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4458700000033

第33章 智能学习能力培养(2)

培养孩子的文学水平幼儿文学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故事、儿歌、绕口令、谜语等。它运用形象的、生动有韵的语言,创造有趣的情节,告诉孩子,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人类的聪明、生活的欢乐,把孩子带进神奇的天地,陪伴着度过幸福的童年。

听故事童话、神话、寓言是幼儿最爱听的故事,还包括介绍有科学知识和描述大自然的故事。孩子喜欢故事,百听不厌,有的成了上床入睡的催眠曲。故事能给孩子以智慧、勇敢和理想,多听故事,不仅能长知识,发展想象力,而且可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但给孩子讲故事,切忌用教训口吻,寓教育于故事情节之中,多让孩子自己去品尝感受。

背儿歌儿歌的内容广,有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形象,有歌颂祖国,歌颂大自然。孩子将从儿歌中接受熏陶,培养美好的情感,高尚的志趣,纯朴的愿望。家长要多鼓励孩子背颂儿歌。

猜谜语猜谜语是幼儿动脑筋思考的一种游戏活动。谜语既有韵又有歌,一般是用儿歌、顺口溜的形式,以恰当的比喻表达事物的特征。因此猜谜语过程,能够活跃幼儿思想,锻炼分析判断能力,加强联想,对发展智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利。

每个孩子都具有好胜心,在猜谜语时孩子愿意自己动脑筋猜出来,不希望大人透露谜底。如孩子几次猜不着,家长可用启发方式,如揭示“这是吃的”,“跟……有关”……,孩子将越猜越有兴趣。谜语内容,应该是幼儿接触过的、生活中较熟悉的物品,从吃的、用的、自然现象、动物中取材,当然要适合孩子的年龄不可太深奥。

说绕口令教幼儿绕口令,有助于发展语言。教的方法主要一条是慢中求快。开始教时正确示范,一句句慢慢学,不可求快,待完全学会并习惯后,要求说快不会错了。绕口令要求有一定的速度,说得慢就不稀奇不好笑了。相声中常用绕口令内容,孩子特别感到新奇、有趣,越是说不好越是要学着说。

培养孩子的集体思想幼儿到了3岁,特别渴望与同伴交往,不愿一个人单独玩耍。当家里来了小客人,他会非常高兴地主动拿出自己喜爱的玩具,很快两个人便做起了游戏,成了好朋友。一旦小客人要回去了,好客的小主人竟会哭出来。这说明幼儿已从个体活动发展到需要有交往的集体生活了。

幼儿园是幼儿的集体活动所在,是幼儿的天地,那里有老师、有小朋友、还有各种设施和玩具,对孩子有吸引力。父母应该送幼儿到这个美好集体里接受集体主义教育。只有在集体生活中成长,孩子才能更好懂得互相谦让、有礼貌、相互帮助、有同情心、遵守纪律,为以后入学打下良好基础。

父母要善于抓住孩子关心集体的点点滴滴,给予表扬、鼓励和支持,并且自己要做出榜样。

当听到孩子充满感情地反映某某小朋友生病了,可带着孩子去探望,支持他们的友谊。当见到孩子在离园前自觉把小椅子摆整齐,并轻轻地放,做出爱护小椅子的行为时,大人要及时表扬。当孩子在口袋里发现多出一只不是自己的玩具时,大人应提醒、鼓励他交还老师。家长处处遵守幼儿园规则,为孩子做出榜样,这样孩子关心集体、爱护集体的品质会成长得更快。

培养孩子从小爱科学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及早注意培养孩子爱科学的兴趣是祖国培养科技人才、实现四个现代化大计的起点,其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对孩子进行爱科学的教育,绝不是死记硬背,灌输知识。主要是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对事物观察、思考、探索的习惯。早早地在孩子心灵上播下爱科学的种子。

怎样让孩子从兴趣着手呢?

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水、风、雨、树、花草、小动物等的形形色色的事物都感到有趣。可是孩子真正发生兴趣,必须通过具体接触,如白天看到了蓝天、白云、金亮亮的太阳,晚上看到天空中的星星、月亮。孩子会好奇地发问:“太阳的家在哪里?”“星星可以下来跟我玩吗?”这表明他对自然现象产生了兴趣,家长如果能认真地回答,孩子的兴趣就得到了保护。有时家长也可以提问启发孩子,引起他的思考,如孩子回答错了,或者是根本没有听清楚,家长可以再说一遍,并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慢慢诱导。

