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少女生活实用百科
4457200000044

第44章 务实·成长篇(1)

少女寻求信息途径多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信息空前发达,少女对时代的把握,首先要对信息做到心中有数。用流行的观点来看,就是对于信息产品“没有用,也要有”。

(一)对待信息态度

当我们历数改革开放20年的成果,“信息”无疑会成为最抢眼的词汇了,因为中国20年来的变化绝大多数是程度上的,而只有信息,才具有跨越时代的意义。

在70年代,人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早晨六点半的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以及晚上的《参考消息》。到了80年代,电台报纸之外又多了一样电视。到了90年代,事情不一样了,以卫星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和消费类咨讯杂志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手段与工具走进了普通人的生活,这时的中国,才开始真正与世界同步。

而“新人类”就是在这种信息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与他们的父兄不同,他们的心里没有往昔岁月留下的烙印与惯性。曾有一位互联网的在线服务商介绍说,要说服旧人类上网,相当费事,不仅要告诉他们,这件东西很有用,能传递信息,能帮你赚钱,还要强调这东西用起来一点都不难。而对于“新人类”来说,你只要告诉他们互联网在世界上的普及程度就行了。对于他们来说,信息已不仅是一种工具,它更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新人类”对信息的基本态度是:没有用,也要用。

(二)寻求信息的工具

为了占有更多更新的信息资讯,“新人类”对信息首先表现出一种工具狂热,对于每一种信息的媒体和载体,他们都表现出比信息本身更大的兴趣。每出现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他们就会立即加以掌握。他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拥有寻呼机、手机、电脑,而且对于这种工具有一种永不停步的追求。他们不会埋怨“这世界变化快”,因为紧跟时代正是他们异于父兄的精神优势,他们会对媒体和载体的细小差别了然于心。比如说杂志,许多国外的流行资讯类杂志都会出本土化的版本,就拿法国的女性时尚杂志《ELLE》来说,在深圳能看到它的三个中文版本:上海版、香港版和台湾版。在多数人眼里,会觉得它们没什么差别,但在“新人类”看来,它们的容量、版式、广告、印刷、本土内容都有着很大不同。所以,在深圳的博雅商场,这几种版本的销量迥然有别。

表现得更为典型的一个事例是他们对手机的态度。“新人类”绝对是手机的拥趸,并对最新款的手机有着持久的热情。最近,北京、上海等地开通了传送质量更为可靠的CDMA移动通信网络,而GSM网络也开通1800频段。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双频手机在两个频段中自由选择。这些专业化很强的内容在“新人类”眼中立即变成了最酷的咨讯,他们不仅议论这些东西。而且开始检讨深圳的通信事业以及自己手中的电话。

由于“新人类”对于信息的态度早已超出了工作和日常生活所应有的需求,所以,人们已以无法像对传统人群那样,根据谈吐去分辨其家庭、教育、职业背景。一方面,他们关心的东西有一定的趋同性,他们总能找到一些类似的话题,他们对生活当中出现的一种趋势性的、潮流性的内容总有着差不多的兴趣。记得有段时间,香港出了一本杂志,叫《Items》(品目),杂志曾在博雅商场放在柜台上供人免费取阅,杂志以提供专业的消费咨讯为主旨,办得十分好看。开始,我以为它只引起了少数人的兴趣,后来才发现,它几乎引起了所有“新人类”的关注。至于他们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这一信息,只有天晓得。

在话题趋同的同时,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些别人不太关心,而自己特别关心的领域。按照他们的游戏规则,这部分知识一定要特别专业,专业到能背下许多无关紧要的数据、名称为止,而且名称最好是英文。所以,和他们在一起,你绝对不能提供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那样很容易成为令他们取笑和鄙视的对象。记得有天晚上,一位记者朋友采访南海舰队回来,聊起采访的见闻,在场的一位小朋友很快接过了话题,谁也没有想到,他对这支舰队的舰种、总吨位、巡航能力、武器配备等了如指掌,结果,这位记者反而成了听众。据他说,这位从来没上过军舰的小伙子对南海舰队的了解不仅具体,而且绝对准确。

