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孙子兵法
450400000016

第16章 虚 实 篇 (3)

李筌曰:知战之地,则舟车步骑之所便也。魏武以北土未安,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强,是以有黄盖之败。吴王濞驱吴楚之众,奔驰于梁郑之间,此不知战地、日者。故《太一遁甲》曰:“计法三门、五将,主客成败则可知也,于是千里会战而胜。”

杜牧曰:宋武帝使朱龄石伐谯纵于蜀,宋武曰:“往年刘敬宣出内水向黄武,无功而退。贼谓我今应从外水来,而料我当出其不意,犹从内水来也,如此必以重兵守涪城,以备内道,若向黄武,正堕其计。今以大众自外取成都,疑兵向内水,此则制敌之奇也。”而虑此声先驰,贼知虚实,别有函书全封付龄石。函边书曰:“至白帝乃开。”诸军未知处分所由。至白帝,发书曰:“众军悉从外水取成都,臧熹、朱林于中水取广汉,使羸弱乘高舰十余,由内水向黄武。”谯纵果以重兵备内水,龄石灭之。

陈?曰:杜注止言知战之地,未叙知战之日。我若伐敌,至期不得与我战,敌来侵我,我必预备以应之。项羽谓曹咎曰:“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复与将军会。”苟不知必战之日,安能为约?

孟氏曰:以度量知空虚,先知战地之形,又审必战之日,则可千里期会,先往以待之。若敌已先至,可不往以劳之。

杜佑曰:夫善战者,必知战之日,知战之地。度道设期,分军杂卒,远者先进,近者后发,千里之会,同时而合,若会都市。其会地之日,无令敌知,知之则所备处少,不知则所备处多。备寡则专,备多则分,分则力散,专则力全。

梅尧臣曰:若能度必战之地,必战之日,虽千里之远,可克期而与战。

王皙曰:必先知地利敌情,然后以兵法之度量,计其远近,知其空虚,审敌趣应之所及战期也。如是,则虽千里可会战而破敌矣。故曹公曰,“以度量知空虚会战之日”者是也。

张预曰:凡举兵伐敌,所战之地,必先知之,师至之日,能使敌人如期而来,以与我战。知战地日,则所备者专,所守者固,虽千里之远,可以赴战。若蹇叔知晋人御师必于崤,是知战地也,陈汤料乌孙围兵五日必解,是知战日也。又若孙膑庞涓于马陵,度日暮必至是也。

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杜牧曰:管子曰:“计未定而出兵,则战而自毁也。”

杜佑曰:秋已先据形势之地,已方趣利欲战,则左右前后疑惑,进退不能相救,况十数里之间也。

梅尧臣曰:不能救者,寡也,左右前后,尚不能救,况远乎。

张预曰:不知敌人何地会兵,何日接战,则所备者不专,所守者不固;忽遇劲敌,则仓遽而与之战,左右前后犹不能相援,又况首尾相去之辽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

曹操曰:越人相聚,纷然无知也。或曰:吴越,仇国也。

李筌曰:越,过也。不知战地及战日,兵虽过人,安能知其胜败乎。

陈?曰:孙子为吴王阖闾论兵,吴与越仇,故言越。谓过人之兵,非义也。

贾林曰: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士众虽多,不能制胜败之政,亦何益也。

梅尧臣曰:吴越,敌国也。言越人虽多,亦当为我分之而寡也。

王皙曰:此武相时料敌也。言越兵虽多,苟不善相救,亦无益于胜败之数。

张预曰:吾字作吴,字之误也。吴越邻国,数相侵伐,故下文云,吴人与越人相恶也。言越国之兵,虽曰众多,但不知战地、战日,当分其势而弱也。

故曰:胜可为也。

杜牧曰:为胜在我,故言可为也。

孟氏曰:若使敌不知战地期日,我之必胜可常有也。

梅尧臣同杜牧注。

王皙、何氏同孟氏注。

张预曰:为胜在我故也。《形篇》云:胜可知而不可为,今言胜可为者,何也?盖《形篇》论攻守之势,言敌若有备,则不可必为也。今则主以越兵而言,度越人必不能知所战之地日,故云可为也。

敌虽众,可使无斗。

杜牧曰:以下四事度量之,敌兵虽众,使其不能与我斗胜也。

孟氏曰:敌虽多兵,我能多设变诈,分其形势,使不能并力也。

贾林曰:敌虽众多,不知己之兵情,常使急自备,不暇谋斗。

梅尧臣曰:苟能寡,何有斗?

王皙曰:多益不救,奚所恃而斗?

