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
4456300000029

第29章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韩非子的办事技巧(2)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在亚帕克基市创立微软公司(Mi—crosoft)。最初名字为Mi—crosoft,不久其中间的连字符即被去掉,“微软”之名出自“微电脑软件”之意。虽然,比尔·盖茨并不认为构思一个名字就是一项成就,但是他对这个由他亲自替公司起的名称感到十分得意。他认为,“微软”之名用于一个专门开发微电脑软件的公司最合适了,何况,整个电脑软件行业目前只有惟一的一家微软公司。

他们创办公司的宗旨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当时,比尔·盖茨还不到20岁。

后来的故事便印证了这二位天才少年的远见,他们的事业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突飞猛进,使微软成就了软件帝国的地位,而比尔·盖茨也一跃成为世界首富,保罗·艾伦也成为身价超过百亿的富豪。

4.做事要有好的点子

[原文]智周乎远,则所遗在近也。

[大意]人们智慧周全考虑得远,结果就会丢掉近处的东西。

《老子》上说:“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意思是说,走得愈远,知道得愈少。这与后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是一脉相承的,韩非子也在《喻老第二十一》中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世间没有完美的东西,也没有无所不知的人,再智慧的人,也有其考虑不到的地方。因此看似强大的东西也必然有自身的弱点,看似弱小的东西也有其生存的空间。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之中,找准对方的弱点,发挥自己的长处,便可能会有一番好的作用。

日本的泡泡糖市场,多年来一直被劳特公司所垄断。其他企业要想打入泡泡糖市场似乎已毫无可能。而在1998年,弱小的江崎糖业公司一下子就夺走了劳特公司1/4的市场,这成了日本这一年经济生活中一条轰动性的新闻。江崎公司是怎样获得成功的呢?

首先,公司成立了由智囊人员、科技人员和供销人员共同组成的班子,在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专门研究劳特公司生产、销售的泡泡糖的优点与缺点。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他们找出了劳特公司生产的泡泡糖有以下缺点:

(1)销售对象太单一以儿童为主,对成年人重视不够(其实成年人喜欢泡泡糖的也不少,而且越来越多);

(2)口味也单一只有果味型(其实消费者的口味需要是多样的);

(3)形状基本上都是单调的条状(其实消费者对形状的审美情趣也是多样的);

(4)价格为每块110日元,顾客购买时要找零钱,颇不方便。

发现以上这些可钻的空子以后,江崎公司对症下药,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泡泡糖新产品:提神用的泡泡糖,可以消除困倦;交际用的泡泡糖,可以清洁口腔,消除口臭;运动用的泡泡糖,可以增强体力;轻松休闲的泡泡糖,可以改变抑郁情绪。在泡泡糖形状发明上,推出了卡片形、圆球形、动物形各种形状。为了方便食用,采用一种新包装,只需一只手就可以打开使用。在价格上,为了避免找零钱的麻烦,一律定价为50和100元两种。这样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上强大的广告宣传,1998年江崎糖业公司在泡泡糖市场上的占有率一下子由原来的0上升到25%,创造了销售额达150亿日元的高记录。

江崎糖业公司的创办人江崎谈他的创业成功秘诀时这样说:“即使是已经成熟的市场,也并非无缝可钻。市场是在不断变化,只要能够创新,能够有好的点子,机会总是能够找到。”

60年代美国的饮料市场被两大可乐公司所统治。作为1968年刚刚问世的新饮料——七喜,如何才能突破垄断,抢占市场呢?

当时的美国人在口味上已经习惯于可乐饮料,而且在思维方式上也拘泥于可乐才是饮料。如何打破可乐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统治地位呢?七喜公司打破了传统的逻辑习惯和思维方式,到饮用者的头脑中去找产品的位置。他们大胆地提出“非可乐”的产品位置,这一语破天惊的口号被美国的广告界称为“辉煌的口号”,也正是“非可乐”这一简单有力的口号,使七喜脱离开硝烟弥漫的可乐竞争圈,以清新的口味和逻辑习惯赢得了消费者。这个策略口号打出的第一年,七喜的销售量上升了15%。1978年菲里普·莫里斯公司收购了七喜公司,又使用“美国转向七喜”这一定位战略,虽然没有改变大众对可乐的消费口味,但它却夺走了非可乐饮料的生意。

七喜公司采用了两级划分的方法,把饮料市场划分为可乐产品和非可乐产品两大部分,将七喜定位为非可乐产品,这就与两大可乐公司的产品有了明确的区分,突出了七喜与可乐产品反其道而行的产品形象,既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形象,又避开了两大可乐公司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其可以集中赢得非可乐产品市场的霸主地位。

菲律宾有一家地理位置极差、但生意却极佳的餐馆,餐馆生意的成功全在于餐馆生意人的奇思妙想的小创新。

这家餐馆的生意起初并不好:由于地处偏远,且交通不方便,去餐馆用餐的顾客很少。有人建议生意人干脆关掉餐馆,另谋它路。餐馆老板思索再三,决定看看其他餐馆的生意状况后再说。于是,生意人扮作一个顾客,一个餐馆一个餐馆地去察访。最后他发现,那些地处闹市区、生意较好的餐馆有一个共同点:“现代派”味道十足,“闹”得不能再“闹”。他不止一次发现一些不喜欢“热闹”的顾客直皱眉头,匆匆用餐后,匆匆离去。

餐馆老板想起了自己餐馆所处的独特幽静的地理位置,不由计上心来,“来个‘幽静高雅’,会是怎么样呢?”

