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名门家训
4447900000030

第30章 梁启超家训(1)

梁启超(1873年—1929年),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其着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中国之武士道》的启示——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性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声誉卓着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这是人所共知的,而且他在忧国忧民、勤奋着书、匡国济世的同时,还对下一代进行了成功的教育。他将自己对教育的感悟用于自己的儿孙身上,言传身教,悉心培养,最后让九个儿女在长大成人之后各有成就,而且和他们的父亲一样都怀有浓烈的爱国情感。

中国是一个重视家族的国度,中国人向来喜欢关注豪门大族的子孙后代。梁启超一家就是不折不扣的名门世家。当我们谈起梁启超时,总会谈到他家教的成功,继而想到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三院士,这个时候,相信每个人心中都会对梁启超对儿女超乎寻常的成功教育赞叹不已。“一门三院士”,这种现象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就是在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推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终是和梁启超对孩子进行的全面而严格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的。

作为历史人物,梁启超一再被提起,他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精神生活当中。梁启超成功的家庭教育使得梁家满门才俊,这无疑对当代中国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和借鉴性。

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梁启超目睹了中华民族一再受辱的局面,他发现,民族精神的孱弱是中华民族衰弱的根本原因。为了能够唤醒国人自立自强的精神,梁启超写下了《中国之武士道》,力图发掘古代的尚武精神、刚性文化,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

自立自强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几千年以来,中国人都崇尚自立自强的精神,中华上下五千年,涌现出的道德高尚、成就辉煌之人,无不是自立自强的人。数千年来, 中华民族发扬自立自强的精神,创造了璀璨无比的东方文明,对于当代人而言,更要继承并发扬这一精神。同时自立自强也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难以自立自强的人,也必定难以在这个社会生存。

名门家训析要:自强自立是每一个人成才都要具备的条件和品质。

在社会上生活的人,不仅要学会生存,还要有自立自强的能力,在自强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多吃苦,多多地接受磨砺,只有父母放开双手,孩子才能够获得足够的发展空间,自由翱翔。

从撒切尔夫人的故事中,我们便能明白,让孩子具备自立自强的精神是多么重要。

撒切尔夫人作为一个在世界政坛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女人,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父亲对她性格的塑造。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英国前首相。

1925年生于英格兰肯特郡的格兰瑟姆市。

1975年2月,她竞选保守党领袖获胜,成为英国政党史上的第一位女领导人。

1979年5月,她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同时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她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

1983年6月,保守党再次在大选中获胜,她连任首相。她任职期间工作勤恳,政绩卓着,被称为“铁娘子”。

玛格丽特的父亲名叫罗伯茨,他是一位鞋匠的儿子,后来他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攒了一些积蓄,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以维持生计。罗伯茨有着广泛的爱好,他热衷于参加政治选举。玛格丽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耳濡目染,读了许许多多政治、历史、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在那个时候对于政治已经了解得相当多了。

玛格丽特的父亲对她管教甚严,他极其注重培养女儿的独立性,他希望玛格丽特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在玛格丽特十岁的时候,她就开始到父亲的杂货店里做助手了,父亲总是为她分配一些任务,而且绝不允许玛格丽特说自己无法完成,因此年幼的玛格丽特从小就显得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独立,也更加能干。

自小受到严格管教的玛格丽特在进入学校以后非常羡慕自己同伴们的生活,因为他们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到街上闲逛。而到了周末, 他们又会去郊游野餐。但是罗伯茨经常这样教育女儿:要有主见,有自己的理想,特立独行、与众不同最能显示一个人的个性。在父亲严格的教育下,玛格丽特明白,在玩耍和学习之间,自己必须作出一个选择,经过再三思量,她下定决心,放弃和同伴们玩耍的机会,转而去做对自己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阅读。

这种家庭教育让玛格丽特具有高度的独立性和自信,她常常在学校里听别人演讲,然后总是第一个站起来大胆提问,而其余的女孩子往往因为害羞而怯于开口。到了后来,玛格丽特就开始自己寻找机会上台演讲,虽然当时她的演讲水平普普通通,但是面对他人的非议,她没有气馁,而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独立自信、我行我素的个性。

罗伯茨对女儿的要求虽然严格得近乎苛刻,但是他始终坚持着一个最为明确的目标,就是培养女儿独立的人格。经过他的悉心栽培,玛格丽特终于从一个普通的女孩成长为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连任三届的英国首相,执政时间长达11年。

真正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会打开生活的樊笼让孩子出去闯荡,因为,只有让孩子懂得生活的艰辛和来自困难的挑战,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什么叫做坚强。而假如孩子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臂膀之下,虽然安全舒适,但只是弱不禁风的小花,没有自我照顾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只有软弱性,没有坚强的品质,当他们日后走到社会上,也会因重重阻碍而把他们脆弱的心理防线击溃,从而心灰意懒,甚至自暴自弃。

成长链接:让孩子早日具备自立的能力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自立自强的能力,希望孩子走上社会之后能够脱离父母自己拼搏,开创一番事业。因此,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要培养他自立自强的能力,具体措施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帮助孩子制订奋斗目标。家长要根据自己家孩子的具体情况,制订切合实际的奋斗目标,目标不可定得过高,以免让孩子心理产生挫折感,从而失去信心。孩子每达成一个目标,父母就应当及时予以鼓励,这样孩子就会更加自信,同时也会增加一点自强精神。

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当孩子的身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有了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尽量让孩子自己做,家长不要事事包揽。

如果家长不分大事小事,统统自己替孩子做,孩子就会养成依赖性,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让孩子多些主动性,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自己去做,自己做个“懒”人。比如说,让孩子自己穿衣服,或许他会把扣子系错,袜子穿反,但是孩子只有从第一次的错误中汲取经验,下次才能做得更好。渐渐地,就有了自理的能力,便不再需要父母帮忙穿衣服了。

增加孩子的社会实践,让他在实践中自己养成独立的能力。在国外,很多家庭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假期去外出打工,自己赚钱,培养独立性。中国家长在这一点上应当向国外的父母们学习。让孩子出去亲身实践比告诉他一千遍起到的效果还要好,因此,家长要适当地增加孩子的社会实践,帮助孩子不断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