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近战勇士:冲锋枪
4505200000007

第7章 俄罗斯及其他国家冲锋枪(2)

兰彻斯特冲锋枪略早于司登冲锋枪装备英军,是英军史上的第一支本土冲锋枪,研发的主要目的是抵御有可能入侵英国机场的德国空降兵。不过由于设计陈旧,该枪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造价相当昂贵,产量颇低。后来被威力大、成本低、能迅速大量生产的司登冲锋枪所取代。

用兰彻斯特冲锋枪进行射击的感觉相当不错,射击时几乎感受不到后坐力,也不会导致枪口上跳,对目标进行连续射击时会比较容易控制精度。但兰切斯特冲锋枪的击针和抽壳钩常出现故障。

截止到1943年10月,兰彻斯特冲锋枪停产时,差不多生产了7.5万支。二战结束后,虽然很多武器都被折价卖给了当时隶属的联邦政府,但仍然有很多兰彻斯特冲锋枪在英军中服役。到20世纪80年代,绝大多数的兰彻斯特冲锋枪宣告报废并销毁,只有少数样品作为参考之用,被陈列在博物馆里。

在美国收藏者的眼中,过去的武器极具收藏价值,尤其是经过战争损毁几近绝迹的武器,兰彻斯特冲锋枪也不例外。在兰彻斯特系列冲锋枪中,收藏者们更青睐后来生产的MKI冲锋枪,其价格自然也是相当不菲。

五、斯特林冲锋枪(英)

1945~1953年之间,为更替原有的老式武器,“斯特林·帕切特”冲锋枪参加了一系列内容非常广泛的测试,并以绝对优势战胜了其他竞争对手。英国将其作为大不列颠帝国的基本防御武器之一,定名为“L2A19毫米冲锋枪”,又称“斯特林冲锋枪”,商业名称则是MK2。斯特林微声冲锋枪生产的时期,正处在二战结束后军用冲锋枪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枪自诞生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武器推陈出新,产品逐渐形成系列。

斯特林冲锋枪是英国人乔治·帕切特与位于北汉普顿的斯特林工程公司在1942年合作研制的产品。二战结束前,该冲锋枪的样品试制成功,并在空军部队进行了试装备,且受到好评。总体来说,斯特林冲锋枪的设计是很成功的,较司登冲锋枪有了很大进步,既保留了司登冲锋枪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的优点,又减小了全枪的体积和质量。虽然该枪的折叠枪托结构复杂,但折叠后在冲锋枪前部增加的体积很小,展开后也比较稳固,作战时方便操作。

斯特林冲锋枪作为二战时期英国著名的、有着“管子工”之称的司登冲锋枪的继任者,以其更加简洁的设计、更加现代化的制造工艺、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博得了士兵的喜爱。

斯特林冲锋枪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与司登冲锋枪基本相同。二者均采用前击发方式,开膛待击。此外,弹匣均是水平放置在枪身左侧,因此新手需要用一定的时间来掌握射击时枪身的平衡技巧。

斯特林系列冲锋枪参加过著名的马岛之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斯特林系列冲锋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总产量达到50万支以上,在英国军队中一直服役到20世纪80年代初。

欧文冲锋枪是澳大利亚设计和生产的第一支冲锋枪,它是由澳大利亚陆军的一个二等兵——伊夫林·欧文于1939年设计的一种5.6毫米口径冲锋枪改造而来。1941年11月20日,欧文冲锋枪正式被澳大利亚陆军采用,到1945年停产时共生产了4.5万支。

欧文冲锋枪的整体结构坚固耐用,但尺寸和重量都显得过大。在浸水、浸泥浆和沙浴的试验中,欧文冲锋枪表现出比汤普森冲锋枪和司登冲锋枪更优秀的可靠性。虽然欧文冲锋枪外表看起来很粗糙,但射击精度还是比较高的。而且枪口上跳非常小,一口气打光一整个弹匣也能轻易控制。其原因之一是枪的重量比较大,此外还与欧文冲锋枪的前握把易于控制枪口上跳有关。

欧文冲锋枪很容易分解,野战分解时不需要专门工具,而且没有容易丢失的小零件。在弹匣座前方有一个弹簧塞是枪管卡扣,只要把这个枪管卡扣向上拉起,就能把枪管取出,然后拉起拉机柄上的黄铜卡扣并转动90°,枪机和复进簧就可从机匣前方倒出来。

欧文冲锋枪可选择单、连发射击,自由式枪机,开膛待击。固定式击针是枪机面的整体部分。欧文冲锋枪外形上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是,有一个33发的双排弹匣装在管状机匣的顶端,弹壳向下抛出。

