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十四岁:“好像有时候说得也不对……”
二十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二十五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陈腐不堪。”
三十五岁:“如果爸爸当年像我这样老练,他今天肯定是百万富翁了……”
四十五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五十五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六十岁:“可怜的爸爸!他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他太晚了!”
1.解释人生
亲爱的哈伯德:
今天是你一生中的一个重要日子。寒窗苦读20载,你终于要步入现实的世界了。很多人对未来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地想投入到工作中去。我希望你能如此。
由于你的思维已经被正规教育模式化了,所以你必须花上几年时间自力更生,在我们这个真实的世界中摸打滚爬一番。你有一个主要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成为一名商人,一名杰出的商人。许多人终日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我为他们感到遗憾;有些人虽然知道,却无法在自己向往的领域里找到工作,我也为他们感到惋惜。你能清楚自己的理想,又能在这一领域谋求到自己的工作,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了。
有人认为“沉默是金”,我对此也极为推崇。对你来说,我建议你在工作的最初阶段里多听少言。我曾经拒绝雇佣一名推销员,原因很简单,我拜访了曾经与他共事的销售代理,他们对他最好的描述就是“口若悬河”。
为什么?很简单:“与其夸夸其谈,不如闭上嘴充愣子。”一个知识渊博而又毫不张扬的人,更不易令人生厌。而且销售代理们也尤其乐意帮助这样的人。
除了商业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外,你还必须在头脑中灌输这样一个坚定不移的理念——要提供比我们的竞争对手好之又好的服务!我们的工作,一半是要销售我们的服务,另一半则是要为我们的客户服务到底。除非你能源源不断地找到新的客户群,以代替由于服务不周而损失的那些顾客。可这样却是最缺乏效率的。销售是重要环节,而售后服务则是我们的账目上增加盈利的基础所在。
要服务好我们的客户,显然离不开与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我从来不曾因为贪图别人的低价,而抛弃这些忠诚的合作伙伴。我想,我们有些客户的想法也是这样的。
刚开始参加工作,记住这样一个“光谱”:一端是我们的客户;另一端是我们的供应商,我们在两者之间。在一个完美的光谱中,各种不同的色彩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真是赏心悦目;而在完美的贸易中,供应商、员工和客户的关系也是如此。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我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给你什么告诫,而是想和你分享我所追求的一个梦想:在工作中寻找快乐。伟大的作家约翰·罗斯金在19世纪的时候曾说过:“为了使人们在工作时感到快乐,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他们一定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他们不可做得太多;他们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成就感。”
由于你接受的正规教育和对从商的渴望,你显然胜任做这份工作;凭我对你这么多年来的观察,我并不担心你会工作过度;接下来,你工作中的乐趣就仅仅取决于你个人的成就感了。
好好培养自己的雄心壮志、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责任心,这样一来,你的未来就会成为人生中的精彩部分。想一想吧,未来30年内各行各业的精英巨子,都是从此时此刻开始成长起来的。就同你一样!尽量别忘记这一点。
哦,对了,还有一件事。那些未来的“巨人们”即使步入了现实社会,也没有一个会立刻就终止自己的常规培训。他们只会把自己的充电时间改在晚上或者周末,间歇地穿插一些休闲时间以保持良好的平衡。
孩子,欢迎来到真实世界里谋生。
你的父亲
阿尔伯特·哈伯德
(编译者语)人生像是一场无法逃避的考试,每一个人面对的题目都大同小异,但是大家不可能互相抄袭答案,只能互相参考解法,因为人生的试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所谓“没有标准答案”,并不表示人生可以不必分辨善恶是非,更不表示人生只是南柯一梦。相反的,它的意思是:每一个人都必须提出自己的答案,就是以自己的抉择与行动去作答,同时自己也须参与评分,论断自己的成败;更重要的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每一个人都有希望赢得这场考试。
既然大家的题目都大同小异,不外乎是生老病死的处境,穷达顺逆的际遇,以及喜怒哀乐的感受,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乐观奋斗,有些人悲观泄气?有些人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有些人却像无舵之舟随波逐流,浪费生命?关键的差别就在于大家对人生的理解不同。
首先,认清自己的现况,必须兼顾外在与内在自我。外在自我是一个人在各种团体(如家庭、学校、机关、社会、国家)里面所扮演的角色之总和。由于这些角色具有多样性、异质性而不易充分协调,因此内在自我显得更加重要。要想认清内在自我,首先可以看看自己所交的朋友。朋友得自“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在不知不觉中反映了自己的性向。同时不妨回忆生平最苦之事与最乐之事,在这两者之间为自己定位,找出趋吉避凶之道。当然,最好的办法是经常反省,给自己时间,与自己交谈,跟自己作朋友。如果你不能接受自己、肯定自己,又怎能正视命运的挑战?
