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步兵之翅:装甲车
4503700000005

第5章 装甲家族(3)

为了缩短反应时间和提高射击精度,车载主要武器有可能配备简易火控系统。例如日本的88式步兵战车和瑞典CV90装甲车族的步兵战车均配备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仪。

4.普遍采用复合装甲

装甲一般有两种复合结构,一是在基体装甲外披挂复合装甲;二是采用间隙复合装甲,以提高抗弹性能。

5.采用新型材料

新型材料主要是非金属复合材料,诸如玻璃纤维、芳纶纤维和碳纤维的增强塑料等。采用这些材料既可减轻车重,又能增强防护性能。目前上述新型的非金属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零部件,未来有可能用于制造炮塔和车体,现今有些国家正在试验之中。

装甲侦察车与指挥通信车

装甲侦察车是一种装有侦察仪器和探测设备的装甲战车,有履带式和轮式两种,具有高度的机动性、有一定的火力和防护力,主要装备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侦察分队,用于战术侦察。装甲通信车装有多种通信设备,主要装备团以上坦克部队和机械化部队的通信分队,用于保障部队指挥、协同等通信联络。有许多国家的指挥车和通信车采用相同的设备,称为指挥通信车。

一、装甲侦察车

侦察,对于部队的作战行动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孙子》中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便道出了查明敌情是胜利保证的道理。而要做到“知彼”,靠的就是侦察。从古代战场上用的巢车、楼车,到《渡江侦察记》中的神勇、机智的侦察小分队,靠的都是人眼观察,最多配上一副倍率不高的望远镜。而在今天,航空侦察、电子对抗侦察,再加上装满各种光电仪器的装甲侦察车,使得战场侦察、火力侦察已经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这里所介绍的装甲侦察车,便是装甲兵部队不可缺少的战斗车辆之一。42

装甲侦察车,可以定义为“装有侦察仪器和设备的装甲战斗车辆”。它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较强大的火力和一定的装甲防护力,主要装备坦克部队和机械化(摩托化)步兵部队的侦察分队,用于战术侦察。

大家对电影《渡江侦察记》中机智、勇敢、神出鬼没的侦察小分队,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当今的战场上,尽管也需要像渡江侦察小分队、杨子荣、“加里森敢死队”那样的侦察英雄,但是,由于现代战场的“透明度”增大,高速机动作战的场合增多,单靠步兵两条腿的侦察作战行动,已经困难重重。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侦察手段,而利用装甲侦察车来侦察,便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首先,装甲侦察车具有高度的机动性。装甲侦察车一般由轻型车辆变型而来,也有的是单独设计的。它具有外廓尺寸小、质量轻、速度快的特点。它的战斗总质量多为6~16吨,个别的超过20吨,乘员为3~4人。履带式装甲侦察车的陆上最大速度为70~80千米/小时,而轮式装甲侦察车的最大速度达到了90~100千米/小时,而且都具有水上行驶能力。单从机动性上讲,装甲侦察车比起坦克和步兵战车来,都要更胜一筹。

其次,装甲侦察车具有较强的火力和一定的装甲防护力。“既能打,又能防”,是它的突出特点。现代装甲侦察车上,装有机关炮,有的还装上了105毫米火炮,有的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器,遇到敌方的坦克也敢于一较高低,更不要说对付敌方的步兵战车和轻型装甲车辆了。一般说,装甲侦察车的火力,比同等吨位的装甲车辆的火力要强大,可以实施火力侦察和机动作战。至于它的防护性能,可以做到防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攻击,为乘车作战的乘员(侦察兵)提供一定的防护。当然,它的防护性能比坦克和步兵战车要差一些,因为并不要求用装甲侦察车来冲锋陷阵。43

第三,现代装甲侦察车上装有较完善的侦察仪器和设备,其中包括:大倍率潜望镜,用于白天观察,天气晴好时,对装甲车辆的观察距离可达15千米。红外观察仪器、微光夜视夜瞄仪器、微光电视装置、热像仪等,用于夜间观察。其中,热像仪在夜间对装甲车辆的观察距离可达3000多米,而且用热像仪来观察战场,可以隐蔽自己,十分方便。测距仪器,主要是激光测距仪,测量距离可达20千米。信息处理和传输设备,用于将侦察得来的信息及时处理并传输给指挥机构。有的装甲侦察车上还装有车辆导航装置、红外报警装置、地面激光目标指示器、核辐射和化学毒剂探测报警器等。有了这些现代化的光电侦察设备,才使得装甲侦察车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明察秋毫,见微知著。44

