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能力立体培养方案(儿童素质培养从书)
4458700000021

第21章 社交处世能力培养(3)

通过示范来增进幼儿协商的技能,强化其合作行为。作为孩子的父母,平时在家肯定有很多事情需要共同协商。家长可以当着孩子的面商量这些事情,这种遇事相互商量的态度和作风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最终使他也养成遇事与人合作和协商的行为习惯。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多与幼儿展开合作与协商,这样的影响才是最深刻的。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幼儿从3岁开始已有了初步的友谊感,并有其相对固定的“朋友”。3~4岁以后,由于性别角色意识的日益增强,幼儿在兴趣、爱好、活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的性别差异也就越来越大,男女幼儿各自分开进行游戏。活动的现象也开始发生。男孩子们开始初步形成社会交往中的“小团伙”,并因此有了一定的“团体归属感”。幼儿希望自己“拥有好朋友”,并对没有同伴共玩而“感到难过”。

孩子们往往都会抢着跟某几个“受欢迎”的幼儿做好朋友,而相对冷落甚至排斥那些被忽视和被拒绝的幼儿,使他们形影孤单、郁郁寡欢。

怎样才能使这些幼儿摆脱孤独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并获得渴盼的友谊呢?

首先,父母要认真分析幼儿孤独的原因,确定其社交地位或同伴交往类型,然后才能“对症下药”。

(1)“受欢迎型”幼儿一般长相好、卫生洁净、行为积极、友好、性格外向且善于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性强,也容易对没有同伴共玩感到难过。这类幼儿很少孤独,即使有也只是暂时的现象,不用家长费心。

(2)“被拒绝型”幼儿大都体质强、力气大,行为消极,不友好。脾气急,易冲动,喜欢交往但却不善于交往,结果弄成“孤家寡人”。对这类幼儿则需要进行行为矫正,要让他们改掉消极、不友好的行为,逐渐削弱性子急、爱冲动的毛病。另外,还要教会他们必要的与人交往的技巧,使他们学会交往。

(3)“被忽视型”幼儿一般体质弱、力气小、能力差、性格内向,好静胆小,不爱说话、不爱交往而且也不善于交往,有较重的孤独感,常为此感到难过和不安。对这类幼儿,家长应多为其提供或创造社交机会,鼓励并强化他与别人的交往或友谊。另外,还应通过各种榜样或示范作用向其传授积极的交往技巧,以改进其社会交往方式;还可让其与受欢迎型幼儿进行适当的配对活动,等等。

这都有助于消除他的孤独感,增进与小朋友的友谊。

(4)“一般型”幼儿在上述各方面均属中等情况,表现一般,但其中有的幼儿对“没有朋友”感到不安和难过。大多数幼儿都属于这种类型。对此,家长应当有意地安排一些成对或分组活动,以增强他的交往机会,促进友谊的产生。如和邻居家的孩子一块儿上幼儿园、回家、一块儿活动等等,从而改善幼儿的社交环境,减少孤独感,增进友谊。

指导孩子与同学相处

当今是改革开放的年代,是人际关系极为活跃的时期,人与人之间若没有广泛的交往,生活、学习就会出现许多麻烦,因而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社交处世能力。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少家庭都是“421”型的,独生子女的先天不足就是缺乏兄弟姐妹的手足情,但他们每天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与人相处,相处得好,孩子心境平和愉快,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相处得不好则使孩子孤独烦躁,影响学习,因此帮助孩子处理好与别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我们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交往的范围。有的孩子只和一两个性格相投的人经常在一起,不能融入整个集体中,日久天长就会出现大集体中的“小集团”,而"小集团”

的形成就会使孩子性格孤僻,眼界狭窄。要告诫孩子:同学们都是我的朋友,我要和每个同学友好相处,因为每个同学身上都或多或少地有我学习的长处。

其次教育孩子在和同学相处时,不但要敢于竞争,还要乐于相让,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例如:中外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巨匠都是同时代的同行。李白与杜甫的合作与交往,歌德与席勒的友谊,都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在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牛顿的老师巴罗是剑桥大学数学讲座的教授,当牛顿在科学上发展很快并超过老师时,巴罗并未因此而嫉妒自己的同行学生,而是毅然推荐牛顿当数学教授,这种竞争与合作使牛顿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教育孩子参与竞争,因为正常、积极的竞争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与工作,而在竞争的过程中又应该讲究合作,因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其他人的失败,而是对其他人的鼓舞和激励。在学习上要争取好成绩,勇于超越同学,但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也应积极帮助。在体育运动会上要敢于争第一,但在集体项目中,又要努力合作。在竞争中,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能沾沾自喜、骄傲自满,而对别人取得的成绩却置之不理、嫉妒满怀,在同学中既要谦虚做人又要谦让待人。

