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国谋事变术:破译三国60套制胜玄机
4453900000008

第8章 刘备谋心变术(2)

在打黄巾军的过程中,发生了两次不大不小的插曲。一是卢植作战失利,被朝廷囚禁,用囚车押走,刚好被刘备碰上。张飞要杀押送军人救卢植,被刘备制止。刘备当然想救卢植,但却对张飞说:“朝廷自有公论,汝岂可造次。”

第二件事是董卓取代了卢植,被黄巾军打败,追得满天飞。刘备率兵救了董卓。董卓无礼,张飞要杀董卓,又被刘备制止道:“他是朝廷命官,岂可擅杀?”

刘备之所以小心翼翼不得罪朝廷,一是羽毛未丰,二是他本来就把自己当成朝廷中人。正因为如此,刘备后来才能当上刘皇叔,否则天下又会多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曹操。

刘备这一策略不错。这样一来,他到哪里都有援兵,到处都是自己人。汉王朝虽然衰败,但依然庞大与强大。刘备用皇家身份与朝廷身份来做事,当然事半功倍。

事实证明刘备眼力真好,卢植被押送到京城不久,随着各路朝廷军队对黄巾军的胜利,卢植被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刘备不在半路上救卢植是对的。

而董卓在掌权之后,依仗吕布对十七路诸侯痛加还击时,偏对刘备网开一面,不能不说是刘备为自己留了一记漂亮的后手。谁能料到连黄巾军都打不过的董卓日后会与天下群雄有一拼?但刘备就有此远见,所以当初没杀董卓。张飞性急,两次要杀人,刘备两次没让杀,这并不是手软,而是为了将来打算。

今天的战友可能就是明日的对手

在各路兵马围攻黄巾军时,刘备跟随朱隽作战,曹操跟随皇甫嵩作战,孙坚则一支独秀,远道前来参战。刘备、曹操、孙坚三人在朝廷对黄巾军的会战中是战友,并且配合得很好,取得了各自辉煌的战绩。

但正因为他们都太厉害,一旦黄巾军被打下来,他们就不会再粘在一起,势必寻找各自的项目。而真正的大项目只有一个,那就是取代汉王朝统一天下,这样他们就命中注定成为对手。

在与黄巾军的会战中,刘备、曹操、孙坚三人都只顾打仗了,暂时无暇顾及战友们都是何方高人,大家都只管打,打完了就走人。第一个看出孙坚是英雄的是曹操,第一个看出刘备是英雄的也是曹操,但第一个看出曹操是英雄的不是刘备也不是孙坚,而是董卓与袁绍。董卓与袁绍先刘备与孙坚成气候,故能看出曹操的厉害来。刘备与孙坚的眼力也很好,但晚看出了一步,所以被曹操占了先,在开始时都只有跟随曹操讨董卓的份。后来刘备长期依附曹操,才知道这人有多厉害。幸好学习的机会就在身边,刘备日夜琢磨曹操的为人之道及用兵之道,终于借诸葛亮之手扳回了被动局面。

当战友变成对手后,一定要想起对方都有什么高招。对方知我而我不知对方,必败;我知对方而对方不知我,必胜。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曹操知刘备,也知孙坚,但不知道孙坚之子孙权。所以一旦刘备与孙权联合起来,他就陷入了不可知的深渊,以致有赤壁之战的败局。

刘备知曹操,但也同样不知孙权,所以他始终不能吃掉孙权。当刘备与孙权成为郎舅之亲后,彼此熟悉,就更不能吃掉对方了。

一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吃掉另一方呢?

那就是上面讲的:我知对方而对方不知我,必胜。曹操能一口吃掉袁绍,就是因为曹知袁而袁不知曹。在十七路诸侯共同讨董卓时,袁绍是名义上的盟主,曹操则是实质上的盟主,曹操让袁绍出风头,他在暗中观察,袁绍不知身边有一位掘墓人正在茁壮成长。

袁绍当初敢与董卓在朝廷中拔剑相向,对决于百官之中,何等气势,完全与董卓不相上下,当时众人都以为天下不是归董,就是归袁,谁知归了曹操!说来神奇,其实也不神奇,因为只有曹操一人同时在董卓与袁绍身边混过,熟知这二人手段,所以能一一解决。

