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最生猛的男人:牛根生
4543800000030

第30章 老牛商道(15)

在新闻发布会之后,上百家媒体先后发表了《中国奥运军团的秘密武器》、《中国奥运军团的能量之源》、《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平时加杯奶,赛时更精彩》等系列报道。众多与会媒体同时刊登了奥运冠军与世界冠军喝蒙牛牛奶的照片。由于体育明星们的亲身示范,市面上所有针对蒙牛奶制品的流言不攻自破。自此,“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这一脍炙人口的口号,一时间传遍大街小巷,成为蒙牛高品质的代名词。电视广告片《天上航天员,地上运动员》集中体现了这一点,该片播出后,被业内人称为“最成功的广告”之一。

蒙牛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产品和策划之间是‘太阳’与‘月亮’的关系。月亮之所以能够“发光”,那是因为它善于反射太阳的光辉。”一个好的策划所能做到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抓住机会,为自己的企业创造最大的财富。

54.甘为孺子牛

“超乎常人想像的关怀,是明智;超乎常人想像的冒险,是安全;超乎常人想像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像的期望,是可能!”在实现了蒙牛从“一无所有”到“行业先锋”的跨越的时候,在财富列车风驰电掣般向他冲来的时候,他连手都没碰,就把价值数亿的股份悉数捐出,转眼间完成了“从有还无”的回归,还戏谑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蒙牛的飞速发展在中国企业界是一个奇迹,而蒙牛的掌门人牛根生也是中国奶制品行业的一个风云人物。这个人从生下来就带有传奇色彩,他出生未满一个月,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来得及看清,就因为家庭困难被亲身父母卖了,成了两个与他的血统完全不相干的人的儿子,就是跟着他们,牛根生走进了“牛的事业”,他的一生注定和牛结下不解之缘。

十四岁失去养母,十九岁失去养父。他的人生和同龄人相比,可谓充满困厄。他挨过饿,受过冻,申请过救济,结婚时没穿过新衣服、新鞋。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一个“孤儿”,但他却拥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爹娘:将他带到人世的生父生母,含辛茹苦将他养大的养父养母,养母去世后,养父又给他找了个继母,再加上在事业上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岳父岳母。

如果不是出生时家庭贫寒,他原本与牛八竿子也扯不上一点关系。可是在命运的安排下,牛根生满月后就再也没有离开牛:跟了养父姓牛,从小玩伴是牛,长大以后养牛,进入伊利做“牛”,开创蒙牛一是真“牛”。卖牛奶,做乳品,创蒙牛,办牧场。

初入伊利,他只用了六年时间就完成了“从一名刷瓶工到副总裁”的角色转变,“牛”的速度初现端倪;在主管的冰淇淋业务上,他用了十年时间实现“从零品牌到首品牌”的事业升华,“牛”的成长令人咋舌;“功高盖主”,“从副总裁到流放者”,“牛”的失意让人扼腕;初创蒙牛,“从一无所有到行业巨擘”,“牛”的奋起令世界震惊……

“功高震主”、“树大招风”,他被无情地免职,没收坐车,手机交公,工资欠发,乃至旧部全部跟他出局……

转行?对手如影随形,各方阻碍;放弃?“牛”的倔强告诉牛根生决不低头;从头再来?多年的从业经验和旧部的不离不弃给了牛根生资本,“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创业艰难。1999年,白手起家,牛根生带着蒙牛团队先做市场、再建工厂,8年之内将蒙牛的销售做到了200多亿元,投资回报率5000%,创下了一个奇迹。很多人看到了蒙牛成为行业领导品牌的荣耀,却少有人知道这个过程的艰辛,所经历的困难和阻挠。

东山再起却屡遭黑手,大风大浪席卷而来,“砸广告牌”,“非法集资”,“毁林建厂”,“对手诽谤”,“投毒恐吓”……面对新生的蒙牛,面对再创业的牛根生,磨难一个又一个,一棒又一棒,一浪又一浪。可以说,蒙牛自初创到成长至如今,牛根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停下来歇一会,对手的苦苦相逼,到头来却逼出了蒙牛的辉煌。欲打倒他的人,静静地倒下;欲穿透他的人,反而穿透了自己;最后微笑着迎接挑战的,还是牛根生和他的蒙牛。

为什么蒙牛能够有这样的成就?最大的原因就是“人才一人才才是真正的财富”。世界上许多企业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费尽心思却无法再长大,究其根本就在于欠缺能够寻找新的方向突破现状的经营团队。而蒙牛成功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从创业的第一天开始,就有业务能力非常强的经营团队,许多都是久经沙场历经磨练的奶制品行业资深方家,正如前文所形容的:“初创的蒙牛,除了几颗人脑袋,别的就一无所有了,不过这大概也是中国乳业最硬的几颗脑袋。”

