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
4456300000006

第6章 精明为人积极处世——韩非子的为人处世(3)

[原文]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大意]贪图小利,那是对大利的危害。

贪小便宜是为人处世的大忌之一,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导致灾祸降临的事情不在少数。以“傻子瓜子”而起家的年广久,就是因为贪图小利而欺骗消费者,把别人当作“傻子”来对待,结果最终是搬起石头砸到了自己的脚。

曾几何时,提起“傻子瓜子”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现在,再向人打听“傻子瓜子”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了。究竟是什么使这个名噪一时的公司悄无声息了呢?这要从公司自己说起。

1982年,自称9岁就开始学“经济学”的年广久,突然宣布他的“傻子瓜子”大幅降价,幅度为26%,这对几十年不变的瓜子价格体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一举动在改革刚刚起步的日子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大家一下子把焦点集中对准了“傻子瓜子”,“胡大瓜子”等很快都被“傻子瓜子”压下了势头。“傻子瓜子”一炮走红,风靡一时,成为中国老幼皆知的“营养食品”,甚至被捧为“中国的汉堡包”。

到了1984年,生产“傻子瓜子”的炒货店与国营经济联营,组建公私合营的“傻子瓜子公司”。至此,“傻子瓜子”春风得意准备大展鸿图,形势一片大好。如果“傻子瓜子公司”从此能够从抓质量、抓管理入手,进一步寻求发展,那么他们的前途是光明的,可是“傻子”,开始找“捷径”了。这一“捷径”最终将企业导向错误的航向,直到最后的没落。

1985年,“傻子公司”搞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每买1公斤瓜子赠奖券一张,凭奖券兑现奖品。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产品促销的高招。一时间,公司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全国各地来函来电,来人来车,纷纷购买“傻子瓜子”以获取奖品。如此一来“傻子瓜子”在有奖销售的第一天就售出了13100公斤,最好时一天卖出了225500公斤,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瓜子销售纪录。

可是这一销售成果是以“傻子公司”“犯傻”为代价的。这些用于有奖销售的瓜子中间,有相当数量是公司从外面购买的非经自己制造和检验的熟瓜子。这是“傻子公司”为凑足销售额,从别的公司大量购买的熟瓜子,再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去有奖销售,而这些外购的瓜子中,有很多是陈货劣货,是假冒伪劣产品。

消费者是骗不了的。“傻子公司”的这一看似聪明,实则犯傻的投机行为很快引起消费者的强烈愤慨,大家纷纷要求退货。

更糟糕的是,正当“傻子瓜子”有奖销售活动刚刚“满月”的时候,政府发布公告,禁止所有工商企业搞有奖销售的促销活动。这一来,一下就将“玩巧”已经露陷的“傻子瓜子公司”置于死地。它所售出的奖券一律不能兑现,各地纷纷退货,瓜子大量积压,银行催还贷,再加上公司又打了几场官司,公司一下亏损150多万元,而且公司的信誉降到了最低点。

后来,查证“傻子瓜子”的这种偷梁换柱的投机手法,并不是在这次有奖销售时才第一次使用。公私联营前,当公司还在搞独家小本生意时,年广久就以批发价买回国营的“迎春瓜子”近10万斤,贴上“傻子瓜子”的商标,运到上海加价销售,这一欺骗行径当时没有被人识破。这次面对有奖销售引发的“傻子瓜子”销量猛增,年广久又故伎重施,而且为降低成本,购回的瓜子质量低下,就马上被众人识破,加上政府下令,及时阻止了年广久的欺骗行为,年广久就不得不吞下自己种下的苦果。

为应付有奖销售带来的畸型需求,傻子公司一共购进瓜子145万多公斤,有奖销售期一共卖出去114.5万公斤,余下大约有30万公斤,造成大量积压。这些积压的瓜子像一个沉重的包袱,拖不走,砸不烂,甩不掉,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事情到这一步已经充分说明欺骗消费者,搞投机的违法生意是不会有好下场的。可傻子公司似乎傻到了不能觉醒的地步。

在“傻子瓜子”名声损失殆尽之时,他们不是想着如何去挽回名誉,东山再起,而是继续干欺骗消费者的勾当。在这批积压的瓜子中,大部分是陈腐变质的瓜子,是绝对不能再拿到市场上流通的。可是年广久竟然打着“为了让国家减少一些损失”的招牌,对这些劣质陈货采取加工后再销售的办法处理,更有甚者,干脆原封不动地把这些变质瓜子拿出去卖。据统计,在以后的两年中,傻子公司共销出这些劣质瓜子10万公斤,把这些瓜子以低价卖出,绝大多数卖到了农村,去骗那些消息闭塞的农民,年广久的生意中充满了投机和欺骗。年广久无论怎样投机,怎样骗人,终究是会被人识破的。而他被人识破之时,也就是他的公司之路走到尽头之时。到头来,只会坑人害己——消费者自是上当受骗了,而年广久自己也逃不了法律的惩罚。

