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浙江人的创新思路
4454900000032

第32章 浙江人如何永远立于不败之地(5)

在上海,浙江商人有25万人,仅所办企业的注册资本就达610亿元,上规模的企业达200多家。平均每家在上海注册的外地企业中。就有一家来自浙江。在重庆,由鞋业巨头温川奥康集团牵头,联合其他企业投资10亿元打造的“西部鞋都”日前开工奠基。在北京全国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最大的灯具市场、奥运场馆等项目背后都闪现着浙江人的身影。在全国,北至黑龙江,西达新疆,南至海南,哪里没有浙江民间资本扩张的足迹?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民间资本最近又出现了两种新的流向。一是突破投范围,逐渐流向“禁区”。2004年以来,如潮涌般涌向电力、路桥、公交、航空等昔日的“投资禁区”,民间资本的活力和潜力日益彰显。二是产业民间资本开始“抱团流动”。据报道,宁波奥克斯集团2003年与江西省商定到南昌投资。不料,2004年4月初成行时,竟有10多家与奥克斯长期合作的配套企业同时“整体位移”,令南昌人喜出望外。专家们断言,这种“抱团流动”的民间资本,很有可能造成浙江块状经济的“跨省复制”。换在别的地方,地方政府难免要“劝导”,而如今在浙江,政府却“网开一面”:民间资本走遍千山万水,走向天涯海角,完全由浙江省情所决定。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要鼓励企业根据比较效益,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寻求商机,最终跳出浙江谋求新的发展之路。

服装、家纺、五金工具、小家电、汽配、文具、打火机、节能灯具……这些由浙江企业生产的特色商品,“走出去”后商机无限,千家企业出境参展开拓市场成了全国样板。最近,在浙江举行的全国贸促系统展览工作会议上,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充分肯定了浙江的做法。

近年来,浙江越来越多的有一定规模、有资本实力、机制灵活的企业,通过出境参展开拓市场,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充分利用自身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仅充分利用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资源,还不断壮大了自己。

据统计,尽管受“非典”影响,2003年宁波贸促会共组织全市各类企业参加五大洲20多个国家地区举办的80多个展览会,总展位数达634个,参展人数达1500多人次。参展规模居全国各省、市首位。出境参展开拓外贸出口,对浙江经济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

如宁波成路文体旅游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参展德国法兰克福礼品文具展览会,每年拿回300万美元的订单,以低成本、薄利多销来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短短数年间,一跃成为我国文具业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又如目前中国最大的笔类生产企业——贝发集团公司,在俄罗斯、美国、西班牙、巴拿马和迪拜等各类文具展览会上设立了销售窗口。近5年来累计外销各种笔类20多亿支,创汇16亿余元。

2003年5月初,在北美最大的厨具展——旧金山厨具展上,浙江省贸促会组织企业参展的团队成为大陆惟一参展团。因受“非典”影响,美国曾一度暂停中国公民因公签证,直到4月25日才恢复接受因公签证的预约。能否在几天里拿到签证?中国企业到了美国是否会因非典被隔离?出于种种顾虑,国内其他城市团队放弃了参展。但浙江团没有轻言放弃。通过与旧金山政府和当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联系,参展人员在美国正式接受因公人员签证的第一天,赶赴上海总领馆办妥了签证。在没有国内同类企业参展情况下,产品优势凸显,在70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中脱颖而出。此前从未跨出国门参展的宁海善喜电器公司,通过此次参展结识了30多位新客户。“创新”公司连日来正赶着为美国前十位进口商之一的Arma公司预订的近十件厨房小家电打样,“托普”公司则收到美国好几家贸易公司关于刀、叉等小厨具的合作意向邮件,“欧德”等其他几家企业也在忙着与展览会上结识的新客户接洽。

浙江企业通过参展各类专题博览会,形成了块状出口基地,有慈溪的小家电、打火机、轴承,余姚的小家电、灯具,宁海的文具、手电筒,象山的针织品、电工材料、海水产品,鄞州的服装、小家电、蔺草制品,奉化的服装、齿轮,北仑的文具、通讯、IT产业等。企业出境参展后,也开始瞄准国际水准,大力开发新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收跨国公司的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

又如宁波北仑民营企业发挥文具生产优势,坚持外向带动,以低成本、薄利多销来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一跃成为我国文具业最大的生产出口基地。贝发集团公司在俄罗斯、美国、西班牙、巴拿马和迪拜设立了5个海外销售窗口。浙江如今宁海文具销售额达20多亿元,其中85%出口到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美国着名的微软公司、通用电器公司等企业员工办公桌上摆放的文具,有许多就是宁海文具企业生产的。种种迹象表明,浙江已经成了“世界工厂”之一、“中国制造”的重要车间。

“孵化器”是浙江中小企业提高出口能力的创举。国际市场风疾浪高,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小企业极易“受伤”,为自营出口的新手出征国际“赛事”配备外贸“教练”便应运而生。宁波新宇进出口公司今年与128家新“获权”的企业签订出口服务协议,指定专人“传帮带”,或服务或代理,“孵化器”如识途老马,已帮助92家企业实现了出口业绩。目前,新宇这样的“孵化器”,浙江已有100多家,先后帮助1000多家企业孵化后破“壳”而出。

尽管2003年初以来相继遭受了伊拉克战争、“非典”疫情、高温干旱、断电缺水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但浙江外贸出口形势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出口能量“激情释放”,增长后劲十足。与全国相比,浙江的外贸出口增幅比全国高10多个百分点。

机电类、高新技术类、纺织服装类产品是浙江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对欧盟、美国、日本的三大市场占全省出口的一半以上。新开辟的对东欧市场出口也增势迅猛,其中对俄罗斯、乌克兰、拉脱维亚、保加利亚等出口均在大幅增长。

在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工贸易出口更是突飞猛进。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主要有: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零件、空调、成品油、车用汽油和航空汽油、集装箱、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汽车和汽车底盘、原电池等。

把浙江的区位优势转变成开放优势、把机制体制优势转变成国际竞争优势、把特色产业优势转变成出口竞争优势,培育千军万马的出口队伍,使外贸出口真正成为拉动浙江经济的主要“马车”之一。现在浙江企业“走出去”不仅仅是赚取多少外汇,而且要早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冲浪,”,让企业直接获取国际市场信息,攻破国际市场技术壁垒,熟悉国际市场“水性”。

随着浙江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走出国门,到境外开辟市场。这几年,尤其是纺织服装类、小五金机械类、轻工工艺类企业,已经具备走出家门去世界各地投资的实力。而在境外办企业可避开贸易壁垒、关税配额等限制措施,绕过去开拓欧美市场。因此说,去境外投资、设厂、设办事处,也是浙江企业“走出去”的选择之一。

浙江省外经贸局有关人士分析,浙江企业在境外投资以有比较优势的轻工、纺织、服装、家电、机械等行业为重点;投资主体上,以实力强、出口产品信誉好的生产企业为重点;投资方式上,以企业现有设备及成熟技术、原材料、零部件等实物投入为主,重点从事散件组装及加工生产。

如2003年初,与绍兴、台州、舟山联合市在越南胡志明市举办“浙东产品展览展消会”,提高了浙东经济合作区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知名度,迅速打开东南亚市场。2003年8月上旬,越南胡志明市铃中加工区和日本大阪中国商品城,分别在宁波举行招商推介会,频频向浙江企业抛“绣球”。这为浙江众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搭了一块“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