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欧洲人来说,大津巴布韦应该是存在于神话中的黄金国度。他们认为石头城很像欧洲史书上记载的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某些圣殿,很可能就是在《圣经·旧约》中提到的所罗门国王的金矿所在地。而卫城就是模仿所罗门国王在摩利亚山上修建的耶和华殿建造的。那座椭圆形的大圆墙则是为了模仿古埃塞俄比亚女王示巴访问所罗门时在耶路撒冷住过的行宫而建筑的。
这种主观臆测,一度激起了欧洲人到石头城寻找黄金的狂热。不少欧洲人来到石头城后,雇用当地的马绍纳人,配以舶来的先进机械在宝贵的遗址上四处乱挖,掘地三尺,把珍贵的文物劫掠一空。除了坚硬的花岗岩石块,其他的一切能拿者尽被拿走,所有那些有可能说明历史真相的文物资料,在还没来得及真正展开研究之前,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在后来的岁月里,人们在“津巴布韦”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阿拉伯地区的玻璃珠子、波斯的彩色瓷器以及印度佛教念珠等。由这些出土文物至少可以看出,消失于遥远年代的石头城曾经与古代的华夏及阿拉伯、波斯和印度有过悠久的文化和贸易往来。而众所周知,在中国、阿拉伯和波斯的历史典籍中有关大津巴布韦的记载却极其鲜见。
也许,这些舶来品是从第三者手中转手贸易而得,那么这些第三者又是一些什么人呢?我们无从知晓。由壮观的大圆锥塔就可以看出,其建造垒砌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也就是说,圆锥塔的建筑技术足可以用文明的字眼来形容。圆锥塔的建设者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掌握了建筑学、几何学、力学等方面的高深知识。
这一座座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石头建筑究竟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人们至今也没有弄明白。直到现在所有的只是猜测:有些人认为这里可能是一个业已消失的古老王国的皇城,也有人认为它只是一个巨大的宗教场所。与其他文明遗址不同的是,所有这些石头建筑上都没有任何文字’也没有雕刻的图案或壁画,在这方面与美洲的玛雅城或东南亚的吴哥寺上成片的浮雕迥然有异。而流传下来的世界文典中又没有任何记载,真可以说是无迹可寻。与此相关的问题只能是,何种人在何时运用何种工具和方法来营造了这座宏大瑰丽的石头城?石头城的建造者与当今生活在津巴布韦的马绍纳人和马塔贝莱人有什么样的渊源关系?如果它的建设者是外来人,为什么他们又在某一天突然遗弃了这个地方呢?
由于1830年当地曾发生过著名的祖鲁战争,人们由此推测,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原居民都被全部赶走了,那么他们又迁居到何处了呢?令人不解的是:现在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只不过是马绍纳族的一个分支--卡兰加人。他们大多数仍旧居住在非洲低矮、简陋的传统窝棚里,其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与这些大堆的石块毫无关系。
20世纪初,关于上述问题,欧美国家的考古学家展开激烈的争论。英国考古学家麦基弗认为,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也没有古代东方或西方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原居民之手。而另一位英国考古学家霍尔却认为,自古以来非洲原居民就没有修建石头建筑的传统,在非洲其他地方也找不到相同的例子,因此,大津巴布韦绝不可能是非洲原居民所建。两派学说都有支持者,但都苦于缺乏证据,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没有人统计过需要多少工人、工作多少时间,才能使这样一座伟大的文明古城屹立在非洲茂密的丛林中,也许他们是怀着对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崇拜。
西班牙一支考古队在埃及南部历史名城卢克索发现了第一幅刻有法老正面形象的木板画像。这支西班牙考古队在位于卢克索西岸文物区的一个不知名的墓穴中发现了若干木质碎片。经过细致拼凑后,考古学者们惊讶地发现木板上竟然刻有两幅法老的正面画像。这一发现推翻了此前古埃及学界一贯认为的古埃及工匠从不雕刻法老正面像的观点。在现今出土的所有古埃及文物中,凡是涉及法老形象的雕刻或画像无一例外都是以法老的侧面或侧身形式表现的。
