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修得慈悲心,福报自然来
4515900000011

第11章 保持心中安宁,得清静之福报(3)

这时他看到修士站起来了,闭上眼睛,开始左右摇摆——突然,他发现修士已经消失了。只有一根能量的柱子——没有脸,左右摇摆着。他害怕了并开始退缩,能量柱摇摆着,开始向他移动。他扔掉了剑,用最大的声音尖叫着:“救救我!”

修士又坐下来,开始大笑。他的脸回来了,能量消失了,他说:“我告诉你:即使你的师父也不是我的对手,去告诉他。”

弟子回到师父那里。

大师笑着说:“那家伙跟你耍了个诡计?你生气了?那他就能看穿你,而那变成全了他的基本的诡计。每当我送人到他那里去,他就开始冲着我来,我的弟子当然就生气了。当他们生气时,他就能发现他们有漏洞,击败他们。”

人在生气的时候,常常会做出一些失去理智的事情;人一旦失去理智就会出现各种失误,而失误就会导致失败。

老人们常常告诫我们:“不要生气,生气会变丑。”现代医学表明:生气容易得肿瘤。心理学家提出了五个避免生气的方法:一是躲避;二是转移,人家骂你,你去下棋、钓鱼,没听见;三是释放,但要注意,人家骂你,你再去骂别人不叫释放,是找知心朋友谈谈,释放出来,要不然搁在心里要得病的;四是升华,就是人家越说你,你越好好干;五是控制,这是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你怎么骂我都不怕。

感悟

人生在世,生活中出现令人生气的事情是在所难免的。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就会失去理智,出现漏洞,从而导致失败。生气也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过度的生气会导致死亡。所以佛说,生气发怒的人,是一个败亡的人。提醒我们学会控制,切不可常生气。

禅机妙语

南阳慧忠禅师,在六祖惠能那儿得到印证之后,便到南阳的山崖上度过了四十年的岁月,更未离开山门一步。有一年,他被唐肃宗邀请到京城,尊为国师。

在某次的法会上,肃宗问道:“国师在曹溪得到何种法?”

慧忠禅师反问:“陛下看见空中的那片云吗?”

肃宗回答:“看见了。”

禅师又问:“那片云是用钉子钉着,还是悬空挂着?”

肃宗听了,回答不出来。

做个有修养的人

讲究情操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好传统。修养是什么?修养是通过文化、智慧、知识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德,是崇高人生的一种内在的力量。它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这里的“修”主要是指整治、锻炼、学习、提高;这里的“养”,主要是指培育、涵养和熏陶。概括地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

一位记者随同一所受捐助的师范学校老师迎接一位捐助者,捐助者是香港实业家,家财万贯。

在机场为了解渴,他们各自买了矿泉水。刚喝了几口,飞机就到了,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把手中的矿泉水扔到了垃圾桶里。他们看到大富翁从飞机上走下来,他们迎上去,向大富翁问好。

大富翁态度很好,也很随和。他的手中像一些旅客一样拿着一只矿泉水的瓶子。他拿着那只瓶子和记者及迎接的老师说话,谈笑风生。人们看到,大富翁手中拿着的几乎是一只空瓶子,瓶底只有一口水了,随着他的手在晃动,矿泉水发出轻微的声音。他拿着那只装有一口水的瓶子一直坐上了接送他的车子,还是没有扔掉。

车里有水,有人递给他一瓶满满的矿泉水。他摆摆手,然后把那瓶中剩下的一口水喝完,把瓶子放下,然后接过满瓶的矿泉水。

他这次留下了5.00万元的捐款。他的名字叫田家炳,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20年他已捐款10亿元人民币。

除了爱心之外,更让人感动的应该是那瓶只装有一口水的瓶子。人们尊敬爱戴他的原因,不只在于他的爱心,更在于他的修养。

人的修养程度,决定自身的潜在智慧能否充分发挥,从而决定人生的成败。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首先,做一个有修养人,就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有理想的人,就像船儿有桨,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去争取胜利。把理想作为一个具体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思想、行为,提出更高要求,并为之奋斗不懈。

其次,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就要做一个肯用心,勤学习的人。要凭意志,凭毅力去战胜自己的惰性,和不思进取、畏难不前的思想作斗争。

再次,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就要做一个守规则、知礼仪的人。大方的仪表,优雅的举止,良好的修养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文明公民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人内在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

另外,做一个有修养的人,就要做一个心胸开阔、善于合作共事的人。在人与人交往中要豁达大方,善于宽容,努力去克服以自我利益为重的狭隘思想。

感悟

修养不仅能给予他人以满意和快乐,而且还会使自己变得美丽,变得更高尚。多一份修养,就会少一份烦恼和痛苦;多一份修养,就多了一种人生的崇高完美;多一份修养,就多了一种生活的纯真愉快。

禅机妙语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问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是不懂常识,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一粒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骗人吗?”

宁静来自内心

有两个画家相约各画了一幅画,主题是“风雨中的宁静”。

第一位画家选择了一个湖泊作背景,风平浪静,湖面无波。他很得意地介绍其中的意境,说:“你们看,这个湖面平静如镜,飞舞的蝴蝶也栖息在树枝上停止飞舞,没有风没有雨,又远离尘世喧嚣,完全呈现出宁静来。”

第二个画家画的是一条奔腾的瀑布,旁边有一片灌木林,树枝弯到水面,在这树枝顶端的分权处筑着一个鸟巢,几乎快要被浪花浸湿,岌岌可危,鸟巢内还有两只出生不久的小鸟正安祥地闭着双眼,沉沉酣睡。

第一个画家嘲笑第二个画家的画说:“这画表现的是十足的动态,简直可以听到瀑布的轰鸣声了。”而第二个画家则不紧不慢地回答:“你没有看到巢中的小鸟,它们正在安祥地睡着,一点也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呢?”