张预曰:分散其势,不得齐力同进,则焉能与我争?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李筌曰:用兵者取胜之兵法可制,《太一遁甲》五将之计,以定关格掩迫之数,得失可知也。

孟氏曰:策度敌情,观其施为,则计数可知。

贾林曰:樽俎帷幄之间,以策筹之,我得彼失之计,皆先知也。

杜佑曰:策度敌情,观其所施,计数可知。

梅尧臣曰:彼得失之计,我以算策而知。

王皙曰:策其敌情,以见得失之数。

张预曰:筹策敌情,知其计之得失,若薛公料黥布之三计是也。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李筌曰:候望云气、风鸟、人情,则动静可知也。王莽时,王寻征昆阳,有云气如坏山,当营而坠,去地数丈,而光武知其必败。梁王僧辩营上有如堤之气,侯景知其必胜。风鸟,贪豺之类也。此筌以“作”字为“候”字者也。

杜牧曰:作,激作也。言激作敌人,使其应我,然后观其动静理乱之形也。魏武侯曰:“两军相当,不知其将,如何?”吴起曰:“令贱勇者将锐而击,交合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退。一坐一起,其政以理。奔北不追,见利不取,此将有谋。若其悉众追北,旗幡杂乱,行止纵横,贪利务得,若此之类,将令不行,击而勿疑。”

陈?曰:作,为也。为之利害,使敌赴之,则知进退之理也。

贾林曰:善觇候者,必知其动静之理。

杜佑曰:喜怒动作,察其举止,则情理可得。故知动静权变,为其胜负也。

梅尧臣曰:彼动静之理,因我所发而见。

王皙曰:候其理当动以否。

张预曰:发作久之,观其喜怒,则动静之理可得而知也。若晋文公拘宛春以怒楚将子玉,子玉遂乘晋军,是其躁动也。诸葛亮遗巾帼妇人之饰,以怒司马宣王,宣王终不出战,此是其安静也。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李筌曰:夫破陈设奇,或偃旗鼓,形之以弱,或虚列灶火幡帜,形之以强。投之以死,致之以生,是以死生因地而成也。韩信下井陉,刘裕过大岘,则其义也。

杜牧曰:死生之地,盖战地也,投之死地必生,置之生地必死。言我多方误挠敌人,以观其应我之形,然后随而制之,则死生之地可知也。

陈?曰:敌人既有动静,则我得见其形,有谋者所处之地必生,无谋者所投之地必死也。

孟氏曰:形相敌情,观其所据,则地形势生死,可得而知。

贾林曰:见所理兵形,则可知其死所。

梅尧臣曰:彼生死之地,我因形见而识。

何氏同杜牧注。

张预曰:形之以弱,则彼必进,形之以强,则彼必退。因其进退之际,则知彼所据之地死与生也。上文云“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是也。死地,谓倾覆之地;生地,谓便利之地。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曹操曰:角,量也。

李筌曰:角,量也。量其力精勇则虚实可知也。

杜牧曰:角,量也。言以我之有余,角量敌人之有余,以我之不足,角量敌人之不足。管子曰:“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食不存不攻,备不存不攻。”司马宣王伐辽东,司马陈皀曰:“昔攻上庸,八部并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切惑焉。”王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吾将四倍于达,而粮不淹一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命半解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雨水乃尔,功力不设,贼粮垂尽,当示无能以安之。”既而雨止,昼夜攻之,竟平辽东。

梅尧臣曰:彼有余不足之处,我以角量而审。

王皙曰:角,谓相角也。角彼我之力,则知有余不足之处,然后可以谋攻守之利也。此而上亦所以量敌知战。

张预曰:有余,强也,不足,弱也。角量敌形,知彼强弱之所。唐太宗曰:“凡临陈,常以吾强对敌弱,常以吾弱对敌强。”苟非角量,安得知之?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

李筌曰:形敌之妙,入于无形,间不可窥,智不可谋,是谓形也。

杜牧曰:此言用兵之道,至于臻极,不过于无形。无形,则虽有间者深来窥我,不能知我之虚实。强弱不泄于外,虽有智能之士,亦不能谋我也。

梅尧臣曰:兵本有形,虚实不露,是以无形,此极致也。虽使间者以情钓,智者以谋料,可得乎?

王皙曰:制兵形于无形,是谓极致,孰能窥而谋之哉?

