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柳宗元(中国十大文豪)
4501900000007

第7章 柳宗元传(6)

经过政治上的挫折与贬谪生活的体验,柳宗元思想中的唯物主义成分有了发展。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主宰之神呢?这是他长期所怀疑的问题。现在看到这小石城山的峥嵘磊落,山上嘉树美竹的掩映多姿,真有点象鬼斧神工的精心构造,然而这些却蕴藏在这蛮荒地域,千百年来无人发现,神如有灵,想来不该这样干吧!难道这是为了安慰象我这种骚人迁客而特意作的安排么?又为什么不在这里降生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伟大人物而偏偏孕蓄这种无闻于世的奇峰怪石呢?文中议论反复抑扬,反映了作者心潮起伏,无限愤懑。显然,上天根本没有什么造物主,而人间又存在多少不平事啊!明代茅坤评论此文为“借石之瑰玮以吐胸中之气”(《唐大家柳柳州文钞》),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永州韦使君新堂记》中,柳宗元对韦某整治风景的志旨作了这样的发问:“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在《钴潭西小丘记》中,他又作了这样的记载:“……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所有这些,都透露了柳宗元强烈的爱憎,表示了他对丑恶事物的憎恶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其次,它不是简单地堆砌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清丽的语言,巧妙的手法,塑造丰富生动的艺术形象。其中有浩瀚的大笔渲染,有细致的工笔勾勒,有远景,有近景,有虚有实,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人有物,使读者既能鸟瞰全景,又能深入到幽壤胜境,似乎具体地看到苍翠的山光,听到潺潺的水声,连舒卷的白云,回翔的飞鸟,倏忽往来的游鱼,都宛然在目,从这里我们可以体味到主人公当时的游踪和情景。

当然,我们也可看到,由于柳宗元在游记中倾吐了过多的个人牢骚,精神状态不够开朗,因而他所描绘的山水也常常涂上一层感伤色彩,有时就使人感到景象过于凄清,这不能不是一个缺点。

柳宗元的游记大部分是在永州时期所写,其中《始得西山宴游记》、《钻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被称为“永州八记”,象一幅幅连续性的画页,展现出西山一带优美的风景,很为后人所传诵。

诗歌

柳宗元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散文家,还是一个很有成就的诗人和辞赋家。他的诗在百花竞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别具一格的,他善于运用疏淡简朴的语言来抒写深厚的思想内容和炽烈的感情,含蓄而深刻。《田家》三首就是在着墨不多的画面里真实地反映了农民所受沉重的压榨和勤劳淳朴的品质。《哭吕衡州》、《哭凌员外》是通过对朋友不幸遭遇的沉痛悲悼来抒发自己被迫害的愤慨和对腐朽势力的谴责。《掩役夫张进骸》对一个劳动者表示真挚的同情,并感慨横生地抒发了“生死悠悠尔,一气聚散之”的唯物思想和“为役孰贱辱,为贵非神奇”的平等观念。宋范温《潜溪诗眼》说:“《哭吕衡州》诗,足以发明吕温之俊伟;《哭凌员外》诗,书尽凌准平生;《掩役夫张进骸》既尽役夫之事,又反复自明其意,此一篇笔力规模不减庄周、左丘明也。”《韦安道》是一首传记性质的诗歌,生动地记叙了韦安道的英雄侠义行为和品格:他听到路旁老翁哭诉两个年轻女儿被群盗抢去时,立刻义愤填膺,跃登高山,射杀盗首,救出二女。而当老翁父女涕零感激要把一女嫁他时,又奋衣辞去,表示除凶暴、救急难原是份内之事,图利受报是可耻的。然而,这样的英雄人物,最后竟在徐州兵变中因反对乱兵擅自拥立军阀而自刎。诗的最后说:“烈士不忘死,所死在忠贞”,极力歌颂了韦安道慷慨慕义的高尚品格;“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更表示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这种富有英雄传奇色彩的诗篇在古典诗歌中是很难得的。柳宗元的不少写自然风景的诗作和山水游记一样,借对深林、幽谷、清溪、寒花的描绘来塑造自己凄清忧伤的形象。有些短章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渔翁》在明净清幽的山水人物画图中寄托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色彩鲜明,情调优美,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辞赋

辞赋是一种韵文的体载,它起源于战国而盛行于汉代。屈原尽忠于自己国家而受到奸邪的陷害,心中非常忧愤,写出了《离骚》、《九章》等楚辞体杰作,揭露反动贵族颠倒黑白、庸愚误国的罪行,陈述自己进步政治理想和爱国立场,文采瑰丽,想象丰富,成为古代积极浪漫主义作品的典范。许多汉代赋篇则规模宏大而思想性较弱,辞藻富丽而有堆砌的缺点,在形式上有所创造,但屈原的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柳宗元幼年时对古代辞赋下过苦功研读,后来积极参加进步的政治活动和被贬谪到南方,与屈原的遭遇又颇相类似,因而他仿效《离骚》写的辞赋曾被后代文学批评家推为楚辞的最好继承者。宋代严羽《沧浪诗话》就说过:“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退之、李观皆所不及。”