蒙牛是凭借什么来聚集“人才”的?和其他优秀企业一样,蒙牛靠的是用人制度,“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有智慧的用你的智慧,没有智慧的用你的双手,不愿意改变的请你离开”。和其他企业不同的就是蒙牛掌门人牛根生的经营智慧与跳出传统思维的人生观。在蒙牛只有六七岁的年龄时,他就在思考如何让100年后的蒙牛更加茁壮与健康,这是传统思维的人无法想像的事情。正是因为牛根生的无私奉献和远见卓识,蒙牛才能在各路围追堵截下一路走到今天的辉煌。

蒙牛如果想要永续经营,继续聚集“人才”自是个中关键,牛根生很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为此他不惜将自己在蒙牛的股份全部捐出。他说:“很少有人从无到有以后,又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快感,来自你的价值被承认,但是缺少尊重。而从有到无的过程,是世间所有人对你不明白之后,变成所有人尊重你,这种快感是金钱、权力远远不能带来的。”

“有形的东西,越分越少无形的东西,越分越多。我们不奢望100%的吞下,但期望1%的消化。虽然鸿鹄和燕雀各有自己飞翔的高度,但没有一只鸿鹄不是从地面起飞的。卓越从手头开始。棋子虽小,走一步胜负攸关开关虽小,掀一下乾坤逆转。”

牛根生在41岁创办了一家企业,结果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三年成为“速度冠军”,五年成为“牛奶大王”,七年冲刺全球第一……但是他对自己和家人却十分苛刻,他的住房没有副手的大,坐车没有副手的贵,办公室没有副手的豪华,工资没有副手的高。牛根生有钱,可是他不恋财。他一直奉行着一种“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没有因为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就开始享受奢华,他自己和家人始终过着普通人的日子。牛根生大把大把地送人钞票,但家人花钱却锱铢必较,外出旅行时,甚至摊开地图算计怎样走才省钱;在员工食堂里,身为总裁的他,一样地排队,一样地刷卡,一样地找座位……一碗面条,一碟咸菜,是他在这个食堂里最经常的“盛宴”。在实现了蒙牛从“一无所有”到“行业先锋”的跨越的时候,在财富列车风驰电掣般向他冲来的时候,他连手都没碰,就把价值数亿的股份悉数捐出,转眼间完成了“从有还无”的回归,还戏谑道:“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牛根生在蒙牛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可是他并不恋权,在总裁位置上呆了仅6年便辞去了总裁一职,说是“虚位以待贤”,还盘算着到2008年自己50岁的时候辞去董事长职务。他总笑着说自己:“我就是一只‘孺子牛’年轻时吃草挤奶,到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就‘卸磨取肉’。”在当今的中国奶制品市场,剑影刀光,“三大国牌”龙腾虎跃,“五大洋牌”隐形渗透,地方品牌浴血奋战……“十字路口车最密,‘战争’场上‘计’最稠。”孙先红这样说。牛根生从有关西点军校的记述中,找到了在他看来准确描述蒙牛超常规发展的格言:“超乎常人想像的关怀,是明智;超乎常人想像的冒险,是安全;超乎常人想像的梦想,是务实;超乎常人想像的期望,是可能!”

牛根生是中共六千多万党员中的一员,他总说自己是一名“种草养牛的工人”,“农民的儿子”,以及“全体消费者的仆人”。从2003年起的两年半时间里,牛根生亲耳聆听了国家主席、全国人大委员长、共和国总理、中央政协主席等七位政治局常委的谆谆教诲。他清楚,那是由于他身后站着百万奶农、千万股民和亿万消费者的缘故,国家关心蒙牛,关心西部建设,关心中国奶制品市场的繁荣。

伟大的成功,来自伟大的“敌人”。一个人要想走完万里长征是极其困难的,但时如果同时有两个人一哪怕是互相怀有敌意的两个人,都可以彼此“伴跑”:参考对方的脚印,牢记奋斗的理由,激发前进的热情……如果对方攻击你的弱点,谢天谢地,上天赐予你一个严厉的老师!

反之,进攻者应该牢记一个“金科玉律”:不要轻易攻击对手的弱点,除非你能“毕其功于一役”,否则,不适当的攻击无异于帮助对方自我完善一种了“牛痘”,人家就再也不怕“天花”了。

羚羊要是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会被吃掉;狮子如果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只能饿死。比赛只有一次,绝无重赛的机会!

牛根生的个性相当浪漫与潇洒,而且口才很好,出口成章,他的嘴里经常能蹦出一些让人深思的话语。很多人从媒体上看到蒙牛许多的广告或活动,会认为蒙牛擅长作秀,然而仔细琢磨,就会发现所有的作为都有其意义存在,最重要的是,这些作为能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信服的感觉,这正是由“诚信”而来的战略思维所致,“航天员专用牛奶告知行动”就是最好的例子。

归根结底,蒙牛的成功还在于善于“经营人心,在企业内部,注重向下经营人心,以聚揽人才,激发其工作热情;在市场上,善于经营客户之心、消费者之心,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如果中国企业都像蒙牛这样注重“心”的经营,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会很快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一个来自世界500强的团队这样形容牛根生:牛的事业,根在草原,生机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