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出口秀:即兴口才的风格与魅力
4542600000002

第2章 基础篇(1)

第一、社交的工具

“观棋不语真君子,起手不悔大丈夫”。谈话亦同下棋,局面千变万化。如何与对方交谈,便要靠技巧而随机应变,没有这种技能及经验,就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把握人际关系第一步——学会语言的技能。

一、语言的作用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能得心应手地用好这个工具才能走向成功人生。

要达到成功的目的,或者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具备工具并熟练地使用好工具。文人的笔,战士的枪,工人的扳手、钳子,农民的锄、镰,都是他们各自达到目的工具。

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的状元都是能善用本行当工具的人。能运用好语言这个必不可少的工具的人,才能左右逢源,甚至出人头地。

一句巧妙的言语,有时其能起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据有关资料记载: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年)在他求学期间,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做两道容易的题目?”林肯很有把握地说。

“答一道难题吧。”

老师说:那你就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

林肯脱口答道:“鸡生的。”

老师再说:“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林肯立即质问。

老师说:“这样简单的回答,岂不就解决了复杂困难的问题吗?”这时林肯就鸦雀无声了。

老师接着说:“让我们看看自己的手,手因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作用。如拿筷子吃东西、推车子、吵架大打出手、和人交际握个手及洗脸洗衣等各有其‘架势’”。

说话也是如此,说出来的话因目的不同而也有它不同的含义。如能希望对方明白你的意思、领会你的心愿。这些通称为“语言的作用”。不讲究“语言功能”,即无法说出有效之语,就达不到共识,起不了沟通的效果。或许我们都有过这种经验:明明心存好意,想说句好话让对方高兴,却弄巧成拙,让对方生气。真正检讨起来,多半是因自己不会察言观色,缺乏缜密思考、随时脱口而出所致。

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语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思想的交流、心灵的沟通都得依赖于语言,往往一句得体的话或一次即兴的幽默会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每当看到人们坐火车时,心里就忖度着:人真是奇怪的动物,怎不积极地努力与人交好?尤其是坐慢车的时候,面对面坐着,各人拉长着脸,仿佛彼此笑一下就会倒霉透顶似的,始终板着脸只顾打发旅程。用餐时,买便饭的人即悄悄掀开盖子,战战兢兢地吃着,自备点心的人则小心翼翼将它塞进嘴里。彼此间猜着对方吃些什么,另外,看到不顺眼的人,脸上的表情就变成:“他怎么不早点下车?”“他为什么老坐在那里不走?”

出现这种心里表情,何谓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往往有许多人抱怨:“坐火车真无聊!”尤其在火车晚点之际,简直要发誓今生今世与火车绝缘了。当他正在悠悠行路时,会觉得烦闷,多半是自己漠不开心所致。

曾经出现过这样的一事件:有一位名人,出国考察,到欧洲转了一圈,当看到外国人如何建立人际关系时,他觉得极为高明。他顺便问一问:

“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吗?”

“您是第一次来这里吧?恐怕会寂寞吧?瞧!对面那个高塔就是有名的巴黎铁塔。”

“抽根烟如何?这是敝国的上等烟。”

“要不要吃一半苹果?这里的苹果实在是好吃。”

他们会很自然地找人搭讪,告别时,一定会说:

“有空一定要到我家来玩喔!”

这种亲切的关系,与我们东方人的板着面孔,不正是强烈的对比吗?这种对比真是天壤之别。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前来请教说话方法的人,曾这样如是说:

“说老实话,我常因生意上的缘故,经常在北京、上海奔波,每回坐在车里,对面的人不言不语,像是对谁生闷气似的。这时候我在想,找两三个人一道聊天不是很好吗?可是从来就没有人主动找我搭讪,真太遗憾啊。”

自从学了说话方法以后,知道语言的作用,就与别人建立人际关系,关键就是在于自己,而并不是在于别人,于是我开始找人攀谈,结果出乎我的意料,至今已在火车上交到不少朋友。

说白了,这就是语言的作用所取得成功的结果。

二、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寒暄是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不善于寒暄的人或不喜欢打招呼的人,就无法有良好的开端。平时常听到这样寒暄:

“啊!今天天气真好。”

“是啊!青蓝的天空与白云,真是美呀!”

话题不就扯开了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还可以这样说:

“你今天穿得真漂亮!”

对方就脱口而出:“哦!真的吗?谢谢你的夸奖。”这样就把交际局面打开了。

但有个别人,有时不太注意寒暄;有时与人相约,对方迟到了,便一张口就变得不饶人地说:

“为什么这么晚才来?难道你连表都不会看吗?”

