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出口秀:即兴口才的风格与魅力
4542600000004

第4章 基础篇(3)

站姿很正,背脊挺直即可予人神采奕奕之感,若身子往前倾,则让人觉得一副穷酸相。相反地,向后弯则给人霸道之感。但如若操练般过于笔直也不会有亲切的感觉,或许可解释为过分严肃的表示。因此,自然得体的姿态,方为理想。

此外,还有一要领,即人之眼神。眼睛既为灵魂之窗,足见眼神可洞察心灵。说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眼睛,面带和善,说到紧要处,也要透过眼部,正视其整个外观。倾听对方说话,应以亲切态度接纳之,好像是自己发言般,专心致志。

有些人喜欢断断续续而论,这种夸张的表情毫无用处,对方会觉得你说得好吃力而不安。也有人说话看地板,不是让人以为地上有黄金,就是向人赔罪的样子,完全不能表现其说话能力。这跟看天花板,似在寻找智能般的效果同样微弱。零零碎碎的述说,也让人不耐烦,且不易拼凑成完整的意思。

讲话态度之所以变成一门学问,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引起别人的好感,一言九鼎,使他人相信自己。有着和善态度者,在未开口前,听者必以热忱欢迎,请在周围能言善道者身上观察,相信他们一定都是风度翩翩,礼貌周到之人。

三、说话的重要性

上面所说的都是关于良好谈话的基本要领,看起来似乎极易做到,其实不然,即以寒暄为例,相信大多数人总有不愿与之打招呼的对象。

“我就是不跟他寒暄”——当这种人迎面而来,若要你开口请安,恐怕比登天还难。或许会认为仅仅是一个特例而已,“只此一人例外”对我们而言已是尽力而为了。努力再努力,要做到与任何人都轻松愉快的寒暄,殊非易事。此外,欲维持对方的自尊也不是简单的事情。

然而要一个人把心里的话憋住不讲,不如让他说个痛快;只是在发泄心中话时,务必当心是否伤人,往往一不留神即伤害别人的自尊,而使他记恨在心,如此岂会再与你畅谈呢?以我而言,就常受失败的教训,学乖了不少。

本书所谈,看似容易,但重在实践,要是光说不做则皆茫然,所以希望各位能确实采纳一二。经过层层学习阶段,学到说话的方法,若你能达到预期境界,即表示此书没有白读。现今社会似乎忽略说话的艺术,有人甚至以为男人应该少开口为妙,让人讳莫如深,女人也是少说多做的好,古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的格言,说明了说话的重要性。也有不少格言否定说话的重要性。

下面将找些格言俗语,希望借其蕴涵的意义,表示些个人小小浅见。

1.欲人勿闻,莫若勿言

你一定听过这个故事或类似的情节:一位智者欲查一队旅行者中的小偷,请没有嫌疑者自行举手说“冤枉”,结果说时迟那时快,有一个人迫不及待地说了,当然嫌犯就束手就擒了。这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实例。

在日本也有句俗话:“不叫的野鸡不被杀,开口则爸爸遭死运”,这个俗话的背后有个凄惨的故事:

日本有一地方时常河水泛滥,使村民大伤脑筋,乃向菩萨求庇佑。有一青年偏不信邪,大谈无神论,于是村民乃活埋之,以求菩萨的原谅。

这大概是很痴妄的迷信吧!举凡偷盗或有不良纪录者,一律被有权势者及村民密商予以活埋,冀望村中无违背天良者,来求得菩萨的保佑驱退洪水。

就在河水泛滥,五谷不收的节骨眼儿,有一户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马上要过年了,九岁的小女孩生了一场大病,腹中饥饿四肢无力,眼看就要饿死了,束手无策的穷人乃向地主求援,乞求一碗稀饭,但无人理会。没有钱买药,又饿得半死的姑娘病情因此更为恶化。

有一天小姑娘醒来,眼睛睁开即以细弱的声音叫着:

“我想吃红豆稀饭,我要吃红豆粥!”

“像我们这种人家,哪吃得起红豆稀饭呢?”

