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狼道全集:生活中的狼性法则(白金版)
4540000000008

第8章 始终不变的是一颗勇敢的心(1)

——敢想敢干,勇往直前

从出生的那天起,就不知道什么叫恐惧,阳光照射着美丽的草原,是写满先辈光荣与梦想的战场。草原上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草木。谁要胆敢侵犯,谁就是自取灭亡。我们将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去粉碎敌人的阴谋;我们将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去捍卫属于我们狼族的无限荣光。

——狼的自述

1.我是狼,我怕谁

狼在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时,是不会害怕、胆怯的,它们知道,一只真正的狼是不会采取逃跑的手段的,而是投入战斗。只有战斗才有生的希望,而逃跑却只能死。

狼是喜欢群居的动物,特别喜欢生活在森林地区,但也会被发现于沙漠、平原和草原地带。狼很聪明,它们透过气味、面部及身体语言和发声来彼此交流。吼叫可以帮助它们彼此追踪、建立地盘、组成狼群和防御外来攻击。它们也会因高兴而吼叫,遇到挫折时也会狂吠和吼叫。除了灵敏的听觉外,狼还具有敏锐的嗅觉,并能察觉远在两公里之外的猎物。

狼在受到其他动物的攻击时,是不会害怕、胆怯的,它们知道,一只真正的狼是不会采取逃跑的手段的,而是投入战斗。只有战斗才有生的希望,而逃跑却只能死,这是狼族的准则。只有战斗而生的狼,没有因惧怕战斗而生的狼,它们的生活就是战斗,即使是死也要死在战场中。这就是狼能够一直生存的法则——无畏。身为一只狼,勇敢地战斗就是它们的本性。

孟子认为,仁义礼智的道德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够扩充它,加强道德修养,有的人却自暴自弃,为环境所陷溺,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这是人的本性,人同样需要勇往直前,坚持自我。

孟子认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奋发向上,把恶劣的环境当成磨炼自己的手段。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生存原则。这样就可以培养出一种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浩然之气”。这种气也就是无畏,只有无畏才能有所为。

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杀死了齐庄公,太史毫不隐讳,据实在简策上直书“崔杼弑(杀)齐君。”崔杼恼羞成怒,便把太史杀掉了。太史的弟弟接着仍这样写,又被杀掉。太史的另一个弟弟仍然坚持不改,崔杼无可奈何,只好听其所为。另一位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相继被杀,毫不畏惧,拿起竹简赶往朝廷,要继续如实记载这件事情。路上听说崔杼弑君之事已被如实记载,才返回家中。

说到不畏强权、敢于直言的典型,唐朝魏征也是一个代表。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到了长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干过事,还曾经劝说建成杀害秦王。秦王听了,立刻派人把魏征找来。

魏征见了秦王,秦王板起脸问他说:“你为什么在我们兄弟中挑拨离间?”

左右的大臣听秦王这样发问,认为定是要算魏征的老账。但是魏征却神态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可惜那时候太子没听我的话。要不然,也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秦王听了,觉得魏征说话直爽,很有胆识,不但没责怪魏征,反而和颜悦色地说:“这已经是过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魏征对朝廷大事,都想得很周到,有什么意见就在唐太宗面前直说。唐太宗也特别信任他,常常把他召进内宫,听取他的意见。由于魏征敢于直言,使得他名垂青史,为后人所称赞。

如果你屈服于畏惧的压力,它反而会对你产生更大的影响,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是你避之不及的。例如,你害怕被人拒绝,就会摆出屈尊俯就的姿态,而这恰恰是为人所厌恶的;在你害怕失败的时候,你会因为丧失自信而表现得更加差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想要干成事情,干成大事情,就要有一定的胆识,有敢于担风险、勇于闯难关的无畏精神。不敢打开那扇紧闭的门,只能永远在门外徘徊、顿足,永远获取不到成为英雄的真的要义,也永远迈不出通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永远看不到最美丽的风景的。

我们渴望激情,那种刹那间令人血脉喷张的冲动,那种不可遏制的无畏豪情,将会点燃我们生命的火花,照亮我们一生的道路。一个人活着,增加着自己的回忆;一个人活着,又不得不被越来越多的迷茫和理想围绕。在这由回忆一层层紧紧围绕着的中心,是我们真实而具体的存在。我们要在自己存在的漆黑中挖掘,从而在黑夜里无所畏惧。

