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4515900000029

第29章 心中有佛,福报自然来(1)

佛说,心中有佛即是佛。佛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心里。行善、宽容、感恩、知足等,都是佛的化身。心中有佛,必得佛光普照,受佛恩泽,福报自然来。

佛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

有位信徒,他一心向佛,非常虔诚。

一次,家乡发大水,他来不及逃避,只好爬上屋顶等待救援。眼看着大水就要淹过屋顶了,信徒赶忙祈祷:“慈悲的佛祖啊,赶快来救救我吧!”

这时,有人驾着独木舟从旁边经过,看到信徒在屋顶上避难,就赶快划了过去,让他上船。谁知,信徒拒绝了,他大声说:“我不需要你来救,佛祖自会来救我。”划船的人摇摇头,驾着舟走了。

大水继续上涨,已高及膝部,信徒很是着急,由高喊救命:“慈悲的佛祖啊,快来救救我吧!水已经淹到我的腰部了!”

这时,又来了一艘小船,船上的人又赶过来救他,谁知,他又拒绝了:“我不上你们的船,慈悲的佛祖会来救我的。”船上的人很无奈,只好抛下他走了。

这时,水已经涨到了他的胸部,他心急如焚,高声喊道:“慈悲的佛祖啊,快来救救我吧!我快没命了!”这时,来了一只载满了人的大船,船上的人催促他赶快上船,不然就没命了。可是他仍旧拒绝了,他带着哭腔说:“慈悲的佛祖会来救我的,你们走吧。”

于是,大船开走了。

大水终于漫过了他的脖子,佛祖最终没有把他救走。

在天堂里,信徒见到了佛祖,抱怨道:“我如此虔诚,为什么你不肯来救我?”

佛祖叹息道:“你真是枉学佛法,我曾经三次派船去救你,可都被你拒绝了,看来你真是与佛无缘,枉费心血。”

再来看下面的这个故事。

有一天晚上,一个人做了个梦。

他梦见和佛祖在一起走在沙滩上,空中忽然闪过了他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他发现在每一幕里,沙滩上都有两对脚印,一对是他的,另一对是佛祖的……

当最后一幕划过时,他再回头看着沙滩上的脚印,却发现有好几次,沙滩上却都只有一对脚印而已!而且那些时候都正好是他生命中最低潮,最难过的时候……

他很困惑地问着佛祖:“你答应过我的,你说你会循声救苦,一旦我誓愿跟随你,你就会一直走在我身边护持我,但是我发现在我生命中最难受痛苦的时候,沙滩上却只有一对脚印而已啊!我不懂,为什么在我最需要你安慰和帮助的时候,慈悲的你却舍我而去呢?”

佛祖慈悲柔和地回答说:“我一直在惦记着你,保护着你,而且我永远不会离开你。在那些你最困难最痛苦的时候,你只看到一对脚印,因为,那是我背着你在走的……”

谁是佛?佛在哪里?若执迷于佛法,反而离佛越远。其实,世间万物皆有佛性,皆可为佛;佛不在别处,就在我们身边。

感悟

当人们在面对生命中的考验或陷入低潮的时候,通常会以为自己一直是在孤军奋战,周围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他。那么,救苦救难的佛祖在哪里?很多时候,其实佛祖就在我们身边,或许是一次机会,或许是别人,也或许本就是我们自己。

禅机妙语

有个和尚问投子禅师:“一个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应该如何前进?”

投子禅师说:“十方都有他的脚步。”

和尚又问:“没有眼睛的人,他的脚步为什么可以遍及十方?”

投子禅师说:“他还需要眼睛吗?”