同样地,刘备在曹操身边混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最终刘备克了曹操,也是由于刘知曹而曹不知刘。等曹知刘后一切都晚了,因为刘备身边又多了个诸葛亮。

诸葛亮之道与刘备之道不同,刘备拼命不让别人知道他厉害,这样好扮猪吃老虎,暗中出招;诸葛亮则希望别人都知道他厉害,这样他使出招来就更有威慑力、更精妙了。特别对付曹操这种疑心重的人,诸葛亮每次都透明操作,反而能让曹操上当吃亏。

所以有时不妨干脆展示我方兵力与谋略,故意让对方知晓,也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妙用。对方知道我方情况越多越不敢妄动,因为他也看出只要他往前走一步就会踏入我方布好的阵中,而原地不动又必会挨打。

当对方只能选择盲动与挨打时,我方必胜。

28“志”乃一把剑

英雄耐得住寂寞

志气越大,就越容易成功。英雄就要在寂寞中守住一口志气,一点一点地把成功“磨”出来。

强者谋事的手段

寂寞是英雄之母,天下英雄都是从寂寞中熬出来的。刘备在会同众人打败黄巾军后没有被朝廷重用,两起两落,官职只做到县令为止。刘备毫不气馁,与关张二弟暗中吐纳风云,早就准备好了第二次进发。

刘备军队会同其他几路朝廷军队打败黄巾军后,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封赏。这不奇怪,汉末吏治腐败,又是太监当朝,刘备在朝中无人,所以不能指望朝廷因他有功就忽降大官。刘备虽然不得罪朝廷,但朝廷还是靠不住的,朝廷只要你出人出力出钱,余下的事就不要问了,多半没有下文。朝廷通常是忘恩负义的,难怪天下英雄都要造反。除非刘备自己做朝廷,否则虽然同是皇室中人,又有功劳,也没有出头之日。因为到了汉末,朝廷已是个模糊的概念,谁是朝廷?皇帝?外戚?宦官?大臣?谁掌实权谁就是朝廷,倒不一定要有名位。

本来卢植可以为刘备使上劲的,可惜卢植刚刚官复原职,不敢越雷池半步。朱隽当初很赏识刘备,刚打完仗那会儿也向朝廷上表要求封赏刘备与孙坚。表上去后,孙坚因为有人情,走马上任去了。刘备没戏。朱隽与刘备到底交情不厚,关系只到赏识推荐为止,朱隽自家忙着升官去了,让刘备自生自灭。

刘备与关羽、张飞一下子闲下来,一天在街头碰到大臣张钧。刘备自陈功绩,张钧见他有功无赏,知道是十常侍(当时掌权的十个大太监,以张让为首)搞的鬼,入宫见皇帝建议驱逐十常侍,重赏有功者。十常侍教唆皇帝驱逐张钧出朝,为安人心,将刘备任命为县尉,小官耳。刘备倒也知足,解散了军队,只带二十多人与关羽、张飞一起上任去了。刚做官才几个月,朝廷又要解散刘备这批人,督邮某某前来刘备地盘撒野,被张飞痛打一番。督邮跑去告状,上头要捉拿刘关张三人,刘备见与朝廷闹翻了,前往代州投奔远亲刘恢。刘恢将三人藏在家中。不久因江南动乱,朝廷命孙坚、刘虞前往讨之。刘恢向刘虞推荐刘备,刘备得以再展身手,打败乱贼。刘虞、公孙瓒,二人向朝廷推荐刘备,刘备得免前罪,当了比前次稍大的官:平原县令。刘备这次当县令干得不错,广积粮草兵马,以待大用。

刘备启示录

人生总是潮起潮落

人在顺利时往往就会下落,越接近成功越容易失手。刘备打黄巾军三战三捷,正干得上手时战争结束了,别人各有关系,一路升官,他就只好干望着勉强找了个小官做。没想到小官没做多久,就被比他大一点的官欺压,刘备倒还忍得,张飞不干,痛打督邮,三人负罪潜逃。不久又闹内乱,刘备三人终于又有了事做,又去平乱,胜利了,朝廷免其罪而加其官,略有升官之势,但也就是个县令。刘备当官不在乎大小,都干得美滋滋的,用当皇帝的手段做县官,收获非小。人生总是潮起潮落,胸怀大志的人就算架一叶孤舟也要享受其中的快感。当然人不能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中飘个没完,总得想办法靠岸。