人生就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搏斗,不搏斗你只会享受失败,像失败的狼一样成为别的动物的食物。为了理想,既要抗拒世俗的压力,又要克服自然的困难。一踏上人生征程,苦难、挫折、不幸兴许就要纷至沓来,生活重压下的苦闷、彷徨、挣扎、绝望也许就要时隐时现,让我们从无畏的精神中得到实力的充实、意志的强化,坚定、勇敢、自信地冲破一切世俗的、传统的羁绊,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2.毫无畏惧是狼性本色

毫无畏惧是狼性本色,这就是它能战胜一切事物的原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让它们感到恐惧与害怕,它们不会将任何事物视作理所当然,而会勇往直前,尽力而为。

在动物的生存世界中,为了生存领地,为了争夺食物,狼会勇敢地发起进攻,即使这只动物比它强大得多,也毫不畏惧直至把对手咬死。对于狼而言,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能够让它们感到恐惧与害怕,它们不会将任何事物视作理所当然,而会勇往直前,尽力而为。毫无畏惧是狼性本色,这就是它能战胜一切事物的原因。

我们应该学习狼性中的不畏惧,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生存的权利。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重要而伟大的革命。

哥白尼诞生于波兰托伦城。在他10岁之时父亲去世,他便跟随着舅父生活。他的舅父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主教,哥白尼深受其影响,也因此爱上了天文学和数学。早在上学的时候,他就被天上的星星月亮所吸引。他经常在晚上坐在窗前,乐趣无穷地凝望繁星闪烁的天空。

有一天,他哥哥不解地问:“弟弟,你为什么老是对着天空发呆?”

“不,哥哥,我是在观察天象,想探寻天上的奥秘。”哥白尼解释道。

“什么,你要管起天上的事情?

“为了让人们望着天空不感到害怕,我要一辈子研究它!我还要叫星星和人交朋友,让它给海船校正航线,给水手指引航向。”

“你要不听我的劝告,这一辈子你可有罪受了!”哥哥以训斥的口气大声说道。

“我主意已经打定,什么都不会让我感到害怕的!”哥白尼斩钉截铁地说。

沃德卡是哥白尼少年时期最敬重的一位老师。一天,哥白尼去沃德卡家做客,老师不在。他顺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打开一看,老师在折了角的地方写了一条批注:“圣诞节晚上,火星和土星排成一种特殊的角度,预示着匈牙利的皇上卡尔温有很大的灾难。”

正在这时,沃德卡推门走了进来。他看见哥白尼在家里看书,便高兴地说:“孩子,又看什么书呢?”

哥白尼毕恭毕敬地把书递过去,老师边接书边关切问他:“孩子,你能看得懂吗?”

哥白尼认真地回答道:“老师,我看不懂。火星也好,土星也好,都是天上的星星,它们与卡尔温毫无关系,如何能够预示到他的祸福呢?”

“怎么不能呢?”沃德卡老师对他道:“命星决定一切!”

哥白尼仍旧当仁不让,大声反驳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人还有没有意志?如果有,人的意志和天上的星星又有什么关系?”

面对哥白尼尖刻的反驳,沃德卡并没有为此而生气,他心里清楚地明白,信不信天命是关系到天文学命运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而对于这个问题,他对传统的偏见有过怀疑,却还是说不出其中的道理。他踌躇再三,深情地对哥白尼说:“孩子,天命决定一切,这是几千年以来的一条老规矩,我不过是拾前人的牙慧罢了。至于你提的问题,确实很有意思。但我没有能力回答你,如果你对此有毅力学习的话,那么就在以后的日子里潜心地去研究吧!”

几十年后,哥白尼创立了“太阳中心说”的伟大理论,由此便宣告了“天命论”的彻底破产。哥白尼的成功,是与他自身有着狼的那种无畏精神密不可分的,正是由于大胆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他最终取得成功。这样的精神是每一个想要成功的人都需要的。

在漫漫的人生路上,能够一帆风顺固然可喜,未能如愿以偿也不必伤心:失败并不代表失去一切。失败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次心灵上大的震动,它可以让我们重新地审视自己,进而调整好自身的状态,梳理自己的心情,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从而继续努力做到更好。

正如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圣地亚哥说的一句话:“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倒。”在失败面前保持乐观的心态,也正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我国一位伟人曾说过,胜利的希望与有利情况的恢复,往往需要你大胆地坚持下去。

做人,要做到大胆地放手去拼搏。通常情况下,当我们在有了好主意之后,不敢马上去实践,担心自己失败,害怕会给自己带来不利。这种心理上的顾虑,造成了我们事业上的缩手缩脚,停滞不前,结果常常会因此而失去了大好机会,事事都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能冲出这个误区,大胆地去行动,就自然能够体会得到成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

