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无为之君
周慎靓王,姓姬,名定,这个名字实在很奇葩。但是这个国王当政的时代,也绝对很奇特。当时战国七雄为了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有不少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强国,称为“合纵”,以苏秦为首;也有一些强国相互结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以张仪为首。
为了解除当时最强盛的秦国对各国的威胁,公元前318年,魏国的相公孙衍发起了一次五国合纵攻秦的战役,五国是魏、赵、韩、楚、燕,推举楚国为纵长。同年,五国联军进抵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秦出兵迎击,联军撤走。第二年,秦军又与五国中的韩、赵、魏军队大战于修鱼(今河南省原阳县西),秦军斩杀敌方8万人,取得大捷,挫败了这一次的五国合纵。
公元前316年,秦军攻灭了巴、蜀两个小国(今四川省境内),接着大量移民,占领了巴、蜀,取得了日后顺长江东下攻击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有利的战略地位,为日后灭楚创造了重要条件。
当时的秦国,在位的是秦孝公的儿子秦惠文王嬴驷,他是一位很悲惨的国王,因为他虽然因年轻时候的一时气愤,在即位的时候车裂了商鞅,但是他确实没有真心想要杀商鞅,只不过是为自己的师傅和秦朝的那些轻罪重罚的人讨一个公道,可是在他即位的时候他凄凉的看到,全体臣工竟然没有第二个像商鞅一样的人。当时的时局虽然秦国稍占优势,但是魏国竟然在和亲仪式上派新娘去刺杀他,秦惠文王很恼火,发誓要报仇。
秦惠文王为了弥补商鞅的职位空缺,自己上阵,结果由于用脑过度,触发了自己的头疼病,幸亏有张仪在秦国当国相,否则秦国非乱了不可,秦惠文王最愁的就是子嗣决定问题:他的长子嬴荡虽然是嫡子但是顽劣不堪;次子嬴稷虽然是庶出,但天性善良,优柔寡断。这两个儿子选谁都不好,如果综合一下将会更好,
但是秦惠文王在战争中也受过伤,自己的兄弟也大多战死在战场上,后期的朝政大部分是张仪和王后主持,自己几乎就是个养病的料,偶尔吐几口血,可是他觉得自己在位的最后几年绝对的被架空了,当他在向张仪讨要权利的时候,张仪也不会给他。
当时的朝廷情况便是,魏国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盛世,只有齐国和赵国可以和秦国一战,但是这一战只会使得他们消耗得更大。
总体来说,秦惠文王早期的政绩还是很有必要一提的。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他在位早期,做了三件大事情:攻魏、灭蜀攻楚、灭义渠。具体情况是这样的:第一战:嬴驷在巩固既得权力之后继承孝公遗志东进攻魏公元前330年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破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县南魏以河西地予秦公元前329年秦军攻魏取河东的汾阳今山西万荣县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县及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曲沃今河南三峡市西南次年秦军乘胜攻魏取魏蒲阳今山西隰县魏国在秦军数次强大攻势之下被迫割让上郡15县今陕西东北部地区给秦从此秦国不仅把魏国黄河以西的地盘全部吞并而且在黄河的东岸建立了东进的前进阵地
第二战:公元前318年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秦秦惠文王派庶长樗里疾破魏赵韩军于修鱼暂时抵挡住东方联军的进攻但西方的义渠又发兵袭破秦军于李帛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及时改变战略于公元前316年用司马错之策攻蜀破蜀军于葭萌关灭蜀公元前313年遣张仪自秦赴楚阴行反间诱使楚国绝齐然后又设计激怒楚怀王诱使楚国冒险出兵在丹阳指今陕西河南二省间丹江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得楚地汉中楚国从此一蹶不振秦惠文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扩大了疆域而且针对犀首并相六国发动东方诸国合纵攻秦的形势采用了张仪的连横之策实行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打退了六国的进攻取得了政治外交上的胜利为后来秦王赢政扫灭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插在秦国本土和巴蜀之间的楚国汉中郡直接威胁秦国入蜀的要道成了秦国必须要拔掉的钉子
秦惠王在公元前312年联合韩魏攻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占领汉中
秦惠王命魏章率领公子疾甘茂在丹阳今河南西峡以西丹水以北地区大败楚军占领了汉中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和巴蜀的威胁这样秦国的关中汉中巴蜀连成一大片秦国对六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压迫形势