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诗篇,风格和意境与屈原《九章》颇相接近。它们描绘南方楚国地区的风物、山川烟云,历历如画,控诉正直人士的被排斥,发泄自己一腔悲愤,声调哀婉,富有感染力。“孰眇躯之敢爱兮,窃有继乎古先。”(《闵生赋》)正反映了作者坚决效法古代仁人志士坚持理想、舍身取义的精神。

《乞巧文》是一篇设想非常奇突而新颖的赋篇。它巧妙地利用民间每逢七夕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假设作者与织女的对答,尽情地刻划当时上层社会中投机取巧人物的丑态,坦率地表示自己情愿抱“拙”终身,不改操守。

《憎王孙文》描写了猿和王孙(都是猴类)两种品质截然不同的动物。猿类相互团结,谦逊有秩序,爱护庄稼林木,因此所居住的地方生物繁茂。王孙则贪残自私,一贯横暴地摧残庄稼林木,所居住的地方一片荒凉。然而猿和王孙不断斗争的结果,猿竟然被王孙所排斥。这里作者用猿来比喻进步人物,用王孙来比喻强暴贪婪的小人。屈原的作品中常常用虬龙鸾凤来比喻好人,用恶禽臭物来比喻坏人。柳宗元的《憎王孙》正是采取了这种手法。运用同类手法的还有《骂尸虫文》、《斩曲几文》、《逐毕方文》等,都对邪恶的小人进行强烈的鞭挞。

《牛赋》是《瓶赋》的姊妹篇,它描写象征为劳动生产者的牛,辛勤耕作,利满天下而自己一无所有,最后连皮骨也被人们剥刮利用。象征为统治者帮闲的驴子,不耕田不驾车,却安享荣乐。通过对耕牛的赞扬和对驴子的讽刺,表示了对不合理社会的愤慨和抗议。

《吊苌弘文》是《吊屈原文》的姊妹篇。苌弘是先秦时周王朝的大夫,他曾集合诸侯修建周的城墙以巩固王朝防御,最后却在晋人的压力下被周人杀害。吊文高度赞扬了苌弘为国捐躯的忠义品格和临危不顾的勇敢精神。最后道:

苟端诚之内亏兮,虽耆老其谁珍。古固有一死兮,贤者乐得其所。大夫死忠兮,君子所与。意思是说:假如一个人内在品质不好,即使活到七、八十岁高龄,也没有谁去珍视。自古以来人人都有一死,但高尚的人都是在应该牺牲的场合愉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苌弘大夫因尽忠于国家而死,永远值得人们的赞扬。

《天对》和《晋问》是两篇规模宏大的文学创作,也是结构完整的哲学、政治论著。屈原在被放逐后写出一篇极其奇妙博大的作品叫《天问》,一连提出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从天地开辟、天地构造、神话传说,问到历史发展,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大胆怀疑和反传统的精神,并抒写自己政治上的愤懑和爱国思想。柳宗元的《天对》对《天问》所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回答,对于宇宙和人生作了不少唯物的解释,揭示大自然的构造和人类命运没有神在主宰,宇宙是无限的,人类是发展变化的,并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例如:它在回答《天问》的“惟兹何功,孰初作之”(这天的营造是何等样的功绩,是谁最初创建的)时,指出“冥凝玄厘,无功无作”(阳气凝聚而组成天,全都出于自然,没有谁为此建过功绩,做过工作);在回答《天问》“天极焉加”(天的边际是怎样加上去的)时,指出“无极之极,漭弥非垠”(天没有边极,它广大无际);在回答《天问》“伯禹腹,夫何以变化”(夏禹从腹中生出来,为什么跟有不同的表现)时,指出“污涂而,夫固不可以类”(污泥里生长出荷花,所以就不能把出身与本人两者等同起来);在回答“天命反侧,何罚何佑?”“齐桓九合,卒然身杀”(天命反复无常,根据什么进行惩罚和施加保佑?春秋时齐桓公九次召集诸侯会盟,成为霸主,为什么结果又被围困而死)时,指出“天邈以蒙,人幺以离。胡克合厥道,而诘彼尤违?桓号其大,任属以傲。幸良以九合,逮孽而坏”(天高高在上而昏昧无知,人渺小而与天无关。怎么能把人事同天道相附会,去责问上天赏罚不当呢!齐桓公自恃强大,傲慢地对待臣属。任用良臣管仲因能九合诸侯,后来听信了奸邪易牙、竖刁等人,就坏事了。)显然,作者吸收了当时自然科学方面的成果,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从而对古代唯物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晋问》分七大段,极力夸张了晋国地区山河形势的险固,物产的丰富,春秋时期晋文公霸业的强盛,但指出这些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应该象上古时唐尧那样作到政治清明,一切设施都为了有利于人民。本篇体制是从汉枚乘《七发》变化来的。当然也要看到,柳宗元《天对》等文,语言过于奥僻,不易理解,影响了思想的明朗性,是一个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