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4458700000023

第23章 社交处世能力培养(5)

训练内容培养孩子能和大人一起玩游戏,如玩“开飞机”,大人当飞机,孩子做乘客,孩子骑在大人的肩头上,大人要抓好孩子的双手,说:“现在飞机起飞了,请乘客坐好。”在室内转着走几圈后,说:“飞机到上海了,请下飞机!”接着将孩子放下来。同时也可和大人一起玩“过家家”游戏,孩子可当理发员,给布娃娃理发、洗脸等。

学做家务训练目的培养与家庭成员交往的能力。

训练内容培养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知道家中日常生活用品存放的位置,每天让他模仿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简单的家务事,如拿拖鞋、拿书报、搬小凳、倒果皮、擦桌子等等。如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根据完成的情况,还可增添一些其他内容,使他感到自己成为家庭中的一名“真正的成员”,从中也学会和掌握了相应的劳动技能。

用语言表达训练目的在与他人交往中,培养表达能力。

训练内容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不断启发或提示孩子能学会用语言称呼、问好。说“再见”等,比如,早上见到邻居的叔叔时,会说:“叔叔再见。”跟小朋友一起玩,当离开回家前,应当向同伴说:“小朋友,再见!”当孩子帮助或想帮助别人做事时,家长一定要支持他。当他有什么要求时,也鼓励他能用语言表达,如想喝水,会主动向妈妈说:“我要喝水。”想出去玩,会说:“我要上街。”想玩玩具时,会说:“我要布娃娃。

”等等。

和小朋友协同游戏训练目的建立起和同伴的友善情谊。

训练内容鼓励孩子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给他们相同的玩具,以避免争夺。当一个孩子做一种动作或出现一种叫声时,另一个孩子会立刻模仿,互相笑笑,这种协同的游戏方式是这一时期的特点。孩子们不约而同的做法使他们互相默契而得到快乐。家长要想办法为孩子创造这种一起玩的条件。

认识自然现象训练目的到大自然中去,培养孩子观察和记忆的能力。

训练内容要经常带孩子到公园和儿童乐园,在对大自然观察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去仔细地观察、比较和记忆。如早上出太阳后,天变得很亮;

傍晚太阳落山了,天色变暗;晚上星星、月亮出来了。天气经常会有变化,有时晴天,有时阴天,有时炎热,有时寒冷,有时刮风,有时下雨,有时下雪,有时打雷,有时闪电……。

培养孩子从观察中进行比较。理解和适应大自然的变化。

辨别是非训练目的培养是非观念。

训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教孩子辨别是非。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孩子做好事时要及时表扬;要用眼神和手势,防止孩子做不应当做的事。也可配合讲故事,逐步建立孩子的是非观。

学会打招呼训练目的在交往中培养礼貌待人。

训练内容早上见到爷爷、奶奶知道问声“早”;见到邻居阿姨知道问声“好”;妈妈上班去了,知道说“妈妈再见”;接受别人东西时,会说“谢谢”等。

广交朋友训练目的培养孩子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品德。

训练内容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交往,选择团结友爱的童话故事讲给他听,引导他使其意识到不打人、不咬人、不哭闹是好孩子,让他知道和小朋友一起玩,如何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在一起玩的过程中,要教孩子对小朋友们要谦让,应当主动把玩具借给别的小朋友玩,还可以一起玩积木和捏面团等游戏;有食品时也提倡主动分给其他小朋友;小朋友因不慎摔倒了,要知道主动去扶起小朋友等等,不断提高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好品德。

培养是非观念训练目的培养孩子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训练内容在和其他小朋友交往过程中,继续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念。如他出现打人、咬人的行为时,大人要用语言、手势、眼神批评他,增强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其终止这种行为。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制止要及时,态度要坚决,但不要打骂,更不能庇护、纵容。在此基础上要积极地引导孩子要多为小伙伴做好事,要爱惜公物和集体的环境,不损害公共的花草和用具;损坏了集体或其他小朋友的东西要主动讲出来,并表示歉意。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目的提高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训练内容要鼓励孩子饭前便后自己洗手;大便后在大人的关照下,能自己用纸擦干净;会穿鞋袜和戴帽子;要自己拿勺练习吃饭;能自己拿杯子喝水;能整理自己的玩具;知道配合大人穿衣等等。

