吧,去驿馆稍事休息,晚上我孤温陪你不醉不归!”

其实此事,申仲平早就与孤温商讨好了。为了防止这位使臣以押送粮草为名借机窥探梁国军队实力,他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他尽快离开九方城。在申仲平看来,就算是盟友,现在也不能将底子透给他们。这是梁国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筹码。

三十万粮草还未进入九方城,就被陆攸派人接受清点,押往三川。这位使臣回国之后,也就是模棱两可的回复了一下情况,萧无虑本打算治他的罪,却被祝公赋阻拦。祝公赋的理由便是,梁国既然如此不想被我们探听到虚实,那就证明他们也有软肋。

到了九月十六这一日,西平已经攻下了南平三分之一的国土。而韩胥在戎关拒守,古林易面对这重兵把守的戎关也无可奈何。而在这一天,梁国九方城外,在浩浩荡荡的大军之中,筑起了一座高台。申仲平身穿龙袍,昂首阔步登于台上。面对几万将士,他举剑虎视四周,底下的士兵纷纷呐喊起万岁来。诸城身披重甲,站在第一排。孤温、齐越、刘勋、季长势、马槐站在诸城的左侧。施步晽、陆攸站在诸城的右侧。和众位担任军中职务的文臣武将一起,等待着申仲平的命令。

方桂手持诏书,大声说道:“奉天命,臣仲平继位之初,国处动荡。幸不辱祖宗威灵,隆江破斩敌酋,临川破掳敌首,南徐威震四海。今天下有变,四国争锋,实乃梁国廓清寰宇之千载良机。大将军诸城,勇武韬略,实乃梁国擎天之柱。朕特命,大将军假符节,厚集天下雄狮,并车马舟船,即日出发,讨伐豫国!”

踏着坚实的步伐踏上高台,申仲平将剑交到诸城手中,轻声说道:“大将军,此去一定要慎重行事,步步为营。待取下隆江,有了立足之地后,与襄国一道合攻豫国。”

“臣必不辱使命!”诸城结果佩剑,奋力的举起宝剑怒吼起来。所有人都被他的气势所感染,欢呼声震天动地。

盛大的三军祭天过后,诸城便带着三军浩浩荡荡的向东边行进。

而此时,在九方城的城头,一个身影正仔细的观察着一切。他看着远去的部队,心里感慨良多。

他便是李衡臣。此时的他,依然是梁国的首辅,位极人臣的宰相,却只能在城上遥遥相望。朝中百官都领命去送行,就连李作甫也在内。但是李衡臣,只带了一个随从,在城头上任凭风吹着他那略显花白的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