做父亲的伤心得掉下泪水,想到妻子在世时,只煮过一次红豆粥,却是小女孩所知的惟一佳肴圣点。

这一天,他反复思索,辗转难眠,终于蒙面而出,心中暗自对地主说:

“非常对不起!我想偷你的东西,请见谅……”

于是匆匆自地主仓库抓了一把米及红豆,悄悄溜回家,熬成粥喂小姑娘吃,吃了东西的小姑娘精神好多了,白天她父亲出门时,她便敲着节拍愉快地唱支歌,然后跑到邻家对玩伴说:

“你看,我家有红豆粥呢!好好吃的红豆粥,好久没吃到了,红豆粥是天下最好吃的东西……”

这番话被官差听到了,心中生疑,想这家人怎吃得起红豆稀饭?于是不由分说的把那男子抓起来,活活埋在桥下。小姑娘闻讯恸哭失声,恨不如生为哑巴,这样,惟一的亲人就不会因为自己的多嘴而惨遭活埋了。

2.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与杨修曾在郊外看到一石碑,上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当时已成其霸业的曹操问杨修是否知道其中寓意,杨修说“知道”,魏武帝乃要他且暂缓解释。继续前行三十里后,他也想到答案了。于是要杨修把解答说出来,原来黄绢是色丝,绝字也;幼妇是少女,妙字也;外孙是女儿之子,好字也:齑臼是受辛,即辞(辞)字也。合起来即为“绝妙好辞”。

曹操是何等有心机之人,光看他在东汉末时的种种作为,即彻底地表现出一代奸雄的气势;先前他还有保卫汉室的心意,因此虽有犯上之意也不敢太明目张胆,但愈到后来愈变本加厉,心胸更加狭窄,容不得他人气焰盖过自己。这个杨修空有一身机智却未防此危机,因此虽身受曹操之美言:“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回头便被借故除命了。

口才也好、智能也好,在古代都不是讨好的条件。是故“绝妙好辞”在专制时代竟成讽刺象征。春秋战国时代的说客也是生死相仆,是福是祸要看造化了。靠嘴巴吃饭者,惟有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小人方才吃香。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顶帽子压下来,连“白马非马”、“指鹿为马”的故事都成历史事件了。

四、沉默是金,祸从口出

语言能调剂人际关系,沟通心灵,但要因时因地,用得恰到好处,不然,就会适得其反,有时一句不慎之言不但成为蛇足,还会惹来祸患。

下面这则笑语就足以说明口无遮掩的弊端。

艾子发高烧,梦游阴曹地府,正见阎罗王升堂问事。

有几个鬼抬上一个人,说:“这人在阳世,干尽了缺德事。”

阎王命令道:“用500亿万斤柴火烧煮。”

牛头鬼上来押解。那人私下里探头问牛头鬼:“你既然主管牢狱,为啥穿着这么破烂的豹皮裤子呀?”

牛头鬼说:“阴间没有豹皮,如果阳间有人焚化才能得到。”

那人立即说:“我舅家专门打猎,这种皮子多着呢。如果你肯怜悯,减少些柴,我能够活着回去,定为你焚化10张豹皮。”

牛头鬼大喜,答应减去“亿万”两字。煮烧时也只是形式而已。

待那人将归时,牛头鬼叮嘱道:“可千万不要忘了豹皮呀!”

那人回头对牛头鬼说:“我有一诗要赠送给你: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扣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牛头鬼大怒,把他叉入滚沸的水锅里,并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来。

艾子醒后。对他的徒弟们说:“必须相信口是祸之门啊!”

现在的喜欢三缄其口,闪烁其辞,生怕失言而引起事端,搞不好锦绣前程毁于一旦,所以他们的表现,不是似是而非,就是拒绝表述意见。凡是牵涉到利害关系的,那些靠嘴巴打天下的人,就格外缄默也特别敏感,他们深知祸从口出的恐怖后果。

有些人喜欢自作聪明多管闲事,且时刻都不忘开口表示自己能干的样子,动辄对人说:

“唉呀!小事一件,这种事简单哪,轻而易举!”