接着,要欣赏古人的典型。古人之可贵,在于他们通过历史的检验,在有限的文字纪录中,留下各种生动的画面,我们可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展现完整的生命风格,为人类的潜力定下坐标。我们在阅读英雄豪杰的传记时,油然而生“有为者亦若是”的向往之情,从而激发蹈厉飞扬的志节,不愿虚度此生。存在主义哲学家雅士培综观历史上的伟人,推举“苏格拉底、佛陀、孔子、耶稣”为四大圣哲,值得所有的人奉为典范,原因之一就是他们证明了人类在精神上、智慧上、道德上,可以达到无限完美的地步。
然后,为什么要评估今人的作为呢?因为今人与我们生活在相同的时空里,承受相似的命运,好像风雨同舟的旅客,必须携手合作,才能渡过难关。耶稣的门徒不仅要彼此相爱,还须以慈爱对待一切的人。佛陀的悲悯普及众生,人人都应互相担待。孔子的弟子也说:四海之内皆兄弟。我们并不因此抹煞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却反而由于珍惜共同的前景,要深刻思索现代人的作为所隐涵的价值系统,看看它是否偏离了人性的常轨,正在走向弥天大祸?我们不能撇开现实来谈理想,却反而要以清醒的心智投入现世的搏斗,让世界因着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为美好。
最后也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自己的方向。所谓“自己的方向”,并不是指标新立异或打破习俗,而是指内心的态度:在清楚知道自己的意愿之后,能以坚定的步伐向着目标前进。人生不是直线赛跑,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迂回往返的过程中;但是只要不迷失、不倦怠、不放弃,则过程本身的每一阶段都足以使我们的心灵充实欣慰。凡走过的,必留下足迹;凡奋斗的,必经历成长。希腊悲剧里“伊迪帕斯王”的遭遇最为凄惨,但是他在放逐异乡、目盲体衰的老年,仍然坦承内心的信念:“一切都很好!”
我们有理性,可以明白事理,因此经过好学与深思,能够彻悟人生真相。然而,解释人生,不能光靠理性,还要付诸行动,担起责任。真正的解释就是创造。
人生札记(一)
我的父亲书读得不多,在部队干了一辈子,只干到营级职务,但我们几个子女,仍然深深以他正直、尽职为荣,人家问我父亲的职业时,我很骄傲地说:“他是军队的骨干:中尉。”
当父亲在家的时候,我们喜欢听他叙述过去身经百战的经历,满脸风霜的脸上,留有无数岁月爬过的痕迹,那真像是一幅社会沧桑的缩影。
高中毕业,我决心报考军校。父亲在我离家时,用笨拙的字,写了六句话给我,要我牢记一生。我不知道这些句子是他自己的生活体验,还是从什么书本上或长官的谈话中录下来的——总之,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颗诚挚的心:
(1)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不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幻想,同时,遇到挫折的时候,亦不要太悲观。
(2)知道自己,了解自己,所以不会看别人怎样做,而轻易地改变自己做人的宗旨。
(3)做一个头脑冷静的人,常常会想到未到的演变,而找出解决办法。
(4)做一个交际的能手,知道对某种人说某一种话,绝对不会过分兴奋。
(5)做一个自制的人,不会欺人,也不欺自己,要永远面对现实。
(6)会对自己的生活好好安排,例如知道什么时候去工作,什么时候去谈恋爱和什么时候去游玩。
人生札记(二)
北欧一座教堂里有一尊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神像,大小和一般人差不多。因为有求必应,因此专程到这里祈祷、膜拜的人特别多,几乎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教堂里有位看门的人,看十字架上的耶稣每天要应付这么多人的要求,觉得于心不忍,他希望能分担耶稣的辛苦。
有一天他祈祷时,向耶稣表明这份心愿。意外地,他听到一个声音,说:“好啊!我下来为你看门,你上来钉在十字架上。但是,不论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都不可以说一句话。”这位先生觉得,这个要求简单。于是耶稣下来,看门的先生上去,像耶稣被钉十字架般的伸开双臂,本来神像就雕刻得和真人差不多,所以来膜拜的人们不怀疑他,这位先生也依照先前的约定静默不语,聆听信友的心声。
来往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的祈求,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但无论如何,他都强忍下来而没有说话,因为他必须遵守先前的承诺。
有一天,来了一位富商,当富商祈祷完后,竟然忘记手边的钱袋便离去。他看在眼里,真想叫这位富商回来,但是,他憋着不能说。接着来了一位三餐不继的穷人,他祈祷耶稣能帮助他渡过生活的难关。当要离去时,发现先前那位富商留下的袋子,打开,里面全是钱。穷人高兴得不得了:耶稣真好,有求必应!万分感谢地离去。而十字架上假装的耶稣看在眼里,想告诉他,这不是你的。但是,约定在先,他仍然憋着不能说。接下来有一位要出海远行的年轻人来到,他来祈求耶稣降福他平安。正当要离去时,富商冲进来,抓住年轻人的衣襟,要年轻人还钱,年轻人不明白,两人吵了起来。
这个时候,十字架上假装的耶稣终于忍不住,遂开口说话了。既然事情清楚了,商富便去找冒牌耶稣所形容的穷人,而年轻人则匆匆离去,生怕搭不上船。假装成看门的耶稣出现,指着十字架上说:“你下来吧!那个位置你没有资格在那里了。”看门人说:“我把真相说出来,主持公道,难道不对吗?”
