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军迷畅游:兵器入门知识
4505400000014

第14章 舰艇(1)

海洋与战船

地球总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占去71%,达3.62亿平方千米。站在月宫上看这个地球人的摇篮,蔚蓝色球体上的陆地被浩瀚的大洋包围着,是一个个的大岛。地球上的海洋辽阔、美丽而富有,从海洋发祥走上陆地的地球人,在未来世纪中会更多地回归到海洋。海洋母亲将给勤劳、勇敢的子孙提供更加丰富的矿产、能源和食品,有效地缓解因人口膨胀而造成的陆地上能源与物资的紧张。

一、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风雨的故乡,五洲的通途,蕴藏丰厚的巨大资源和能源宝库。但是海洋从来都不宁静,它不仅时有狂风暴雨、浊浪排空,势若摧毁一切的奔腾咆哮;还曾经历了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拼杀争夺,无数舰毁人亡的血雨腥风。一项统计表明,在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1964年的约5000多年里,地球人进行的战争14513次,死亡了36.4亿人口,损失财产总额达8270万亿元人民币。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上战争更是时有发生,而且规模也在逐步扩大。众所周知的如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国与利比亚的海空战、两伊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及90年代初期的海湾战争,不安定的世界形势不能不引起我们充分的警惕。

我国东临浩瀚的太平洋,是一个濒海大国,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四大领海中星罗棋布的岛屿、礁滩有6500多个。根据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的领海及划归我国管辖的经济区、大陆架有300万平方千米,接近我国领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我们可以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也是海洋大国!”我们更应该无愧于“海洋大国”这一光荣称号。

我国领海的广阔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粗略统计,海洋渔业面积约1467.4万公顷,渔业资源的年可捕量近500万吨,海水养殖年产量已超过50万吨。初步探明的沿岸矿沙储量2100万吨,海底石油储量约150~250亿吨。宽广的大陆架和广阔的海域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了新的后备战略资源,而且为进一步发展海洋事业、跻身世界海洋强国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运输总量和海洋运输总量急剧增长,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超过了2.2亿吨。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货物和原材料的进出口量也在继续增大,海上交通线对我国已变得愈来愈重要。在主要的对外物资运输方面,我们是必须通过海洋与世界联系的。

广阔的海洋是我们联系世界的最宽广的道路,四大领海是环护我国东部大陆的屏障。我国东部临海的辽东半岛、京津地区、山东半岛、宁沪杭地区和珠江三角洲仍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文化最发达,对外交流最方便的得天独厚的地区。东部6省2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窗口,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富生机的推动力量。

不管是开发我们美丽富饶的海洋,还是保卫海上交通线,以及在动荡的国际环境中,反击可能的侵略战争,都要求我们确立正确的海洋观和海洋战略,建立强大的、现代化的海防与海军。

我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在航海、造船领域曾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罗盘,这使古代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我国还发明了火药,这为火炮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直到15世纪前夕,我国的造船业一直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曾建造了“百尺楼船”、“大船连舫”、“装甲皮舰”,以及“大燕宝船”。我们很熟悉的故事“三宝太监下西洋”——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船队多次远航南亚、甚至非洲等地。那时船队中的“大爇宝船”长达四十四丈四尺(约137米)、宽十八丈(约58米),船上有九桅十二帆,以火铳等火器为主要兵器,是当时世界上吨位最大、威力最强的军舰。

国防是对外的,国防的使命是保卫国家安全、防止外敌入侵。在正确的海洋、海军战略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建立起强固的海防和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海军,保卫我们美丽富饶的海洋,保卫我们的和平建设。历史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时代在呼唤我们走向海洋。

二、船舶的演变

船舶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之前的远古社会;作为水战工具,大约也有4000年的历史。传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王就曾在尼罗河上布列过战船。在漫漫4000年的历史长河中,舰艇的发展粗略地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古代战船时期、近代舰艇发展时期和现代舰艇时期。

从遥远的远古至19世纪中期为古代战船时期,经历了大约30多个世纪。这一时期的前期为桨船时代,战船的船体结构为木制,船的航行动力为人摇桨橹为主、风帆为辅。战斗用兵器以冷兵器为主、原始的火器为辅,作战方式为撞击战和接舷战。撞击战是以己方坚固结实的船艏撞击敌船舷,造成敌船损坏、倾覆;接舷战是压制敌方弓弩等远射程冷兵器后,靠近敌船跳帮到敌船上进行冷兵器格斗。所以在那时,高大的战船在海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古代战船的后期,以风帆战船为主,船体也是木制结构。航行的动力主要是风帆,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用人力划桨。海战主要武器是前装药滑膛炮为主,战斗时双方舰船多排成两列纵队平行前进,在较近距离上进攻炮战。

