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孙子学院:孙子的兵战谋略
4455500000002

第2章 东方谋略圣经——孙子和他的《孙子兵法》(2)

在国外,《孙子兵法》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自公元8世纪时(中国唐代),该书被日本在中国的一位留学生吉备真备带回日本后,这部兵书便越出国界。公元15世纪中期,《孙子兵法》传到朝鲜(李成桂王朝)。公元17世纪时,孙子学几乎成为日本的显学,以后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研究《孙子兵法》的成果问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出版有关《孙子兵法》的专著多达100种以上,而且仅传到我国的就有50余部。代表作如山鹿素行的《孙子谚义》,著名武将武田信玄的《风、林、火、山——孙子的旗帜》。《孙子兵法》西渐,以法国为最早。1772年,一位名叫阿米奥的神甫把《孙子兵法》带回法国,在巴黎有了第一个法译本。此书受到拿破仑的青睐,他特别赏识书中说的“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并在率军作战中信赏信罚,破格提升许多有胆识之士,满足下属的功名心态。1860年《孙子兵法》有了俄译本。紧接着,德、意、捷越、希伯来、罗马尼亚等各种文本相继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孙子兵法》不胫而走,许多国家的著名军事家与杰出的学者都越来越推崇其谋略学的价值。俄国著名学者E?A拉津教授说:“孙子在古代中国军事理论思想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之大,相当于古代世界的亚里士多德在许多领域发展的知识”。英国功勋卓著的军事家、元帅蒙哥马利也说:“世界上所有的军事学院应把《孙子兵法》列为必修课程。”与此同时,翻译和出版有关《孙子兵法》的著作也纷至沓来。继美国退休准将格里菲斯的《孙子》新译本问世之后,接连推出的有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左藤坚司的《孙子思想史的研究》等。有学者统计,从20世纪起,仅西方世界便出现过《孙子兵法》的7种英译本。又据统计,到1992年12月底为止,全球出版的《孙子兵法》已有29种文字的版本,其中国内6种,国外23种,甚至包括坦桑尼亚的斯瓦希利语和印度的泰米尔语等稀有语种。《孙子兵法》在传播过程中还有一个特点也应看到,它虽说是一部兵书,但由于其思想深刻、涵盖面广,已获得普遍认同,其影响所至,远远超出军事,变成指导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体育乃至人生等各个方面的不朽经典。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学者波拉克说得对;孙子和孔子一样有永恒的智慧,这种智慧属于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垄断。

《孙子兵法》在全世界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享誉之高,由此不难想见。

4.百家皆尊的制胜秘诀

《孙子兵法》是中国第一次文化大发展鼎盛时期的产物,它既融合了儒、墨、道、法等各种思想流派的精华,也吸收了医、商、农、工等各行各业的根本规律,因而得以从多方面、多层次系统的揭示出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由于融汇百家,兼取众长,《孙子兵法》所阐述的往往高度抽象,高度概括,不仅适用于军事领域,而且适用于为人处世生产经营、养身治病、文教体育等各个领域,被各家共尊为竞争的制胜秘诀。日本的会田雄次先生说得好,“《孙子》是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竞争社会之本质的兵书。《孙子》所阐述的战略、战术,是以从深刻洞察人类心理而获取的智慧为基础的。因此,《孙子》的学说,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所竞争的方方面面,是可以超越时代而加以应用的。”(《廉洁可辱——孙子之人际学的心理学》)这番评价并没有将《孙子兵法》的用途夸大,当今风行于世界的“孙子热”证明,衷情于《孙子兵法》的绝非只限于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企业家、商业家、医学家、体育家等等也对之垂青已久,并且在各自的领域实践和发展了孙子的思想。

一、《孙子兵法》与商业经营

古人说“治产如治兵”,今人说“商场如战场”。词虽各异,理实相同,都说明兵战和商战这两种竞争活动之间的确有着紧密的联系。概略而言,二者之间至少有三点是一致的。一是兵家“非利不动”,商家以利为本,在商言利,天经地义,商人彼此均以利益为竞争的价值取向。二是兵家“不厌诈伪”,商家巧于计算,彼此都以谋略为竞争的最佳手段。三是兵家依法治军,商家以法治业,彼此的兴衰存败都依赖于团体的素质和力量。正因为二者具有这些一致的特点,兵战和商战的基本原则才能互相通用。那么,在兵战中屡试不爽的《孙子兵法》自然也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业竞争。单以《计》篇而言,它就告诉我们企业家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做到视野开阔,胸怀全局,全面比较,综合分析,从而选择最佳的方案。要求企业家要像统率千军万马的将军一样善于运用“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的战略运筹原则。又如,企业家必须要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把握时机,创造条件,主动进取,出奇制胜。这就要求企业家善于运用“因利而制权,以佐其外”的原则,以及“诡道十二法”。再如,企业家必须洞察诡诈行为,避免无谓损失,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就要求企业家善于识别“诡道”,并且精于“庙算”。至于“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等等,这些揭示人类竞争活动最一般规律的原则,无疑在企业管理和商业竞争领域都大有用武之地。

