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自助者天助
4438800000026

第26章 藐视困境,坚强地面对一切(3)

你想知道通往一事无成的捷径吗?向压力低头,慌慌张张逃跑,不冒任何风险,把勇气抛掉,换上谨小慎微,时时作最坏的打算……

真的,担心风险是通往一事无成的捷径。因为人生就是风险,我们没有必要学会遇到风险就逃跑,要乐观地面对它。凡事作最坏的打算,你十拿九稳会得到最坏的结果;凡事作最好的打算,你十之八九会如愿。

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

那些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的人,即使犯了错误,也不大可能被压力压垮。橄榄球员罗术?斯道巴赫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在他为达拉斯牛仔队效力时,有人问他传出一个球之后球被对方队员截住时他会作何反应,他回答说:“我扔出一个球之后,迫不及待地再拿到那个球,迫不及待地再扔。”

“又被对方截住怎么办?”那人反问。

“那就更迫不及待地再扔。”斯道巴赫回答说。

因为斯道巴赫球技出色,他对逆境的反应不是被压倒,而是有继续打下去的强烈愿望。在自己的强项上努力的人都会有这种反应。

从超负荷的道路上脱身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就像一个站在自己的田地中央的农民。这个农民说:“我用不着出去干活,我被活包围了。”我们把越来越多的任务包揽在自己身上,最后无法把这些事情办好,于是,压力就产生了。

有时我们要暂停承接任务,从超负荷中脱身。如果你是那种喜欢尝试新事物和包揽一切的人,你要每过一段时间就停下来,提醒自己不可能既无所不干,又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处理好。抛弃无足轻重的事情,做最重要的工作,可以大大减少你的工作压力。而在做重要工作的时候,你也应该切记,不要用自己的健康为获取成功的代价,任何成就都不足以弥补这种牺牲,或由此而来的压力。

勇敢地面对疾病

健康的身体的确十分重要,没有人希望自己生病。但天有不测风云,也许正当一个人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的时候,却遭受了疾病的打击。悲观、失望乃至绝望随之而来,我们没有权利责备他面对疾病的表现,或许袁和的故事,会给他以启发,给他以更多的勇气。

袁和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姑娘,为了能出国深造,她一边在街道工厂里靠糊纸盒赚钱,一边学习英语。她凭着顽强的毅力,通过了托福考试,被马萨诸塞州蒙特?荷里亚女子学院录取。但是她刚到美国才两个月,就被医生诊断为得了癌症,且癌细胞已经转移。但是这位柔弱纤细的中国女孩儿,没有被死亡与不幸吓倒。她说,我还想读书,我要拿到硕士学位,这是我到这里来的目的。按照经验,她只能再活半年,想要得到硕士学位,简直是一种美丽的幻想。袁和是清楚这一点的,但是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坚持,我一定会胜利。她仿佛忘记了自己是一个被现代医学宣判了死刑的人,她拼命地读书,把死亡当成自己生命的拐杖,倚着它,无所畏惧地前行。有一次她晕倒在宿舍里,在冰凉的地上,她整整昏死了近10个小时。尽管她也曾胆怯过、犹豫过,痛苦难耐时,也想放弃追求。但她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人的懦弱和绝望中自杀的念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苦熬,与死神的抗争,袁和终于穿着长长的黑色学袍,一步步走上了学院礼堂的台阶,接过了院长亲手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教授们和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们,在台下为她鼓掌。人们从她身上看到了勇气,看到了无畏,看到了人格的力量。袁和并没有停止她生命的进程;她又决心以顽强的毅力去攻读博士学位。但是,没过多久,病魔便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

面对无法救治的疾病,袁和却不惧怕、不怯懦,在有限的时间里,她更加珍惜一切,她让这有限的生命变得极富意义,用心去体会生活的每一天。《哈佛学报》评论说:“袁和的一生是关于勇气的一生,关于理想追求的一生……”

疾病是令人痛恨的,但对于强者而言,疾病却可以使自己对生命重新定位。例如袁和,她知时日无多,为了理想必须努力。其实,生活中许多疾病并不总如癌症那样可怕,许多疾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这需要患病者更加警觉人生的宝贵,更加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总之,面对疾病,没有人能够帮助你面对,是绝望放弃,还是勇敢面对,全由自己决定,但毋庸置疑,后者更有意义。