寂寞不是孤独

人在寂寞时正好调整状态,静下心来与天地对话,与环境合而为一。寂寞是一种意境,深远而悠长;寂寞是一种境界,让人反思自身。寂寞会让人找到自我,分清环境,找到朋友与可做之事。

寂寞让人丰富,寂寞不是孤独。

打黄巾军时,在杀与不杀董卓的问题上刘备与张飞闹过分歧,现在刘备屈居小官之位,三人相当团结。寂寞考验了他们的友谊与信仰,自此之后,他们更团结了。

可以肯定,即使连小官也没得做,他们三个依然会过得很开心,刘备可以继续卖草鞋,张飞可以继续杀猪,关羽还可以往来江湖行侠仗义。他们有大事要做,所以都会很耐心地做完所有的准备工作,并积极应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打击。

寂寞是一场夜雨,伴随着窗前的青灯,让人嚼之有味。

29头一次亮相很关键

明珠自会发光

亮相即闪亮登台。一个人给别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果你一下给人留下好感,别人就始终会惦念着你,说不定什么时候给你提供一个成功的平台。

强者谋事的手段

有时黑夜中看山,能看到有的峰峦微微发亮,这是因为地下藏有明珠。英雄深藏不露时,只在黑暗中偶放光彩。当地火运行把明珠挤到地面时,明珠便一跃而为太阳,照耀山河大地。刘备第二次进发,会同十七路诸侯大军共讨暴君董卓,得以大展身手。

刘备当平原县令不久,闻知曹操号召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马上随公孙瓒前往。路上公孙瓒因见关羽、张飞生得伟岸,问居何职?刘备答曰:“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公孙瓒叹曰:“如此可谓埋没英雄!”他叹的不仅是关羽、张飞,更叹刘备。

十七路诸侯结盟后,刘备终于发挥了较大作用。董卓手下大将华雄迎战诸侯联军前锋孙坚,孙坚不敌,折去一员大将祖茂。诸侯再战,又被斩去袁术手下大将俞涉。诸侯再战,又被斩去韩馥手下大将潘凤,诸侯失色,甚惧华雄。危急之时关云长闪出,温酒斩华雄,为刘备、公孙瓒长了脸。袁绍甚轻刘关张,而曹操赏识三人,示好结交。过了几天,董卓军与诸侯军大战于虎牢关,群英不敌吕布,刘关张奋然出阵,三英战吕布,小胜之。董卓败退,一路烧抢,挟持皇帝从洛阳迁都到了长安。诸侯哄取胜利果实,曹操独自率军追赶董卓,大败而归。诸侯窝里斗,袁绍打公孙瓒,孙坚打刘表,乱成一团。刘备陷入诸侯内战,不能自拔,不过也趁机打败了袁绍,出了口恶气。袁术与刘表夹攻孙坚,孙坚死,其子孙策继其位,暂守江东,招纳四方豪杰。董卓闻孙坚死,愈加骄横。司徒王允用美人计杀了董卓。董卓死后,不久曹操应皇帝之邀进京防守平乱,得以大用。刘备打败袁绍后,不愿深入内乱,引兵回平原县,继续吐纳风云。

刘备启示录

是英雄就会有出头之日

刘备在与众人联手破黄巾军时,只是发挥协同作用,没有显示他比别人厉害。而这次与众人联手讨董卓时,却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关羽斩华雄,二是三英战吕布,都是扭转局面与推进胜利的关键战役,接下来在内战中刘备又打败了袁绍,这次的三战三捷比破黄巾军时的三战三捷更加证明了刘备确实不凡。

明珠不怕暗投,牛刀不妨小试,是英雄就会有出头之日。

谁敢轻我哉

英雄可以忍辱负重,但绝对不可以让人看不起。刘关张三人官职低微,在诸侯中十分扎眼。华雄斩了俞涉、潘凤,众人失色。关羽请战,袁绍轻之。曹操慧眼识英雄,让关羽大展神威,斩了华雄。接下来吕布把各路豪杰逐一教训,耀武扬威,轻视联军无人,又是刘关张上前打败了这武功天下第一的吕温侯。