最后,在教育孩子和同学相处时,要求自己做到“心中有他人”。要学会关心同学,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有的同学忘记带画画的水彩笔,就应主动地借给同学用;有的同学生病没上学,就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同学补补功课,为他送去温暖与欢乐,不能总以自己为中心,处处总想自己占便宜。例如:在小组值日时,总想少干一点,偷点懒;中午打饭时,总想不排队,抢先打饭。这样做难道真的占了小便宜吗?恰恰相反,换来的是同学们的鄙视。当然,还要提醒孩子和同学相处时,不能犯冷热病,几个孩子一起好得不得了,有时却因一件小事,翻脸成仇,甚至打起架来。

作为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讲一些社会知识,进行文明道德教育,讲述待人接物的准则,培养孩子与同学真诚、和睦相处的高尚道德情操。

教育孩子书信交往

当今的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的社会交往、信息沟通方式越来越多,而怎样教育孩子通过书信及一些现代媒体结交朋友,则给家长提出了新课题。

家长应正确地引导孩子较好地应用书信及一些现代媒体广交朋友,净化心灵;促进学习,共同提高;互相帮助,增进友谊。目前,书信是现代社会应用最广、不可缺少的信息交流媒体,家长既不要对孩子在校或在家与同学之间相互往来的书信视如洪水猛兽、大惊小怪、横加谴责、粗暴制止,又不能对孩子们之间互相乱递纸条视而不见、放任自流。

有这样一个事例,值得我们家长分析和思考。有一位女孩忽然一天之间收到了10多封信,这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和猜测。经询问,女孩说:“我是跟学校同学一起交笔友,通过电台热线交友栏目征笔友。”而综合起这四面八方的信件看,无非有下列内容:自我介绍兴趣爱好,谈自己是如何取得好成绩的,鼓励笔友克服困难,争取进步,交流校园文化等等。十几封信虽然没有涉及一个“情”字,但家长应注意:

①告诫孩子,要交笔友应先交身边的学友,平时注意与同学友好相处、诚实待人、热情助人。

②让孩子懂得,既交笔友,就应以诚待人,有信必回;如中止交流,要礼貌说明。

③让孩子在写信中,注意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④提醒孩子书信往来要适可而止,切忌分散精力,影响学习。对于滥交所谓“笔友”的孩子,则应严格加以控制,因此上当受骗的也不胜枚举。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话的普及率日益提高,孩子们之间打电话已成为平常事。作为家长要告诉孩子利用好电话与同学进行正常交往,以此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一些解不开的难题时,可提倡或建议孩子给同学打电话商量研究,从而解决难题。当然,家长要事先教育孩子不可以讨论为理由,对过程、对答案。否则,长时间如此,容易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如果孩子利用电话和同学闲聊天或是结交异性朋友,家长必须在给孩子讲明道理的情况下,督促孩子立即停止此类行为。否则,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将会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产生不良的后果。

现在,电脑已逐步走向家庭,家长还是未雨绸缪为好。一方面,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介绍一些电脑的初步知识,消除神秘感,满足好奇心;另一方面,在鼓励孩子利用电脑进行辅助学习的同时,对其使用的软件一定要严格把关,防止一些不健康的内容污染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对某些已经上网的家庭,家长一定要有所控制(当然,教育部门或学校为学生建立的网络除外)。就目前社会上的网络来看,其内容不完全适合儿童,网络上的信息可能给青少年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如色情侵犯。据调查表明,因特网上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这些色情材料被查阅过6百万次之多,还有一些暴力信息、赌博游戏以及与不可靠的人进行危险的交流,导致孩子心灵受创伤或被利诱拐骗。

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

即使很小的孩子,他们可能也会有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用游戏的方式来训练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好的一个,帮助孩子更灵活、更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

3~6岁的“再试一下”活动设计活动目的通过“再试一下”的游戏活动使儿童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不断努力。不断练习,并坚持到底,如果中途放弃的话就不能学到新技能,所以要鼓励幼儿设法把问题难题解决掉。

活动内容A找几个孩子分成两人或三人一组,每一组的孩子各有四块积木,让他们把积木堆起来。然后慢慢增加积木数量,直到孩子无法轻易完成工作为止。

B让孩子围成圈,抛接球。然后往前双腿跳跃一至三步再抛接球。往后倒退5~6步甚至更多步抛接球,直到不能轻易抛到位、接到手。之后让孩子们做单脚跳跃,走平衡木等较困难的活动。

