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绑匪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勒索巨额赎金,李嘉诚毫不迟疑,火速行动,按时、足额把钱送去,儿子终于得救,之后警察介入,将绑匪绳之以法。几乎同一时期,香港另一富商的儿子也被绑票,在钱的数目上该富商和绑匪讨价还价,行动迟缓,儿子就被撕了票。两相比较,你不得不佩服李嘉诚洞明世事的气魄。
钱和生命相比究竟能算什么?但就是有人不明白。与李嘉诚吃亏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富商因不想吃亏,态度强硬,结果酿成悲剧。所以我们说:“好汉要吃眼前亏”,因为眼前亏不吃,可能要吃更大的亏。
“好汉要吃眼前亏”的目的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其他的利益,是为了自己更长远的打算,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更大的损失或灾难,甚至把命都弄丢了,哪能说未来和理想?
可是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而与对方搏斗,有些人因此而一败涂地,不能再起;有些人则获得“惨胜”,元气大伤!
汉朝开国名将韩信是“好汉要吃眼前亏”的最佳典型。想想看,若韩信不吃亏,恐怕一顿拳打脚踢,韩信不死也丢半条命,哪来日后的统领雄兵,叱咤风云?他吃眼前亏,为的就是保住有用之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大丈夫能屈能伸,能刚能柔,就是源于韩信的典故。在常人看来,胯下之辱绝对让人不堪忍受,然而韩信爬过去了,而且爬过去以后拍拍身上的尘土扬长而去,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所以,当你在人性的丛林中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千万别认为“可杀不可辱”,也要吃吃眼前亏,这样或许能全身而退。
思维病十八:羞于说“不”帮了别人害了自己
“不”这个字好写,音节也简单,但拿到人与人之间,却很不容易说出口。很多老实人或因为感情因素,或因为个性关系,或因为时势所迫,无法把“不”说出来,因而吃了大亏。
动物会不会有“不好意思”的行为,这得问动物学家才知道,不过看来是没有,因为动物的动作都出自本能,无论是觅食或是求偶,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人和动物不同,人会“不好意思”,之所以会如此,除了本身性格因素之外,礼教的束缚及文化的熏陶也是重要的原因,所以有些人动不动就“啊,不好意思!”这种“不好意思”的特质有时很“可爱”,有益人际关系,但相对的,有时也会让人失去很多该有的权益及机会,因此,“不好意思”的性格特性有必要加以调整。
事实上,“不好意思”都是自己想的。也就是说,这是一种个人的反应,像有些事根本与道德、羞耻无关,别人也不认为做了这种事应“不好意思”,但有些人就是不敢做,例如追求女朋友,有人就会“不好意思”,这种“不好意思”就是自己想的,而不是别人想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勇气说“不”,往往就会变成这种情形:软土深掘,得寸进尺。常常要求他、拜托他——当然他并不一定会有损失,但造成损失的可能性相当高;而最重要的是他无法说“不”,最后会越来越难以说出口,而一旦说出口,常常就造成很大的损失。
当今世界,人人暴露欲望,个人展现实力,慢一步就没有了机会,因此面临生存竞争,你应该认清“不好意思,自己想的”的真相。如果你“不好意思”,别人反而笑你笨,尤其以下三件事,你绝对不能“不好意思”。
关于权益的事,你千万不可“不好意思”,你应该大方大胆地争取、保护,你如果因为“不好意思”而丧失权益,是不会有人感激你的。
想拒绝的事。很多人就因为同事、朋友、亲戚的关系而不好意思拒绝,于是借钱给别人、为人作保、甚至蹈险为其“两肋插刀”。结果一句“不好意思”,帮了别人,害了自己。
该要求的事,很多人就因为“不好意思”,而有很多话“不好意思”说,结果事情做不好,对方得不到好处,你也苦了自己。这几件事如果能做下不会“不好意思”,在人性丛林里就不会有生存的问题了。
思维病十九:放不下架子,把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