欧文冲锋枪的抛壳挺相当独特,是安装在弹匣背面的一个突齿。欧文认为在早期冲锋枪设计中抛壳挺是一个薄弱零件,如果把抛壳挺作为弹匣上的一个零件的话,一旦抛壳挺损坏,只要换一个弹匣就可解决问题,而原来的弹匣可以拿去修理。

欧文冲锋枪的枪托也有几种,都用在MKI型冲锋枪上。有些是钢制的框架形结构,有些则是木制实心形。木制枪托也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实心,另一种是有储存室,可存放一个油壶。

1941年,欧文冲锋枪被澳大利亚军队采用时还不能安装刺刀,到了1944年,澳大利亚陆军才决定让欧文冲锋枪也能装上刺刀。事实上早在1942年,欧文冲锋枪的生产商莱萨特公司就已经研制了配有刺刀座的MKⅡ欧文冲锋枪,这个刺刀座设计在枪口制退器上,但不能通用当时澳大利亚军队所使用的SMLE步枪的刺刀,而这种型号的专用刺刀只试生产了200把。

六、澳司登MKI/MKII式冲锋枪(澳大利亚)

澳司登MKI式9毫米冲锋枪的设计者是设计师尤阿莱·里德尔。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澳大利亚为了满足作战的需要,开始研制冲锋枪。MKI式9毫米冲锋枪是在英国司登MKⅡ式和德国MP40式冲锋枪的基础上,经过改进研发而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又将MKI式冲锋枪改进升级为MKⅡ式冲锋枪。这款冲锋枪可以杀伤200米以内的有生力量。

澳司登MKI式9毫米冲锋枪融合了英国司登MKⅡ式冲锋枪和德国MP40式冲锋枪的许多优点,稍显不足的是装弹时有些困难。

该枪采取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它主要由枪管、枪机、击发与发射机构、机匣、前后两个握把、折叠式枪托组成。

澳司登MKI式的枪管、机匣、发射机和快慢机是直接按照英国司登MKⅡ式仿制的;折叠枪托、枪机和叠套式复进簧是按照德国MP40式仿造的;澳大利亚独自设计的部分仅是增加了前握把和改进了枪托固定卡笋,用此卡笋可以更牢靠地固定枪托。枪托向前折叠后可使托底板套住前握把,但由于枪托过长,容易使射手瞄准疲劳。拉机柄与枪机一体式结构,机匣右侧的机柄槽一直延伸到尾部,便于分解枪机。

MKⅡ式是MKI式的改进型,主要是用前后两部分铝压铸件包裹机匣。前半部用以支撑枪管,并使握把与弹匣构成一体,便于快速生产;后半部为发射机座,后方有空心套管将机匣尾部封闭。其他改进包括:击针改为固定式;枪托卡笋移到发射机座的正后方;前后握把采用硬质橡胶制成;枪管与机匣的连接由固定螺帽连接改为螺纹旋接;配用了一个扁形刺刀。

MKI式冲锋枪采用倒“V”形准星和觇孔照门式固定表尺,MKⅡ式带“L”形翻转式表尺。固定式表尺上的觇孔照门,射程装定为91.5米,“L”形表尺射程为91.5米和183米。该枪发射的枪弹为9毫米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七、M1931索米冲锋枪(芬兰)

M1931索米冲锋枪是由芬兰M26冲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并用本国名称命名(“索米”由芬兰语中“芬兰”一词演变而来)。该枪在问世后名气不大,但在前苏芬战争中以良好的性能名声大震,并严重影响了前苏军的装备建设。

M1931式索米冲锋枪的变型枪有很多种,除了加装枪口帽或在弹匣和扳机护圈之间增加小握把的之外,还有一种非常有趣的变型枪,是安装在“维克斯”坦克上使用的试验样枪,意在打击已接近坦克并进入坦克机枪射击死角的敌人。这种变型枪将枪托改为把手,枪管套筒尾端也弯成接近直角,这样的改动当然会导致弯管枪的失败。然而,制约M1931被普遍使用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其复杂的结构和工艺及苛刻的选材带来的高昂成本。

M1931索米冲锋枪曾参加了西班牙内战,但当时的表现并不是很出色。直到前苏芬冬季战争爆发后,芬兰冲锋枪才得到世人的瞩目。在战争初期,芬兰军队装备M1931式索米冲锋枪的比例约为每44名士兵才一支。但配合着芬军机动灵活的战术运用,数量有限的M1931索米冲锋枪在防御作战和丛林、山地游击战中,仍然给予前苏军沉重的打击,成了他们“冬季里的噩梦”。

