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岁月中,或许我们一直在等待成功的机会,而浪费了过多的时光,却等不到它的出现。可从今天起。在等待的同时,你就可以开始做准备了,让自己时时保持在最佳状态,以便当机会出现时,你可以紧紧抓住。不让它溜走。
机遇是命运的咽喉
坏男人或许遭受过许多不幸或是挫折,但你绝不能把他们所打倒,他们反而能扼住命运的咽喉,抓住随之而来的机遇,重新站起来,获得新生。怨天尤人感叹时运不济都是不足取的,只有抓住机遇、把握机遇的人才是生活的胜利者。
有些人在人生中一旦遭受某种不幸或挫折。就会认为是“命运不佳”或“命中注定”。有了这种消极、被动的人生观,我们似乎可以想象这种人根本不会看得见机会的存在。对他们来说个人的努力挣扎是抵不过命运的。他们被命运压得抬不起头来,也就看不到眼前的机会了。
当然也有不相信“命中注定”这种观点的人,他们认为道路是人走出来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会归于同一种结果。如果你是这种观点的拥护派,那么,祝贺你,你属于可以睁眼看到机会的人之一了。
诚然,命运是存在的。可它并不是由天注定的。而是由你本人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的。过去的命运是凝固的,未来的命运却是未知的,而一切都要看你自己的把握了。
所谓必然,如社会环境、家庭情况、经济条件、生活阅历、学习环境、工作性质等等,这些对每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影响都极为重要。同样,偶然的机会对每个人事业的成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但起决定力量的还是你自己。因为你是自己命运的拥有者,只要你认清必然,又抓住偶然,命运就终会屈服于你的脚下。
被人誉为“乐圣”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一生遭到的苦难折磨数也数不清。他贫困,几乎要行乞;他失恋,简直快自杀;他耳聋,对他寄托于音乐事业是最大的打击。在一般人眼中,贝多芬的人生何谈机会之有。可贝多芬就是个超越命运的强者,他宣言“我要向命运挑战”,就在他耳聋之后也能谱出《第九交响曲》这传世的不朽名作。也正如他给一位公爵的信中所说:“公爵,你之所以成为公爵,只是由于偶然的出身,而我成为现在的贝多芬,则全靠自己的必然。”
挫折是人人都会遭受的。受到挫折后,一味地埋怨时运是毫无意义的事。你必须冷静分析并寻找原因所在然后努力克服它。挫折只是命运的附带品,它决不能决定命运。可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挫折却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对于命运论者,挫折只需一击便可打倒这种人;而对于相信命运由自己创造的人来说,挫折只会激起他更大的斗志,他会检讨失败。重新上路,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艰难玉成”。
可见,挫折可以让人一堕到底也能让人一飞冲天,而不同的结果完全在于你对命运的心态。
成功的途径并非一条,不能有一次碰见困难便说命运残酷。“条条道路通罗马”,你不能克服这条路上的困难,也完全可以走其他的路。就像考不上大学的学生,你能说他们已经没有前途了吗?连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都是两次没有考上大学的落榜者,但他却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开创的“相对论”理论连大学教授都没几个能看得懂。
当然,不幸的“命运”也是客观存在的。例如人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时代、家庭等等。尤其是那些身处落后地区、贫困家庭,起点很低的人,要想追上别人是很困难。但是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它并不嫌贫爱富,只要你懂得去观察,去把握,再差的情况下也总能找到机会。
所有有成就的人都是命运的强者,他们并不是都从同一个良好的起点上出发。从逆境中挣扎出头的成功人士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他们为什么能抓住成功的机会呢?就是因为他们明白命运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命运与机会就像是双胞胎,命运并不是一条单行线,而是有着无数的支路,通往有喜有悲的彼岸。机会就像是路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那些懂得自己掌握命运的人,才能够看见这些路标,选择自己想走的方向。否则,他们就只会顺着自然变化走下去,过着完全被动的人生。
所以,想看见机会的人,要做的第一步便是端正自己的人生态度,弄明白命运与机会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命运的多样性,才会懂得自己原来有选择命运走向的权力。而这种命运的多样性,正是由偶然的机会造成的。有了机会的存在,才会开辟出不同的人生道路。相信命运有着必然走向的人,是不懂得去发现偶然的机会的。如果你不改变这种想法,机会永远也不会垂青于你。
命运中充满了机会,而机会中又包含了不同的命运,一个机会便能改变看似必然的命运走向。坏男人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去发现命运中所隐藏的种种良机。
机会眷顾有准备的人
男人应该为成功做好十足的准备,这样才会在机会到来时,把它牢牢抓住,才不会错失任何一个可以帮助你成功的良机。我们常说,机会只眷顾有准备的人,如果你麻木不仁就只会和机会失之交臂。被动等待或守株待兔,根本就是浪费时间、错失良机的举动,而这亦无异于把自己的命运交付给未为可知的未来。
失败者总是坐等机会,希望好运气从天而降;而成功者却积极准备,一旦机会降临,便能牢牢地把握。
探险家在森林中看见一位老农正坐在树桩上抽烟斗,于是他上前打招呼说:“您好,您在这儿干什么呢?”