据专家介绍说,画板长约50公分,宽约30公分,画板后面还有用古埃及象形文字镌刻的一段文字。专家推测,这块画板的年代可能上溯至古埃及第18王朝(约公元前1570-公元前1293年)的著名法老埃赫那吞时期。西班牙考古队员则推测说,木板画也可能属于哈契普苏特王后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498~公元前1483年)。据悉,埃及和西班牙考古学者将共同揭开这幅罕见的木板画的身世之谜。
埃及法老身世之谜
參古埃及法老的正面肖像图之谜
考古学家发现了首幅古埃及法老王的正面肖像图。经过年代测定,这幅肖像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了。但是,科学家对于这幅肖像图的原始用意仍然骞衷一是。
考古学家是在埃及南部一块墓地前庭下发现了14块木碎片,并将它们组合成形。这块画有肖像的木板有20x12英寸见方,表面涂有一层薄薄的灰泥,并被着黄色。
考古研究小组带头人、西班牙最高科学研究委员会考古学家曼纽尔·嘎兰说这是一幅相当独特的肖像,是科学家迄今为止所发现的首幅从正面而不是从侧面描绘法老王的肖像图。在古埃及艺术中,正面肖像通常只用来描绘敌人、外国人和神话人物。”
嘎兰说,毫无疑问的是,木板上所画的人物是一个法老王,因为从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到画中人物戴着王冠,穿着法老王独有的梯形衣物。“描绘的人物可能是图特摩斯三世或者他的母亲哈特谢普苏特一一埃及历史上惟一的女法老王。“作为埃及历史上最非凡的女性之一,哈特谢普苏特经常被描绘成一个男性。公元前1503年,哈特谢普苏特因儿子尚小,开始长达约20年的摄政统治。在她死后,为掩盖埃及曾被女性统治的耻辱,继位者图特摩斯三世下令将有关她的图像、碑铭、建筑全部销毁。
一个显著特点是,在木板上有一些辅助画图的红网格线。这些红网格线,既可以使黑色线条明显,又可以使所画的肖像比例适当。在木板的另一面,还有一些僧侣文。
嘎兰说:“这很有可能是一块教学画板。它包含了练习书写的教科书《Kemit》中的第一节,而这同一节内容在板上反复出现了三次。第一遍的笔迹沉稳熟练,应该是老师所书写的,另外两遍的笔迹颤抖生疏,可能是一个或两个小学生所书写的。老师和学生也用这块木板上图画课。这幅画的技艺一般,很可能是某个学生在模仿他老师的画。”嘎兰还表示,这幅肖像也有可能是一幅雕刻的草图。
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学者马赛尔·马里则赞成第二种解释,他认为红网格线是关键。“现在的艺术家仍然使用这种辅助线来将画中的对象按比例复制到石头上以便进一步雕刻。”
埃及图坦卡门法老喜欢喝红酒之谜
埃及图坦卡门法老黄金面具,完成于公元前1350年前后,高54厘米,宽约40厘米,现收藏于埃及博物馆。古埃及人崇尚为死者的亡魂妥善地装扮尸体,然而并不单单只有将尸体制成木乃伊这一途径。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黄金老图坦卡门利用红葡萄酒陪葬品来装点他死后的艰辛旅程。
这是科学家首次对来自图坦卡门陵墓中的酒罐进行的细致化学分析,也是科学家首次在考古样品中找到证明酒的颜色的证据。科学家在扎格罗斯山脉北部(现今的伊朗)哈吉菲鲁兹土丘遗址发现的酒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400年,然而关于酒文化的最早认识则来自于古埃及。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人已经在墓壁上描绘出了详细的酿酒过程。
“在古埃及,酒是一种高级饮品,主要供社会上层人士和国王饮用。”西班牙巴塞罗纳大学埃及古物学硕士瑰施·简说。她与营养和食物科学教授兰姆拉·雷芬特博士共同分析了来自埃及博物馆和英国博物馆的一些古埃及瓶罐样品。其中有一个样品是来自霍华德·卡特1922年在埃及底比斯西部发现的图坦卡门法老陵墓。酒罐上镌刻着一些铭文,铭文大意是:5年,西河岸,图坦卡门作坊酿酒,葡萄酒商卡哈。
瑰施·简说放置在陵墓中的酒罐是供死者食用的祭品,这些酒罐上一般带有产品、年份、来源,甚至是葡萄树名,但却从不曾提及到罐中酒的颜色。”长期以来,科学家和品酒行家对古埃及人用于酿酒的葡萄品种各持己见。
在众多天然植物中,酒石酸一般只能从葡萄中提取。过去,科学家通过研究酒石酸来判断是否有酒的迹象,但它并不能提供葡萄品种的任何信息。锦葵色素葡萄糖是使新酿葡萄酒呈现红色的主要成份,而且在古代近东和地中海区域再没有存在包含锦葵色素葡萄糖的其他水果汁液。随着年代的增加,锦葵色素与其他成分起化学反应形成更复杂的结构。研究学者就是要开发出一种工具,打破这些复杂结构,然后释放出丁香酸古物样品的分析研究要求采用非常敏感的方法,以便尽可能地减少受试样品的数量。为了检测丁香酸,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液态层析一质谱分析”技术,这种技术速度快、敏感度高、可选择性强。雷芬特及其同事最终确定了罐中酒是由红葡萄酿制而成的。据有关科学家介绍,在此之前,这种方法还从未用于鉴定酒石酸或者丁香酸,也未曾用于任何考古样品研究上。