(三)信息的重要性

信息咨讯在“新人类”的生活中到底占有怎样的位置?也许,我的邻居东东颇有一些代表性。如果纯看简历,东东的工作和信息没什么关系。东东今年21岁,两年前刚从一个由中学改成的中专学校毕业,在学校学的是旅游,毕业后换过几次工作,如今在一间公司里打杂,认真说起来,他的工作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咨讯。但是还在读中学时,东东就对各种电子电器很有兴趣,特别是对各种与信息有关的机器更是情有独钟。上学的时候,家里给他买了一个传呼机,工作以后,他用攒下的第一笔钱买了一部手机。去年又自己装了一部586多媒体。把父母前些年给他买的386给淘汰掉了。今年,深圳的电话公司推出了第二部住宅电话减半收费的政策,他又花钱在自己的屋里加装了一部电话,电话线进屋后一分为二,一头连着电脑,一头连着传真机。虽然经常听东东在电话里对别人说“你Fax俾我(英语夹粤语:你传真给我)”。但可以肯定,不会有太多的文件从这台传真机里吐出来。

东东没有计算过自己有多少时间花在咨讯上,但只要了解一下他每天生活的内容,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他要看三份报纸,每天上午在办公室里看《深圳特区报》,其中的广告是他最关心的内容。周一和周四他要看《足球》报,足球是他的业余爱好。周四还要看《南方周末》,他通过这份报纸了解国情。他也看杂志,但只看进口杂志。特别是有几种港台杂志他是每期必买。虽说杂志的周期要慢一些,但杂志有杂志的优势,杂志的精美、全面、深入,以及阅读时的那种气定神闲,都是不可替代的。另外,他还参加了一个读书俱乐部,那里可以借阅一些港台报刊。他有时会看电视,主要看卫视音乐频道Channel v和卫视体育频育频道ESPN、CCTv5,有时,也看看香港明珠台的“930”。此外,就很难归纳他到底爱看什么。一般来说,他认为重要的事情他都会看一看,比如说他对选美不感兴趣,但香港选港姐、选亚姐的直播他一定会看,因为有些事情可以不喜欢,但不能不知道。

此外,他还有一项雷打不动的活动,就是每周要去一趟电子市场,去各个摊位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令自己感兴趣的翻版软件,体验一下潮流趋势。而占据他最多时间的信息通道则是上网,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要打开电脑,去网上看一看。至于上网干什么。别人无从知晓,他自己也无从透露。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他在网上的时间很多,因为他选择的付款方式是300元包月,不限上网时间。据他说,只要时间允许,他愿意通宵都在网上。在周末,他就时常用这种方式犒劳自己。

当然,做这些事情要花掉不少钱。每个月买报纸花去几十块钱,买书买杂志会花去100多块钱,读书俱乐部的会员费一个月要30块钱,手提电话约250元,电话费加拨号上网费用约400块,简单算起来,一个月的固定支出接近1000元。对于月收入只有2000多元的东东来说,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支出。虽然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信息的高投入早晚会产生高额回报,但东东不同意这样的观点,因为他压儿根就不认为这是一种投资,他觉得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消费,它就像吃饭一样。你会认为吃饭是投资吗?

如何了解IQ

有少女常常用IQ来形容别人,但大多数女孩对IQ的理解还未能窥堂室之妙。IQ的话题真是“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IQ是英文IntelligeneeQuotient开首字母缩写而成,英文意思是智力的商数,通常简称为智商。要明白什么是智商,还得从能力、智力、智力测验说起。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看见这样的现象:同样的工作,一群人一起干,有的人干得又快又好,而有的人则无论费了多少的气就是不如别人,这中间就有一个能力高下的问题。时间久了,我们就会知道谁能力强,是个能干人,谁能力差,不太能干。当然,决定一个人能否将某件事情干好的因素不只是能力,他的态度是不是认真投入、工作条件是不是充足等等都会影响工作的顺利进行,但能力是其中惟一直接影响活动的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必不可少的。学音乐的人没有较强的音乐感受能力,学舞蹈的人没有良好的肢体谐调能力,学染色的人没有精细的颜色辨别能力,可以想见他们的工作都是无法做好的。

在我们的各种能力中,有些能力只影响某一种或某一些特殊活动顺利进行,是这些活动所必需的,对别的活动没什么影响,我们把它们叫做特殊能力,比如手指灵巧性可能是弹琴、接线头、织毛衣等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但对于犁地、唱歌、跑步等则没有什么大影响。而有些能力则对任何活动的顺利进行都会产生影响,我们把它们叫做一般能力,包括人的注意力。观察力(感知能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像力,它们影响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一个一般能力发展较好的人,学习各种活动或工作都会比较迅速,比较轻松,什么活儿一看就能很快模仿着做,一学就能学个像模像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聪明人,可见我们用聪明不聪明是来形容一个人的一般能力的水平的,这个一般能力也就是我们多数情况下讲的能力(Intelligence),其实,智力好和聪明在我们多数人看来说的是同一个意思。