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家里可以随时积累一些材料,如铁片、竹片、吸铁条、木块、小石头、彩色玻璃纸、硬板纸、小瓶子、破乒乓球等,让孩子经常摆弄,亲自摸摸、看看、比比,逐渐认识它们。例如,偶然间发现一张纸不费力地一撕就破,而布要用剪刀剪。把两张不同颜色玻璃纸叠在一起对着阳光照,颜色变了,黄和蓝变成绿,红和蓝变成紫,这就会非常吸引孩子!家里还可以养些花、小金鱼、小蝌蚪,冬天切下萝卜根、土豆养在盘里,让孩子一起照料,当发现土豆钻出绿芽,萝卜长出嫩叶,孩子该多么兴奋啊!一点奥秘,一点道理,引起孩子的思考和探索都离不开大人的诱导。一般孩子常常爱问:“天为什么会下雨”。

家长有空时不妨跟孩子一起做个小实验。用一大杯开水,放上一个冷的盖子,水蒸气碰上盖子就变成水珠往下流,这水珠就是“雨”,这样孩子就知道了。一盆水,里面放一块铁和一木块,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到盆底,看看哪个重,哪个轻。两块同样的硬糖,把其中一块敲碎,越细越好,同时放在一只盛有热水的杯中,让孩子看看,哪种糖先溶化。通过这个实验,让孩子懂得成了粉末的糖比整块糖和水接触多,所以溶化快。这些小实验使孩子发现一点科学的奥秘和道理,并深深印在孩子的心灵里。

智能的涵义和结构

人们常把聪明、智慧、智力当做同义词来使用,但是这些概念实际上是有区别的。毫无疑问,智能是人的素质的最重要的成分之一,但由于它本身的复杂性,至今人们对它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等未能完全弄清,心理学界就有“100个心理学家就有100种智能定义”的说法。其中,影响比较大的观点是:

1.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

2.智力是个体抽象思维的能力;

3.智力是分析问题的能力;

4.智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5.智力是人们适应环境的能力;

6.智力是智力测验所得的能力。

细看这些定义,都把智能归结为某种能力,那么能力又是什么呢?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通俗地说,能力就是人的本领,缺乏一定的能力就无法完成某种特定的活动。比如没有语言表达的本领就不可能做好教育人的工作,没有数学计算的本领就不可能做好统计的工作。人类的活动有千万种,人类的能力也有千万种。但在各种活动中都需要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这就是智能的基本涵义。

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智能可以说是接受、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相应地智能就分作四个部分。心理学家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出现了特殊因素说、二因素说、群因素说、智力建构说等观点,不过大家又都承认在智能活动过程中,人们会有许多相关但又不同的心理现象,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形成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这些就是构成智能的基本要素。就未成年人而言,它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要用脑认识事物,而且要动口动手,语言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就成了他们智力不可缺少的部分,或者说是孩子智力的两个翅膀。

培养内容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今,独生子女这一专用名词已越来越多地为“小公主”、“小皇帝”所取代,就这么一个宝贝,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点儿出息,人见人爱,甚至有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十全十美,无可挑剔。于是,就出现了每晚灯下一大一小两个身影在收学具,小的体息了,家长却仍在继续检查,恐怕第二天上课忘带了学具遭老师批评或少学了知识;每当孩子们坐在教室内朗朗读书时,又总是几个“伴读”立在门外,费尽心思想从门缝中望一望自己的宝贝是不是在专心听讲;回到家里,“伴读”又坐在孩子身边变成了“伴写”,孩子一边写,家长一边指点;完了还要检查,如此这般,伴这伴那,家长真是费尽心力,尽职尽责,孩子也是堂堂课不空,篇篇作业不差,而一到考试成绩却不甚理想。于是,有些家长又表现粗暴,乱加指责,甚至加以体罚。致使家长往往走入家教的误区:误区一,包办代替,增强了孩子的依赖心理,变“我来学”为“帮我学”,使孩子失去了动脑筋的习惯,遇事就依赖家长。

误区二,只顾作业,把作业看作孩子惟一的学习任务,只重视作业成绩,忽视引导孩子把握学习的全部过程。误区三,方法简单,每日形影不离地相“伴”,致使孩子感到没趣,削弱了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误区四,动辄训斥,常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心理恐惧和压力,哪里还能专心学习,更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位名人说过:“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其实,家长的心都是好的,只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

就拿督促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来说吧,它让许多家长大伤脑筋。实际上,在这件事上家长应尽的义务就是给孩子“提个醒”。首先,对孩子讲明自觉、主动完成作业是一种好习惯。