7.为人处世要宽以待人

[原文]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

[大意]一个人或国家行为怪僻,不加约束,自以为是,必然结怨四邻,带来危害,导致身败名裂。

人的行为应该遵守常规的约束,礼貌待人,谦和处世,行为过于乖张则易导致别人的厌恶和憎恨,这是为人处世的禁忌所在。

美国总统林肯年轻时有一个嗜好:喜欢评论是非,还常写信写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丢在乡间路上,使当事人容易发现。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他喜欢指责人的习惯。

1842年秋天,林肯又写文章讽刺一位政客。文章在报纸上登出后,那位政客怒不可遏,他下战书,要求与林肯决斗。林肯本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和为了维护名誉,只好接受挑战。到了约定日期,二人在河边见面,一场你死我活的决斗就要进行。亏得在最后一刻有人阻止,悲剧才未发生。这是林肯一生中最为深刻的一次教训,让他懂得了任性抨击他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从此,他学会了在与人相处时,不再为任何事而轻易责备他人。

中国古人也懂得这个处世道理。过于严厉地责备他人,使对方产生怨恨,这就是自己的一大过错。王永彬说:只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这是远离怨恨的方法。

有一个小幽默:这天丈夫回到家,发现屋里乱七八糟,到处是乱扔的玩具和衣服,厨房里堆满碗碟,桌上都是灰尘……他觉得很奇怪,就问妻子:“发生什么事了?”妻子回答:“平日你一回到家,就皱着眉头对我说:‘一整天你都干什么了?’所以今天我就什么都没做。”爱好指责就如同爱好发誓一样,实在不是一种好习惯。你会伤害别人也会伤害你自己,别人不舒服你也不会舒服。

有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却说张飞闻知关羽被东吴所害,下令军中,限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次日,帐下两员末将范疆、张达,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须宽限方可。张飞大怒,让武士将二人绑在树上,各鞭五十,打得二人满口出血。鞭毕,张飞手指二人:“到时一定要做完,不然,就杀你二人示众!”范疆、张达受此刑责,心生仇恨,便于当夜,趁张飞大醉在床,以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而亡,时年五十五岁。

张飞的悲剧再深刻不过地说明了“只有不够聪明的人才批评、指责和抱怨别人。”卡耐基指出:尖锐的批评和攻击,所得的效果都是零。批评就像家鸽,最后总是飞回家里。我们想指责或纠正的对象,他们会为自己辩解,甚至反过来攻击我们。

和张飞一样,林肯也遇到过一件让他恼火的事。1863年7月,盖茨堡战役展开。敌方陷入绝境,林肯下令让米地将军,要他立刻出击攻打敌军。但米地将军迟疑不决,用尽了各种借口,拒绝出击。结果敌军顺利逃跑了。林肯勃然大怒,他坐下来给米地将军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的极端不满。但出乎常人想象的是,这封信林肯并没有寄出去。在他死后,人们在一堆文件中才发现了这封信。也许林肯设身处地地想了米地将军当时为什么没有执行命令,也许他想到了米地将军见到信后可能产生的反应,米地可能会与林肯辩论,也可能会在气愤之下离开军队。木已成舟,把信寄出,除了使自己一时痛快以外,还有什么作用呢?不要指责他人,并不是说放弃必要的批评。这里的原则是要抱着尊重他人的态度,以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来批评。

有一家工厂的老板,这天巡视厂区,看到有几个工人在库房吸烟,而库房是禁止吸烟的。他没有马上怒气冲冲地对工人说:“你们难道不识字吗?没有看见禁止吸烟的牌子吗?”而是稍停了一下,掏出自己的烟盒,拿出烟给工人们,并说道:“请尝尝我的烟——不过,如果你们能到屋子外边去抽的话,我会非常感谢的。”工人们不好意思地掐灭了手中的烟。

我们喜欢责备他人,常常是为了表现自己的高明。有时,也有推卸责任的目的。古人讲“但责己,不责人”,就是要我们谦虚一些,严格要求自己一些,这对自己只有好处。《三国演义》中马谡轻敌失了街亭,害得蜀兵大败,诸葛亮无奈演了一场空城计,才算退了敌军。回到军中,诸葛亮为明正军律,挥泪斩了马谡。对此次失败,诸葛亮并没有处理了马谡就了事,而是深深自责没有听刘备生前所说的话:“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自作表文给后主,请自贬丞相之职。并要求属下“勤攻吾之阙,责吾之短”。诸葛亮的为人,值得我们学习。在你又想责备别人的这不是那不是时,请马上闭紧自己的嘴,对自己说:“看,坏毛病又来了!”这样,你就可以逐渐改掉喜欢责备人的不好习惯。

8.才不可露尽

[原文]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

[大意]国家弱小而不知礼让,不听忠臣的劝告,必然造成亡国之祸。

国家弱小而锋芒毕露,这自然是亡国的开始,其实个人也一样,锋芒毕露的人总会碰最多的钉子。

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所谓聪明人,常是锋芒毕露,忘记了“慎于言,敏于行”的做人古训。这种过分暴露自己的人,当然不懂得隐蔽的智慧,所以常成为别人眼中的目标!善做人者,要以之为戒!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更要养成谦虚礼让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被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

春秋战国时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项目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他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退下去了。

最后那位射手是个老人,胡子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和解,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出,也连中靶心,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