这位者农回答:“有一次我正要砍树,但就在这时风雨大作。刮倒了许多参天大树,这省了我不少力气。”
“您真幸运!”
“您可说对了,还有一次,暴风雨中的闪电把我准备要焚烧的干草给点着了。”
“真是奇迹!现在您准备做什么?”
“我正等待发生一场地震把土豆从地里翻出来。”
你是不是也像这个老农一样,如果你失业,就不要希望差事会自动上门,不要期待政府、工会会自动打电话来请你去上班,或期待把你解聘的公司请你吃回头草,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如果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得,至少也要为它的发生做好准备,否则就将一无所得。
有住年轻人,想发财想得发疯。一天,他听说附近深山里有住白发老人,若有缘与他相见,则有求必应,肯定不会空手而归。
于是,年轻人便连夜收拾行李,赶上山去。他在山里苦等了5天。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老人,于是他向老者求赐。可是老人却告诉他:“每天清晨,太阳未东升时,你到海边的沙滩上寻找一粒‘心愿石’。其他石头是冷的,而‘心愿石’却与众不同,你把它握在手里时,可以感到很温暖,而且它还会发光。一旦你寻找到那颗‘心愿石’。你所祈愿的东西就可以实现了!”
年轻人听了老人的话,便每天清晨都在海滩上检视石头,发觉既不温暖又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日复一日,月复一月,青年在沙滩上已经寻找了大半年,却始终也没找到温暖发光的“心愿石”。
这一天,他如往常一样,在沙滩上开始捡石头。一发觉既不温暖又不发光的,他便丢下海去。一粒、二粒、三粒……突然,“哇……”青年人大哭起来,因为他突然意识到:刚才他习惯性地扔出去的那块石头正是“温暖”的。
看吧,当机会到来时,如果你麻木不仁,没有任何准备就只会和它失之交臂。
一位老教授退休后去拜访偏远山区的一所学校,传道授业井与当地老师分享经验。由于和蔼可亲,他受到老师及学生的欢迎。
有一次当他结束在山区某学校的拜访行程时。许多学生都时他依依不舍,老教授也很为之感动。当下他答应擘生,下次再来时,只要他们能将自己的课桌椅收拾整洁,老教授就将送给他们一份神秘的礼物。
在老教授离去后,每到星期三早上,所有学生都一定将自己的桌面收拾干净,因为星期三是每个月教授例行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来到。
其中有一个学生想法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礼物留作纪念,又生怕教授会临时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带着神秘礼物来到,于是他每天早上都将自己的桌椅收拾得很整齐。可往往上午收拾很妥善的桌面,到了下午又是一片凌乱。于是这位学生又担心教授套在下午来到。便在下午又收拾一次。可他想想又觉得不安,如果教授在一个小时后出现在教室,仍会看到他的桌面凌乱不堪,于是,他便决定每个小时收拾一次桌面。
可是,他又想到,若是老教授随时会到来,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面不整洁,终于小学生想清楚了,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以随时欢迎教授的光临。
虽然老教授尚未带着神秘的礼物出现,但这个小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礼物。
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足以令他成功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是无处不在的。你必须发现它,并确保当机会出现时,你已准备好了。
像故事中的小学生给我们的启示那样,只有自己准备妥当去迎接机会的到来,才能在机会来临的那天一展身手。或许好男人一直在过去的岁月中等待着成功的机会,并为此耗去了许多的时光,却仍旧等不到机会的出现。那么,从今天起,你在等候的同时,更要做好准备,让自己时刻保持在最佳状态,这样才可以在机会出现时,紧紧抓住它,不让它溜走。
发现机会就不放手
“好”男人应该牢记,一旦发现了值得你追求的目标,你就只须找出一个为什么你能达到这个目标的理由就行了,而千万不要找出为什么你不能达到这个目标的几百条理由。
成功者眼光敏锐,善于及时发现机会,把握时机,发挥优势,进退自如,所以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提起卡西欧(cAsIo),中国的许多消费者恐怕都知道它是日本一家大电子公司的品牌,没错,卡西欧正是被日本人称为计算机之王的橙尾四兄弟创办的橙尾计算机有限公司的产品。
橙尾计算机有限公司创业之初是一个只有十几名员工、50万日元资金的小型企业。橙尾四兄弟抱着“开发即经营”的思想,从1947年开始决定研究电子计算机,历经了几次失败的磨难,到1955年才终于完成了“直列程式核对回路”计算机的设计。1956年橙尾计算机有限公司才正式宣告成立,1957年12月举行了首次“卡西欧14一A型”计算机的发布会,不久,“卡西欧14一A型”以它的独特的表示方式、较快的演算速度、简单合理的操作程序、自动累计功能等特点,赢得了大把的顾客,橙尾四兄弟的创业之路也从此奠下了坚实的基础。
“14一A型”诞生后,他们又先后开发出“14一B型”和“3们型”计算机并投放市场,取得了比较好的经营效果。这时橙尾公司遇到了最强劲有力的竞争对手——声空公司。1964年由声空公司推出的台式电子计算机,一鸣惊人,震惊世界,产品极为畅销,因此,橙尾公司的销售额也急剧下降,库存日益增多。就在这时,他与他的总代理内由洋行在如何改进销售上坚持各持己见,导致了最后的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