有一个人去参加一个非专业性会议,到会六十多人,没人认识他这个处级干部,也没人理他。他自己由于当了几年官,已经养成了让别人找自己谈心,围着自己转的习惯,当然不会自己去找别人聊天。结果游玩时别人成群结队有说有笑玩得很开心,而他却独自一人,玩得很乏味。这个人后来才想到,自己很少找别人聊,天天又板着一副面孔,别人当然不会与自己结交。意识到这点后,他就主动找别人聊,会议结束时也交了几位朋友。
自傲的人往往惹人讨厌,若因为身居高位便洋洋自得,摆出副“黑”的模样,则离倒霉不远了。高傲者纵然有功绩,也会令人唾弃。
五代时,骁将三景有勇无谋,凭一身武艺为梁、晋、汉、周四朝效力,做到了节度使,宋初封太原郡王,死后追封岐王。他的几个儿子也和他一样,骑射之外别无所长。大儿子王迁义跟随宋太祖打天下,功不大,官不高,却自以为了不起,好夸海口,经常抬出他父亲的大名来炫耀,逢人便宣称“我是当代王景之子!”人们听着好笑,都称他为“王当代”。
富贵者,当权者本来就容易骄傲,看不起地位不如自己的人,但是作为统治者,如果不能礼贤下士、虚心受教,他就可能因为自己的骄矜之气而失去政权,富贵者则可能因此失去自己的财势。
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在获得成功后往往居功自傲、唯我独尊、狂妄自大,这种人个性意识一旦得到强化,轻则滋生骄傲自满的心理,重则无视国法,甚至走向自我毁灭。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经常能看到。具有骄矜之气的人,大多自以为能力很强,很了不起,做事比别人强,看不起别人。由于骄傲,则往往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由于自大,则做事专横,轻视有才能的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
话又说回来,从整个社会来讲,还是得有人管理、有人做官。问题是对做官者来说,放不下官架子,不能真正地把自己视为普通人,而是把自己放在别人之上,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若放下架子,无法忘记自己的地位,就听不到下级或群众的意见,就会自己孤立自己。有身份的人越是摆架子,挖空心思地想得到别人的崇拜,实际上能否获得别人的崇拜取决于值不值得别人尊重,有无虚怀若谷的胸襟。想靠巧取豪夺是不成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容易目空一切,自高自大,很显然,此时的摆架子不但对他们的成功毫无益处,反而成了阻碍他们走向成功的“绊脚石”。
思维病二十:站在自己立场看问题
一位朋友讲过这样一个笑话:一火车包厢里坐了四个人,一位中年妇人,一位妙龄女郎,一位持枪的警察,一位被押解的小偷。火车过山洞时,漆黑的车厢内突然听见“喷”一个响亮的亲吻声,紧接着“啪”的一下清脆的巴掌声。
火车出了山洞,四个人中只见警察脸上印着红红的手指印,包厢内一片沉静,充满了尴尬的气氛,大家都沉默着不开口。
中年妇人心想,这警察真不正经,乘着漆黑去亲人家姑娘,看不出,这姑娘还是一个端庄娴淑、不随随便便的孩子。
妙龄女郎心里想,这个警察也真是,放着我这个年轻貌美的姑娘不理,偏去吻一个年老色衰的女人,大概是恋母情结吧,瞧他脸上红红的指印,也怪可怜的。
警察委屈极了,心想,真是倒霉,这小偷去吻人家姑娘,账都算到我的头上来了。看来解释也没有用处,只怕是越描越黑。
只有那个小偷幸灾乐祸,哈,我亲了自己的手背一下,再狠狠给了这警察一巴掌,既报了他对我太坏的仇,又让他有口难辩,真是太过瘾了。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面对未知的事物,人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想法揣度事实的真相,并且以为自己的揣测准确无误,就像盲人摸象一样,而面对同一事物,也因为各人的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不同,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成语盲人摸象的寓言也同样反映了站在自己立场上看待问题,每个盲人各执己见,议论不休,都认为自己认识到了象的真面目,因为各自执行自己的见解,才会产生象是根木头,象是条蛇,象是一堵墙的荒诞结果,这几个盲人还彼此不服,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让了解事物真相的人贻笑大方,岂不知却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我们生活中的确有那么一些人,总认为自己的方法是对的。确实,人这个主观的动物总喜欢自以为是,处理问题,面对世界,与人际交往,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时总是固执己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从而导致失败,足见固执己见之害。