法老诅咒之谜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埃及的金字塔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总计有70多座大小金字塔,绝大多数都建筑于埃及第三到第六王朝时期。这些经历了4000多年沧桑巍峨壮观的建筑物主要分布在埃及首都开罗附近、尼罗河上游西岸吉萨等地,它们至今仍傲立于天地之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
埃及金字塔在四五千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始终笼罩着神秘的面纱,充满了各种各样神奇色彩,而其中最令人震惊且毛骨悚然的是金字塔墓碑上的咒语--“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头上降临”。
这些近似神话般的咒语无非是想告诫那些企图窥视墓穴中无价藏宝的后人,燹以防盗墓。然而,奇怪的是几个世纪以来,凡是胆敢进人法老墓穴的,无论是盗墓贼、冒险家,还是科学考察人员,最终都一一应了咒语,不是当场毙命,就是不久后染上奇怪的病症而痛苦地死去。
1922年11月,英国著名的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帝王谷经过了7年的发掘探索,终于打开了图坦卡蒙法老的陵墓,从中发掘出的珠宝、首饰、工艺品、家具、衣物、利兵器多达5000多件。这一成功震惊了世界,而就在次年2月18日,发掘工作胜利在望的时候,以巨资支持卡特工作的卡纳冯勋爵在进人墓室后突然患重病死去。
她姐姐在回忆录中这样
写道--“死以前他发着高烧连声叫嚷,‘我听见了他呼唤的声音,我要随他而去了’”时隔不久,另一位考古学家莫瑟先生,在发掘工作中曾帮助推倒墓道里一堵主要墙壁,也染上了一种近乎神经错乱的病症而毙命。x射线专家道格拉斯·里德,世界上第一个给法老木乃伊拍x光照的人,不久也成了法老墓的牺牲品,日益虚弱地离开了人间。
以后两年中,此项发掘工程人员中,就有22人莫名其妙地暴死。从此,法老墓杀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墓碑上的咒语更成了众说纷纭的不解之谜。
1924年,英籍埃及生物学家怀特带着好奇心进人一座墓穴,令人惊奇的是,他参观后就上吊自缢。临死前,他咬破手指写了千言遗书,声称他的死是法老墓的咒语造成的,自己将带着忏悔心情去见上帝。
更令人惊奇不解的是,埃及开罗博物馆馆长盖米尔·梅赫来尔的死,他一向根本不信“墓碑咒语”灵验的说法,他声称:“我一生与埃及古墓以及木乃伊打过多年交道’我不是还健在吗?”
然而,就在这番话语出口不及4星期,梅赫来尔突然暴病西归,时年不足52岁。而且人们注意到,就在他去世的同一天,他曾指挥一队工人将一批珍贵文物打包装箱,而这批令人费解的文物恰恰是从那可惧的图坦卡蒙法老墓中出土的。
这一切,使法老墓的传奇更蒙上神秘可怖的黑面纱,和墓中的财宝一起使人们望而生畏而又跃跃欲试,也许这也是法老们生前的意图吧!
此时,人们不禁要问:这些与埃及法老金字塔打交道的人,暴卒的原因是什么?法老墓碑上的咒语是否真的灵验呢?
一种观点认为墓道壁上有一层粉红色和灰绿色的东西,可能是一层死光,据说它放射出的物质能使人丧命。
也有一些科学家倾向于另一种看法,即古埃及的文明已达到可能以剧毒的害虫或毒物作为特殊武器,来保护埃及统治者的陵墓免受暴力侵犯。
1956年,地理学家怀特斯在挖掘罗卡里比陵墓时,就曾遭到蝙蝠的袭击。近年来有一些科学家试图从生物学上来解释,开罗大学生物博士、医学教授伊泽廷豪于1963年声称:根据他对博物馆许多考古学家以及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的结果,发现所有体检者肌体均存有一种能引起呼吸道和使人发高烧的病毒。进人墓穴的人由于感染上这种病毒,将导致呼吸道发炎最终窒息而死。但墓穴中的这一种病毒为何生命力如此顽强,竟能在木乃伊中生存4000年之久,科学家们就不得而知了。
1983年,一位叫菲利普的法国女医生,经过长期研究后,认为这些人死亡原因都是因为发掘者和参观者对墓中霉菌过敏反应造成的。据她研究,死者病状基本相同--肺部感染,窒息而死。
她解释道:古埃及法老死后,随葬品除珍宝、工艺品、衣服外,还放置了各种水果、蔬菜和大量食品,后者长久保存经过千百年的腐烂成为一种肉眼难见的霉菌,粘附在墓穴中。不论是谁,只要吸入这种毒菌后,肺部便急性发作,最后呼吸困难而痛苦地死去。
例如,斯特拉斯堡的杜米切恩教授,就因钻入刚发掘不久的充满霉菌的陵墓中临摹铭文而一命呜呼。至今为止,这种说法成为了较令人信服的解释。
但是法老墓碑咒语究竟如何,还有待于科学家们的不懈研究,而最近人们又发现这与金字塔本身所具有未知的“塔能”有关,看来真相如何,不可猜测。
埃及雄狮木乃伊之谜
法国考古学家在一个古埃及陵墓中首次发现了一具雄狮木乃伊,这次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晚期古埃及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由此证明了一个古老的传说--早在公元前古埃及人便已将狮子奉若神明。
千年古墓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