有了想法就去行动,只有行动起来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不要过多估计旁人对你的想法与看法,只要你认为是可行的,就要大胆地去做,千万不要缩手缩脚、瞻前顾后。正如智者所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努力了,几分耕耘就会有几分收获,拿出自己的一点耐心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勇气来,相信自己一定能获得成功。

大多数成功的人士在追求自己目标的过程当中,都会不遗余力、不计代价地去做一些需要做到的事情。看准方向,就要大胆去做,不要迟疑。古今中外,很多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与别人共处逆境的时候,没有缩手缩脚,而是下定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他们在有了想法的时候,就会大胆地去实践,因为他们相信,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处境绝望的人。

3.放手一搏才能得到美味的猎物

我们能从狼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勇往直前、放手一搏的无畏精神,面对越来越残酷的竞争压力,你只有放下包袱,放手去拼,才能获得成功,成为最后的胜者。

无论狼面对的对手有多强大,无论前方的路有多困难,既然站在这个赛场上,就要拿出拼搏的精神,即便是失败也要与对手拼一回,这就是狼的无所畏惧的强者精神。正是“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强敌,只有放手一搏,才能得到最理想的结果。

居里夫人曾说过:“在成功的道路上,流的不仅是汗水,还有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在人的一生当中,许多时候都需要独自去面对一些事情,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需要让自己充满敢于拼搏的勇气,有时可能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然而你只需要放手一搏,才会换来一些珍贵的东西。过程远比结果重要,人生需要体验,在体验中寻找存在的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在过程中获得经验,获得感悟,这些算得上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思用了40年的时间写下了举世闻名的论文《资本论》;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通过他自身的不断努力与实践,最后终于写下了惊人的《徐霞客游记》这一著作;我国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用了15年的时间才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医学著作《本草纲目》。人生又有几回搏呢?又有几个10年、20年、40年呢?我们不要在老年的时候,为了当时没有拼搏过而暗自悲伤,为了当时的不进取而悔恨终生。

当然,无畏的可贵之处还体现在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迎难而上的勇气,跌倒了爬起来,屡败屡战,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精神。

冯根生是胡庆余堂的一名关门弟子。在1949年2月,当14岁的冯根生走进河坊街大墙后的胡庆余堂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会想到历史会赋予他那么多的使命,在这些使命当中就有传统中药的复兴。

徒工的生活是极其艰苦的。每天天未亮,他就要开始背药名、药性;学制胶,剔皮要剔得肉不留一丝、皮不损一刀;半夜一点,开始在一字排开的20只炭炉前煎药,在两年间,他就煎了15万帖药。艰苦的学徒生活造就了这个胡庆余堂关门弟子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也给予了他成为大展宏图的一代“掌门人”的底气。

在1972年这一年里,胡庆余堂被改造为杭州中药厂,市里决定将其附设在桃源岭的煎胶工厂分离出来,组建中药二厂。车间主任冯根生临危受命。在破败如同古老作坊的厂房里,冯根生立下了自己的誓言:一定要把被人看不起的“国药”发扬光大。10年时间,他使中药二厂成为全国第一流的中药厂。

冯根生大胆创新,突破了传统的制药方法。他大胆地挑战中成药的丸、散、膏、丹传统剂型和传统生产工艺,为中药二厂找到生存的空间。当众多的厂家还都在生产感冒药、气管炎药的时候,冯根生却选择了一个独特的领域——抗衰老保健品,作为产品的主攻方向。参照古方所研制的“青春宝”,为中药二厂带来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1982年,冯根生终于圆了多年以来的一个梦想,盖起了崭新的厂房,引进了最先进的中药制造设备。从这之后,冯根生带领着“青春宝”实现了中药剂型的革命性突破一成功开发出了“参麦注射液”针剂,让古老的中药和西药一样,可以进行静脉滴注,为中药产品的现代化生产铺平了道路。

冯根生的大无畏精神,在他时不时地要当一回“出头鸟”的行动当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在每一次企业发展面临紧要关头的时候,他都用改革的形式为企业寻找到了新的生机,用甘当“出头鸟”的勇气与胆识为企业争取到了新一轮的发展空间。

在20世纪80年代,冯根生已经清楚地意识到“铁交椅”、“铁饭碗”实在是国有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在1984年,全国还没实行厂长负责制以前,冯根生就率先地试行了干部聘任制,全厂员工实行合同制。当时的规定是这样的:每个员工与厂方签订两年合同,若不合格黄牌警告,只能发。70%的工资,若不行就辞退。有人质问冯根生:“你这样做有政策依据吗?”冯根生答道:“没有,就是觉得不这样改革,企业实在没法发展下去!”也就是如此,冯根生跨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