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惊天迷案
4553800000017

第17章 秦始皇地宫中的珍宝之谜1

1974年3月24日,西杨村的几个农民到村南去打井。到了第6天,即3月29日,刚好是农历三月三日,有庙会,没去参加庙会的几个农民不会想到,他们的锄头下竟挖出了惊天的秘密。这就是今天所说的秦始皇兵马俑,它以恢弘博大的气势征服了整个世界,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可这震撼世界的奇迹,如此重要的随葬品埋入地下,《史记》中竟然只字不提,唯一的解释就是司马迁认为这些东西与地宫的珍宝相比太不足挂齿了。其实这并不为怪,因为就目前发现而言,它仅是秦始皇陵600多个陪葬坑、陪葬墓中的一小部分。那么难以想象秦始皇陵墓该是怎样神秘和壮观,而埋藏于地面之下的又究竟是什么宝贝呢?

古人的思想认为人会生活在阴阳两个世界中。生时在阳间,死后则在阴间,所以讲究“事死如事生”。对于位高至尊的秦始皇来说,生前至高无上,死后当然也要不顾一切营建自己的地下王国了。

秦始皇将皇陵选址于今天西安以东3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选此处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从地理形势来看,这里南有骊山,北有渭水,地形高敞,符合古代人所讲的风水要求。其次,据《水经注》记载:“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说的是秦始皇喜欢骊山的金和玉。依据现代勘探结果来看,骊山的确有金,而且所谓的蓝田玉早就闻名于世了。此外,骊山特有的温泉也吸引了秦始皇,在他生前就在此建有离宫。秦始皇还专门从咸阳宫殿区修了一条阁道通往骊山,可见秦始皇是常来“骊山汤”沐浴的。

秦始皇作为始皇帝,他的陵墓也自然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而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都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帝王陵园。陵园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大体是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有内外两重呈回字形的城垣,内城周长3840米,外城周长6210米。内外城廓有高约8~10米的城墙,今尚残留遗址。陵上封土原高约115米,经岁月的冲刷洗礼现仍高达76米。

兵马俑和一些陪葬坑的发掘早已震撼世人,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猜想,但这如果同地宫的秘密相比还算是九牛一毛,实在太过微不足道了。

关于秦始皇地宫的秘密,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早有记载。地宫“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意思是说秦始皇地宫挖得很深,直到地下水层,用铜液浇灌,并涂以丹漆,上面再放棺椁。地下宫殿中有文武大臣的位次,并有大量的珍宝器皿,珍禽异兽。地宫中有弩机暗器,以防盗掘。墓室顶部绘有天文星宿图像,地面下模拟山岳九州的地形,又灌大量的水银做成大海,以机械动力使之川流不息。用脂膏做成蜡烛,这种蜡烛可以长久点燃而不灭。

恢宏如此、离奇如此,倒让我们觉得是有些夸张了。况且对于秦始皇陵内部的具体状况司马迁何以如此了解,这是不是司马迁根据当时的流言而写的呢?地宫到底是什么样子,究竟是否像司马迁《史记》中所说的,有奢侈的陪葬品、水银表现的百川江海、防备盗墓者的机关弩失、绘天文星宿的玄宫顶、地面模拟出的疆域图和脂膏做的长明灯。这个话题曾引发人们的种种猜测,而今天科学技术的应用,则试图去解决人们心中的疑问。

首先,我们想知道的是地宫究竟是不是在骊山,在那封土之下是否有引发人们好奇的地宫存在呢?

通过考古探测,对不同地区的磁性测试,发现封土有明显的磁性,而且在封土堆中惊奇地发现有异常的长方形区域。这可以推断是地宫的宫墙和细夯土墙,从而明确了地下宫殿的存在。

其次,史书中多处记载秦始皇陵遭到盗掘和焚毁,那么地宫是否已经被盗,里面是否狼籍一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