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韩非子学院:韩非子的法制统治
4456300000010

第10章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韩非子的心计谋略(3)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在迅速传播着。人们都认为这是个发财的大好时机。于是,一时间,很多人纷纷奔赴加州去淘金,形成了一股壮观的“淘金热”。卡尔是个年轻的聪明小伙子,他家庭贫困。于是,为了能挣到大钱,他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淘金热的队伍。他历尽艰辛赶到加州,可经过一段时间,他也同多数人一样,没有能挖到一两金子。淘金梦是绚丽的,山谷旷野中艰苦的生活却难以让人忍受。尤其是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让寻找金矿的人尝尽了无水喝的痛苦滋味。许多人一边寻找金矿,一边不停地抱怨。

“谁让我喝一壶凉水,我愿给他一块金币。”“谁让我痛饮一顿,挨千刀杀的才不给他两块金币!”“老子出三块金币!”

这些人发完牢骚又埋头挖掘起金矿来,而卡尔却陷入了沉思。经过思量权衡,他毅然放弃了找金矿,将手中的铁镐由掘金矿变成挖水渠。他从远方将河水引进水池,经过细沙过滤,成为清凉可口的饮用水。然后将水装在桶里,运到山谷一水壶一水壶卖给找金矿的人们痛饮。当的有人嘲笑他胸无大志:“千辛万苦跑到加州来,不去挖金子发大财,却干这种蝇头小利的生意。这种小买卖在哪里不能干,何苦老远跑到这里来?”卡尔为此毫不介意,继续卖他的饮用水。结果许多人深入宝山最后是空手而归,有些人甚至忍饥挨饿,流落异乡,而他却在很短的时间内靠卖水赚到600美元。在当时这已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了。

卡尔的“弃金卖水”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卡尔“舍本求末”的选择,看来有点傻,其实这是卡尔比别人聪明之处,也可以说是对“公众需求”的一种选择。谁不想挖到金子,但又非人人都能挖到金子。然而客观自然条件——酷热缺水,造成人人都急需在挖金时得到水,却是必然的趋势。卡尔突破常规思维“小生意在哪里不能干”的格局,一举获得成功,这正是他的智慧之所在了。

6.谋无正邪,有胜乃大

[原文]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则因物以治物。

[大意]事物众多而智慧太少,太少的智慧不能胜任众多的事物,智慧不足以普遍了解事物,因此应当依靠事物去治理事物。

以物治物算是韩非子思想里比较特殊的一点了,这一思想扩展开来,便拥有了许多奇妙的用处,其中在官场的争斗更是如此。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场斗争从很大程度上讲就是阴谋诡计的大争斗,阴谋诡计并不是奸臣贼子的专利,很多忠臣对此也用的极为纯熟,他们所共同奉行的游戏规则是:“不管阳谋还是阴谋,只要能胜就是好谋。”“好谋”当然就是顺应以物治物规律的谋略。

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即后世所说的晏子,齐国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出身齐大夫之家,为春秋战国时出色的谏臣和外交家。

晏子在齐国可以说是大名鼎鼎,这个其貌不杨、身材矮小的宰相才智非凡,他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晏子春秋》,还因善于劝谏齐王而名垂千古,他屡次出使外国,皆能不辱使命,为国扬威,称得上贤相。但就是这么一位“正人君子”在与奸佞斗法时也少不了搞阴谋。

当时,齐国有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个勇士,他们以勇猛无敌而闻名于齐国,也颇受齐国国君齐景公的宠爱。这三人因为英雄相惜而结为异姓兄弟,自诩为“齐国三杰”。他们自恃有功,横行霸道,目中无人。有一次,已任齐国宰相的晏子在路上与之相遇,他们连个招呼也不打,甚为傲慢。甚至在齐景公面前,他们也以“你我”相称,无礼到这种地步,景公内心自然不悦。这时,奸臣陈无宇等正在阴谋篡位夺权,见此三人威猛无比,又头脑简单,便设法收买过去,以相机行事,图谋篡乱。

晏子深知如果让这种恶势力日益扩大,必成后患,便乘机对齐景公说:“我认为贤明君主手下的将官,应该明白君臣的礼节,懂得上下的规矩。这样,在国内才可以禁住暴乱,对外可以阻挡敌人。上面给他奖赏,下边也服气。可如今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三人,对上不讲君臣礼仪,对下没有尊长曲范之德,对内不能用来禁止暴虐,对外不能用以拒敌,因而,他们实在是危于国家安全之人,莫如趁早除掉。”齐景公也早已对这三人深为痛恨,只是忌惮于三人功勋卓著,在齐国国内素有威名,如果冒然下罪,很可能会产生动乱,才不敢治其罪,这时晏子正好来劝谏,他就顺水推舟,全权交给晏子处理。

