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全史之先秦史
4548000000026

第26章 27.变通到下落

康王治军手段

俗话说,“‘上马管军,下马管臣’的国王才是真正的好国王”,但是周朝的国王到了成康时代,就已经从战争时代的马上天子转化为了和平建设时期的朝堂天子,虽然是好事,但是如果退化了自己老祖宗的技能,那么,就会被其他民族所同化,或者灭亡。

所以康王鉴于这一点,采取了军事上的改革,以增强战斗力。首先是一次试验:和鬼方作战。当时的鬼方是北方游牧族,他们长期在马上游牧,骑术精湛,机动性极强,由这些牧民所组成的骑兵战斗力就特别强。于是这些游牧族就经常侵扰中原地区,抢掠财物,杀人放火,给边境带来极大的隐患。

周成王期间周军忙于镇压东方的武庚和管叔、蔡叔的武装叛乱,从而放松了对西北方的控制,结果鬼方乘机对周军兵力相对薄弱的西北边境发动经常性的侵扰,给周朝带来极大的损失和威胁。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周康王果断做出了发动征伐鬼方战争的决定。

这是经过一系列的国内基本生产总值的考量而得出的英明决断。一方面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军队经过治理整顿,战斗力大大提高,发动这样一场战争已经是胜券在握了。于是,周康王命得力将领率领大军进攻鬼方。

但是鬼方并不知道这个新建的王朝会有这么大的战斗力,所以十分的轻视这些来自中原的人。康王二十五年,为了消除边患,周康王命盂率领大军进攻鬼方。鬼方亦调兵迎战。经两次大规模作战,周军斩杀鬼方4800多人,俘获其4名首领及以下1。3万多人,还缴获了很多车马和大量牛羊。

康王再次下令将鬼方驱逐出镐京,以免他们再来侵犯中原大地。这群北狄不甘示弱,立即发动反攻,不料这是一个馊主意,鬼方大败。周军立刻追击残敌,将鬼方又驱逐至远离镐京的汫陇和岐周以西。周西北边境暂是安宁了。

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作战,战斗力已经大大增强的周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歼灭敌人四千八百多人,俘获一万三千多人,并缴获大量车马和牛羊等战利品,使边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得到安定。这样,周朝在周康王的统治下,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成为周朝的盛世。

在这里我们要引用《史记》中的句子:“成康之际,天下已定,刑错四十年不用。”其实这里的四十年,主要是指周成王自治时期(前1037年开始)和周康王执政前叶和中叶(前998年结束),一共是四十年。

周康王在自己在位的第二十三年,主动废弃了三代之法,开始用刑罚来威胁自己的子民,康王实在是没有救了。

不过上天似乎没有让周康王的暴力统治维持太久,还是因为他的仁德之治太好了,所以亲自带走了这位大国王。周康王二十五年,周康王驾崩,享年四十三岁。(其实,香港的历史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考古》杂志2007年3月发表了朱凤瀚的文章《尧公簋与唐伯侯于晋》,介绍了香港地区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铜器尧公簋,其铭文有“唐伯侯于晋唯王廿又八祀”的内容。据陈久金说,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就此专门召开会议,认定此“廿又八祀”也就是以28年来纪年的王为周康王,以此器作为周康王在位超过28年的证据。)

其实这个证据是假的。周朝时期人的寿命不会超过四十岁,像商汤等人皆是传说,而并非真实。如果说周康王在位二十八年,他又是周成王的长子,即位的时候应该十七岁了,或者说更早而不会晚。那么,周朝时期如果他在位超过二十八年的话,那他真是高寿了。如果他真是一个明君,断不可能活过四十三岁,因为工作累人呐。

下面让我们对康王作一个评价:应该说,周成王的遗嘱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但更为重要的是周康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周成王在选择接班人方面算是选对了。周康王登基时,召公、毕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登基仪式。在登基仪式上,召公宣读了周成王的遗嘱,还将周康王带到祖庙,向他讲述文王、武王创业的艰辛,要求周康王牢记文王、武王、成王的遗训,严格要求自己,勤谨治国,将祖宗基业发扬光大。但是晚年因为思想的关系,导致了他用刑过于繁杂和苛刻,导致了他的晚节不保。

