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好莱坞首席明星代理人:迈克尔·奥维茨传
4457000000037

第37章 (1)

步兵战士

如今,CAA已成为好莱坞人才代理公司中的无冕之王。如果某个项目很重要,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节目,多少都会染上迈克尔·奥维茨的印迹。艾美奖和学院奖的大多数提名奖,多半也归CAA的客户(的确,1990年,最佳演员和最佳导演奖的提名者都是奥维茨的公司所代理的)。可是,迈克尔·奥维茨仍然感到不安。他太了解好莱坞的竞争了,新的人才公司不断崛起,也有一些人才经纪公司纷纷倒闭。在这一行里,没有什么保证放在那里,大人才任何一刻都有可能走出CAA的大门。整个行业似乎变动不停,好情况只是昙花一现。因此,奥维茨希望让世界明白,CAA将努力奋进,成为一个永恒的产物,它要生存很长很长的时间。要达此目的,他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建一座楼宇。

1985年,迈克尔·奥维茨到世纪公园东1888号的办公楼去看了一下,认为到了扩建的时候。这个时候,他不仅希望有更大的办公室,还希望CAA能够建造并设计自己的办公大楼,而且不是一般的办公大楼,必须是最好的。他希望该大楼能够为人所注意,希望它成为好莱坞一切旋涡的中心。既然CAA现在已经是好莱坞最牢固的、最有影响力的、人们议论最多的、最令人激动的公司,那么这栋大楼就应该能够代表CAA的最高权威性。

就在1985年这年的春天,奥维茨开始计划新的大楼。“迈克尔都快把我给逼疯了,他要我找一块独一无二的极好的地段来盖楼房”,包勃·高尔德曼说,他是CAA的财务总管。高尔德曼最终找到这块完美的地块——威尔厦和小圣塔蒙尼卡大道的角上——他经过了一番讨价还价,并安排好了财务上面的一些事情,最终定了下来。奥维茨坚持要亲自选择建筑设计师。大部分有名的设计师都在纽约,奥维茨就跑到纽约去与他们会面。“除了最好的以外,别的他一概不要”,高尔德曼说。排在奥维茨名单最顶上的,就是极其出名的设计师贝聿铭,他设计过华盛顿的国家艺术展览大楼的东楼,波士顿的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还有巴黎的大卢浮。

奥维茨通过阿恩·格里姆切向贝聿铭表达了他的兴趣。格里姆切当初没有怎么对贝聿铭介绍奥维茨,而贝聿铭对奥维茨也是一无所知。当奥维茨到贝聿铭在纽约的办公室去的时候,这位建筑设计师仍然还不知道奥维茨在好莱坞呼风唤雨的厉害。“我生活在东边,”贝聿铭说,“他的声名还没有传到我们这里来。”

从这两个人见面的那一刻起,贝聿铭就对奥维茨产生了深刻印象。他发现这个人甚是谦逊(“他从不说‘猜猜我是谁’”)、十分简朴、低姿态、准备很充分(“他对我的了解比我自己还多”)。奥维茨决定聘用贝聿铭,是与他坚持要用最好的,要达到最高标准这一点相称的。贝聿铭被公认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一旦他为CAA的人所知,立即就赢得了一致的同意。“贝聿铭,”包勃·高尔德曼说,“他是我这一辈子当中见过的最了不起的人。”

奥维茨向贝聿铭解释说,他希望为CAA建造一栋新的办公大楼,但关于具体的设计细节,他没有说任何话。反过来,他谈到了CAA的公司文化,特别是其代理人都是紧密相关,极富创造性的。对于奥维茨来说,要让这位出生于中国广东的贝聿铭同意在洛杉矶设计其第一栋大楼,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贝聿铭考察了奥维茨在洛杉矶的办公室,发现它太小了,没有表现力。这位建筑师鼓励奥维茨这位CAA的头目在新大楼里装一个较大些的办公室。奥维茨没有同意,说相对于方便其同事的进出来说,大小是个次要的因素。直到有一天贝聿铭与奥维茨共进午餐的时候,贝聿铭才知道这位人才代理人超凡的能力。“大家都朝他走过来”,这位建筑师回忆说。

最后,奥维茨才谈到他所想像的办公大楼是个什么样子。他希望它有较强的功能,但建筑质量必须很高。他希望有古典的线条,要制造出威严的效果。贝聿铭很激动,也觉得很有趣,“在世界的这个角落,我什么也没有留下,就因为在好莱坞,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不变的。一切都好像在来来去去的,这曾使我甚是担心。”贝聿铭把这种担心告诉给奥维茨,奥维茨就对贝聿铭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去找你来。”贝聿铭喜欢奥维茨的高标准,“迈克尔·奥维茨希望有意识地尝试一些好东西,这是极少人曾赞叹过我的。”