在风帆战船后期,战舰已经造得很大,如英国的“胜利”号排水量已经超过2000吨。大型战船三层甲板上的火炮已超过100门,实心炮弹的射程也突破了1000米。这一时期的海战很看重“舰队决战”,舰船吨位大、火炮多、炮弹射程远,海战中抢占有利阵位、先敌发炮,常可取得优势,夺取海战胜利。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舰艇发展时期。由于“工业革命”之后,各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使舰艇技术和海战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漫长的古代舰船时期相比,发展速度真正是“突飞猛进”。这一时期的舰艇主要是用钢铁建造,舰船以蒸汽机和柴油机作动力装置,海战可以在远距离上、更广阔的水域上进行。

近代舰艇时期的主要武器是线膛炮,有些巨炮的射程已达到40千米,1发炮弹1.5吨,破坏力空前增大。海战武器还出现了鱼雷、水雷、深水炸弹和舰载飞机。海战模式也由单一的水面战斗演变为空中、水面、水下的立体战斗。这一时期的舰艇种类不断增多,除战列舰、巡洋舰和护卫舰之外,还诞生了驱逐舰、潜艇、航空母舰、布雷舰、扫雷舰艇、两栖战舰艇和鱼雷艇。舰上的观测通信设备则有光学测距仪、雷达、声纳和多种无线电台,舰艇作战能力较之古代战船时期有了无法比拟的巨大提高。

在近代舰船时期,人类史上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曾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给世界财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这两次大战中,海战都占有重要地位,各种海军舰艇也都有出色的表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至30年代中期,战列舰延续着历史的传统一直雄踞“海上霸主”的宝座。“巨舰大炮主义”是各国海军的信条,钢铁堡垒在多次海战中,把世界各大海洋搅得个恶浪汹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雄风独具,舰载机的快速突击曾使数千艘舰船尸沉海底。在近代舰艇发展的近一个世纪中,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潜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战绩。潜艇攻击与反潜作战成了关于海战的热门话题,潜艇至今仍是各国海军普遍重视的舰种。而太平洋战争中的多次航空母舰编队决战,是迄今为止,海战中特有的海战模式。

自20世纪50年代起,进入了现代舰艇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全面推进了海军舰艇的发展。其主要方面是导弹武器代替传统的舰炮,成为战斗舰艇的主要武器;而小型舰炮由于射速提高和自动化而被保留下来成为自卫武器。舰艇动力装置除蒸汽轮机和柴油机之外,性能优良的燃气轮机在中、小型舰艇上广泛应用,而相当数量的大型舰艇已采用了核动力装置。无线电电子设备已发展成为衡量舰艇的战技术性能重要标志;水翼技术、气垫技术已成功地运用于军用快艇,使舰艇航速空前提高。

飞机喷气化及其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使现代航空母舰向超大型化发展。一般排水量达到6万吨以上,有的已超过10万吨,成为有极强攻防能力的海上浮动机场。巡洋舰、驱逐舰等大、中型舰艇普遍搭载直升机,甚至小型舰艇也越来越多地搭载直升机,有效地扩大了作战半径,增强了攻防能力。核武器的发展,潜艇在水下发射弹道导弹的成功,使海军舰艇由战术武器跨入了战略武器的行列,称得上兵器史上划时代的进步。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给舰艇技术的发展带来又一次极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卫星技术的发展,新型雷达、声纳的研制成功及光导纤维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情报和通信保障能力、电子对抗能力、舰艇武器装备的自动化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新型材料的研制成功,增大了舰艇的结构强度和有效载荷,提高了武器装备的性能。特别是由电子通信、控制、指挥系统和计算机组成的C31系统装备舰艇之后,使现代舰艇具备了全方位的快速攻防能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生的几次较大规模的局部海战,如英阿马岛之战、美国与利比亚之间的锡德拉湾海战、多国部队与伊拉克进行的海湾战争等,都有力地证明了掌握电磁控制权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这些战争已明确地展示出,未来的海战固然还要有制空权和制海权,但更为先行的和贯穿战争始终的,却是人们所说的制电磁权。

