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有心机
4488800000016

第16章 懂方圆之道:没事不惹事,来事不怕事(2)

“小人”每个地方都有,这种人常常是一个团体纷扰之所在,他们的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兴风作浪、很令人讨厌,所以有些人对这种人不但敬而远之,甚至还抱着仇视的态度。

仇视小人固足以显出你的正义,但在社会交往中,这并不是保身之道,反而凸显了你的正义的不切实际,因为你的“正义”公然暴露了这些小人的无耻、不义。再坏的人也不愿意被人批评“很坏”,总要披一件伪善的外衣,这是人性,而你特意凸显的“正义”,却照出了小人的原形,这不是故意和他们过意不去吗?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讦,因为他问心无愧,小人看你暴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是会对你展开反击的。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也许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你别说你不怕他们对你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

所以,和小人保持距离就好了,不必嫉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线,他们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何况你也不可能完全“消灭”小人,因为“小人”是一种人性现象,而人性是恒古存在的,因此不如和他们保持一种“生态”上的平衡。而且,有他们的存在,才能彰显你这“正人君子”的价值与可贵。另外有一点也必需了解,“小人”有时也会有一些“正义”,会不留情面地揭人阴私与不法,这对游走于法令边缘的人,未尝不是一种威胁,“小人”还是有某种存在价值的。

至于君子,你也不必去逢迎拍马,因为真正的君子一般都有洁癖,他们不喜欢这些非正道的行为。固然人都喜欢被奉承,喜欢一群人把他捧得高高的,但真正的君子会自省,一旦发现你是故意在奉承他,他基于洁癖,反而会故意疏远你,甚至生起嫌恶之心,对你,这就弄巧成拙了。

所以,对真正的君子,保持你的不卑不亢就行了,这种君子反而欣赏你这种风格。

人在社会里阴暗复杂,常令人不知如何举措,多听多看,谁是君子谁是小人,了然于胸矣!

6.学会爱你的敌人

在已获胜的情况下,放对手一马,对手也许会心怀感激,在你不得志时,拉你一把。

人和动物有些方面是不同的,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其本性而发,属于自然的反应;但人不同,经过思考,人可以依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例如——学会爱你的敌人。

“学会爱你的敌人,”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敌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或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说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要爱敌人是多么的难。

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下之分,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敌人的人高大。

此话怎讲?

能爱自己的敌人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有误认为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量的评语,一经比较,二人的分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

此外,你的行为,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招致他人谴责。

所以,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再来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你的敌人;另外,政治人物也惯常这么做,明明是恨死了的政敌,见了面仍然要握手寒暄……

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与人相处,争斗难免——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或是是非的争斗。而这种争斗,在竞争激烈的工商界尤其明显。

大部分的人一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讨”回面子。

“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何妨“得理且饶人”?

何谓“得理且饶人”?就是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太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做到,对自己则好处多多。

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条生路,它“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如此,也不至于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且饶人,也是积德。

人海茫茫,但却常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不二人狭路相逢?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得理且饶人”,这也是为自己留后路。

另外,你也得想:你得理不饶人,到底有多少“好处”可得?“大好处”既“大”,何妨也“饶人”?因为这对你的“大好处”影响并不大;至于“小好处”,好处既小,更没有不饶人的必要。

7.善意的谎言是纯金

我们并不是鼓励你说谎言,而是在某些时候,谎言比实话实说会更好。

有时候,我们会讲一些“善意的谎言”。这源于我们的善良和友好。在有些特定的情况下,善意的“谎言”也同样美丽。

美国人霍特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作假。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顿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离他远去。霍特只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在日记上,念给自己听,霍特这样说道:“我到今天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有时候,适当的假话和假象更能促进友谊和爱情。”

霍特的经历是人类多少年来困惑的缩影。我们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会使人在许多时候碰得头破血流。只是为了维护我们心目中一种虚幻的纯洁和躲避政治上的禁忌,我们才无法解释这种现象。霍特不是政治家,也不再需要自幻,所以他把人类长期羞于启齿的隐秘说了出来:许多时候,交际并不需要真实。

我的一位朋友,是一家医院的主治医生,一天我们正在一起吃晚饭,他的电话突然响了,原来是值班医生说刚刚送进一个重病人,我的医生朋友二话没说,放下筷子就跑了出去,我也随他一同赶到医院。

来到医院,见到伤者吓了我一跳,原来伤者膝盖以下几乎体无完肤,且全身是血,发出令人惊恐的喊叫声。他的意识模糊、眼神呆滞,好象快要死了,我见到他的样子,觉得救治的希望很小,我想:“这个人还能救得活吗?”不料我的这位医生朋友这时打了他一巴掌,大声喝道:“坚强一点!这一点伤算得了什么!我马上就会把你治好的,你一定要撑下去。”

医护人员立即将伤者抬到了手术室,大约过了一个半小时之后,我的朋友从手术室走了出来。我便问他:“你见到伤者时,你真的以为这样的伤算不了什么吗?”他说:“当时,我心中的第一个念头是‘糟了,他恐怕是没救了,因为大量出血,腰也扭断了。’”“那么你不是在说谎吗?”“是啊,医生是不应该说谎的,但有时却不得不如此,我感到很为难。”我的朋友接着告诉我,“我认为圆谎是名医的条件之一,像刚才的情形,如果我老实说:‘哇,这么重的伤,一定没有救了,他大概会当场就死去。话又说回来,这也是为了伤者好,所以医生为了救患者的病不得不说谎。’”第二天,我打电话向他询问伤者的情形,幸运的是伤者逃过了死亡的一关。如果按常理看医生的说谎,显然委屈了医生,在特定的情况下,说谎反而于事有益。

