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征天下
4478500001032

第1032章 清远楼

李定国与马千雪扮作卢象升的亲兵,混在天雄军中一起进了宣府城。

马千雪还是第一次来北方,更是第一次见到万里长城。望着那条在崇山峻岭中逶迤的巨龙,以及气势雄浑的宣府城墙,不禁心潮澎湃,赞叹不已。李定国亦看得十分认真,把周围山川形势一一默记于心底。

卢象升见二人如此,一时也起了兴致,娓娓道来:“宣府镇乃我大明九边之一,山川纠纷,地险而狭,易守难攻。且距京师不足四百里,锁钥所寄,要害可知。自我朝开国以来,蒙古诸部屡屡入寇,皆是走宣府一路。正统年间,更是绕过宣府,在居庸关外酿成‘土木堡之变’,可谓教训深刻。

“正因如此,此后朝廷极重视宣府防务,除重兵镇守外,还多次修缮长城。至万历年间,宣府一镇计有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关隘一百九十二处。国力极盛时,驻有马步官军十五万,到隆庆年间仍有八万余。可惜近来国事日艰,朝廷财力枯竭,再加上边军逃籍、吃空饷日益严重,现在只实有官军四万出头。以四万疲卒防御千里长城,不亦难乎!”

说话间已至城中钟楼,也就是宣府城中最高的建筑“清远楼”下。远远地就望见一群军士簇拥着一位全身披挂的将领迎了过来,卢象升还以为是宣府镇下辖的某位参将,不料还离得老远,就听那将领欣然大笑道:“久闻建斗兄大名,今日才得见面,幸甚!”

卢象升见来人年约四旬,体形枯瘦,皮肤黝黑,说话还带着些南粤口音,又直呼自己的表字,突然恍然大悟,赶紧抢前施礼道:“下官卢象升参见总督大人!因在涿鹿镇突遇建虏,未及迎接总督大人,还请总督大人海涵!”

原来这位其貌不扬的将领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辽东巡抚、如今刚刚就任宣大总督的袁崇焕。

自打从辽东回京师以后,袁崇焕很是被朱由检冷落了一段时间,兵部尚书衔也没了。朝中还有御史以锦州和宁远陷落、袁崇焕不奉诏擅自上皮岛欲杀毛文龙为由,连续上疏参劾他,认为他应该对辽东的失利负主要责任,甚至有人建议朱由检将袁崇焕交部严审,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朱由检虽然把这些奏章全部留中,但也不置可否。那段时间袁崇焕可真不好过,每日除了在京师的临时住所闭门思过,就是拜会恩师孙承宗。而孙承宗对他可就不客气了,直言不讳地训斥了他好几次,尤其指出他刚愎自用,越权擅杀大将,不但是为官之大忌,亦险些将皮岛拱手送给满清,朝廷苦心经营多年之成果,差点付诸流水。

袁崇焕这才体会到朱由检亲至皮岛的良苦用心,不禁悔恨交加,也对年轻的皇帝更加崇敬与叹服。

就在他以为自己即使不被问罪,仕途恐怕也将结束之际,宣府大案发生。朱由检借着这个机会,把原宣大总督、宣府巡抚和宣府总兵全都调往他处,并力排众议,让袁崇焕出任宣大总督。

袁崇焕没想到自己犯了这么大的错,皇帝还能重用自己,不禁感动得热泪滂沱。即将上任之际,他进宫“陛辞”,朱由检却未接见他,只让孙承宗向他转达了寥寥几个字:戒急用忍。

其实这个词古已有之,在前世却被台湾当局歪曲其意,从而成为一个贬义词。朱由检倒是觉得这个词对性情暴躁、做事缺乏大局观的袁崇焕是一个很好的告诫,于是就搬了过来。

经历了此次宦海沉浮,袁崇焕果然成熟了许多。到了大同总督任上,不论大事小情,他必斟酌再三、广泛听取下属意见后才施行,认为比较重要的还要先奏请圣旨。反正有飞鸽传书可用,跟着朱由检在辽东转战半月,他算是充分认识到了这种通讯方式是何等快捷。

此次满清八旗从喜峰口大举入关,要依着过去的脾气,袁崇焕早就跟谁也不打招呼,便起兵勤王了。但这次他却吸取教训,一边厉兵秣马,一边用飞鸽传书请示朝廷如何行动。

很快,朱由检就给了他答复,要他率大同骑兵先进至宣府,与宣府巡抚卢象升合兵后再据形势而定。并且特意强调,没有自己的圣旨,决不允许宣、大官军贸然来京勤王。

袁崇焕虽然并不理解朱由检的战略意图,却忠实地执行了皇帝的谕令。他在大同留下必要的步军守住各处关隘,随即率领一万五千骑兵赶赴宣府。如今加上宣府镇原有的骑兵,以及卢象升从大名带过来的天雄军,宣府已经集结了三万多骑兵,单从兵力上看,确实具备了和满清八旗较量一番的实力。

袁卢二人刚刚见面,还未及寒暄,袁崇焕便请卢象升商议军事。并且连巡抚府也不去了,就在这清远楼上议事。这也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袁崇焕在大事上已经尽量控制情绪、反复斟酌,但在这种细微的小事上,他的急脾气还是一点没改。

这时卢象升才为袁崇焕介绍李定国和马千雪。袁崇焕大吃一惊,随即又是大喜,因为他不但知道李定国与李来亨火速平定西南叛乱的骄人战绩,更知道他与李来亨一样,都是皇帝的心腹爱将。

并且朱由检还向袁崇焕透露过,打算以后让李定国出任宣府总兵。这么一员智勇双全的大将,等于是划在自己治下,袁崇焕焉能不喜。于是他立即满面春风地请几人上楼,他手下的幕僚不明其故,见平日里不怒自威的总督,竟对卢象升手下的两个亲兵点头哈腰,都气得连连摇头。

进得楼来,众人首先看到一口巨钟悬于其中,高几近丈,口径五尺,用四根通天柱架于顶层中央,看份量不下万斤,钟体上铸有“宣府镇城钟”五个斗大的大字。马千雪不禁看得呆了,半晌才喃喃地道:“这么大的钟,是怎么架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