在不幸中磨练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一个55岁的人患了心脏病,不得不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失去了从前属于他的选择权力;中年丧偶,老年丧子,他们就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然而,更为不幸的是,很少有人知道怎样来使自己度过这些不幸的岁月。

对于悲痛,很多人并不了解。一位学生说,他的叔叔因婚姻破裂,终日焦虑不安,伤心流泪。问他这件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他说在四个月之前。这个学生并不知道战胜痛苦需要一定的时间。具体时间的长短,是由受损害的程度而定的。对于亲人长期卧床不起或者夫妻关系渐渐恶化的人,由于已经持续了一定的时间,他们能预料到死亡或离婚的不幸迟早会发生,因而,当不幸发生后,只需要几个星期或几个月就会医好心灵上的创伤。

如果亲人突然死亡,不可预料的悲剧突然降临,例如突然生重病需做大手术,或遇到车祸等等,那么,悲痛的时间将会持续一年以上。如果对遭到不幸的亲人抱着“恢复健康”的希望,当希望破灭的时候,往往会使他们更加悲痛。

需要了解的是,悲痛并不是一种精神病,但有时的感觉却似乎是如此。失眠、忧虑、恐惧、愤怒,聚积在一起,使人感到快要“发疯”了。其实,这些情绪都是悲痛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了解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一位丧妻不久的男人晚上下班回家,一打开门,会闻到妻子做菜的香味。尽管事实上并没有人烧菜,这只是他的幻觉。如果你问这位男人,他会告诉你他妻子已经去世,不过他晚上还能听到妻子在做夜宵的声音,像她活着的时候一样,他痛苦得难以自制,对失去的爱妻昼思夜想。因此,常出现类似的幻觉。

在悲痛的最初阶段,人们常常平静一阵,悲痛一阵。人们由于不相信所发生的事情,而感到茫然、悲痛、抑郁,渐渐控制了他的情绪,而在几个月内都难以摆脱,身边的每一件事都会使他触景生情,回忆起痛苦的往事,丧偶的人会注意到每一对如胶似漆的夫妻,幸福的人仿佛到处都有;如果有人破产了,他就会注意到每一个成功者,仿佛只有自己如此不幸。

悲痛的人往往摆脱不了自己的感受,他们常常避开一些熟人和地方,独自苦思冥想,让时光慢慢地磨去心灵的创伤。

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的悲痛宣泄出来,痛苦的过程就会缩短。但是,对于痛苦的历程,每个人必须以自己的方式去度过。

对大多数人来说,和自己的知己朋友交谈是宣泄悲痛的有效方法。也许,你不愿向朋友讲述自己的不幸,但从亲友的关怀和友谊中,你会汲取力量,战胜伤痛。应该认识到,把痛苦闷在心里,只会加剧自己的创伤。做一些你喜爱做的工作,会减轻你精神上的重压。让自己行动起来,最初可能会有困难,但做起来就会发现,工作有巨大的治疗价值。因为在工作中你会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就会发现自己的力量,从而增强信心和勇气。

如果你留在家里,就为自己列个时间表,紧张而有节奏地生活。虽然,开始还只能洗洗衣服,买点东西,外出散步,这些对你的身心健康也大有益处。甚至打打扑克,下下棋,看看电影,听听音乐,都能起到精神安慰的作用。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帮助你建立自尊心,缓解思想上的抑郁。睡觉之前洗个热水澡,即使一个人吃饭也把餐桌布置得漂漂亮亮,或者买一束鲜花插在花瓶里,这些小事也会使心情愉快起来。

在生活中坚定信念,也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威托?福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关在纳粹集中营里。他的全家都在大屠杀中被害了,而他却以顽强的毅力艰难地活了下来。在那非人的条件下,他坚信光明一定能战胜黑暗,这个理想给了他无穷的力量。他想象战后给学生们讲述痛苦也是一种磨练,就决定忍受难以忍受的一切。他引用尼采的话自豪地说:“那些没有毁灭我的东西,使我变得更坚强。”