老板请来装修工将餐馆的外貌精心装饰得淡雅、古朴;屋内的装饰只用白、绿两种颜色,白色的柱子、白色的桌椅,绿色的墙、绿色的花草。他还用莎士比亚时代的酒桶为顾客盛酒,用从印度买来的“古战车”为顾客送菜。

奇迹出现了:早已被喧嚣声搅得烦不胜烦的顾客们听说有一个古朴幽静的餐馆可以进餐,你传我,我传他,纷至沓来,餐馆的生意顿时好转。

一个奇妙的好点子,便能让一个陷在困境中的企业重新勃发出生机,这便是创新的魅力所在了,创业要发展,事业要进步,惟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成功。

5.求变创新才能求赢

[原文]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

[大意]治理国家,不按照国家政事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却硬要谋求所谓的先王之道,就如同郑人买鞋时回家拿尺子一样,无疑是典型的教条主义。

教条主义显然与哪个时代都是格格不入的,遵循教条主义只能导致落后、愚昧和消亡。

韩非子的这一思想显然是非常超前的,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在治国方面,但万物皆有相通之处,处事亦是如此,因循守旧只会导致落后,求变创新才能求赢,掌握了其中的奥秘,便会为自己打开一扇成功之门。吉列系列刀片的发明人金·坎普·吉列,他是在求变创新中成就一番事业的。

吉列虽然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但是家境贫寒。在小吉列才有16岁那年,因为他的父亲破产,年幼的吉列不得不离开他所喜爱的学校。

回到了家之后的吉列,无奈地走进社会大舞台。因为他必须要学会养活自己。吉列所从事的第一项工作是做推销员——这是一项苦差使。因为推销员的工作辛苦又不稳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他不得不多次更换工作。他也曾经推销过包括食品、日用百货、服饰、化妆品在内的各类物品。

虽然这份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吉列仍然非常认真地对待它,于是也就渐渐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吉列每次出门会见客户之前,他总要修饰打扮一番,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就是刮剃胡须、整理发型。因为对于一个推销员来说,外在的仪表是相当重要的。

但是,吉列也像其他爱打扮或必须打扮的男人一样,早上起来的时候,总会遇到剃须刀不锋利、笨重,刮脸费时费力的老毛病。而且有时候,他的胡须又硬又长,而一不小心时又会刮破脸皮。

和今天不一样的是,当时的剃须刀是刀柄和刀身连在一起,因而使用起来非常的不方便。况且剃须刀很容易变钝,磨刀时要么是自己在荡刀皮上来回荡磨,要么是经常送到专业磨刀店铺里去研磨。这样一旦遇到急事或赶时间时却不能应急。

或许是由于男人们觉得这种小事不值一提,因为这么多年来,数以亿计的男人们在默默地忍受着这种不方便的折磨。但是吉列那颗活跃的脑子却开始积极地思考了:必须要用轻便锋利的剃须刀来代替这种老式的剃须刀。但如何促使产品的更新换代,推销员节奏紧张的生活使他难以深入地去思考这一问题。

机遇总是惠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因为一旦错过,它就再也不会回来。但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你本人具有一种逆向思维的能力,有一颗积极思考的大脑。

有一次,由于有一厂家生产新型瓶塞。而吉列刚好要为这一家推销新的商品。这种产品毫不起眼并且价钱也不高,但很受人们欢迎,十分畅销。推销得很卖力的吉列颇受老板的赏识。但眼快心细的吉列下决心想搞清楚这种产品受欢迎的原因。他的老板笑着告诉他道:“这是一种一次性产品,消耗得快,卖的也就快,因为价格便宜,人们重复购买也就不会有心理障碍。你想一想,一种‘用完即扔’的产品,人们自然会多次购买消费。”

或许他的老板说出这番话是不太经意的,但对吉列的心理冲击却是强烈而持久的。尤其是他的那句话“用完即扔”。于是他又想到了自己干推销员已经10余年了,整天忙忙碌碌,却不能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为什么自己不能够发明出一种“用完即扔”的产品来赚钱呢?