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国家使用轻型坦克或装甲汽车来实施战场侦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国家用装甲车改装成装甲侦察车,在战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直到50~60年代,各国才研制出专门的装甲侦察车。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研制的著名的装甲侦察车有:

美国的M3、德国的“山猫”、英国的“蝎”式、法国的AMX-10RC、日本的87式装甲侦察车等。而前苏联于1966年开始装备部队的BM-2装甲侦察车的生产总数达到了1.9万辆,其中有4500辆出口到国外。在这些装甲侦察车中,轮式的占多数,如“山猫”、AMX-10RC及87式等。因为轮式车辆的公路行驶速度高、噪声低,便于隐蔽自己,所以,装甲侦察车采用轮式底盘的越来越多。

法国的AMX-10RC装甲侦察车随法军第6轻装甲师参加了1990~1991年的海湾战争。它是一种6×6的轮式装甲侦察车,战斗总质量为15.8吨,乘员4人,装1门105毫米线膛炮。以这样的战斗总质量,又是轮式车辆,能装上105毫米口径的火炮,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它的公路最大速度达到85千米/时,水上最大速度为7.2千米/小时。由于它的机动性好,工作可靠,特别是它很适合于在沙漠地区使用,因而在海湾战争中赢得了“沙漠之狮”的美称。

二、装甲指挥通信车

装甲指挥车、装甲通信车是装甲部队的“神经中枢”,是一个活动的指挥所,有了它们,网络通畅,信息沟通,指挥及时,胜利才有保证。

在装甲车辆家族中,如果说步兵战车和装甲输送车是“两兄弟”的话,那么,装甲指挥车和装甲通信车,简单就像一对“双胞胎”。单从外观上看,你很难区分哪是装甲指挥车,哪是装甲通信车,因为它们都是轻型装甲车辆,车顶上都竖起多部电台的天线。那高高竖起的一根又一根的电台天线,使人一眼就看出这是一部装甲指挥车或是装甲通信车,但是,它到底是装甲指挥车,还是装甲通信车?那就要看车内的设备和人员的构成了。有的国家,如日本,干脆就叫指挥通信车。

从内部的布置来看,二者都装有多部无线电台,但装甲指挥车的内部有较宽敞的指挥室,设有工作台和图板,观察仪器也比较多,指挥员、参谋人员和通信人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忙忙碌碌;而装甲通信车内布置有多部无线电台、有线电台、背负式无线电台、车内通话器及辅助发电机等,可同时组成多个无线电通信网,其通信组网能力比装甲指挥车强,但指挥、观察能力则比不上装甲指挥车。总体说来,装甲指挥车和装甲通信车的共同点很多,而不同点少。从功能上讲,装甲指挥车的功能比装甲通信车要强一些,所以,了解了装甲指挥车之后,对装甲通信车的了解也就八九不离十了。45

装甲指挥车有轮式的、履带式的,在二战中还有半履带式的。现代装甲指挥车,通常利用装甲输送车或步兵战车的底盘改装而成,具有与基型车基本相同的机动性和防护力。但是,装甲指挥车的火力不强,一般也就是装一挺机枪,仅用于自卫。车内设有操纵室和较宽敞的指挥室。操纵室在车体的前部,可乘坐车长、驾驶员和副驾驶员等1~3人。

指挥室在车体的中部,可乘坐指挥员、参谋人员和电台通信人员2~8人。电台的最大通信距离达25~35千米,一般比坦克的通信距离要远些。在战斗队形中,装甲指挥车一般位于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之后,所以,对它的火力和防护力要求不高,也就是装1~2挺机枪,有的连机枪也不装,如二战期间用半履带式或轮式装甲车改装的装甲指挥车,就很少有装机枪的。但那时的装甲指挥车上装的通信设备品种少,功能较差,使用起来也不大方便。46

