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普希金(世界十大文豪)
4502800000005

第5章 求学时代(2)

当科尚斯基老师在大厅里高声宣布:拿破仑撤出莫斯科,狼狈向西逃窜的消息时,校园里沸腾了。“乌拉!俄国得救了!”学生们破涕为笑,同声欢呼。那个时候他们是多么崇拜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啊!失去了一只眼睛的白发苍苍的库图佐夫元帅,多么有谋略,他让侵略者进入莫斯科,就是给敌人准备好了坟场。拉耶夫斯基将军多么勇敢,他拉住两个还年幼的儿子的手冲向敌人的炮垒,同时向士兵们喊道:“前进,孩子们!……我和我的儿子给你们领路。”士兵们跟在他后边冲了上去,敌人的炮垒被攻克了。当然那个时候普希金怎么也不会想到八年以后,他会和老将军一家漫游在去高加索的道路上。

1814年3月19日中午12点整,俄国亚历山大一世皇帝和普鲁士国王一起走进巴黎,拿破仑投降了。俄国人民欣喜若狂,莫斯科立即沸腾起来,呈现一派节日气氛,饱尝了痛失家园之苦的莫斯科市民拿出最后几个戈比来庆祝胜利。

1814年7月为庆祝亚历山大一世返回俄国,皇太后在彼得堡举办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皇村中学的学生们也应邀出席。从宫殿到楼阁,建筑了一座凯旋门,上面写着两句诗:噢,你刚从战场归来,

凯旋门对你似乎太窄。

普希金对这两句诗有感,灵机一动画了一幅漫画,画面上是高大肥硕的亚历山大一世正慢慢向凯旋门走来,很明显凯旋门对他是太狭窄了,他身后的将军们气急败坏地,用大刀把凯旋门砍开扩大,以便让沙皇走过去。这幅漫画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当然,这幅漫画还不能说明十五岁的普希金就看穿了沙皇的本质,并加以讽刺,但这幅政治讽刺画却闪耀着普希金天才的火花。

1812年到1814年的卫国战争,是普希金在少年时代所经历的一次永远难忘的历史事件,它极大地激发了少年诗人的爱国热情,也焕发了他的创作才能。

1814年7月普希金的一首短诗《告诗友》在《欧洲导报》上发表,这首诗是写给他的中学好友维利海姆·久赫里别凯的。这是普希金首次发表的作品,诗中写道:亲爱的朋友,作家可不这么有钱,

命运既不给他们大理石的宫殿,

也不给他们把金条装满铁箱;

地下的陋室,高楼顶上的堆房——

这就是他们辉煌的宫殿和居室。

人人颂扬诗人,但养活他们的只有杂志,

幸运女神的车轮总驰过他们而不顾。

卢梭赤身而来又赤身走进坟墓,

卡门斯和贫民伙睡在一张床上……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只有十五岁的普希金就对诗人的悲惨命运了如指掌,但他却毅然给自己选择了这条充满困苦和坎坷的道路。他三十七岁去世时债台高筑,口袋里只有借来的75卢布。

1815年1月皇村中学举行了公开的升级考试,这是对学校三年来工作成绩的检验,所以政府和学校非常重视。国民教育大臣拉祖莫夫斯基决定大造声势,好让对皇村中学的赞美声一直传到远在国外的沙皇耳朵里。

那一天考场布置得十分庄重,气氛就和开学典礼差不多。宫廷显要、达官贵人、太太小姐济济一堂。当然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作家杰尔查文,见他一面,吻一吻老人的手该是多大的幸福啊!七十三岁的杰尔查文真的来了,老态龙钟的作家,身穿着厚重的军服,肩上挂着勋章,一只手托着头,目光迷离,眼角下垂,考核工作使他显得十分疲惫好像在打瞌睡。最后轮到普希金了,他站在离杰尔查文只有两步远的地方,开始朗诵他自己写的诗歌《皇村的回忆》沉郁的夜的帷幕

悬挂在轻睡的天穹上,

普希金那抑扬的声调,有一种特殊的音乐美,好像惊醒了杰尔查文。他似乎变成另外一个人,把手拢在耳朵上,全神贯注地听着,听,那盔甲和宝剑的声响!

战栗吧,异国的铁骑!