“唷!就是这个啊?我以前常做呢!一点也不难。”

听话的人,最直接的反应是:“是吗?”“这样最好了!拜托行行好,帮我做如何?”平白被拖下水去做份外之事了。

报纸上常有路见不平的善行出现。不久以前就有一件不幸的事故:一位不良少年在电影院门口吵架,被一名绅士说了两句,他们就拿出凶器捅了他一刀,一命呜呼!

也许听此新闻,你会以为还是少开口为妙,但事事如此,就没有公德之心与社会道德可言了。看到犯罪我们可通知警察,不必仗义执言空惹灾祸上身。见有不寻常事故即联络最直接的单位,尽一番公民的义务,且保障了自身幸福。自认无误的主张,就该无畏地表白一下,千万不可消极地闷在心里;只要说话当心,即能平安无事。只有不分青红皂白肆无忌惮口无摭拦的人,才易滋事。

我们与生俱来即有说话的天赋,而且生活上不容许你终日不言。但不知天高地厚的言论,连小孩尚且会被纠正,何况能分辨事非的成年人?不加思索的莽撞直言,易造成得不偿失的不幸后果,而且同样的话对不同的人说,也可能有种种相异的后果,所以说话要,把握住应有的分寸,照此便不会祸从口出。

而经常开口者,宛如轻浮而无份量之人,实际上并非如此,沉默是金并不是让你当哑巴,不言不语未必表示可受人尊重。成语的本意是考虑言所当言,亦即要人谨言慎行。

意气用事极易造成事端,口无遮拦也会惹人厌烦。因此禅宗的悟道常为人所推祟,他们一字一句所含禅机,可宏如宇宙,而引人入胜。与其说长篇大论之道理,何不浓缩为扼要之三言两语,以传意旨?

有位居士向禅宗和尚请教:

“我应从哪一方面着手,以为研究目标?”

和尚一言不发,即刻写个“默”字送他。这个单字可教一个浮躁之人,蜕变为沉着稳健之士,只因其间经过内敛与上达之功力。

两位说相声的先生曾有这么一段对话:

甲:“你是用舌头讲话,当然说不出动人的话来。”

乙:“不用舌头,你用什么说话呀?”

乙左思右想说话的关键何在?终于领悟到光凭舌头是不能表达动听的言语。非要动用全身每一机能不可,不然即索然无味,失去预期效果了。

由“沉默是金”的反面看来,说话力量的轻重在乎你有没有丰富的,力求达到不说则已,一鸣惊人的威力。就算无法一时达到,至少也要铿锵有力,方能有好的表现。感情用事的谈话,就像车无刹车器,若不及早修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沉默是金”一语,我们认为是强调说话效果之语,并非警告人们要以不说话或少说话为宝贵的宗旨。

造物者赋予我们说话的能力,健全的生活应由明朗的沟通关系组合而成。一言不发,呆若木鸡也无法造就人与人之间的轻快气氛,如何能使生活进步呢?因此认真学习说话之法,不冒犯禁忌,就不会重蹈覆辙,而步入前人留下的谚语警句之错误轨道上。即使“沉默是金”,但最终总免不了要开口讲话,可见言语还是要比金子贵重。

五、不要拘泥于旧法则

根据传统,在剧院里演戏,演员是绝不能背向观众的,就因为有这种不成文的规则,所以从没有一位演员这么做。有一次,某位演员突发奇想,想试试看这种传统是否可突破,夹在一幕观看星空的动作中,故意背向观众。他这个尝试产生什么结果呢?这种空前的突破性演技,收到了戏剧效果,引起观众极热烈的回响。现在每一位演员都使用这种新法则,也同样获得成功。

这个故事很明显地表示出应对别人的重点。想应对充满自信和热诚的人,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法则——即以前您所遵从的消极性法则。

您与他人接触时,可能都习惯于使用自己的方法,而且,对于过去自己所使用的方法极为坚持。但是,当您遇到足以妨碍您发挥全力采取行动的对象时,您就必须突破。现列举即刻必须突破的典型传统和应转而采取的新法则十条,相互对照如下:

一、旧法则——易被对方的意见所影响。

新法则——必须检讨一切见解的实质价值。

二、旧法则——以为您的人际关系能力已达界线。

新法则——发觉役使别人的领域还很宽广。

三、旧法则——说服别人时,一旦面临难题即刻退缩。

新法则——不轻易撤退,勇于面对问题,努力加以解决。

四、旧法则——只是静等好机会的来临。

新法则——要有能使双方互得利益的构想,并积极实行。

五、旧法则——对对方期望过大。

新法则——只希望对方能有自然的态度。

六、旧法则——说服别人是项艰苦的工作。

新法则——做好人际关系是件快乐的工作。

七、旧法则——应酬对方只是打发时间而已。

新法则——要使别人和您在一起时感到快乐。

八、旧法则——一看对方面露阴沉之色,就不敢说出自己的目的。

新法则——想获得对方的报酬,就必须全力以赴。

九、旧法则——意见不同时,不是生气便是感到尴尬。

新法则——意见不一致时,不可生气,需公正地解析问题的症结所在。

十、旧法则——假装过着快乐的时光。

新法则——完全是自己意志所为,因此觉得非常快乐。

现举一旅行社老板应用第三条新法则的实例,“不轻易撤退,勇于面对问题,努力加以解决。”说明如下。

这家旅行社为招揽生意,印有一本精美的宣传小手册,里面除了有风光旖旎的南太平洋海岸彩色照片外,还以极吸引人的语句写着:“您若是幸运儿,说不定还会找到当年海盗所埋藏的五百万宝藏!”希望有旅游计划的人,能掌握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最后,还介绍各种海陆旅程,供旅客选择。

这本手册摆在旅行社大厅内最显眼的位置上,旁边更用一块标示牌写着:“请取一本”。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效果居然不如老板的预期,几乎没有人去注意这本宣传手册,他所花的金钱和心血眼见都要白费了。

旅行社老板经过一番检讨之后,他决定把标示牌上的文字略作更动,改成“请带走一本”。

结果,反应非常热烈,自动取走宣传手册的人们增加了许多,当然旅客也增加了。

仅仅是一字之差,为什么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效果呢?

老板认为,原先写的“请取一本”,带有命令式的口气,不易为人所接受;改成“请带走一本后”,口气就显得温和、有诚意多了。

请您将自己急欲革除的旧法则,以及保证绝对会让自己进步的新法则,逐条录于表上,作为采取行动的指标,时时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取得成功。

一、旧法则——

新法则——

二、旧法则——

新法则——

三、旧法则——

新法则——

四、旧法则——

新法则——

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会有日新月异的变化,如果我们墨守成规就有被时代潮流“抛弃”的危险!

第三、语言的魅力与激情

语言的魅力,谈话的技巧,幽默的风格,在各种场合十分重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谈笑风生,举止自若,会给人留下极佳的印象。然而如何做到,是每个人须要十分注意的。尤其是语言的魅力,胜于优雅的仪态。

一、谈笑风生的魅力

有人问一个人在政界中如何处世,罗斯福回答:

“带大棍子,小声说话。”

风趣的语言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掌握语言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只要潜心学习,一定会成功。

我们再看看下面几个例子。

1858年,林肯在竞选中击败了他的对手道格拉斯,其实林肯的口才远不如道格拉斯,相貌也极其一般,但当道格拉斯攻击他是两面派时,林肯巧妙地运用了语言。

他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听众来决定吧。如果我真的有两张面孔的话,还用得着老是带着这张并不英俊的脸吗?”

这就是说话的魅力,可想而知。只要说错一句,或者针锋相对,林肯能赢得听众的赞赏吗?

在中国清朝年代,有一次乾隆皇帝与爱臣刘墉在避暑山庄看到了一尊弥勒佛像,忽然乾隆起了想为难一下刘墉的念头,指着佛像问道:

“他为什么对朕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