活动分析在活动后期,小朋友可能会不能成功进行,试了几下之后就会放弃努力,甚至有生闷气的行为出现。这时,家长或教育者要鼓励他们,让他们自己在卡片上记下每次完成的效果及总次数,直到儿童完成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分析在各次活动之中,哪种方法更容易实现。家长要适时给予鼓励与赞美,而不应指出怎么做,使孩子最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画连城游戏5岁以上的孩子可作“画连城游戏”,引导孩子在娱乐中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用20多张卡片,每张卡片写上参加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不给你玩具,吃饭时总撒落饭粒,总系不好鞋带等等。把卡片顺序弄乱,从年龄最小者开始,拿出最上面的卡片大声读出内容,然后要求孩子提出方法,不管多少,选出最好的一个划上一红勾,不断轮流,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孩子建立必胜的自信心,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孩子积极步入社会

许多父母反映,自己的幼儿特别好动,看见与他同龄的小孩就希望和他们去玩。但是几个小幼儿在一起没多久就开始抢夺东西甚至打架。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才好呢?

幼儿与他人的交往也像他对环境的好奇一样,需要有机会学习,才能建立和发展起来。幼儿现在走得稳了,说话也多了,整天忙于探索,对所有的人和事都表现出好奇,这正是引导他与别的小朋友交往的大好时机。

这时的幼儿可能还不知道怎样与其他幼儿打交道,但从看见新面孔、相互接触、交换玩具这些简单活动中,他就能得到很多快乐。从现在开始,每星期至少让幼儿有二三次机会与其他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接受别人,你可以在旁边悄悄地鼓励,但不要强迫他用某种方式去认识别人,宝宝经过尝试,会找到自己合适的方法。

不要对幼儿保护过度。这个年龄的幼儿在一起难免会有小小的冲突,只要没有大的危险,让幼儿自己学习解决矛盾,自己经历获取和给予。当其他幼儿抢夺玩具时,幼儿会自发地抓住不放。

你不要为成人的礼貌而强迫幼儿放弃他自己心爱的玩具,那样会让幼儿弄不明白,并且感到十分伤心。让幼儿有机会保卫自己的权利,这也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则。

幼儿这时只会与其他幼儿在一起玩各自的玩具,很少就游戏内容作言语交流,这是所谓“平行游戏”时期。尽管他们很少对话,但在一起玩对幼儿的潜在好处远远超出了我们成人的想象。

让孩子参加社区服务

美国许多中学都要求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否则不能毕业。根据教育机构1994年所做的一项调查,美国国立和私立中学中,超过 30%的学校已经这么做或正准备这么做。参加服务的时间要求不一,从加利福尼亚的40小时到圣路易斯的24小时。然而这一举动实际是为父母的失败补上了悲哀的一笔。尽管有些宗教团体搞了一些社区服务活动,但是大多数孩子并没有定期参加类似帮助老弱病残者的活动,因而就没有亲身体会,也不懂得其真正的含义。即使父母不断地把这些思想灌输给他们,但是,只有亲身经历过了,孩子才能真正受到影响。

让孩子和家人参加有组织的社区服务活动,定期帮助他人,不仅能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的品质,也能教会他们许多社会技能,使他们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价值。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你不是某些宗教和社区服务团体的成员,不能让孩子至少每两个星期参加一次社区服务,那么下列几项资料可以教你如何开始。

①在厨房帮忙。

②参加拯救濒危物种组织。

③帮助邻居打扫卫生。

④给老年人阅读书报。

⑤给小孩当家庭教师。

⑥给生病的小孩做玩具。

仔细打听一下,就会知道你所居住的社区中的许多有价值的活动,其中总有能吸引你和孩子的事。要想让社区服务活动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有几点你必须牢记:

①选择对你和孩子有意义的事。

②优先考虑这些活动,不要丧失兴趣。

③尽量与孩子一起参加。

但必须要牢记的以下两点

①要想让孩子关心爱护他人,亲身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光靠说是绝对不够的。从本章中,你也许会看到,某些处世技能,尤其是人际关系,只有通过亲身体会才能有效地在大脑中发育出来。

②尽管思维大脑中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对培养孩子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但它们不能塑造孩子的行为,这一任务只有成为照顾或帮助他人活动中的一员的自豪感和归宿感才能完成。

家长加入团体,给孩子做个榜样

家长永远无法估计你作为榜样的力量以及对孩子所能产生的影响。如果家长消极对待各种成人活动,那么就该好好考虑参加活动对你和孩子的好处。孩子会看出父母的态度,而这点对他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父亲喜欢垒球运动,经常穿着运动衫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并且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孩子肯定会受到感染。相反,如果父亲勉强加入了“父母——老师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