人们对于这两幅画的评价是这样的:前者只不过是停滞,后者才叫做宁静。

无疑,第二位画家高明的。实质上,第一位画家只能描绘情景,表现出来的只不过是停滞;而第二个画家却能诠释出情境来,表现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宁静。

所谓的“宁静”,其实是一种禅意,一种意境,指的是心灵的洁净。因此,我们平常所说的“宁静”理应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正如诸葛亮一样,一个人只要能够保持内心宁静的状态,就意味着心中无杂念,不会困于喧嚣的市井,不会被流言蜚语扰乱心智;就意味着能静下心来思考,从而得到心灵的自由和充实。

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的时候,宋朝着名女词人李清照在烦恼时留下了千古流芳的名词:“风住尘花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后来董解元在《西厢记诸宫调》中也有“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驼也驼不动”之感受。究其烦恼产生的根源,不外乎是由人的内心得不到安宁所产生的,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欢乐,愉快的对面就是烦恼,也可以说烦恼的根源来自人内心的欲望。

因此,佛教导我们如何松弛自己和保持宁静,这份宁静会带来内心的喜悦。由于这份宁静和喜悦,我们会与他人相处得更好,不会产生挫折感,也没有反抗攻击的心理,一直都在愉快的心境中。当一个人以一种快乐的心境与别人相处,没有一点嗔意与嫉妒时,便会自然地喜欢他们周遭的气氛,也就会变得人见人爱了。而这种自然散发的魅力与气质,就不是什么“情调”和“品位”可以粉饰的。

总之,一个融身于社会生活的人,如果能在各种变化和诱惑中保持平静的心态,能经受住各种诱惑,耐得往寂寞,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并有所追求、有所作为,就能达到“宁静致远”的境界了。

感悟

一个着名的心理学家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人生最难得的,就是保持内心的宁静,不被外界所扰。在人生的风雨沧桑面前,快乐其实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颗宁静的心。

佛陀格言

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名声与尊贵来自于真才实学

陈子昂是唐朝着名的文学家,他年少成名,才学过人。成年之后,他想到长安闯荡,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可是他一无经验,二无亲戚朋友相助,结果落得个空有满腹经纶而无用武之地的糟糕境地。

一天,他在街上遇见一群人正围着一个卖胡琴的人,他们望着一把胡琴,只是一味地赞叹“好琴”,却没有人愿意出高价买下。陈子昂见状,便以更高的价钱买下了胡琴,并邀请众人第二天中午到自己家中听其演奏胡琴。第二天,当许多文人雅士聚集在他家中的时候,陈子昂并没有给急于听他演奏的人拉胡琴,他说:“我陈子昂乃是四川有名的才子,文章百余篇,风尘仆仆来到长安,却不被人知,试问我又怎么会对一把胡琴感兴趣呢!”随即他把琴摔在了地上,趁众人还在惊叹之余,他又拿出自己的文章给众人传看,结果博得众人的一片赞叹。从此,陈子昂名传长安城。

陈子昂摔琴以成名,他无疑是个极具才智的人,但他最终流芳百世靠的是他的真才实学,而不是摔琴。试想,如果陈子昂只是半桶水的学问,哪怕他再摔一百把琴也成就不了他的芳名。所以说,要想有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决不能有半点虚假。

真才,就是有先天的天赋加后天的学习实践,实学,就是要踏踏实实的求学,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实质的人。只有具备实质,才能辨别毫无实质的东西,才不会去盲目崇拜不具实质的人或事物。不具实质的人,即使因某种机遇而飞黄腾达,也不会得到应有的快乐和幸福,甚至不会长久。实质是具有真正的真才实学,那些小聪明、小伎俩、卖弄、欺骗人的东西,犹如马戏团的小丑一样可笑。

现在许多人整天抱着一些推销自我的“宝典”潜心研究,却不花时间去好好学习基础知识,殊不知,牢固的基础知识才是真正把自己推向成功的“宝典”。如果你不能拿出真才实学,在挑战和压力面前,你就不能展示出处理困难和挑战的智慧与能力,在具体工作中不能拿出解决问题与发展业务的竞争力,那么你终究会被淘汰。

人们真正尊重的,是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人。只有人们感受到你真正在某方面做得出色,在哪些地方比他们强,比他们更优秀时,他们才会尊重你。我们尊重一名工匠,可以是因为他热情的服务态度,也可以是因为他乐于助人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高超的技艺;我们尊重一位学者,可以是因为他出色的口才,也可以是因为他出色的交际能力,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渊博的知识。

感悟

佛说,有德自然香。如果一个人想成就一番事业,赢得世人的尊重,最实用也最重要的是他的真才实学。哗众取宠兴许能够暂时把自己推销出去了,但时间一长,就原形毕露了,这样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佛家典籍

《起世经》

《起世经》是佛陀说的一部关于宇宙的经,佛陀在此经阐述了世界的成(形成)、住(住世)、坏(坏灭)的过程。依《起世经》内容的次序,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劫前、世界、住世的状况;第二部分阐述了世界坏灭时世间经历的惨不忍、难以想象的刀兵中劫、饥馑中劫和瘟疫中劫,以及世界要遭受的大火灾、大水灾和大风灾;第三部分阐述了新的世界成立的状况;第四部分阐述了众生的诞生,而世界众生却仍在循劫前的轨迹发展,走的是同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