装甲人员输送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英国研制了履带式和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德国研制了半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装甲师的步兵装备了装甲人员输送车,英、美、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军队也相继装备。当时的装甲人员输送车顶部大多为敞开式或半敞开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出现,显著提高了步兵的机动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装甲人员输送车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家把装备这种车的数量作为衡量陆军机械化程度的标志之一。47

一、发展情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又将装甲人员输送车增设小型单人炮塔或指挥塔,安装小口径机关炮,采用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性能良好的悬挂装置。为适应现代核武器条件下的作战,又将车体改为全密闭式结构,以增加车辆的整体防护性能和“三防”能力。

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还着重发展了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不仅各主要工业先进国家大力研制、装备轮式装甲车辆,而且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智利等国也争相参与。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之所以发展迅速是鉴于以下原因:

一是由于各国加速步兵机械化建设,对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的需要量不断增加;

二是轮式装甲车具有公路行驶速度快、耗油少、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提高了它同履带式装甲车辆的竞争能力;

三是日益发展的汽车工业为轮式装甲车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是各国公路网的发展与建设又为轮式装甲车辆的使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于1958年开始研制代号为A531的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于1963年装备部队,定名为63式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装甲人员输送车装备量大,适应性强,各国至今仍把它作为基型通用底盘,发展成多种变型车辆。

二、性能特点

装甲人员输送车车体一般由钢板或铝合金甲板制造,能防炮弹破片和1000米距离的枪弹。战斗全重一般为10~15吨,乘员2人,可载11~15名步兵。发动机和传动装置一般都安装在车前部或前部一侧,驾驶员设在另一侧。这既为驾驶员提供了较好的观察条件,又可在车后形成完整的载员舱。尾装甲开有供步兵迅速和隐蔽上下车的后大门。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的单位功率约为15~20千

瓦/吨,公路最大速度已达6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约500千米。装甲人员输送车在水上能自浮,履带式车靠履带划水,轮式车靠轮胎划水,水上速度为5~9千米/小时。武器一般为1~2挺7.62毫米或12.7毫米机枪。

目前,为延长装甲人员输送车的使用寿命,各国对它的改进极为重视,如中国对A531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进行了多次改进,美国对M113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进行过3次重大改进。

美国对M113型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第一次改进于1960年开始,1963年定型为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第二次改进于1971年开始,1978年定型为M113A2装甲人员输送车。第三次改进于1980年开始,定型为M113A3装甲人员输送车。M113A3型装甲人员输送车从零加速到32千米/小时的时间由M113A1型装甲人员输送车的11.7秒缩短到8.1秒。当车辆在32千米/小时速度下制动停车时,制动距离由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的10米缩短到7.3米,越野速度由M113A1装甲人员输送车的26千米/小时提高到33.7千米/小时。

三、发展趋势

1.以装甲车族形式发展未来车辆

近年来,各国都以车族形式发展新型装甲车。新型装甲车族具有用途广泛、结构简单、生产容易等特点,从而大大缩短了研制周期,降低了生产使用成本。

英国研制了R02000车族,德国研制了“美洲狮”ACV车族,瑞典研制了“战车”90型车族等。以德国研制的“美洲狮”ACV装甲车族为例,其特点如下。

(1)多种用途。有变形车20多种,可以完成除主战坦克之外的全部装甲车所担负的任务,如输送、指挥、侦察、监视、反坦克、防空、火力支援、布雷、抢修和救护等作战任务。车重范围16~34吨。在整个车重范围内又分成3个不同等级,可安装4对、5对或6对负重轮。

(2)结构简单,容易生产。车体采用钢板焊接,能防7.62毫米枪弹,前装甲能防20毫米炮弹片。车内总体布置是动力装置前置、载员舱在后部,车尾设大门,车顶有舱门。该布置便于安装炮塔,储存弹药或其他专用设备。

(3)采用民用部件安装重型载货汽车的发动机与传动装置。如MAN公司的功率为324千瓦(440匹)的D2866KE型柴油机或功率为485千瓦(660匹)的D28481.E8型柴油机,配用ZF公司的6HP600/STV600型液力传动装置或LSG2000型自动传动装置。

(4)采用坦克上的现成部件。如使用“豹”1坦克的负重轮、托带轮、扭杆、减震器和驾驶座椅等,使用“豹”2坦克的主动轮、履带调整器、冷却风扇、油泵等部件。54

2.广泛研制、生产轮式装甲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