二、《孙子兵法》与医药业

公元18世纪中叶的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曾任太医的名医徐大椿。他在自己撰写的《医学源流论》中专辟《用药如用兵论》一章,全面、详尽、准确地阐述了“防病如防敌”、“治病如治寇”、“用药如用兵”等医理。文中提出了治病用药的10种方法,其中“以寡胜众”之法就典型地运用了孙子的“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的观点,主张“一病而分治之,则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如痢疾这种病,症状甚多:便脓血,里急后重、腹痛等。治疗时,以行气、活血两种方法分而治之。行气则后里自除,腹痛亦止,活血则使脓自愈。一种病按气、血分治,从而达到以寡胜众的目的,作者最后得出结论说:“《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从指导思想上看,兵学与医学也有着许多菜同点。如防病如防攻,对于疾病医家主张“圣人不治已病治夫病”,这与《孙子兵法》中所讲的“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悟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特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篇》道理如出一彻;再如择医如用将。医家主张“知其方击以生付之,用医之道也。”《诸氏遗书》这与《孙子兵法》中所阐述的委派良将指挥战斗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这里我们虽然只是由略举数端却也足以证明医学与兵学的互通。

三、为人如为将

《孙子兵法》对教化人生的作用,很早就已经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和认可。明代谈恺称“孙子上谋而后攻,修道而保法,论将则曰仁智信勇严,与孔子合”,将孙子与孔子相提并论,认为《孙子兵法》无论对军事斗争,还是处世交际,都具有教化作用。明代文人李贽更发出“吾独恨其不以七书与六经合而力一,以教天下万世也”的感叹,把《孙子兵法》等七部兵书与“六经”一样视为人生处世的经典。到近现代,将《孙子兵法》借鉴于人生更成为一种自觉性行为。民国时期研究《孙子兵法》的专家李浴日指出:“孙子是‘圣经’,倘若你苦闷时,拿起它读读,必会快乐风生;倘若你失败时,捧起它研究研究,必会吸收着成功的降临。”(《孙子兵法之综合研究》)日本的福本义亮则把《孙子》作为人生处世的座右铭,认为:“盖孙子者,兵书而外交教科书也,亦人事百般座右铭也。今更生于新时代,依各人之职务而活用之,处世上有所稗益也,必矣。”(《孙子训注·自序》)这时期还出现了将《孙子兵法》用于人生的著作。如张廷灏的《从孙子兵法研究做事方法》、李英豪的《孙子兵法与现代人》,以及近年来出版的徐如林《孙子与人生》等等。

《孙子兵法》中最能教化人生的莫过于“将帅论”。为人如为将,既要有超群的智慧和才干,又要有良好的性格和情操。孙子的“为将五德”之说,概括了将帅应有的品质,不类为世人修身养性的规箴和鉴镜。

此外,孙子所主张的“诡道”对处世他很有积极意义,当今人感到遗憾的时,后世之人多将其误读,在这一点上,本书将给予较正。

从《孙子兵法》内含特质上看,其思维的辩证性,可满足人们启迪心智的需要;内涵的丰厚性可为人们提供智慧和聪颖;论述的可操作性,易为人生立世的鉴镜;观念的超前往,可促进积极人生的升华;文笔的优美性,可使人生修养受到美的陶冶。从现代社会的特点看,《孙子兵法》不仅可以满足处于竞争激烈的当代人生对智谋的需要,而且对于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事在人为”的观念,具有促进作用。

以上仅仅从四个方面概略介绍了《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运用的情况,除此之外,在其它领域《孙子兵法》也有着很强的实用性,而本书将侧重于其在商业领域的作用。

5.毛泽东与《孙子兵法》

毛泽东是20世纪的一代伟人,他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这种巨大的影响力,主要来自于马列主义的修养和长期革命战争实践的煅炼。毫无疑问,对《孙子兵法》中军事思想的吸收和借鉴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毛泽东历来重视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就称孙武是“中国古代军事学家”,还引述了《孙子兵法》中的观点。从思想渊源来说,中国传统的东西,特别是《孙子兵法》,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一个源泉,这一点不可否认。在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正在形成的时候,《孙子兵法》这本书对构造他的思想起了很大作用。他之所以能用兵如神,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受到了《孙子兵法》的影响。

李德在《中国纪事》中讲到,在长征中,毛泽东曾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话鼓舞士气,渡过困难之后很快取得胜利,也就是《孙子兵法》里“置之死地而后生”那段话。他还说,毛引用这句话,对当时克服困难起了一定作用。

毛泽东对《孙子兵法》,从他一生看都是比较重视的,而《孙子兵法》的确在他的军事思想的形成中起了很大作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这本书标志着他的军事思想和体系的形成,但他构造这个体系时并没有忘记《孙子兵法》,也没有忘记从《孙子兵法》中挖掘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