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皇者之契
4558800000004

第4章 东海之滨

野鹤闲云意气无,坐礁遥望海天舒。江湖淡去声名远,伴有白鸥总不孤。

一阵狂风吹过,一片巨大的乌云横空,窸窸窣窣,天空竟飘下了雪花。北方的季节就是这样,冬风袭来,挟裹着一阵寒流,云雾结晶,化成雪而下。运出打渔的号子声悠悠。

清风吹来凉悠悠,咳!咳!

连手推船上码头,咳!咳!

有钱人在家中坐,咳!咳!

哪知道穷人的忧和愁,咳!咳!

打渔人本是苦中苦,咳!咳!

风里雨里要行舟,咳!咳!

“咳咳,快收网!趁着这天气还能卖个好价钱,然后请弟兄们喝酒!”一个大汉粗犷的声音振聋发聩,一只渔船出海归来。从大汉的口气听来,可能是满载而归。

渔船靠岸,众位水手摩拳擦掌,暖了身子去收网。海边雾气蒙蒙,远处白茫茫一片,看不清海上的风景。

“今天这渔网重了许多,大家加把劲!”

吱吱扭扭,渔网被拉了出来。里面的鱼翻着白色的肚皮,活蹦乱跳,呼啦啦一股脑被倒了出来,突然水手们一片诧异。一个赤裸的少年竟然被埋藏在这些鱼里面!

这些水手纷纷围上去,伸手摸了摸少年。

“身体还是暖的。还有呼吸!快!送到医馆去!”

这些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自然纯朴,遇到这种事肯定会出手相救。少年被裹了一层棉衣,三两个人轮流背着他,往村子里跑去。

冷月黄昏,寒蝉凄切,外面有些寒冷。躲在屋内的蛐蛐还能吱吱的苟延残喘。可能是听到这些琐碎的动静,少年从朦胧中醒来。身下是柔软的床铺,盖着粗布厚棉被,虽然做工有些粗糙但是很暖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稥,屋里的布局很简单,一张陈旧的桌子,几条板凳。少年起身下床,刚巧,一位大夫模样的老人从外面进来。

“呦,你醒了。”老人看上去年纪很大,但是精神矍铄。

“嗯。”少年打量着周围。

“这是哪里?我怎么会在这?”

老人倒了杯茶水,暖了暖身子,道,“这里是陈家庄。你呀,是被村里的大于从海里捞上来的,还能活过来,也算是个奇迹。”

“谢谢您,只不过,我现在身无分文,那个医药费。。”少年有些难为情。

“哦,那倒没什么,老夫只是用了一碗姜汤。医药费就免了吧。”

“甚是感谢。那个老于家在哪,我要过去谢谢他呢。”

老人出门给他指了下方向,“顺道直走就到了。”

月亮渐渐升高了,雪映着月光,倒显得有些亮堂。少年走在路上,回想着之前自己明明掉进了水里,之后发生了什么倒没有什么印象,只记得模模糊糊,一个红衣男子战斗的情形,漫天飞雪,正如眼前白茫茫的一片。

再往前走了一段路,隐隐约约听见吵吵闹闹的声音,啊,那个大于家到了。院子里灯火通明,一群人围着篝火取暖。喝着酒,吃着肉。

那位被称作大于的汉子见门口有个人影,仔细一看,不正是自己救上来的那个少年,便起身招呼,“来来来,进来喝两杯!”

盛情难却,少年被大汉夹裹着就进了院子,坐在篝火旁边。

“谢谢诸位的救命之恩。我叫赵政,先干为敬了!”赵政之前没喝过酒,但是眼下也只好一饮而尽,好烈的生酒。

“谢谢于大哥!兄弟我干了!”两三碗下了肚,竟然有些不胜酒力,赵政的脸上泛起了微微的红晕。

“对了,赵兄弟,你怎么会在那海里,竟被我的渔网捞个正着,哈哈哈。”于大汉性格也是好爽,说完又是一碗一仰而尽。

“说来话长,小弟本来在赵国。”话音未落,众人都诧异的抬起了头,“这里是齐国,东海之滨啊!”

赵政也是呆住了。自己本是要西行去秦,怎么偏偏会出现在东海,只记得当时是烟花五月,而现在却已然入冬。不觉愁意浓浓,“不管他陌陌烟尘,我们一醉方休!”众人嘻嘻闹闹,气氛好不热烈。

忽然街上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狗叫声狂吠不止。正在兴头上的于大汉突然变得脸色铁绿,紧张得连手里的酒碗也掉在了地上。

赵政刚想问怎么回事,哗的一声,院子的围墙倒了,土坯滚落一地,尘土飞扬。一群奇怪的人站在围墙的那边,各个身着妖异的服饰,露着肩膀,兽皮裙及膝,光着脚丫,却绑着脚镣。这般寒冷的天气,这些人的装束的确有些诡异。这些人齐刷刷的分列站开,从后面闪出来一顶八人大轿,银顶黄盖,花纹飞凤窗饰。

赵政心中一凛,来者何人,好大的排场。八人的大轿,莫非是什么王族。

这时从轿子上跳下来一个少年,身穿宝蓝绸衣,掩不住一副雍容华贵之气。撑着一把金线彩蝶纸伞,树上积雪被风吹起点点的雪丝也休要近得他分毫。

赵政细细打量着出现的少年,只见他相貌俊美异常,双目黑白分明,炯炯有神,手中纸伞白玉为柄,握着伞柄手,白的和伞柄没什么差别。

“呦呵,于大傻。日子过的不错呀。”伞下的少年微微一冷笑,于大汉便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使劲的磕起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