前314年,周王朝也换了君主,换成了周赧王,这是一位周朝在位最长的君主,也是最后一位君主。
最后一战是灭义渠。这一战的情况是这样的:义渠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是当时秦国在西北部最强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义渠占有今天的陕西北部甘肃中北部和宁夏等地义渠凭借骑兵特有的机动性对秦国的边境进行劫掠甚至曾经侵入到秦国的洛河流域正是义渠的巨大危害性和破坏性才使公孙衍能够说动秦惠王暂停攻魏而转为攻义渠秦国对付义渠这些游牧民族的办法主要是烧荒很有效果游牧民族不敢靠近牧草被烧光的秦国边境以避免大批马牛羊被饿死秦惠王七年义渠发生内乱秦派庶长操趁其自相残杀平定了义渠义渠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秦惠王十一年公元前327年秦国在义渠设县义渠称臣。
秦惠文王更元十年公元前315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城秦国在西北地区占有了大片的优良牧场。
正当秦惠文王大权被夺之后的半年,即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埋在咸阳北原近世所谓周文王陵实际是秦惠文王的公陵。
惠文王总体的正确的举措有下面三条:
1。铲除异己立相分权。2。扩疆拓土壮大实力秦惠文王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3。慧眼识珠任贤用能甄拔人才这是嬴驷取得重大政绩的关键他不仅重用赢华异母弟公子疾等秦人也重用了大量的外籍能臣诸如公孙衍张仪魏章司马错等魏人都能为嬴驷重用如果嬴驷不能识人善任不能不拘一格地重用人才良将他绝对是不会取得重大政绩的也绝对不会彪炳史册的。
当秦惠文王死后的第二年,他的大儿子登位,也就是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秦武王。
另一个败家的小子
秦武王名叫嬴荡,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贲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还赶走了张仪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与乌获孟贲比赛举雍州大鼎结果两目出血绝膑折断胫骨到了晚上武王气绝而亡时年二十三岁周赧王闻报大惊亲往哭吊
当然这时候的周赧王明显已经感到了危机,他以自己的直觉发现,秦国已经有了不臣之心,他又没有兵力整治他们,所以此事就暂且放下来。这时候的周王朝已经对秦国没有一点办法了。
次年,秦惠文王的次子当上了国王,这就是昭襄王,在他的统治之下秦王朝将兼并两周,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基础。
时间都集结在周赧王九年,这个时候应该称昭襄王元年,我们第一系列的主要历史就讲完了。
下面我要讲的是西周公国的历史: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为西周公国的第一任国王,西周公国开始建立。下面是西周公国的历代国公:
西周桓公(?-前415年),姓姬,名揭,谥号桓,是中国战国时期小国西周的首任国君,公元前440年-前415年在位。西周桓公是周考王之弟,周考王将他封于河南(王城),以续周公之官职。
西周威公(?-前367年),姓姬,名灶,谥号威,是中国战国时期小国西周的第二任国君,西周桓公之子。
西周惠公(?-?),名朝,谥惠。这时王畿内又建立了以巩为都,在王城以东的东周。故在王城以西的河南改号西周。
显圣王二年(赵成侯八年,韩共侯八年,公元前369年),赵成侯与韩共侯分周为二,东周遂为诸侯,不再是西周附庸。惠公秉政成周,为王卿士,虽国小,爵位上公,位过于大国,故《战国策》列东周为卷首。
西周武公(?-?),或曰其名为朝,谥武。有子共太子,早卒。立公子咎为太子。
西周文公(?-前256年),又称西周君,姓姬,名咎,是战国西周的君主之一,为西周最后一任君主,承袭西周武公的政权。前256年,参与东方各国合纵伐秦,不胜,秦派兵攻西周国,西周君投降。同年,周赧王去世。
当第三代周公时代,在原来西周公国建立的基础上又分化出来了东周公国,这里的世系就是下面所列的公爵世系表:
东周惠公,姓姬名班,西周惠公少子。或曰名根,西周威公少子。考王十五年,西周惠公封班于巩,以奉王,号东周君。或曰周夷烈王七年(公元前369年),西周威公崩,根在赵、韩武力支持下,自立于巩,号东周君。周显王二年(赵成侯八年,韩共侯八年,公元前36年),赵成侯与韩共侯分周为二,东周遂为诸侯,不再是西周附庸。惠公秉政成周,为王卿士,虽国小,爵位上公,位过於大国,故《战国策》列东周为卷首。
东周昭文君,在位23年。谥昭文君,或曰惠公别称;或称文公,名昭。为明君,资张仪入秦。在位时曾称王。
东周武公,名根。谥武公。在位50年。有子共太子,早卒。立咎为太子。或曰在位时曾称王。
东周靖公,名杰。谥靖公,又谥号文公、惠文君。周赧王(西元前314年——西元前256年在位)崩,代为天子。七年(公元前249年),公与诸侯谋伐秦,秦使其相邦吕不韦灭其国,迁之於阳人聚,以奉周祀。一说为吕不韦所弑。秦另立东周主,迁之阳人聚,以奉周祀。
这样我可以说,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系列的全部内容,后面的两个王朝几乎是无历史可以证明的,所以我就没有写出它的实际具体的情况,望大家见谅。
第一系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