谎言,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有些人宣称自己从来不说假话,这句话本身就一定是假话,当我们得知亲人病重,当我们获知朋友遭难,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形完全不符的假话。从这个意义上看,世界上没有不说假话的人。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愿望暂时不致于落空,谎言就开始发挥作用。

真正能说好假话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谎言的偏见和罪恶感,这样,我们才能把假话说好。说假话有三条规则:

其一,真实假话是无法真实时的一种真实。当我们无法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时,我们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一位女友穿着新买的时装,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用模糊的语言,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假话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其二,合情合理。这是假话得以存在的重要前提,许多假话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事情:妻子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丈夫为之极感颓丧。他应该让妻子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丈夫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她,也不应该向她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她的负担,应该使妻子在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当一位丈夫忍受着即将到来的永别时,他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感动。因为在这假话里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其三,必须。这是指许多假话非说不可,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议。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饰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饰是为了礼仪需要,怎能加以指责?有时候我们说假话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国曾经就一项新法案争求意见,有关人员质问罗斯:“你赞成那条新法案吗?”罗斯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罗斯:“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当我们按照上述三条规则去说假话,我敢肯定它同样会给我们带来非凡魅力。只要我们心存真实,把假话仅作为交际的一种策略,这就是美丽的谎言。它是在善意基础上交际的必要策略。这同丑恶的假话,同以不可告人的目的编造的假话相比,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8.不要随便揽责任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是古人为官的一条方圆之道。不是你的专业自然不该你管,你也就不应该管。你不在那个职位,管了也防碍别人,费力不讨好,说白了就是没事惹事。

我们常听到别人漫不经心地说:“有事我负责!”像这种随便把“负责”二字挂在嘴上的人是没有“心机”的人,也是不负责任的人。出了事情,责任谁都能付,但谁也付不起。

责任也是有限度的。不是从一开始就随随便便地表示负责到底才是有责任感,而是负自己该负的责任才对。

“责任感”是一种称赞的话,重点在于后面的“感”字。不是责任,而是感受责任,所以不是只要说愿意负责的话就可以了,而是要亲自感受自己应该负起的责任。一般人往往不去衡量自己的力量,光是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拍胸脯来表示愿意负责,却没有顾虑到现实的后果。

责任并不似权利义务那么具有强制性,它的道德含意比较强,但实际上却没有什么约束力。

然而,在人交往时,彼此会不经意地在对方的身上加诸太多责任。在工作上,我们必须义无反顾地担负一些公事上的责任。有时候当工作没有成绩时,即使并不是自己的过失,仍然得负起连带责任。这个社会就是这样,随时随地都要负起责任。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我们受到别人的请托,为了达成任务所尽的力就是负责。

与人交往的责任,就是只要彼此尽了力就可以了,大可不必非得要求自己或对方奉献出所有的金钱及时间,不能从别人那里要求一些不合情理的事情。

身为现代人,于公要对公司负责,于私要对家庭负责,如果为了对朋友负责而伤害了其中之一,那就失去了交朋友原来的意义。

做买卖也好,交朋友也好,本来就是以“一诺千金”为彼此的责任,既不需要任何书面保证,也不必找人作保,只要彼此信得过即可。

与人交往时,不要随便地拍胸脯说些不负责的话,而是拿出行动来负责。有“心机”的人向来行在前,言在后。

对于别人的请求,即不能马上答应,也不能马上拒绝。

假如你马上一口拒绝的话,那么,对方极可能就会认为你不肯帮助他,甚至你们的关系因此而僵化,说不定以后你可能有什么事要找到他的话,尽管别人是有能力帮助你的,但对方却记起前“仇”以牙还牙。因此,最好是使对方认为你已尽职尽力地为他服务了。

碰上别人要你帮忙找工作,就不妨这样去做:立即请对方写份简历包括毕业于哪间学校、所学专业、本人志趣和特长、思想表现等交给你。这样别人就亲眼看到了你想帮他忙的事实,造成别人产生可能找对了人的错觉。

同时你可以坦率诚恳地说:“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会尽力而为的。明天我马上拿你的简历去找熟人……过几天你再来好吗?”

几天后,你应该抢在人家还没有来之时,去个电话或亲自上门去拜访。“这几天我一直为你的事活动,东门那个单位可能没有什么希望。南门那个单位却说要研究研究。”

再过两三天,你主动找到他:“真对不起,你托的事目前都已落空了,我通过所有我熟识的人,但却……真没办法,等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尽管你根本没去找那些熟人,但朋友一定对你感激不尽你也不会被别人误解,没有尽到责任。

其他方面也是如此。生意上,有人求你看能否通过关系为他批点出厂价产品,你最好也立即行动:“好吧,我会尽力去帮助你的。”即刻询问对方要什么型号,大概要批多少等等。接着按上述步骤,几天后不要等对方走上门你就应该向对方解释,说自己已找过领导,头头很难说话,或者说所有产品别人已全批走了,只能等今后有机会再说。

有人想趁你出差的机会,托你为他购某种型号的产品。请你不要马上拒绝对方的要求,应该马上接受对方所给予的用于购买商品的金钱,并坦率表明一定帮他找找,若有的话定帮买回来。然后,在出差地点再给对方去个电话或电报,说你走完了几家大商场都没有发现那种型号的产品等。

要想方圆做人,必须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制造些无本万利的人情债,这也是有“心机”的人的常用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