其次,要经常提醒孩子做作业前,要先把当天所学的课复习一遍,然后专心致志地去做。再次,家长不要守着孩子做作业,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当然,孩子确有疑难时,家长也不妨点拨一下,启发孩子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么,怎样扭转孩子已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呢?家长们不妨试试让孩子“吃点亏”。当他又将学具忘在家里,你装着不知道,等他半路想起,急忙气喘吁吁跑回家来取,或到了课堂才发现受了老师批评,几次后,孩子就会养成办事细心,上学留意学具的习惯。适当的惩罚和批评的作用抑制着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当孩子拿着今天刚学过的习题,哭丧着脸向你“求救”时,你问明原因(他课上折了纸飞机没注意听讲),你不妨让他自己翻书查一查,查不出来也不要紧,第二天再讲这类题时,面对作业本上红红的大“X”,他一定会仔细听个明白。如果你发现孩子正漫不经心地检查作业,而一道明显的错题摆在那里,你千万别大惊小怪,作业判过后,他内心的遗憾、自责,往往胜过家长的指责,怎么样,各位家长,不妨一试。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和知名学者,他们的成名都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指导孩子牢固掌握知识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孩子智力的发展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完成的。孩子掌握的知识越丰富越深刻,他的智力发展水平也就越高;反之,脱离了掌握知识的基础活动,智力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家长要教育孩子打牢知识大厦的基础,使其智力的发展具有充足的原料。

教育孩子学好每门课程,使其建立宽阔的知识基础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儿童处于学习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学校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应当学好每一门功课,不能厚此薄彼,偏重于某一两个学科,忽视其它学科。这是因为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每门课程都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确定的,都是儿童身心发展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家长应当指导孩子学好每一门功课,只要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共同努力,孩子们“门门优异”是完全有可能的。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家长还应指导其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不断扩大知识面。

督促孩子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使其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这是因为人们掌握知识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通常要经过感知、理解、记忆、消化、吸收等阶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尤其是儿童,每天要在课堂上接受大量的新知识,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就会很快遗忘,学来学去什么也没有掌握。在这个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极端的作法,一种是要求孩子什么东西都会背诵,以为只有记住了才算学会;另一种是认为记忆与否无所谓,反正用时可以查书本,不关心孩子适当记忆。因此,家长要关心孩子掌握知识的情况,通过口头提问、检查作业等方式了解孩子学习知识的情况,要求孩子深刻理解、重点记忆、牢固掌握,绝不能马虎了事。

指导孩子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其知识向能力转化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知识越多越有利于智力的发展。但掌握知识本身并不等于发展智力,智力水平的提高不仅与儿童知识的多少有关,而且与所掌握的知识内容结构和掌握知识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有密切的关系。知识内容杂乱无章,学习知识生吞活剥都不利于智力的发展。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则有利于智力的发展。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在孩子理解了知识之后,一定要指导他学习应用,如学了自然常识后解释天气变化中的自然现象,等等。当孩子开始“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时,他的知识就向能力转化了。

培养方法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给幼儿念书听时,若能遵守以下的方法,效果会更佳:

(1)选一本文字不多的图画书。

(2)经常指着书中的图画问孩子:“这是什么?”鼓励孩子说出所看到的东西或动物的名称。

(3)顺着孩子的回答,可再问“那是作什么用的”,或是“它吃什么东西”等问题,进一步启发孩子思考。如果孩子回答对就予以赞扬,如果孩子不知道就耐心地启发他。

(4)观察孩子对什么有兴趣,并加以说明。

(5)不忘回答和讨论孩子所提的问题,要耐心,不要怕麻烦。孩子都有好奇心,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这正是启发孩子思考,开发孩子智力的好时机。

(6)问孩子“在这一页中,你看到什么”以作为开端或结尾。当孩子已无话可说时,可以再替他加入一点。

(7)使阅读轻松有趣。这样才能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如何能使儿童在学校有好成绩?美国儿科专家给父母们提供以下宝贵的意见:

(1)要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首先要使他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会有进步,例如孩子的语文好,但算术差,做功课时,让他先做语文,然后才做算术,如果程序相反,不但算术做得不好,连语文也不会有进步,做算术的时候,首先让他做些简易的题目,增加信心,然后才让他做些较难的。

(2)欲速则不达。不能强迫儿童学习,逼得太紧的话,孩子会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识产生反抗的情绪,因此会变得善忘,一下子把刚学过的全部遗忘。

(3)要适时地给予鼓励或表扬,因为称赞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于批评他的错处,因为这样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错误。

(4)不要拿别人和他比较,孩子会生反抗心理,不自觉地放弃进取心。

(5)做功课的时间不可以过长,中间一定要有数分钟休息,让他舒展筋骨,如果功课做得好的话,给他零食以作鼓励。

(6)要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有空带他们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及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