自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聪明,也很想知道自己到底聪明不聪明。并想知道具体情况怎样。心理学家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就设计了一些测查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的工具,叫做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很多种类,它们各有特色,最后计分的方式也有不同。比如有的智力测验用文字来表述题意,有的则用图形;有的智力测验分年龄组出题,比如有8岁组的题目,10岁组的题目等,也有有不分年龄组,8岁和10岁的学生都做同一套题目;有的智力测验以年龄岁数单位计算最后得分。而有的则用在测验题上的得分来计算最后的分数,不过这个最后得分都是从某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商数经过适当转化而来的,所以叫做智力商数,简称智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IQ。IQ是一个没的单位的分数,就像我们考试的分数一样,只是考试分数反映我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习成绩怎样,而IQ分数反映了我们的智力,即一般能力发展水平如何。而且评价IQ分数和评价我们平时考试成绩分数的方式也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

(1)考试成绩反映某一章节的知识中哪些你确实掌握了,哪些你还不会,能明确指出你的问题在哪里,学到哪种程度了,考85分和考80分表示中间有5分的知识的差距,这个差距有具体的内容。而IQ表示的是你的智力发展水平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位置,它只能够告诉你的智力水平在同龄人中百分之几十以上,还有百分之多少比你更聪明,而不能告诉你具体聪明到能学会高中的知识,还是能读完大学,甚至去念博士的课程。IQ相差5分,甚至10分20分也不一定表示两个人的智力真的存在多少差距。

(2)一般考试成绩以100分为满分,而智力测验原则上是没有满分的。智力测验上IQ得了100分,并不表示你十分聪明,而是表示你的智力水平相当于同龄人的平均智力水。平,高于100表示你超过平均水平,低于100表示你低于平均水平,高出越多,表示你越聪明,反之,表明你越不聪明。因此,智力测验上的IQ的平均分永远是100分。而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总是不停地变化,可能是70分。也可能是65或80。下面的表中列举的是如何评价自己的IQ的有关参考数据。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日益意识到科技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因此对IQ的关注也一天天地热起来,甚至喊出了“未来国家竞争在于经济的竞争,经济的竞争在于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在于智慧的竞争”,只差一步就变成了“智慧竞争”在于“IQ的竞争”其实智慧与IQ分数远不是一码事,而且智力对于人的学业成绩和工作成绩影响固然是直接的。必不可少的,可也没有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绝时化,好像1分的IQ就等于5万元的社会价值一样。这个道理很简单,①IQ分数不是一人绝对化的精确的指标,它只是帮助人们大致了解一下自己的智力发展的相对水平。②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大规模的调查。发现智商和学业成绩之间的相关并不是绝对的,高智商的人不一定有好学业,只是在同等教育和努力程度下,高智商的人比低智商的人更容易有好的学业。从上表我们不难发现,IQ在120以上中80以下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很聪明和很笨的人只占人口不到20%,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分数都集中在平均分周围上下不过20分的范围之内,这说明一般而言大家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有的稍微反应快一点,有的稍微反应慢一点,这一点智力上的差距对学业和工作成绩的影响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学业的好坏更取决于努力的程度,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坚强的毅力等人格特征。③智力不是一个完全由先天因素决定的一成不变的心理特征,在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中,后天的努力学习和训练都是最主要的因素,智力也不例外。我们的学习活动本身既是在学习知识,同时也是在获得智慧,增长智能,培养我们最基础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使我们以后能适应更深的学习和更广的职业。

中学生朋友们,现在你知道吧,IQ的高分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种干脆拿智力测验题来训练学生的做法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要重视智力的发展,但开发智力的根本途径还在于勤学苦练,通过自然积累达到水到渠成,收获的才是真正的智慧!

少女读书的小战略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女时”。一个少女如果想在竞争激励的未来社会求得生存。就要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学习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法宝。而学习是讲究策略的,我们就来共同制定一个学习的策略吧!

“走不尽天下路,读不尽世间书。”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学习,必然与大量的阅读有关。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面对图书馆里浩瀚的书籍,许多人茫然无措。怎样打开阅读的大门?怎样才算会阅读?怎样提高阅读的能力和效率?这是莘莘学子们急迫地想了解事情。

阅读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