谁敢轻视一位真正的英雄?无论是袁绍,还是吕布都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代价。英雄的含义并不是天下第一,而是说他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股气势。当然,英雄的本领必须是高强与超强的,否则绝对不能称英雄。

30大人物的行姿

英雄要行仁义

大人物做人做事,绝不抠抠搜搜,而是坦荡心肠,以仁义为上,最大程度地让别人明白自己,信任自己;而小人物做人做事则是像老鼠一样,只会乱打洞。

强者谋事的手段

吃人的叫魔君,救人的才叫英雄。刘备虽然不及曹操霸道,但他能救人帮人,比曹操更有英雄气概。曹操为报父仇滥杀无辜,刘皇叔一心救陶谦,不惜在羽毛未丰时就与曹操这只大隼对抗,是个义人。

刘备打败袁绍后,暂时无事可做。这时曹操为报父仇,兵马浩荡来灭陶谦。陶谦求救于孔融,孔融求救于刘备,刘备大施仁义,致书曹操,为陶谦求情。曹操不理刘备,依然要进攻。恰逢吕布攻曹操,曹操只好放弃徐州,卖了个人情给刘备。

刘备启示录

该救人时一定要救

陶谦与刘备本是朋友,况又有孔融相托。刘备救陶谦一半出于交情,一半出于公义。曹操者英雄也,但英雄也不能滥杀无辜。杀曹操之父的是陶谦的手下张闽,不是陶谦。曹操怪罪陶谦于情合理,株连杀人则非君子所为。刘备阻止曹操杀陶谦是为了行仁义。

刘备知道一封书信救不了陶谦,他已准备与曹操厮杀。这于他本来是无益的事,因为在诸侯会盟时,他与曹操第二次见面已有相知之感,进一步发展就可以合作了。在这节骨眼上,为了陶谦不值得与曹操交恶。但刘备仁义之心十分可贵,他做事凭的首先不是能力,而是良心。他不问自己能不能做到,他只问自己应不应该做,应该做就必须去做,哪怕失败也问心无愧。刘备继承了孔子“知其不可以为而为之”的仁义之风与救世精神,该救人时一定要救,出手不犹豫,同时保持了先礼后兵的君子风度,确实是个大好人。

31向能人学本事

英雄何妨屈身事敌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站在一个山头才能看到更远的山头;贴近一个能人,才能贴近更厉害的能人。假如自己爱充老大,则是低等行为,而推崇能人,则可屈身而强身。

强者谋事的手段

天下英雄不只一个,要想成为大英雄,就要向已经成为大英雄的人学本事。向敌入学习是成功的捷径:一要学敌人是如何成功的,二要学敌人是用什么手段对付自己的。刘备打不过曹操就投降,甘心屈身事敌,为的是先做曹操,再做刘备。

刘备与曹操共讨黄巾军后,又共讨董卓,再加上刘备为救陶谦向曹操说情,两人共有三次接触,第一次印象不深,第二次印象极深,第三次又加强了印象,彼此有了深入了解。

曹操战吕布不能速胜,无暇他顾。这时陶谦病亡,将徐州让给了刘备,曹操闻之大怒:“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耻。”曹操又不分青红皂白,把刘备一起当仇人看,扬言要杀刘备、夺徐州。刘备当然不怕,凛然待敌,但依然以德报怨,没把曹操当敌人。不久曹操入主洛阳,大破吕布于定陶,吕布投袁绍,袁绍不纳,反欲与曹操夹攻吕布。吕布转而投刘备,后与张飞不和,趁刘备不在,夜袭徐州。刘备引兵东取广陵,被袁术劫寨折兵大半。这时吕布来信修好,刘备于是住在小沛。不久袁术要称帝,要灭刘备,吕布辕门射戟,出面调解。刘备暂缓外困,迅速招兵买马壮大实力,与吕布冲突,丢了小沛。刘备无处投身,前往许昌投奔曹操。在此之前,曹操为破吕布曾离间吕、刘二人,知道刘备不凡,刻意交好。

刘备投靠曹操后,二人闭口不谈当初的不快。曹操帮刘备夺回了小沛,刘备帮曹操灭了吕布,二人又顺势打败了袁术袁绍,合作愉快。

刘备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