俄罗斯的子孙开始行进;……

普希金的声调越来越激昂,蓬乱的卷发向后甩动着,微黑的脸上,两眼喷射着火焰般的光芒。

普希金读完最后一个字,年迈的杰尔查文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布满皱纹的脸上热泪纵横,他嘴里嘟囔着,“我还没有死!”伸开双手要拥抱普希金,可是这个十五岁的少年却害羞地逃走了。这次文学考试,普希金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名字已经飞出了中学校园,在贵族的沙龙里人们不断地谈论着这个少年诗人的名字。

那天晚上,教育大臣拉祖莫夫斯基举行盛大的宴会,招待贵宾。普希金的父亲和伯父作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家长,也应邀出席。高贵的客人们都盛赞小普希金的杰出的才能。但在当时的官场中最急需、最有用的文体是散文。所以当有人说:“我们应当感谢普希金的双亲,为我们俄国诗坛又培育了一颗新星”时,教育大臣立即激动地说:“我倒是希望,您把您的儿子往散文方面培养。”

“不!”德高望重的杰尔查文立即反驳说。

“您还是让他做诗人吧!”老先生不容置疑地说着,然后又自言自语地说道:“他就是杰尔查文的接班人。”这个行将就木的老人预见到了普希金辉煌的未来。

十五岁的普希金在皇村中学成了引人注目的人物,一些著名作家卡拉姆辛、茹科夫斯基、巴丘什科夫先后来到皇村中学欣赏这个诗坛的新秀,并鼓励他“要像雄鹰那样翱翔,切勿在飞翔中停止不前”。每当这样的时候,普希金总是一反平常桀骜不驯的神态,屏住呼吸在同学们的注视下羞涩的低着头。

1816年俄国安娜·巴甫洛夫娜公主要和法国的奥朗日王子结婚了,皇后玛丽亚·费多罗夫娜想找人写一首颂歌,著名诗人卡拉姆辛把这一任务交给了普希金,普希金很快完成了诗稿。在盛大婚宴上,这首诗被谱上曲子由宫廷乐队演唱,皇后对这首诗很满意,送给普希金一块带链的金表以示酬谢。

少年普希金渐渐地明白了:诗歌不只是考场上的荣誉,宴会上的点缀,还可以把它当作生存的保证和斗争的武器。

普希金已经是高年级学生了,这位崭露头角少年诗人已经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诗歌这把利剑参与现实生活了。

在皇村中学的老师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年轻的哲学教授库尼金,他在课堂上公开抨击沙皇政府的农奴制度,主张“天赋人权”,这个激进的自由派给同学们灌输了新的思想,同学们也喜欢他那狂热的言辞和通俗易懂的讲演。多少年后普希金写诗赞美他说:红心,美酒,

献给库尼金,

他培养了我们,

他把我们心中的火种点燃!

然而沙皇的鹰犬是无处不在的,皇村中学的学监皮列茨基就是警察局的一个密探,他千方百计地迫害进步教师,最后同学们爱戴的库尼金老师被迫辞职。义愤填膺的普希金给学监皮列茨基写了一封辛辣的诗体信:你为所欲为,指鹿为马,

说讽刺就是诬陷,

说讲理同煽动是一家,

说作诗是恶习,说库尼金就是马拉!

从以上爱憎分明的两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普希金决不是一个搔首弄姿,风花雪月的无聊文人,从他步入诗坛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诗歌当作斗争的武器,勇敢地指向敌人。

普希金在学生时代就疾恶如仇,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一次上自习课,普希金的同桌蓝眼睛的杰尔维格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一首诗,学监皮列茨基悄悄地走过来,从后面把那首诗拿走了,杰尔维格满脸羞愧,眼睛里涌出了泪水。普希金气愤地站起来指责皮列茨基说:“您无权拿走我们的作品,这样您以后还会到抽屉里去拿我们的家信呢。”

同学们对这位学监皮列茨基既痛恨又害怕,他曾经赶走了同学们热爱的库尼金老师,现在又要限制大家的写作自由,于是反对学监的同学们团结在普希金周围,夜间他们秘密串联,第二天在饭厅里普希金就当着辅导老师的面,向全体同学列数皮列茨基的罪行,同学们明白了事实真相,就把皮列茨基拥到了阶梯教室里,大家要求他辞职,否则同学们就集体退学。皮列茨基害怕了只好辞职,后来这位学监在彼得堡警察局侦查处得到一个职位。这个秘密警察的狰狞面目终于暴露了。这是普希金一生中组织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胜利的斗争。

皇村中学的第一批学生确实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有普希金这样的伟大诗人,有著名的国务活动家,更有一些鄙弃功名利禄献身于人民事业的十二月党人普希钦、久赫尔别凯等,这些优秀人物的出现是和培养他们的教员分不开的。