这样说话的人,只会徒然使人反感。因此,打开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在寒暄用语时,必须要谨慎出口。

在保守的东方,许多人无能做到有意义的寒暄,即使平时两人碰面时说些寒暄话,亦只不过是出于平常礼貌而已。因此不论在什么场合碰到什么人,使用寒暄用语,是打开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其实人都有自己的嗜好,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如果光以“客套”来寒暄,纵使广阔交友亦无法更进一步深交。但寒暄这种用语是避免不了的。

学生放学回家,长辈下班回来,每个人嘴里也会对屋内的人喊道:“我回来了!”与其说这是寒暄,不如说是暗示,在招呼家人自己回到家了,家里人必回敬一句:“回来了呀!”或“来吃点东西吧!”这种吃,感觉很亲切,但算不上正式的寒暄。

到商店去购物,店员却说:“欢迎光临”或“请进来看看”,这意味着“我知道客人来了”。并不代表拉近彼此关系的意思。就如同动物互相碰面,也会传达相通的信息,并无其他任何进一步的沟通。

要用何种寒暄语,方称为代表亲切呢?

应从对方喜欢的事物着手,就比较容易引入话题。常言道:“东家长,西家短”是比喻一般妇女闲得无聊串门子说法。虽紧张忙碌的生活,顾不着芝麻小事,但观察细致的本能却可令人在交际上成功一半。若触及到对方爱听的话题,即表示关心其人,人觉得有被关怀的欲望。在别人的眼里你这种做法,大大地促使人际关系迈进一大步。

假如你到药房买药,老板招呼说:“请进!欢迎欢迎。”你一定不会以为他在拉近彼此关系,自然不会有热情的感觉。可是他若如此问候:

“啊!欢迎欢迎!前两天买的感冒药,吃了效果如何?”

“喔!已经好了啊!”

“您身体底子打得真好!”

这样也许会引起亲切惑,确定他是在与你寒暄。如此周转语气,气氛就大大有别了!

千篇一律的“早安”,“午安”、“晚安”等客套语,毫无效果,因此在打招呼之前可先计划一下,例如:

“嗨!今天你好像特别开心,什么事使你那么高兴啊?”

“李小姐早啊!新烫了头发啦?好漂亮!那波浪式卷得很棒,在哪家发廊烫的呢?”

“唷!张小姐今天穿的毛衣好别致,那典雅的花色真般配。”

若对男士说:

“先生您领带真雅致,您对穿着挺有讲究的!”

如此寒暄方式,多么令人满意,高兴极了。不显得生疏的招呼,同时,又体现了互相关注的情味。

有一家小孩,在小时候非常调皮,每当有客商谈论事情,这小孩无理取闹,让客商无法可语,他只好说:“好哇!好活泼的小宝宝。”仅仅一句客套话,就把这商谈的事情打发了。这句话有多少的口秀啊。结果这客商就溜走了。

有时候,一些年轻人出游,或聚会欢乐,总有人喜欢静坐一隅,或独自行走,非得要别人注意他与众不同的角色,方肯罢休。他并不是真正的与他人不合,而只是想借此机会表示自己的个性,让人羡慕,引起别人注意。并向他寒暄:“咦!这位先生似乎特别沉默啊?”

不太有自信的人,往往怕被群体遗忘,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来肯定自身的价值。让人赞美他的本能。

发挥良好的寒暄方式。应要注意因人、因地、因时而异,不要随心所欲。用于初次认识与每天上班打的招呼有所差别,若想寒暄,先将对方观察清楚,才能出口。

“早安!哇!今天戴新领带,真别致!”

“你说哪儿话呀!这是半年前买的,已戴好久了。”

如此寒暄,就是十足表示平时观察不周了,头次碰面不可大意。

“王先生,您这头白发真美,真可媲美张大干的美髯了。”

“您这头发的自然波浪,看起来真柔软!不像我这头发铁丝般的扎人,真羡慕您哪!”

可别小看这款式寒暄语,不是随口而出就足以表示内心真诚的。有句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与人交往须先设法替人着想,关心对方才行。如果没有观察体贴入微,就难以做到恰如其分的寒暄问候。如果做到主动寒暄那是建立美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

“我要他先跟我打招呼才开口寒暄!”

“那个人老是那种神情,谁会愿意跟他打招呼呢?”

一般情况下。有许多人会这样说。有许多公司老总或高级干部,不屑与下属寒暄,顶多“嗯哼”两声唯唯诺诺算回了一个招呼。也有些店主对店员说:“早!”并瞧瞧他的脸,似乎说:“你来得正好!”

这些人似乎不太注意寒暄的意义,欲想促成良好人际关系,便从自身出发,主动结交善缘,因为获益者仍是自己。那些认为让别人先开口者,必居下风。这完全是不懂何谓寒暄,只当寒暄是一种不得不做的例行礼节而已。

过去在国家行政单位上班,深深感觉一般职员与主管拉开的距离相当大。当他们在走廊见到科长或处长时,感觉不好意思,不是远远闪开,而是装做没看见。也许他们认为跟领导寒暄是巴结或屈辱,甚至以为“多此一举”,最好不理不睬,恶劣者还吐吐舌头扮鬼脸呢!

这些人不知道自己想得是些什么,对上下级之间不愿意寒暄。因此,很难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也许你常用常言道:“先下手为强”。这句话,如果用在人际关系上,特别是在寒暄时用,其效果不可轻视的。想想别人向你打招呼时感觉如何?若有人向你请安,或对你说:

“早啊!您精神总是这么好,钦佩钦佩!”

你是否认为对方为了取悦于你而说这么多,甚至是不必要的赘语?或是以为人家在向你挑战?