何氏曰:行列在外,机变在内,因形制变,人难窥测,可谓神微。

张预曰:始以虚实形敌,敌不能测,故其极致,卒归于无形。既无形可睹,无迹可求,则间者不能窥其隙,智者无以运其计。

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

曹操曰:因敌形而立胜。

李筌曰:错,置也。设形险之势,因士卒之勇,而取胜焉,军事尚密,非众人之所知也。

杜牧曰:窥形可置胜败,非智者不能,固非众人所能得知也。

梅尧臣曰:众知我能置胜矣,不知因敌之形。

何氏曰:因敌置胜,众不能知。

张预曰:因敌变动之形以置胜,非众人所能知。

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曹操曰:不以一形之胜万形。或曰:不备知也。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形制胜也。

李筌曰:战胜,人知之,制胜之法幽密,人莫知。

杜牧曰:言已胜之后,但知我制敌人,使有败形,本自于我,然后我能胜之也。上文云:“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斯皆制胜之道,人莫知之也。

陈?曰:人但知我胜敌之善,不能知我因敌之败形。

梅尧臣曰:知得胜之迹,而不知作胜之象。

王皙曰:若韩信背水拔帜是也。人但见水上军殊死战,不可败,及赵军惊乱遁走,不知吾能制使之然者,以何道也。

张预曰:立胜之迹,人皆知之,但莫测吾因敌形而制此胜也。

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曹操曰:不重复动而应之也。

李筌曰:不复前谋以取胜,随宜制变也。

杜牧曰:敌每有形,我则始能随而应之以取胜。

杜佑曰:死官也。

贾林曰:应敌形而制胜,乃无穷。

梅尧臣曰:不执故态,应形有机。

王皙曰:夫制胜之理惟一,而所胜之形无穷也。

何氏曰:已胜之分,不再用也,敌来斯应,不循前法,故不穷。

张预曰:已胜之后,不复再用前谋,但随敌之形而应之,出奇无穷也。

夫兵形象水。

孟氏曰:兵之形势如水流,迟速之势无常也。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梅尧臣曰:性也。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梅尧臣曰:利也。

张预曰:水趋下则顺,兵击虚则利。

水因地而制流。

杜牧曰:因地之下。

梅尧臣曰:顺高下也。

张预曰:方圆斜直,因地而成形。

兵因敌而制胜。

李筌曰:不因敌之势,吾何以制哉!夫轻兵不能持久,守之必败,重兵挑之必出。怒兵辱之,强兵缓之,将骄宜卑之,将贪宜利之,将疑宜反间之,故因敌而制胜。

杜牧曰:因敌之虚也。

贾林曰:见敌盛衰之形,我得因而立胜。

杜佑曰:言水因地之倾侧而制其流,兵因敌之亏阙而取其胜者也。

梅尧臣曰:随虚实也。

王皙曰:谓堤防疏导之也。

何氏曰:因敌强弱而成功。

张预曰:虚实强弱,随敌而取胜。

故兵无常势。

梅尧臣曰:应敌为势。

张预曰:敌有变动,故无常势。

水无常形。

梅尧臣曰:因地为形。

孟氏曰:兵有变化,地有方圆。

张预曰:地有高下,故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曹操曰: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

李筌曰:能知此道,谓之神兵也。

杜牧曰:兵之势,因敌乃见,势不在我,故无常势。如水之形,因地乃有,形不在水,故无常形。水因地之下,则可漂石;兵因敌之应,则可变化如神者也。

梅尧臣曰:随而变化,微不可测。

王皙曰:兵有常理,而无常势,水有常性,而无常形。兵有常理者,击虚是也,无常势者,因敌以应之也。水有常性者,就下是也,无常形者,因地以制之也。夫兵势有变,则虽败卒尚复可使击胜兵,况精锐乎?

何氏曰:行权应变在智略,智略不可测,则神妙者也。

张预曰:兵势已定,能因敌变动应而胜之,其妙如神。

故五行无常胜。

杜佑曰:五行更正。

王皙曰:迭相克也。

四时无常位。

杜佑曰:四时迭用。

王皙曰:迭相代也。

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曹操曰:兵无常势,盈缩随敌。

李筌曰:五行者,休囚王相,递相胜也。四时者,寒暑往来,无常定也。日月者,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百刻者,春秋二分则日夜均,夏至之日昼六十刻、夜四十刻,冬至之日昼四十刻、夜六十刻,长短不均也。月初为朔,八日为上弦,十五日为望,二十四日为下弦,三十日为晦,则死生义也。孙子以为五行、四时、日月盈缩无常,况于兵之形变,安常定也?

梅尧臣曰:皆所以象兵之随敌也。

王皙曰:皆喻兵之变化,非一道也。

张预曰:言五行之休王,四时之代谢,日月之盈昃,皆如兵势之无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