1957年,芬兰向英国购买了7.5万支司登冲锋枪,用作更换索米冲锋枪的准备。但由于司登在北极地区水土不服,到70年代,M1931索米冲锋枪又被拿出来继续使用,直到1985年才正式下岗。M1931索米冲锋枪的长寿应归功于其精确的加工技术和优良的结构设计。长寿的轻武器并不少见,大多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改进,才得以保持生机,像M1931索米冲锋枪这样没有经过改进而挺过54年风雨的确实不多。

八、杰迪—玛蒂克冲锋枪(芬兰)

杰迪-玛蒂克冲锋枪是芬兰坦佩雷武器公司经理亚里·蒂玛利设计,并由该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冲锋枪,1980年至1983年进行样枪研制,1983年投入批量生产。该枪可供军队和警察用做个人自卫和战斗武器,现已正式装备芬兰部队。

杰迪-玛蒂克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不过它的枪机运动不像一般自由枪机式那样与枪管轴线平行,而是以机匣底部为导轨,与枪管轴线成5°角运动。这样的运动方式使握把的位置比常规结构的冲锋枪要高一些,因而射手的握持位置更贴近枪膛轴线上,有利于减小射击中的翻转力矩,减轻了射手腕部的紧张程度,可提高连发时的稳定性。

九、CBJ-MS/MP9(瑞)

CBJ-MS是瑞典于2000年推出的一款单兵自卫武器,它的基本结构取自久经沙场的乌兹冲锋枪,自由式枪机,开膛待击,高明之处是另备了一套枪机和单独的击针,可以快速更换,以实现闭膛待击,满足在特殊情况下对首发精度有极高要求的需要。

MP9是由瑞士以生产枪用消声器闻名的布鲁加-托梅公司于2001年后在奥地利TMP冲锋枪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款微声冲锋枪。该枪线条流畅、性能良好、功能可靠、质量轻巧,是目前市场上综合性能最好的冲锋枪之一,也将是世界精锐部队用来进行反恐作战的新利器,被枪械专家誉为冲锋枪中的一颗新星。

MP9沿用了TMP的枪击回转式武器系统,该系统在发射威力较大的枪弹时,具有可靠性好、自身精度高等优势。这是因为在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中,枪管被其定型槽强制性地围绕自身轴线旋转。旋转过程中,枪管与套筒的突起通过扣合或解脱来完成闭锁、开锁动作。

2001年美国“9·11”事件后,瑞士B&T认为全球军、警特种部队需要一种既能徒手射击又能抵肩射击,并可以隐蔽携行的冲锋枪。于是,他们购买了奥地利斯太尔公司的TMP战术冲锋枪的专利、商标,以及在世界范围的生产权,改进生产出了MP9冲锋枪。

十、“乌兹”冲锋枪(以色列)

“乌兹”冲锋枪是以色列军人乌兹·盖尔于1949年创制成功的轻型武器。1951年以色列开始批量生产,1954年全面装备以色列军队。“乌兹”冲锋枪小巧玲珑、性能优良,有极强的近短程火力,是举世公认的最优秀的冲锋枪之一,许多国家的特种部队选用该枪作为突击武器。

“乌兹”冲锋枪在设计之初参考了著名的捷克9毫米M23型和7.62毫米M24型冲锋枪,具有小巧精悍,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和携带等特点。其可靠性高,扔进水里、埋进沙里,甚至从高空扔下,它都依然能正常射击,这充分适应了中东沙漠地区的作战环境,被一些以色列士兵自豪地称为“沙漠杀手”。在1956年发生的中东战争中,“乌兹”冲锋枪被大量使用并表现优秀,从而一举成名,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仿制和装备“乌兹”冲锋枪。

“乌兹”冲锋枪主要有四种变型,分别为标准型、迷你型、微型和手枪型。迷你型乌兹冲锋枪于1980年推出,它是标准型的缩短型,拥有9毫米的口径,可全枪打开枪托后的长度为600毫米;微型乌兹冲锋枪于20世纪90年代推出,比迷你乌兹进一步缩短,打开枪托后全长460毫米;乌兹手枪为微型乌兹冲锋枪的半自动手枪版本。其他变型还有伞兵微型乌兹、乌兹卡宾枪、迷你乌兹卡宾枪等

在一次反劫机行动中,以色列“哈贝雷”特种部队队员使用“乌兹”冲锋枪,在飞驰的车上扫清外围恐饰分子后,随即在45秒内击毙全部劫机恐怖分子,而特种部队队员却无一受伤。这不但让“哈贝雷”特种部队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更让“乌兹”冲锋枪展示了超强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