做人要做个善良的人

从前,有一个妇人遇到一个独臂的行乞者来家中乞讨,妇人却让那个独臂人将门前的20块砖搬到后院。起初行乞者很吃惊也很气愤,认为妇人是在捉弄他,但是那个妇人却用一只手示范,搬完了20块砖。行乞者似乎明白了什么,按妇人的话做了。完成后,那个妇人给了行乞者10个铜板的劳动费,行乞者鞠躬而去。十几年后,那个昔日的行乞者已经变成了很富有的人,当他找到那家人准备报恩时,那个妇人却淡淡地说了一句:“我有两只手,你把东西送给没有手的人吧!”那个人一愣,接着热泪纵横,又深深地一鞠躬。

利人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善”,而利人的天性我们称之为“善性”。人一定要为善,如果没有善性,人就成为一群忙碌的、卑微之物,绝不会比一棵草上的害虫要有用。

一个伟大的人,是因为他平时多做善事,把那一件件善事积累起来,便是伟大。而一个坏人,是因为他平时多做坏事,一件件坏事积累起来,便成恶习,最后坑害人民和社会,只能在监狱里忏悔。一个人应该多做善事,不断改掉身上的恶习,这样才能逐渐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人生的垃圾桶,也是人生的垃圾处理器,垃圾桶里的垃圾越多,说明坏习惯越少。当然,我们还要有一个人生的“银行”,这个“银行”里存放着做过的善事,使用它们,就会让自己彰显善良的光辉。

一位猎人在射杀一只豹子时,竟看到这只豹子拖着流出肠子的身躯,爬了半个小时,来到两只幼豹面前,喂了最后一口奶后倒了下来。看到这一幕,这位猎人流着眼泪折断了猎枪。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信条,“善”文化实际上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精髓。善不分贵贱和老幼,不分国籍和肤色,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对每个人来说,都可以做到。

“善”是什么?“善”指的是诚实、善良、宽厚、和平、无私、廉洁等优良品德。“恶”是什么?“恶”指的是虚伪、恶毒、刻薄、仇视、自私、贪欲等恶劣的品德。

研究表明,品德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诚实者健康,虚伪者多病。医学家指出,诚实的人,心地无私,襟怀坦白,生活坦然,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抵御各种疾病的侵入。私心重和说谎的人,体内会分泌一种荷尔蒙物质,加速心脏跳动,使血压上升,白细胞数量下降。虚伪的人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最终导致肌体的生化代谢和神经调节功能的紊乱,造成内伤。

善良者健康,歹毒者多病。宽厚、善良的人心情愉悦,荷尔蒙分泌适时适量,有利于健康长寿;而当人们不怀好意和愤怒时,肾上腺分泌加强,呼吸和心跳加快。肌肉紧张,有损于心脏健康。经常做好事的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低,非常有利于身体保健。常做坏事的人,内心深处有一种负疚感,精神抑郁,免疫力下降。

因此,医学家建议,要做心地善良的人,就要学会制怒和多理解他人,真诚待人,还要能冷静对待自己被误解的情况,并能自我解脱。

感悟

人播什么样的种,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做善事就会得到善果,做恶事就会得到恶果。做人就要做个善良的人,这样才是有佛心的体现。如果人人都做善人做善事,那么,我们就能在和谐融洽的环境中和睦相处,共享人类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佛心故事

一休的善举

有一天,一休大师的一个信徒来向他哭诉自己债台高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必须自杀的地步,请一休大师务必要超度他。一休大师婉言劝解,并问他除死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想吗?摇摇头说没有,因为他除了一个女儿之外,已经一无所有,于是一休大师建议他找一个乘龙快婿来帮他还债。信徒一听此言,近乎绝望地说:“师父啊!我的女儿只有八岁,怎能嫁人呢?”

“那你就把女儿嫁给我吧!”一休大师微笑着说。

信徒大惊失色道:“这……这怎么可以!你是我的师父,怎能做我的女婿?”但是一休大师胸有成竹地挥挥手说:“没问题,让我做你的女婿,帮你还债,你快回去宣布此事吧!”

于是,一休大师要娶妻的消息立即轰动全城,到了迎亲那天,看热闹的人挤得门前水泄不通。一休大师抵达之后,即在门口摆上桌子,上置文房四宝,然后他在桌前便写起书法来了。一休大师着有《狂云集》,本来就是诗、歌、书法方面的才子,众人一见他优美的书法,忘情欣赏,争相购买,反而忘了原来要凑的是什么热闹。结果卖书画的钱积了好几箩筐。

一休大师问信徒:“这些钱够还债吗?”