现代舰艇时期还在继续。随着冷战结束,在世界多极化局势形成的世纪之交,海军舰艇还会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有新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大型舰艇采用核动力装置,更多的中、小型舰艇采用燃气轮机和柴燃联合动力装置;舰艇的操纵、通信、指挥和武器控制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舰艇的“隐形”技术和抗打击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更多的舰艇将采用水翼技术和气垫技术;一些新概念武器,如粒子束武器、激光武器也将进入实用阶段,继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之后,成为舰艇新的“撒手锏”。舰艇战技术性能的改进也必然对未来海战模式的改变产生深刻影响,全方位、多层次、多军兵种协同的立体战会成为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舰艇家族

舰艇,是指有武器装备,能在海洋执行作战任务的海军船只,通常区分为战斗舰艇和勤务舰船两大类。而更具体的划分则主要根据其基本作战使命而定。

一、战斗舰艇

战斗舰艇是海军诸多武器装备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也是海军装备最富象征性的运载平台和标志。它们可以在本国海域巡逻、警戒,保卫国家的海防和海洋资源开发,对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战斗舰艇一般分为水面战斗舰艇和潜艇。按其基本任务的不同,又区分为不同的舰种。

1、水面战斗舰艇

水面战斗舰艇是执行水面战斗任务的舰艇,按其基本任务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水面战斗舰艇有:航空母舰、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护卫艇、鱼雷艇、导弹艇、猎潜艇、布雷舰、反水雷舰艇和登陆舰艇等。

2、潜艇

潜艇是一种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也称潜水艇,因为它的特殊功能和防御功能的特点,成为海军的主要舰种之一。潜艇的分类主要有战略导弹潜艇和攻击潜艇等。

二、勤务舰船

勤务舰船也称辅助舰船或军辅船,用于海上战斗保障、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勤务。船体多为排水型,钢材结构,采用柴油机或蒸汽轮机动力装置。满载排水量,小的只有10余吨,大的达数万吨,航速较低。勤务舰船装备有适应其用途的装置和设备,有的装备有自卫武器,按用途区分为:

侦察船:

侦察船用于海上侦察。有电子侦察船、海洋监视船等。

通信船:

通信船用于海上通信。有通信中继船、卫星通信船等。

海道测量船:

海道测量船用于海区和航道测量。

海洋调查船:

海洋调查船用于对海洋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进行调查。

防险救生船:

防险救生船用于飞机、落水人员及进行各类潜水作业。

工程船:

工程船用于水上水下工程作业,不同于运输船舶。有挖泥船、打桩船、破冰船、测量船、电焊船等。图181

试验船:

试验船用于武器装备的试验。有武器试验船和设备试验船等。

训练舰船:

训练舰船用于海上训练或训练保障。

运输舰船:

运输舰船用于向陆上基地或岛屿运送人员、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有人员运输船、液货运输船、干货运输船和冷藏运输船等。图182

修理船:

修理船用于对海上舰艇及其武器装备的修理。

基地勤务船:

基地勤务船用于基地、港口内部勤务等。

潜艇的独特魅力

潜艇是能潜入水下活动和作战的舰艇,又称潜水艇,它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威力。早期的潜艇都是常规潜艇。常规潜艇是采用非核动力推进的一种潜艇,主要任务是攻击敌潜艇和水面舰艇,也可实施水下布雷和侦察等任务。核技术用于潜艇之后,出现了续航能力更强的核动力潜艇。

一、最早的潜艇

在很早以前,人们就探索能在水下行驶的船只。最早提出潜艇设想的是英国科学家威廉·伯恩,他于1578年在一本叫《发明》的书中提出了设计一艘能潜到水下并能在水下划行的船。有确切记载,并得到人们公认的世界上第一艘能在水下航行的船只由荷兰人C.德雷贝尔于1620年发明。德雷贝尔是一名物理学家,他在英国制作了一艘木制框架、外包有皮革的小艇,艇峰外涂油,艇内有羊皮囊。向囊内注水,艇就下潜,可潜3~5米的深度。把囊内水排出艇外,艇就能浮上水面。艇身有桨孔,由12名水手划桨行进。这是世界上第一艘人力潜艇,也是现代潜艇的雏形,它曾在泰晤士河成功地潜航了2个小时。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人D.布什内尔建造了一艘单人驾驶、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的木壳潜艇“海龟”号,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1776年,“海龟”号潜抵英国战舰“鹰”号舰体下,全力固定炸药炸毁它,但未能成功。这是使用潜艇袭击敌舰的首次尝试。图183

1800年,美国人罗伯特·福尔敦研制了一艘“鹦鹉螺”号潜艇,艇壳用铜取代了木料,羊皮囊改成了压载水柜,手摇木浆变成了螺旋架,而且还装上了蒸汽机。后来,人们逐渐试验用机器动力和电动力进行水下潜航,装备鱼雷和水雷武器进行攻击作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