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精准杀手:巡航导弹
4504700000007

第7章 巡航(4)

燃料空气弹的问世是常规弹药的一次重大发展。它的使用不受任何地形影响,因为气雾是流动的,可以渗透到整个阵地的所有空间,爆炸产生的巨大冲击波会把树木、凹凸不平的地表夷为平地,暴露在阵地上或躲在掩蔽工事里的人员和装备都容易遭到杀伤。同时,它还是一种全天候武器,风、雨、雪、雾、热、寒等不良天候几乎都不能限制其使用。美军20世纪60年代在侵略越南期间曾大量使用燃料空气弹,用它在热带丛林中开辟直升机降落场。苏军在20世纪80年代入侵阿富汗战争和1999年车臣剿匪战斗中也使用过燃料空气弹。

从效费比来看,燃料空气弹可谓价廉物美,50千克燃料空气弹成本约1万美元,但杀伤威力却非常大,可以直接作用于目标,释放出的能量比等量普通炸药要高出近10倍,冲击波作用面积大40%。它不仅能大面积地杀伤人员,也可摧毁无防护的武器装备,如停机坪上的飞机、导弹发射车、雷达等;还能大面积引爆地雷和水雷,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或直接开辟机降场和登陆场。另外,燃料空气弹还可用于反导,借助预警系统,燃料空气弹可在导弹预定攻击目标区域的前方直接栏截和摧毁来袭导弹,组成有效的拦截网。

为对付反导弹系统,突破对方防御,2000年以来,在弹道式导弹上,采取了各种突防手段,可分为反识别与反拦截两种技术。

反识别措施有:干扰技术、假弹头、隐身技术等;反拦截技术有:多弹头、抗核加固、机动飞行以及轨道武器等。

1.电子干扰

电子干扰是指对被攻击方反导弹系统中雷达的干扰,使其失去预警识别、跟踪拦截的功能。

弹道式导弹弹头上采用的干扰手段有:在弹头飞行弹道某个时段释放模拟弹头飞行特性的漂移物和再入体(轻诱饵);在目标区上空投放无线电干扰装置(干扰机),主动向对方雷达发放无线电干扰波。48

轻诱饵是常用的一种投放物,一般在头体分离后的真空段投放并随弹头一起飞行,数量越多,形成的干扰云团越大,掩扩弹头的程度越高,效果越好。目前常用的有金属丝、金属箔条及涂复金属层的气球等。干扰云团使防御雷达光屏上呈现一片目标,大大增加识别难度、延误反击时间。但这种手段,因质阻比差别大,再入大层后,弹头与轻诱饵迅速分离,容易被低空识别雷达发现。49

无线电干扰装置,是一种接收并主动向对方反导弹系统雷达发送干扰信号的装置。在弹头飞行的某个时段,接收、处理发送无线电信号,造成对方的假识别。无线电干扰装置有时为一种“噪音干扰机”,产生大功率、高频率噪音,淹没对方雷达的回波信号,使其失去正常的识别能力。

2.假弹头

假弹头有时称为重诱饵,它不像轻诱饵只适用于高空反识别,由于它的质阻比可以做得与真弹头相近,因而能与真弹头一起再入,造成对方雷达光屏上的多目标,因而能在某一低空域形成一定的反识别能力,但因其体积和重量都较轻诱饵大,装填数量和大小均受到弹头总体参数的限制,所以目前采用的并不多。

3.隐身技术

弹头隐身技术是提高弹头反识别能力的另一种重要措施,对于雷达这样的探测器,它的作用距离正比于弹头散射截面的四次方根;对于红外一类的探测设备,其作用距离正比于弹头红外辐射强度的二次方根;反导弹系统的可用作战时间,近似地正比于它的探测设备的作用距离。因此,采用隐身技术、降低弹头可见度、减小弹头辐射特性,是压缩反导弹系统作用时间的重要措施,一般措施有:

选择低可见度弹头外形、减小弹头钝度半径和半锥角、合理选择弹头底部形状、减少锥面尖角等;

控制弹头姿态角,调整弹头姿态角使其与地面雷达探测波成特定的入射角,同样会降低雷达散射截面;