把下岗变成机遇

失业是不幸的。但是,在我们的一生中,往往会经历失业的痛苦。有时是从一个工作跳出后在寻找下一个职业的过程中,有时是毕业后,或是由于生活中的某些原因而失业。

如果你面临下岗的境地,那么你该怎么办?积极的态度是把下岗视为一种人生的机遇,变不利为有利。

保持积极态度

首先,保持积极态度。别让自己闲下来。从事零星工作有助于你打发时间,取得收入,还能使你有机会结识一些新人。零星工作或临时性工作还能使你有时间去寻求新的工作——联系、写信、面谈以及打电话。告诉对方你在寻找理想职业的同时,正临时从事零星工作,这表明你的自信和进取。如果这正好与你的最终职业目标属于同一领域,则效果会更佳。

失业的时候,要准备利用任何一条有可能使你获得工作的途径。信件、电话和个人之间的接触,都能成为你寻求职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说来,寻求职业的人在取得进展之前,需要和潜在的雇主进行联系,为自己确立在四个月之内和几个人进行联系的目标,较之在两个星期内必须获得工作的想法更能有效地缓和焦急不安的心情。应保持积极活跃,而不只是被动地依赖报纸和职业介绍所。走出家门去寻找职业,切忌在家里守株待兔。

对自己充满信心

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生命能力极度降低的时候,当我们强烈地感到自己难以适应今日的市场竞争的时候,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变得非常虚弱的时候,请记住不要说:“我不行”。

只要你肯用心去找,你愿意做一回死而复生的冲破心理极限的体验,愿意去学习新的技术,最终,你会发现自己的生命能力恢复了,提高了,你会自信地说:“我行”。

一位出租车司机说:“我也曾是一个下岗职工。不过,我是主动要下岗的。因为干着实在没劲儿,厂子已经两年多开不出支了。工人们聚在一起就是侃大山,每个月就发200多元钱生活费,医药费报不了。我爱人常年休病假,孩子上学花费又大,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这么下去可不行。我狠了狠心,把工作辞了,学了个车本,开始在一家出租车公司做出租车司机。累是真累,一天下来,有时连口水都喝不上,晚上回家,全身就跟散了架一样。但真的挣到钱了,家里的日子也比以前好多了。”

挖掘自身潜力

每个人都有别人意想不到的潜力,只不过平时没有把它开发出来而已。因此,下岗的时候,就是全面挖掘自身潜力的时候了。

获得1996年金陵“尹氏杯”美发美容大赛晚宴发型优秀奖、1997年南京个体私营美发比赛晚宴发型季军、1997年南京市百万职工技能练兵暨第三届职业技能竞赛美发师技能总决赛第一名、南京市技术能手称号的刘巧云就曾是一名下岗女工。她17岁进区服务公司学理发手艺,本想稳稳当当地吃一辈子公家的饭,没想到,40岁那年,她下岗了。那是1993年的初春,她下岗后,孩子正念小学,婆婆已70多岁,丈夫的单位效益也不好,一个月就有二三百元钱,她头一回尝到了失眠的滋味。她不能这样等下去,她要养家糊口,她有技术,为什么不干呢?

于是,她将自家的老屋改造一番,开了个理发店,头一天营业就做了30多笔生意,营业额80多元。虽然腰酸背疼,但她开心极了。她的理发店红火了好几个月后,顾客便渐渐减少,她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从一个外来打工妹那里得知别人嫌她的发型跟不上潮流。于是她开始学,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街上看见一个发型别致的女孩,她会跟着别人后面看很长一段时间。就连看电视的时候,关注点都不在情节,而在演员的发型上。就这样,她创造推出了一款又一款的新潮发型。她的盘发技术出了名,慕名而来的络绎不绝。她非常感激这段不平常的经历,她对自己的成功说了一句大实话:“人都是给逼出来的。”

如果她不下岗,她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正是下岗使她不得不进入竞争的市场,正因为下岗才极大刺激了她的生存欲望,她不得不面对被安逸的生活工作环境弱化的生命能力,并冲破这一极限,重新调动自身原本的生命能力,恢复并提高这些能力。对积极发挥自己潜力的人来说,下岗是一次实实在在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要勇于提高自己、开发自己,终究会变不利为有利,迎来生命中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