讲礼貌训练目的培养作客有礼貌,行为有分寸。

训练内容带孩子外出作客时,要求孩子有礼貌,见人问声“好’,接受食品或玩具时说“谢谢”,不能乱翻乱动别人东西,离开时说“再见”等。

培养做事有条理训练目的养成生活条理有序的好习惯。

训练内容要鼓励孩子脱下的衣服叠好,按次序摆在椅子上;玩具排列有序,玩完收回原处不乱扔;吃饭要坐在餐桌上,不满桌洒米粒,吃完将食具整齐地放在桌上等。

摸黑到房子里取东西训练目的练习不用视力而用触觉及记忆力去取物。

训练内容第一次由大人陪伴,在不开灯的条件下,进屋去取放在桌子上的笔盒。逐渐适应后,孩子已不怕黑,可以自己进屋去拿自己想要的东西。要完成这一“任务”,主要是靠孩子的位置觉和触觉,同时也与平时的记忆力有密切关系。经过锻炼,不仅可以提高本体感觉,而且对促进记忆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搜集废品,废中求用训练目的学会利用废品,为己所用,发挥想象力。

训练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可用的废品”,如包装盒、塑料瓶、点心托等废品。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发挥想象力,充分利用这些废品为游戏所用(如过家家)。

比如,大人可帮助他把点心托清洗干净当小碗和小碟;用吃完雪糕的小勺和小碗洗净当勺和碗;将喝完的奶瓶洗净后做用具;将冰棍的柄洗净当筷子。诸如此法可以收集到众多可以玩过家家的用具。这一方面可以培养想象力,也可从小培养起节约的好习惯。

学习加法训练目的练习10以内的加法,领悟数的概念。

训练内容用积木或大豆摆成一排,如先摆两个,加一个是多少。孩子如果在3岁半已学会5以内的加法可以先从摆5个开始,再加一个或两个,逐渐加到10个,用点数的方法答出所得数目。然后再从摆6个或7个开始,用先摆东西再点数的方法学习10以内的加法。熟练之后先从6颗豆开始,按随意变化的数量分成两份(如一份2颗、一份4颗)让孩子加。接着可用同样方法,逐步采用7颗豆、8颗豆直到10颗豆分份练习加法。用组合方法来练习加法,就可以摆脱直接用点数来说出结果的弱点。

训练提示通过点数学习加法是孩子必经的过程,孩子是通过有几个东西才认识数的,多次摆,多次点数,再按不同的组合才渐渐脱离点数过渡到心算。

外出“采购”和“办事”

训练目的认识各种商店和公共设施的功能。

训练内容平时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去各种商店购物,让孩子知道副食店可以买到食品和调料;百货公司可以买到衣服、文具和玩具,也能购买食品;超级市场购买包装好的食品和日用品;自由市场能买肉、鱼、新鲜蔬菜和水果;医院和药房能买到药品、纱布和创可贴等医疗用品;邮局可买到邮票、信封和取外地寄来的包裹;奶站可以买到牛奶和酸奶;收发室可以取到信和报纸;书店可以买到各类图书等等,这样可以不断扩大孩子对外界的了解,与外界交往的知识面也随之日益丰富起来。

去熟悉的地方训练目的学习认路,分清方位和方向。

训练内容大人和孩子上街时,先告诉他要去的目的地,让他走在前面带路,如孩子常去的爷爷家,孩子知道怎样找公共汽车,知道坐哪一路车,从什么站上车,到什么站下车,下车后要不要穿胡同,还要走多少路等,鼓励孩子一条一条地记清楚。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步扩大活动的范围,比如去公园,去邮局,去幼儿园,去超市等。逐步提高他认路、分清方位和方向的能力。

接触和了解家电训练目的认识各种家电的功能和用途,防止触电。

训练内容目前一般家庭都具有电视、电话、冰箱、电脑、收音机、空调、微波炉等,与此同时,家里的电源插座也比较多。首先应将电源插座安在相对高一些的地方,避免孩子触电,即使这样也还是要反复给孩子强调:一定严禁触碰插座!在此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家里各种电器的性能和用途,扩大知识面,使他不但能了解这些家电,同时也可从中分享各种乐趣。