信徒高兴得几乎流下泪来,连说:“够了,够了。”信徒频频向一休大师鞠躬,只差没跪下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好了,问题解决了,我的女婿也不用做了,还是做你的师父吧。”一休大师长袖一摆,飘然而去。

满足藏在付出的怀抱里

一个男子坐在一堆金子上,伸出双手,向每一个过路人乞讨着什么。

佛走了过来,男子向他伸出双手。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那么多的金子,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佛问。

“唉!虽然我拥有如此多的金子,但是我仍然不满足,我乞求更多的金子,我还乞求爱情、荣誉、成功。”男子说。

佛从口袋里掏出他需要的爱情、荣誉和成功,送给了他。

一个月之后,佛又从这里经过,那男子仍然坐在一堆黄金上,向路人伸着双手。

“孩子,你所求的都已经有了,难道你还不满足么?”

“唉,虽然我得到了那么多东西,但是我还是不满足,我还需要快乐和刺激。”男子说。

于是佛又把快乐和刺激也给了他。

一个月后,佛从这里路过,见那男人仍然坐在那堆金子上,向路人伸着双手,尽管有爱情、荣誉、成功、快乐和刺激陪伴着他。

“孩子,你已经拥有了你所希望拥有的,难道你还要乞求什么吗?”

“唉!尽管我拥有了比别人多得多的东西,但我仍然不能感到满足,老人家,请你把满足赐给我吧!”男子说。

佛笑道:“你需要满足么?孩子,那么,请你从现在开始学着付出吧。”

一个月后,佛又从此地经过,只见这男子站在路边,他身边的金了已经所剩下不多了,他正把它们施舍给路人。

他把金子给了衣食无着的穷人,把爱情给了需要爱的人,把荣誉和成功给了惨败者,把快乐给了忧愁的人,把刺激给了麻木不仁的人。现在,他几乎一无所有了。

看着人们接过他施舍的东西,满含感激而去,男子笑了。

“孩子,现在,你感到满足了么?”佛问。

“满足了!满足了!”男子笑着说,“原来,满足藏在付出的怀抱里啊!当我一味乞求时,得到了这个,又想得到那个,永远不知什么叫满足;当我付出时,我为我自己人格的完美而自豪,而满足,为我对人类有所奉献而自豪,而满足,为人们向我投来的感激的目光而自豪,而满足。谢谢您,您终于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满足。”

即使你拥有金钱、爱情、荣誉、成功和快乐,也许你还不会有满足。满足是人生无求的最高境界,只有给予和付出,你才能达到这一境界。

一句哲人说:“人活着应该让别人因为你活着而得到益处。学会给予和付出,你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付出不是失去,而是得到。因为你的生命因礼赞而升华,因高尚而圣洁,人生价值也得到彰显。享受助人,幸福地付出,这是人生的需要,也是生命的满足。

感悟

满足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也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当一个人只知道索取时,他的欲望是无边的,他自然不会有满足感;当一个人学会付出时,他才会感到满足,因为满足藏在付出的怀抱里。

佛心故事

火烧茅庵

从前,有位老太婆建了一座茅庵,供养一位和尚修行。多年来,她常令一名妙龄少女嘘寒问暖,送衣端饭。

后来有一天,她决定试试这个和尚的修行究竟怎样。她叫那个女子抱住和尚问:“当这个时候感觉怎样?”

女子遵照老太婆的指令去做,和尚吓得战战兢兢,说:“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意!”

女子回来,将情形如实禀报。

老太婆听了生气地说道:“看来,我白白供养了他二十年!他对你的需要漠不关心,不闻不问,他虽不必表示热情,但至少也得表示同情!”