弹头外表面隐身措施,弹头外表面涂吸波材料,如降温漆、金属粉末、橡胶物、尼龙、陶瓷等复合材料,其效果可使雷达散射戴面和红外辐射强度降低。推移弹体,使其偏离弹头弹道,弹体的雷达散射截面是弹头的几百倍,如在真空段不将弹体推离弹头弹道,很容易被对方雷达识别,从而推算出弹头的飞行轨迹。

4.多弹头

多弹头是指一枚导弹同时携带多个弹头,用以攻击一个或多个目标,是目前弹道式导弹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技术。50

多弹头又分为霰弹式、分导式、全导式多弹头、机动式多弹头。霰弹式多弹头又称集束式多弹头,是多弹头中较为简单的一种,它由母舱、释放装置、子弹头三部分组成,当导弹飞行达到预定弹道参数后,集中释放攻击同一个目标,美国的“北极星A3”和前苏联的“SS-9”均属此列。

霰弹式多弹头的命中精度大体与单弹头相当,因而被分导式多弹头所代替。

分导式多弹头能根据需要分别释放弹头,攻击一个或多个目标。由于母弹头增加了制导系统,因而使命中精度得到提高,使用的灵活性与效费比要比霰弹式多弹头好。但子弹头无控制系统,只能沿椭圆弹道做惯性飞行,给反导弹系统提供了预测拦截点的条件。全导式多弹头全导式多弹头的母弹头和子弹头都装有制导与控制系统和发动机推进系统,子弹头与母弹头分离后,各自飞向不同的目标,不但能直接准确地打击点目标,而且突防能力较强。

全导式多弹头的精确制导系统,可于再入飞行段随时测量方位坐标并自动修正、机动变轨和自动寻的,因而具有很高的命中精度。

全导式多弹头从根本上改变了弹道式导弹弹头沿着不变轨道飞行的状态,采取突然改变弹道的方法,因而能避开对方反导弹系统的拦截。机动式多弹头是弹道末端机动式多弹头的简称。子弹头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导弹弹头,它在弹道末段按预定的机动轨迹飞行,以避开反导弹武器的拦截,进行攻击。

机动式多弹头有躲避型机动弹头和高级机动弹头之分。

躲避型机动弹头主要是提高突防能力,当弹头再入至某一高度时,突然改变飞行方向,躲避反导弹系统的拦截。弹头的机动能力有一定限度,反导弹系统可能预测到机动弹头的机动弹道(即一定的机动范围),发射一定数量的反导弹就可以提高拦截概率。

高级机动弹头除装有惯性制导系统外,还装有末制导装置,这种装置要求弹头再入飞行至某一高度时减速并保持一定的飞行姿态,利用弹载雷达相关系统识别目标,修正弹道,直至命中目标。

机动式多弹头一般由弹头壳体、核装置及其引爆控制系统、组合式制导系统(包括惯性制导和末制导装置)、动力系统(姿控发动机、液压伺服系统、配平翼执行机构等)、能源系统等组成。

弹头采用哪种突防措施,一般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来决定:

对敌方设防情况进行分析,如突防对象是地基的以导反导防区还是天基防御系统,这两种防御系统从防区的部署、攻击导弹的手段、探测设备与方法都有很大的差别;

分析探测设备的种类,是雷达还是红外,以及布站情况、使用频段;

对拦截武器的手段进行分析,包括拦截武器的种类,是核武器还是常规武器、强激光、高能粒子束拦截等,在进行上述分析后,根据弹头总体参数常采取几种不同的突防手段。

在生产、交付及贮存环节,弹头与弹体一般是分别进行的,只有在接到作战或训练命令时,才进行头体对接进入备战与训练使用。另外,由于弹头的特殊性,特别是核弹头,一般弹头的运输要求单独提出。

弹头的运输要求,包括运输方式、运输距离、运输状态、运输环境条件等均由使用部门在任务书中明确,研制单位按要求进行设计与鉴定试验考核。

弹头的运输方式一般采用铁路运输、公路运输、空中运输和水运。

弹头的铁路运输一般采用专用车辆,该车满足产品的装卸与固定要求,满足弹头运输过程中的环境要求。52

公路运输根据产品状态和环境条件要求,一般采用通用汽车或专用运输车。

空中运输是指运输机的运输,这是为了实现快速转移和机动作战的需要,有时要求弹头具备这种空中运输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