培养文明进餐习惯训练目的建立文明生活习惯。

训练内容具体要求是:坐得端正,让大人先动筷吃。别人夹来菜要说“谢谢”。专心吃饭,吃饭时不说笑,不打闹,细嚼慢咽,保持桌面和衣服整洁。正确使用餐具,用自己的碗筷吃自己盘里的菜,“集体”的菜要用公用的勺去取,不能用手抓饭菜。懂得谦让,好吃的东西要大家吃,不能独占,分水果时给什么要什么,不要自己去挑。吃完饭后再下桌,帮助擦桌和收拾餐具,同时要养成擦嘴和嗽口等良好习惯。

注意问题

正确处理孩子吵架

日常生活中,常发生孩子为这样那样小事与伙伴争吵不休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动起手来。

一些家长对孩子吵架的处理方法欠妥:有的立下规矩,严令自己的孩子不许再跟某某玩耍;

有的护短,找上门去责怪别人孩子欺负自己孩子;有的教授孩子以骂还骂、以打还打;还有的亲自对别的孩子威胁恫吓,甚至动手替自己孩子出气。也有很多修养高的家长,能够心平气和地处理,把吵架当做小事一段,不去计较。吵架是人生成长伴随的必然现象,甚至可以说是儿童的一门必修课。孩子们正是在玩耍、争吵、打闹。甚至动手相斗,但不久又破涕为笑、重归于好的反复过程中,逐渐学会同别人相处,认识自己也认识别人,理解纪律和礼仪,尊重宽容别人修正自己,建立珍惜友谊,懂得谦让、合作,提高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锻炼申辩自己理由、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对独生子女而言,吵架尤为重要。

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不太会处理生活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凡事请教依赖父母,社交、相处、合作能力普遍较差。正是在与同学们玩耍、吵架、打闹,在互相争辩、互相协调、互相妥协、互相理解、尊重宽容中学到了家中、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因此,家长不仅不能视孩子吵架为洪水猛兽,加以简单地制止,反而应当指导鼓励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父母的责任

父母的责任是规定一套规矩,自己以身作则。青少年需要知道父母关心的是什么,希望的是什么,他们会反对甚至反抗父母制定的规矩,试探父母容忍的限度,这是肯定的。没有孩子会始终对父母盲目服从,青少年肯定讨厌父母的那套规矩,父母必须容忍,不能希望孩子们会喜欢他们的戒律。

管教孩子的老方法是限制,新方法是规定限度,这两者之间有极重要的差别。以往,青少年的感情常被忽略,只知道对他们加以限制,会引起他们愤怒和争辩,甚至抗拒。规定限度的新方法,是保持青少年的自尊心。限度不是任意规定的,也不是反复无常的。限度是在确守道德标准或原则的前提下规定的,是在帮助孩子人格成长的原则下规定的。

感情与行为间的差别,就是新方法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和希望是放任的,但是对孩子不当的行为,在处理上却是严格的。家长关心青少年的意见和态度,也不应轻视他们的梦想和希望,但是却不能放弃制止及教导孩子某些行为的权力。父母不是青少年的朋友或游伴,而是他们友善的监护人,对他们有无比的关切,为了坚持道德标准,也必须有无比的坚强来忍受孩子们的怨恨。

正确对待孩子“不合群”

2~3岁的孩子长得聪明又活泼,就是有一点不好,不太合群。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自我意识突出发展的结果。要把这个缺点改过来,教育孩子懂得建立友谊是非常重要的。但有些父母经常不知道如何去做。

对于年龄较小或内向孤僻的孩子,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邀请性格相近或有共同兴趣的孩子参加活动。活动刚开始,孩子们如何相处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在一起,一起玩游戏、搞活动,只要孩子获得了一次重要的共同经历,就能为日后的社交技能打下基础。一旦孩子喜欢和同伴相处了,那么你就应该对他(她)强调朋友的价值,鼓励他们交往,不要鼓励孩子抱怨同伴,否则就会强化他的孤僻。

等到孩子有了来往密切的朋友以后,父母的作用便是指导孩子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确定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范围,灌输适当的价值观,鼓励孩子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拥有一个“好朋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这能为他日后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