CAA新大楼破土动工的日期是1987年12月。奥维茨当天让公司关门,邀请全体共300名员工到场出席奠基仪式。在奠基仪式上,一位中国风水先生来为大楼祝福,把一些米和酒撒在场地上。风水的目的是要创造和谐与平衡,看风水的人相信,以这种方式选择楼宇、住宅和生意场的位置,可以保持与地脉的和谐,因而也可以带来好运、健康和财富。奥维茨当然也很乐意邀请风水先生来,因为事实上贝聿铭就是来自中国的,也因为他“想做点很酷的事情,某种与众不同的事”。包勃·高尔德曼带着万分的惊奇的心情观看了这个仪式,他认为,仪式上的其他人一定与他一样感到奇怪。在此仪式之前,有牧师来建议改变办公楼的地点和大楼的中心。“那个意见并非十分有建设性,”CAA的一位经理回忆说,“我们并没有听取许多人的建议。”有一种建议是把大门开在另一处。可是那时该大楼的设计几近完成了,而奥维茨又不想因为这么一点点变化去麻烦贝聿铭。另一种建议是在正面的墙上做一道水帘。奥维茨反对这个建议,就在楼顶上做了一根大皮管,一直顺墙下来,这东西在大楼开张后不久只表演了一天。

贝聿铭设计的大部分工程都需要10到15年才能完成,但他只花了四年半就完成了CAA的办公大楼,他认为这种速度是因为奥维茨和包勃·高尔德曼做起决定来很果断。奥维茨对贝聿铭说,钱是一方面,可是这并不是一个最主要的考虑因素。贝聿铭使用了意大利进口的石材,而不是好莱坞经常使用的那种装饰灰泥。尽管报纸的报道估计,该大楼的费用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可是根据奥维茨的说法,该大楼的费用才不过1200万美元。

在CAA以前的办公楼上,所有的员工几乎都在同一层楼上办公,这容易形成同事间的友情,代理人可以经常彼此探访。奥维茨想保持原来的这种轻松交往的方式,尽管CAA现在将分布在三个楼层上。大部分办公大楼都是盒子形状的,很少能够传达出宽敞的感觉。奥维茨因此请贝聿铭设计一种宽大的非办公室式中厅,尽管其成本会增大。他希望任何人进到中厅时可以感到其宽敞的一面,能够感觉到它的美,还有它的“精神”,能有一种户外的感觉。中厅的一侧是一棵大树,还有乔尔·沙皮诺雕刻的一尊青铜雕塑品。从正面的大门处开始,有一幅巨大的油画挂在那里,是利奇顿斯坦画的。根据奥维茨的建议,贝聿铭设计了一座桥,用以连接大楼顶层两个不同的部分,以方便人们进出。

任何人在中厅抬头看桥,都会得出一种危险的感觉:客户们由这往办公室走去,代理人则在前前后后地走着。朝顶层天桥附近的办公室望去,只见CAA的员工头戴耳机对着电话不停地说话。所有这些都是一种有意识的尝试,要传达出这个地方的忙碌感觉。虽然有近500人在这栋楼里面走动,其中约有130名是代理人,但奥维茨希望能够感觉到里面共有1000多人,让人“以为是在纽约的第五大道上”,这是他说的话。“我们不想要一栋事实上是死亡了的大楼”,包勃·高尔德曼说。CAA一小时要接1000多个电话,奥维茨希望,这种从电话里流动出来的能量能够传到中厅的来访者身上。

该大楼的设计是这样的,人们如果要进入某个人的办公室,首先就必须经过中厅。来访者开车到该大楼底下的停车库,有专门的服务员将车泊好,那里全都是整排整排的波奇、宝马和公爵王。电梯将客人带上中厅,接待生坐在柜台后,随时准备安排会见。与其他大楼有明显不同的是,客人必须经过狭小的大厅,再去搭电梯,然后到达办公室。“我们不想落入俗套,”包勃·高尔德曼说,“整个想法是要迫使人们在中厅里花一些时间,在那里感觉到大楼的气派和开放,以及令人激动的方方面面。”而且最重要的是,人们会在这里感觉到,CAA是好莱坞一切交易的中心。

奥维茨有一次去罗依·利奇顿斯坦的办公室,请他为中厅画一幅壁画。奥维茨去的时候带了一个中厅的内部微型模型,可是他不知道该让利奇顿斯坦为他画幅什么画。他所知道的就是,这幅壁画应该画得很大。利奇顿斯坦提议,他以奥斯卡·希默的“勃豪斯之梯”为蓝本画一副壁画,它以前是挂在现代艺术博物馆的主楼梯旁的。那位艺术家想起人们去看电影的情景,认为这对CAA的中厅是很合适的。奥维茨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利奇顿斯坦决定把这副壁画画成26英尺高,18英尺宽。经过三个月的准备之后,利奇顿斯坦和其他三位助手开始了制作这副壁画,他们站在脚手脚上画,当时,这栋大楼已经开启使用了。

当大楼于1989年8月28日星期一投入运行时,它立即成为好莱坞商业区的标志性建筑。如包勃·高尔德曼所言:“它使我们不仅被看作是一家机构,不只是一群今天还在这里工作,明天就见不着人影的一群人。代理业一向就是不稳定的,它有这么一个特点。本大楼很明显确立了我们公司的地位,它将被认为是一家长久的机构,至少在娱乐界是如此。”