周朝的衰落开启者

周朝的衰落时期,有的人认为是周康王时期,有的人认为是周厉王时期,还有的人认为是周宣王时期。其实这些都不对,真正让周朝陷入衰落的始作俑者是姬瑕,也就是周昭王。

周昭王同样也是康王的嫡长子,即位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了。在他的时期,召公退位,毕公已死。环顾四周周王室已无人可以辅佐他,他可以为所欲为,所以他去征服天下,妄图一开始就统一四方。

他先行打败了东夷、西戎、北狄三个地方,等到他准备攻打南蛮的时候,他已经四十二岁了,但是他还是不服老,于昭王十六年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但是攻下这个地方的同时,他也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提高荆楚地区人的地位,别说是人了,他们的首领都不封给侯号。

关于荆楚地区人的起源,可以说还和伐纣有关。楚曾是周的附属,楚的先祖鬻熊“子事文王”并参加了灭商战争,成王举行“岐阳之搜”时,楚君熊绎也前来参加在西周早期,周,楚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不过,这时的楚国实力不足,还没有资格参加诸侯的正式会议,只能与鲜卑等蛮夷一起看守“燎祭”的火堆。

不光这一点,其他的诸侯国的等级都是一级爵位(公爵)、二级爵(侯爵)、三级爵(伯爵),但是楚国的熊氏王国是四等爵或五等爵,也就是子爵或男爵。但此后,楚国在南方迅速发展,很快就成为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方国,这时,他对王朝的号令开始不认真遵守,周昭王为了维护周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和王朝既定的政治秩序,先后两次发动对楚国的征伐。

(1)第一次南征发生于昭王16年,昭王亲自率领大军渡过汉水,缴获了大批战利品,但是并没有彻底压服楚国。

(2)第二次南征发生在昭王19年,第二次南征却使周人遭到重大损失,特别是昭王在北还的途中,淹死在汉水中。但后来的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次南征,周王朝还是达到了压服楚国,稳定王朝南部局势的目的。

关于周昭王的死因,其实有很多种说法,就连《史记》都有两种说法:

《史记·周本纪》:“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史记·齐世家》:“桓公三十年春,齐伐楚。楚成王兴师问曰:‘何故涉吾地?’管仲对曰:‘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备,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楚王曰:‘贡之不入,有之,寡人罪也,敢不贡乎!昭王之出不复,君其问之水滨。’”。

可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承认,那就是昭王十九年,国王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昭王死于汉水之滨。这也证明了一种说法:南蛮人实在是不开化。

穆王的征伐

说实在的,昭王的最终的死战,虽然导致了他自己的身死,但是作用延绵到了他的儿子身上。因为在周穆王即位以后,没有对荆楚进行报复性的征伐。周穆王一生对东方,东南方,西方,西北方都发动大规模战争,唯独没有向荆楚进攻,显然不是由于荆楚力量过于强大使得穆王不敢南征,而应是西周王朝对南方的拓展,已由昭王完成。

穆王的战事也是为了刚刚听说了昭王的死讯而反叛的东西南三股势力。穆王致力于向四方发展,曾因游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进贡,两征犬戎,获其5王,并把部分戎人迁到太原(今甘肃镇原一带)。还东攻徐戎,在涂山(今安徽怀远东南)会合诸侯,巩固了周在东南的统治。并制定墨、劓、膑、宫、大辟5刑,其细则竟达3000条之多。

穆王的征战起码说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周穆王时,徐子赢姓,地方五百里,四方诸侯朝于徐者三十六国,自称徐偃王,曾率九夷淮夷诸部侵扰宗周。穆王闻徐子僭号,他便联合楚国攻徐。徐子败北遁走彭城(今江苏徐州)。楚的势力得以扩张,成为南方新兴的强国。周穆王还在与徐逼近的涂山(今安徽蚌埠东)会合过诸侯。

这个时候周朝的重点还是在西都镐京,宗周只不过是需要保护的退守之地,这样周穆王就完成了大部分的征伐工作。

周穆王的战事已经到了很成熟的阶段,向西进攻的战事我们将在下一讲里讲到,这一讲的讲述结束了。

请看下一讲:守成之中的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