过了一段时间,鲁昭公到齐国访问,齐景公想趁此机会发动外交攻势,让鲁国脱离和晋国的联盟而加盟齐国,所以,齐景公隆重地接待了鲁昭公。在宴会上,鲁昭公让叔孙舍做相礼,齐景公就让晏子做相礼。在齐景公的下边,站着三个铁塔般的勇士,正是“齐国三杰”。

晏子一直在想怎样除掉这三人,却苦无机会,这下却豁然开朗,计上心来,他对景公说:“主公种了几棵稀有的桃树,今年该结桃子了,我想去看看,摘几个桃子来给二位君主尝尝鲜,不知可否?”景公同意了,晏子就请求自己去摘桃子。

晏子只摘来了六个桃子,对景公说:“桃子未熟,只此几个”,并行酒令,把桃子献到鲁昭公和齐景公的面前说:“桃大如斗,天下稀有,君王吃了,千秋同寿。”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吃了一个。晏子和叔孙舍相互推赞,都说对方辅佐君主有功,也各吃了一个。这样,就只剩下了两个桃子。晏子对齐景公说:“现在还剩下两个桃子,我想不如让下面的大臣各说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子。”齐景公同意了,晏子就传下令去,让下面侍立的大臣各表功劳。

站在齐景公近处的三勇士性子最急,其中公孙捷的先走出一步说:“在桐山打猎时,冲出了一只老虎,直向主公扑来,是我打死了老虎,救了主公的命,应该说功劳不小吧!”晏子说:“你救了主公的命,确实功劳不小,应该吃一个桃子。”晏子就请景公赏了他一个桃子,一杯酒,公孙捷拜谢退下。

这时古冶子上前一步说道:“打死老虎算什么,我跟主公渡黄河的时候,一头大鳄鱼咬住了主公的马,是我和那鳄鱼拚死搏斗,杀死了鳄鱼,才救了主公的马。”齐景公插言说:“要不是古冶子,别说我的马,就是我的命也保不住了。”晏子一听,忙让齐景公赏给古冶子一颗桃子和一杯酒。古冶子吃了酒,吃了桃子,拜谢而退。

另一位勇士田开疆一看两个桃子被前两个人吃光了,气得大声嚷嚷:打死老虎、杀掉鳄鱼算什么,主公让我去打徐国,我杀死了徐国的大将,俘虏了五百敌人,连郯国和莒国都归附了我们,这样的功劳算不算大呢?与他们相比如何?凭我的功劳,能否吃到一个桃子呢?”

晏子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开疆拓土,比杀虎斩鳄的功劳要大,只是桃子已经吃完,就让主公赏你一杯酒吧!”

齐景公也说:“要论功劳,数你最大,可惜说得晚了!”

田开疆十分生气地说:“我为国争光,帮主公打败敌国,反倒不如个杀虎斩鳄的人,还站在这里丢什么脸哪!”说完,拔剑自刎。

公孙捷说:“我凭这么点功劳,竟也抢桃子吃,想想真是脸红,我也不活了!”说完,也拔剑自刎。

古冶子大叫道:“我们三个人是生死兄弟,你们俩死了,我还能活吗?”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著名的“两桃杀三士”的故事,晏子不动一刀一枪,就不露痕迹地杀了三个盖世英雄。不仅展现了他高深的斗争智慧,更为后世留下了这样一条斗争规律:谋定而后动,谋无正邪,有胜乃大!

7.拙诚至极便是巧诈

[原文]巧诈不如拙诚。

[大意]智巧、诈伪比不上笨拙、诚实。

韩非子的一句“巧诈不如拙诚”流传千古,但其内涵却远非字面上的意思能够囊括,对于有心计的人来说,拙诚至极便是巧诈了,让我们来看个故事。

公元前350年,商鞅积极准备第二次变法。

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法律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

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军士在鸣金开路声引导下,护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多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想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人们都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聚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士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对众人说:“大良造(商鞅)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10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因为谁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10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儿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人们就这样看着、议论着,没有人肯上前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遍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这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快步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

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至北门,赏黄金50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发令,我就来搬,50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还是可能的。”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

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你是条好汉!”商鞅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商鞅为了取得秦国民众的信任,不惜出此“妙计”来宣扬自己的言出必行,的确是棋高一着,但他本身的行为却并非那么“拙诚”,只是出于改革的目的而出此非常之策,倒也取得了非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