开张的那天早晨,奥维茨将员工们召集在一起,在一楼的电影院召开了一次会议。当他沿着走道走过来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一阵掌声。“每个人都感觉到,公司的力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迈克尔·小罗森费尔德说,他当时是CAA的代理人,“搬到大楼里面去的是这家到了胜利顶峰的代理公司。”

奥维茨的办公室在三楼。大楼三楼的大厅里面,立着一尊菲尔·威尔德曼的半身铜像,上面刻着这样的字:“致菲尔·威尔德曼,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自尊,我们将该公司归功于他。”上面的签名是:“比尔·哈勃、龙尼·梅耶、迈克尔·奥维茨、罗兰德·伯金斯和迈克尔·罗森费尔德,1975年1月20号。”

这栋大楼是奥维茨和CAA的转折点。经过这么多年营造权威形象的努力,奥维茨现在感觉到非常坚强、有信心,大楼本身就是权威的象征。如果外面的世界希望了解这家人才公司内部的运作,现在就可以看到CAA的力量全方位的展现,它们体现在迈克尔·奥维茨的楼宇里。这栋建筑不是一个幻觉,它本身也不是为了一个幻觉而建造的。

现在的问题不再是奥维茨是否要屈从于公众的视线,而是他要如何找到一个途径,以便顺利地在这片没有航标的水域里驶过。哪怕是1989年早期的大报报道刚刚过去,CAA外面的人还是没有哪一个真正知道奥维茨到底是怎样在运作:他是如何处理客户的?他是如何处理一个接一个的包装电影和电视的工作的?这家公司到底卷进了多少钱?大家都能够感觉到的,触摸到的东西是,贝聿铭设计了这座现代的建筑,它代表着权威和影响力,就像它主宰着威尔厦和小圣塔莫尼卡大道的一角一样。因此,这栋楼的建议只好像增强了公众更为炽烈地寻求问题的答案的渴望:迈克尔·奥维茨到底使出了什么样的法术,才使他赢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他的灵丹妙药,除了协作精神、严格的纪律、忠诚和艰苦的工作以外,难道就没有别的更复杂或者更深奥的东西吗?或者在这些说教里面,难道就没有更黑暗一些的事实?他是用血腥的,还是良善的办法来获取并保住客户,并为客户找到工作的?为什么CAA变成了一座发电厂,而其他的公司却没有?甚至没有人能够找到一条线索来回答这些问题,这个事实构成了奥维茨远离公众视线的另一个天才之处。

可是接着出现了一个人,他满脸胡须,有着天才的能力,可以写作一些充满动作、很色情、极易销售的脚本,而且还极有特色,他的名字就是乔尔·艾斯特哈斯。他会帮助公众了解有关迈克尔·奥维茨的一些事情,好像能够提供至少部分问题的答案。

艾斯特哈斯是从新闻记者这一行开始他的事业的。首先是在《克利夫兰坦言报》,然后在《滚石》杂志当星级调查记者。他的第一个剧本是一部名叫《F.I.S.T.》(1978年)的通俗剧,后来拍成了由西尔维斯特·史泰龙主演的一部电影,之后他就离开了那家杂志。接着他写了电影《闪光舞蹈》的脚本(1983年),以及电影《毛边》(1985年)的脚本,得到每部脚本125万美元的报酬,因而成了好莱坞稿费最高的脚本作家。他还是CAA的贵宾客户之一,CAA公司也因为推进了艾斯特哈斯的事业而深感自豪。大家都乐不可支,包括艾斯特哈斯、奥维茨和从这位脚本作家身上得到好处的所有CAA的代理人。

有一天,乔尔·艾斯特哈斯决定离开该代理公司。这是迈克尔·奥维茨所无法忍受的,毕竟,这位脚本作家是他最大的雨人之一。可艾斯特哈斯有个麻烦问题。他曾经有个代理人,就是盖依·麦克艾尔怀因,他一直都在国际创新管理公司,然后又到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去当头儿。艾斯特哈斯对麦克艾尔怀因非常忠诚,当盖依1989年8月决定回到ICM公司重操代理旧业时,这位脚本作家就感觉到,他应该离开CAA公司,重新回到他在ICM公司的老代理人那里。艾斯特哈斯于9月19日单独会见了迈克尔·奥维茨,向他报告了这个消息。他天真地以为,奥维茨会非常同情他,因而会理解自己到另一家公司去与朋友呆在一起的需要。

艾斯特哈斯走进奥维茨的办公室,感觉到有些紧张,可是他希望,这次会见会非常顺利。他开始向奥维茨解释他的情况,可是还没有等他把话讲完,这位人才代理人就已经是勃然大怒了。艾斯特哈斯完全会错了意思,你别想跨过迈克尔·奥维茨。对于奥维茨来说,只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即他最重要的一位客户刚刚宣布,他将离开这个大门,把他的脚本写作费也带走。

这两个人到底说了些什么东西,这一直就是大家猜测的话题和整个好莱坞都在进行的火热和激烈争辩的内容。按照艾斯特哈斯的说法,奥维茨威胁着要毁掉他的前程。而奥维茨则就辩解说,他并没有发出这样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