耶稣说:“你懂得什么?那个富商并不缺钱,他那袋钱不过用来嫖妓;可是对那穷人,却可以解决一家大小生计;最可怜的是那位年轻人,如果富商一直纠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命,而现在,他所搭乘的船正沉入海中。”
这是一个听起来像笑话的寓言故事,却透露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事与愿违,使我们意不能平。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
人的一生,没有十全十美。但是,我愿认真活在当下。送给你一段马斯洛说过的话: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认真活在当下。
2.理智的探索
亲爱的哈伯德:
今天跟你探索一点理性的问题。奋励是理智的觉醒,有为的前提,是人类突破环境障碍、超越种种限制的不二法门。
造物之于人,一视同仁,因此人的天赋条件,大都相差不远。天下本无生来的全才,有先天优点者,也必有其缺点。人有优点,自属可喜,而人也多能知其优点之所在,但更通常的情形,却是不知善用其优点,使之充分发挥功能,而任其废弛,如此则有也等于无。
进一步而言,人实不怕有弱点,只怕人不自知其弱点。一旦明白其本身弱点所在,便不敢有所怠慢,必会更加奋发向上,设法弥补改进。造物主特别成就英雄豪杰之处,就是给予他们磨练志气的机会。
光荣的胜利果实,惟有历经艰辛者才尝得到。而只要是正常的人,如能一心向上,补其所短,展其所长,就没有不能出类拔萃的。否则虽然内蕴精强,才推饶杰,若非激励其奋发的意向,实难发挥其最大的能耐。
世上没有轻松容易一蹴而就的事。越是伟大的事业,其所遭遇的障碍困难就越多,只有蹈厉奋发的英雄豪杰,坚忍不拔的仁人志士,才能通过一切艰难险阻,越挫越奋,面对常人所不能对付的挑战,卓然持立,刚毅不挠,终能挽狂澜于不倒,成就其丰功伟业。事实上奋发的志气,是彰显崇高人格、塑造伟大灵魂的先决条件,只有凌迈一切的壮阔胸怀,才有超绝一时的宏大抱负;只有积极进取的大志雄心,才有不断战胜自己,日益坚强茁壮的非常表现;从而才能有如猛禽搏空直上,有如良驹飞驰直前。
适者生存,为造物有意安排,其实严格来说,也只适用于禽兽世界。大自然必须互为消长,方得平衡,动物虽有求生的生理倾向,而其命运,始终处于被动。而人能求生存,争自由,则纯属出于主动行为,所以能够奋斗不息,所以能够日新又新,不断改善其自我面貌,充实其本身的能力,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你的父亲
阿尔伯特·哈伯德
(编译者语)易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语实可作为人类的精神旗帜。人若一旦失去奋发图强的意志,则无异于死亡已界定,虽存在于世上,其生命也毫无价值可言,浑浑噩噩,虚度一生,试问又与禽兽有何差别?
人的寿命,大抵不过数十年,迟早终归一死。但人的生命,却不能以寿命的长短,而定其价值。人有虽生犹死,虽死犹生者。人的生命内容,完全视其奋斗的事实而定。庸碌之辈,从未展放其生命的光辉,即使寿登耄耋,试问又有何意义?而能奋励无前,积极上进的有为之士,则绝不能以其生死而定其成败,纵然不幸贲志早死,其生命的光芒仍属无限,典型已足长留人间,无形的寿命,岂是一些偷天混日,蹉跎人生的不思长进者所能比拟的。
梁启超有言:“天下之事,败于此者,或成于彼;败于今者,或成于后;败于我者,或成于人。尽一分心力,必有一分收益。故惟日孜孜,但可造因为事,则他日结果之收成,必有不可量者,若囿于目前,以为败矣,而不复办事,则遂无成之一日而已。故办事者,已立于不败之地者也。不办事者,终立于全败之地者也。”由此可知人的成败生死,全在于自己;勤勉奋励的人,在精神上先已战胜了一切,永远是有胜无败,有生无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