倘若一个店主用爽朗的口吻对店员说:

“早!昨晚那么晚休息,今天还来得这么早哇?”

也许店员会说:

“早起身体好,今天有何事情要做?”

如此轻松地揭开了明朗的一天,员工就主动要求分派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先向人招呼,应受到别人的尊重。

塑造周围气氛完全取决于你是否愿意与人打招呼。当身处孤独而想消除寂寞时,若能率先与人寒暄,心里那层障碍就消除,打过招呼即似拨云见日,海阔天空。在现实的生活中,家庭生活或上班环境的轻松,诚实取决于其成员是否有寒喧心愿合作。

在与陌生人的人际交往中,由于彼此都不熟悉,相互间必然存有戒心。因此,必须掌握好分寸,不要寒暄得太过头,更不能去干涉对方的事,交谈时双方互相理智地尊重。

三、寒喧与招呼

假如我们在火车上,在办公室中,或是在家里,摆出一副“你是你,我是我”的面孔,如何有好人缘?

所有自认为孤独的人,均未曾真正努力与人亲切交往。如何才能真正用好言语这个上天给予我们的、与我们终生相伴的工具,造就我们辉煌的人类呢,让我们走出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寒喧。

也许有人会说:

“什么?这些芝麻小事不是每天都说着吗?”

但是请仔细思量:

“早安!”

“午安!”

“晚安!”

“再见!”

这种一般人所谓的寒暄,其实并不简单。我们说话的目的各有不同,但总可以归纳为一个:如何取得与对方沟通。沟通的目的就是想把人与人之间拉近距离,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也许有人把它只当是礼貌的象征,事实上,除了礼貌的形式以外,还有实际的意义。就是做个有效的寒暄吧!让我们与朋友之间关系更深热一些。

因此,要想做好人际关系的第一步少不了寒暄,当我们寒暄时应注意的是:

①不要论人长短。

②不要人云亦云。

③不要急于应答。

④不要自诩自夸。

⑤不要啰啰嗦嗦。

⑥不要打断对方和急于告辞。

四、交谈的条件

在交谈的过程中,一般而言,应选择有一定条件的地方,便于双方交谈能进入一个境界。因此,像下面是一个不具备交谈条件的场面。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应付。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拜访这位文豪。寒暄之后,由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迟迟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从上面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勉强的交谈,是会令人尴尬的。

没有共同的情趣、爱好,就不会有共同的语言,也就难以产生融洽的气氛。没有和谐的气氛,能有心灵的沟通吗?

寒暄可造成彼此之间的亲切感。然而弄巧成拙的情况时常发生,这都是由无意的伤害造成的,有时候无意的言词却招来听者有意的弦外音。因此在话题扯开之前,无论如何要随时警惕自己,尊重对方的自尊心。

为什么有些人老是让人厌恶而无人愿意与其交往呢?是不是其人鼻大朝天?抑或暴牙歪嘴、青面獠牙?是不是大家都喜欢漂亮的人,而丑八怪都人见人厌?其实并非如此。

漂亮小姐,一口低级粗俗且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相信她一定会使人厌恶的,相反长相不漂亮的小姐身穿整洁朴素的套装,加上得体热心的语言,肯定会博得大家的喜欢。

其实,惹人厌恶总有些伤人自尊的潜因在。倘若一个女孩自称能干,却对人责备:“你呀!连这点小事都做不来,得好好学学喔!”如同当头棒喝,深深打击了对方自尊。也许他会反击说:“呵!你算老几?有什么好神气活现的!”

若向朋友拜托一事,却十万火急地催:

“你这家伙老是慢吞吞的,拜托你手脚利落点啊!”

言下之意,似乎嫌其怠慢,有反宾为主之嫌,并伤害对方尊严,于是他生气地说:

“既知我慢,要不要另请高明?”

有些母亲管教小孩,认为只要打击小孩自尊,可有效激励其向上,因此无论何事,莫不以责骂口气说:

“你怎么这么笨呢?就算你数学考一百分,仍然无法和隔壁的阿牛相提并论。”

小孩稍微懂事后也会分辩:“你说我笨,你看过白痴会考好数学吗?”因为大人不给他保留面子,而且还言过其实地苛责他,即使是以爱为出发点,仍会是失败的教育方式。

不妨换个口气试试,又将如何?

“你的体育成绩真不赖!妈妈好开心,体育好表示身体棒,身子强壮就有本钱念书,改天也努力把别科功课赶得跟体育一样好,那妈妈就更高兴了,……”

听了这番话,小孩心中一定会想:“好!下回做给您瞧瞧。”他一定会下决心表现一番。

严格的教育未必有错,然而伤人自尊的教训,连小孩都反抗,更何况是大人呢?

如果说话如自来水,听者即如盛水之杯,因杯子容量有限,太满则盈,太少又嫌不足。在倒水之时,又有急缓从容之别,太猛则水溢四溅。

说话得罪别人,会导致无谓的吵架,如此结果谁愿意呢?

“居然说这种话!你才是不自量力、不会说话的白痴!”

“什么?你才是笨蛋加三级!我无法忍受你的蛮横,有种的到外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