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有一个雅客宾派的重要领袖人物,叫马拉。他的弟弟布德里就是皇村中学的教师。他教普希金法国古典文学课。这个教授是与法国革命保持着现实联系的人。在课堂上他毫不忌讳地向同学们讲自己那位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勇献身的哥哥,讲大名鼎鼎的罗伯斯庇尔,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这个身材矮小却很健谈的法国教师,无形中在学生们心里播下了热爱自由的种子。他是个严肃积极的教育工作者,非常喜欢朗读艺术作品,普希金是他的得意门生。

此外,热情、正直、博学的加利奇老师,也深受同学们欢迎。他不是诗人但他喜欢读诗,精通诗律。普希金在日记中写道:“我有缘遇到善良的加利奇,感到十分高兴,他鼓励我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走下去。”

1817年是普希金在皇村中学的最后一年,这一年他结交了一些新的朋友,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时有一队近卫军骑兵驻进皇村,骑兵团里的军官大多是有教养的贵族青年。他们参加过1812年的卫国战争,也参加过远征法国的战斗,他们呼吸过法兰西自由的空气,也知道了平等、自由、博爱这些新的主张。他们开始怀疑俄国沙皇的专制统治,他们想建立一个秘密的团体来反对沙皇的农奴制度,所有这一切都强烈地吸引着普希金。

22岁的骑兵少尉恰达耶夫是普希金最要好的朋友。他白皙的面庞,明亮的蓝眼睛,高高的额头上覆盖着柔软的金发,长得就像女孩子一样清秀。但是他的经历却非常丰富,他参加过鲍尔金诺的激战,他也跟随着沙皇从来比锡打到巴黎城下。戎马倥偬的生活使他的目光显得特别冷峻,他对人民的贫困生活感到担忧,希望学习西方,重新安排祖国的命运,推翻专制统治,让全国人民生活在自由和欢乐之中。恰达耶夫的这些观点,让普希金感到眼花缭乱,他毕竟才十七岁,这是多么富于理想的年龄啊,在恰达耶夫的影响下年青的诗人普希金又吹响了推翻专制统治的号角。他在《致恰达耶夫》的诗中写道:我们的内心正燃烧着自由之火,

同志啊,相信吧:幸福的星辰就要升起,

放射出迷人的光芒,

俄罗斯要从睡梦中苏醒,

而在那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普希金这充满激情的战斗的诗篇,鼓舞着年轻的朋友们,也震撼着沙皇的统治。

恰达耶夫比普希金大五岁,能流利地讲四国语言,他知识渊博,对英国文学和哲学很感兴趣,对诗歌也很有研究,可以说他是普希金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有时,他拿出一本诗集,给普希金读上一段,然后评判作者使用的字眼、表现的主题。在朋友的指导下,普希金明白了:写诗并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项严肃的工作,从此普希金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了。

一天恰达耶夫给他朗读杰尔查文的《旅行家》,诗中有这样两句:漆黑的夜晚,月光闪烁,旅行家驾一叶扁舟一闪而过。

普希金说:“这两句写得多美啊!押韵自然语言明快,创造了一种新的意境。”

恰达耶夫立即反驳说:“你不要迷信名人,你没有发现这两句诗有明显的矛盾吗?”

普希金愕然了,他的确没有想过伟大作家的诗还会有不足之处。

“你看,既然月光闪烁,那就不会是漆黑的夜晚。”恰达耶夫指着诗文说。普希金真的服了,他开始认识到写诗不仅要追求韵律的整齐,词藻的华美,更要讲究语言的准确、真实。

1817年6月,毕业的日子临近了,皇村中学立即沸腾起来,学生们是多么急切地盼望着这一天。整整六年与世隔绝的生活,繁重的功课都要结束了,他们多么希望早日踏上人生新的征程。然而要和朝夕相处了六年的伙伴们分手了,从此他们将各自东西,想到这些同学们心里又无限惆怅,年轻人含着眼泪,互相拥抱,海誓山盟,题词留念,皇村中学的生活对他们每个人都是十分美好的回忆。

1817年6月9日皇村中学举行毕业典礼,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第二次驾临,皇帝讲完话之后普希金朗诵了一首诗歌。同学们一起合唱了自己作词作曲的毕业歌《六年弹指一挥间》老师和同学们流着热泪歌唱着,皇帝也很感动。最后颁发毕业证书。根据考试成绩普希金名列第十九名,他和好朋友普希钦、久赫尔别凯一起被分配到外交部任职。在普希金的衣箱里和那金光闪闪的毕业证放在一起的是他中学时代的自选诗集,一共有36首,全是他中学时代的优秀作品。诗集的封面上赫然写着《亚历山大·普希金诗集——1817年》几个大字。

年轻的普希金,带着他的诗集,带着他对生活美好的憧憬,踏上了人生的征程,然而在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