于是,老太婆一气之下,放了一把火烧了茅庵,把这个和尚赶走了。

成人之美,也是成己之美

俗话说:“成人之美,积善成德,便成为君子;成人之恶,积怨日多,便是小人。”成人之美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高尚的品德,它需要有宽广的胸襟和与人为善的心态。对于患得患失、一切都要算计自己能得到多少好处的人来说,是无法做到成人之美的。一个人只有拥有宽广的心胸与助人为乐的精神,才能为之——别人好,自己心里也替人家高兴,别人倒霉也替人家惋惜。成人之恶的行为常常是某些人的个人私欲所驱动的,要不就是自己从中得到好处,要不就是看着别人倒霉自己心里痛快。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善行,成人之美就是十种善行之一。星云大师说:“成人之美,是自他的美德。”星云大师指出,平时帮成他人一件好事,帮别人说一句好话,助别人一臂之力,给别人一点因缘,甚至给人一句祝福、一句鼓励的话,都是成人之美。

有一次,晋平公问大臣祁黄羊:“南阳邵县令出缺,谁可胜任?”祁黄羊回答:“解狐可以担任。”平公讶异道:“解狐不是跟你有仇吗?”祁黄羊说:“您是问我谁可以任县令,并不是问我,谁是我的仇人。”不久,掌管兵事尉又出缺,平公又要祁黄羊推荐。祁黄羊举荐道:“祁黄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黄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您是问我谁可以任兵事尉,并不是问我,谁是我的儿子。”

祁黄羊为国举才,既不妒忌仇人,也不避讳内亲,除了公正之外,更有一份成人之美的胸量。

生活中可以常见到一些老好人,但也有当老好人不讨好的。有些老好人之所以不被人认为是好,是没有搞清楚“成人之美”和“成人之恶”的界限。他们常在工作中把“成人之恶”当成“成人之美”,往往会因为观念的错误弄巧成拙而成为“恶人的帮凶”。

比如,在企业经营中,部门内部有自检自查,部门与部门之间有互检互查。当有关部门依制度进行检查时,虽然发现了被检查部门有需改进项,但因为是企业内的同事,彼此相互认识,所以对查出的问题监督力度不够,该罚的不罚,该管的不管,该整顿的不整顿,该处理的不处理,你好我好大家好,“猫”和“老鼠”攀亲戚,破坏了管理秩序。这种“成人之美”,是对“恶”的放纵,放其一马是对其好,睁只眼闭只眼,结果这次不改下次还会发生,日积月累,小问题变成管理上的大顽疾,不坚持原则的老好人,最后既得罪了当事人也侵蚀了企业的制度。

当好人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得出手,该说句公道话的时候就要说句公道话。说公道话的时候,好人认为你好,坏人不认为你坏。事实上绝大多数违反规定的人,在违反规定时都不是非常坚决的,也一定会有犹豫动摇甚至担心的时候,在这样的时候,如果有人对他们向“成人之美”的方向引导,拉他们一把,他们会立即改正。因为他们自己心里都有标准都有一杆秤,这时理直气壮地督促其改正,他们会认识到自己不能这样下去了,会非常理解,从而迅速改正。

很多时候,你成全了别人,别人才会成全你。做事时要想着:我这是为了成全别人,成全朋友。为什么社会上有“捧场”一说呢?“捧场”就是为了成全朋友,自己做配角,大家一起同心协力把某位朋友“捧起来”。在你把朋友捧起来的时候,你自己也被朋友“带起来”了。交友过程中,要尽量替对方着想。虽说朋友是要来帮忙的,但能不麻烦朋友的,尽量不要去麻烦,不要给朋友以压力。朋友不必时时见面,偶尔问候一下,知道对方一切安好就够了。朋友的事,不用帮忙的时候,帮不帮都没关系,但到了朋友真的遇上很急很困难的事的时候,能帮的一定要尽力相帮。

感悟

成人之美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君子风范。这种风范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绅士风度。能成人之美者,是为君子。我们还要知道,成人之美,实际上也是成己之美。

禅机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