有一天下午,吉列没有出去工作,他仍然坐在他自己的屋里冥思苦想。在一刹那间,那刮不干净的胡须扎了一下他的双手。而就在这时,吉列的大脑中犹如醍醐灌顶,他的思路就在这眨眼的工夫里豁然开朗:每个男人都需要刮胡子,而刮胡子则需要剃须刀。如果发明了一种“用完即扔”的一次性剃须刀,那肯定能够赚到大钱!一想到这儿,抑制不住兴奋的吉列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狂奔到洗手间。他急急忙忙地找出那些废弃不用的剃须刀,细细观摩。

说干就干的吉列,第二天就买来制作剃须刀的工具:锉刀、夹钳及钢片。之后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拒绝外人的打扰。在他的构想当中,制作发明其实只要能够成功地避免了原来的剃须刀的缺点就可以获得成功。因此,他首先就要把刀柄和刀片部分分开,这样就有利于产品的更新换代;刀片必须具有锋利和安全的双重特点,这样就容易得到大众的认可。

经过数夜的奋战,新型的剃须刀的设计方案终于确定了。他于是就自费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做成样品,并第一个尝试了这种刀片的效果。经过亲自的实践,他发觉新型的剃须刀和传统剃须刀相比,无论是锋利程度还是安全性能都有所提高。初战成功,吉列倍受鼓舞。剩下的就要看市场的反应如何了。

这时候,吉列曾经的工作经历开始派上了用场。想想当初,他为别人的新产品还拼命地去推销,这时轮到他为自己的新型产品大显身手了。颇有谋略的吉列开始了他的传奇创业过程。吉列首先是说服身旁的好友,因为他知道,一旦这些朋友认可了他的新产品,那么这些人无形当中就会为他做广告,这是他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果然在他的极力鼓动下,几位最为亲近的朋友为他投资了5000美元——这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1901年,吉列保险剃刀公司成立了。此时,吉列终于结束了他推销员的生涯,开始了他新的事业。创办新公司之后的吉列绝没有固步自封之意,相反他进一步研制制作刀片的新材料,使刀片更薄、更具有柔韧性、更容易夹在金属片中间。第二年,也就是1902年,这种新型剃须刀开始批量生产。

在吉列的预想当中,由于新产品的性能大大的改进,人们必然会争相抢购,产品必定会供不应求,财源也一定会滚滚不断。但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种新产品竟然滞销。1903年整整一年,他总共才售出51个刀架,168片刀片。面对这样的销路,吉列百思不得其解,瞬间的彷徨也出现过。

但是积极的吉列是不会放弃的,他经过认真的反思发现了新型剃须刀滞销的症结所在:人们还在习惯于用老式剃须刀来刮胡子,而对于新型剃须刀的优点却没能够深入地了解。而且当时新的产品价格也有点偏高。总的说来就是一要继续改善白己的产品效用,二要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

认识到了问题关键所在,吉列于是开始了他的新产品广告营销以及拓宽市场的销售策略。基于刀柄坚固耐用,买一个可以用几年,刀片则为一次性产品,买一个刀柄不知要买多少个刀片的考虑。吉列大幅度削减刀片的价格,而适当地提高刀柄的价格。

这样一来就成功地解决了新型的剃须刀价格有点偏高的缺陷,而且刀片也就由于价格的下调而变成了真正的“用完即扔”的一次性产品。大胆的吉列这时又果断地做出决定,凡是购买新型剃须刀的,一律免费赠送刀柄,这一措施推出后,公司的销售额果然直线上升。

与此同时,推销员出身的吉列看到了当时的美国社会正处于大众传播媒介蓬勃发展时期,为提高媒体的经济效益,各报刊、杂志均开设了广告服务栏目。吉列则敏锐地抓住机会,东奔西跑,选择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的刊物大做新型剃须刀的广告。

果然,通过吉列有效的广告宣传,新型剃须刀的消费市场逐渐拓宽,其销售量也不断地上升。当时的统计资料表明:吉列剃须刀已成为美国男子最常用的修面工具。而美国男子借助剃须刀美容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正当吉列的事业小有所成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很多企业破产,战争中的人们似乎也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逸致来注意自己的仪容,吉列的生意又一次面临着危机,但是吉列是不会放弃的。虽然战争对于千千万万普通民众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但对于那些始终持积极心态的商人来讲,战争已经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商机。这一点,聪明的吉列肯定会看到的。当时美国由于战争,国内的钢铁、汽车、武器、造船、冶金、化工等工业部门得到迅速发展,吉列生产剃须刀所使用的原材料价格也有所下调,而新型剃须刀所需要的生产工艺则进一步提高。这样,吉列剃须刀在市场上竞争力进一步上升。1917年的美国放弃“中立”政策,直接参加了协约国对德、奥作战。这样随着美国士兵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战场,吉列的剃须刀也顺势走进了每个士兵的背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