真理就像上帝一样。我们看不见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通过它的许多表现而猜测到它的存在。真理往往细弱如丝,混杂在一堆假象里,阻碍我们去敲响真理的门,对不了解的事,对尚未为人所知的领域做出错误的判断。
“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也仅只是一种形象而已,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感觉器官只是用来搜集信息的,思想才是一种本质的跨越,“人没有思想,无异于芦苇般脆弱。”
思维病二十一:不再年轻成为很多人的心病
“我感到我已老了,我的生活很沉闷。”一位三十七岁的男士说:“每天早上起床,然后上班,下班。回到家里又是千篇一律——看报,吃晚饭,做点小事,看电视上床睡觉。然后又是起床,上班。”“30岁之前干起工作令我兴奋,但现在,我已经失去了冲劲。以后的日子我该怎么办?想到未来岁月永远是这个样子,我很难过。”
这个已过中年的人因自感已过30,他不知道怎样摆脱他的心理困惑,因此感到害怕。不过,如果他能接受事实,承认自己正处于一个特殊阶段的中点,那么,他便可以选择重新开始。
有人说,年龄是一个误区。对于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来说,年轻可以是个好幌子。倚小卖小,一声“年轻人犯错误,连上帝都要原谅”、“年轻没有失败”就轻轻带过了年轻人全部的过失。对于意志消沉、雄心不再的人来说,年长是个借口。倚老卖老,一句“老啦,来不及了!”,就可让他心安理得地袖起手作壁上观。
年龄,是很多年轻人的一块心病。年龄小的时候,觉得自己阅历浅,在那些老大哥、老大姐面前抬不起头、直不起腰。等到年过30,又时时感受到来自小弟弟、小妹妹们的威胁。
年龄在随着岁月一年年增长,一过了30岁很多人便开始对自己不自信,免不了对规规矩矩变化的年龄遮遮掩掩一番。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年龄敏感区”,无论男女,一过30岁最怕人知道、谈论或揭发自己的真实年龄。即使自己想到或别人提到类似问题时,也会非常敏感,联想多疑,从而带来了苦恼。有的则因为年龄问题,比如找不到合适对象,或在职场上因为年过35岁屡遭晋升障碍而积郁自卑、性情孤僻古怪,造成心理变异,甚至轻生自杀。
年轻人要防“心衰”。所谓“心衰”并非指生理上的心力衰竭,而是要防心理衰老。
人的心理衰老有哪些表现呢?
自卑,往往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胆小怕事、不爱交际、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常有等死念头。
多疑,固执刻板、因循守旧、疑虑缠身,常以许多莫须有的清规戒律来自我约束。有的则突出表现为恐惧,怕有飞来横祸殃及自身,尤其对自己的疾病所忧更甚,常将普通疾病疑为癌症等。
敏感,心胸狭隘,嫉妒心重。他们常因一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因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而耿耿于怀。唯我独尊是其特性。
思维病二十二:做人低调是一种美德
不知你发现没有,中国人总有一个共同的比较常见的特征,就是不爱出头。中国古语有“出头的椽子先烂”“人怕出名猪怕壮”等语,不知是否受这种“明哲保身”哲学的影响,中国人中有许多人,在公众场合中特别不爱表现自己,总是想把自己藏起来。
这种社交恐慌症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害羞。害羞有三种类型:一是气质性害羞,即气质比较沉静,说话低声细语,见到生人就脸红,甚至常抱有一种胆怯的心理,举手投足,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二是认识性害羞,造成这种害羞的主要原因是过分注重“自我”,患得患失太重,生怕自己的言行被人耻笑,因而老是受环境和别人的言行支配,缺乏主动性,久而久之,便羞于与人接触,更羞于在公开场合讲话;三是挫折性害羞,这种人以前并不害羞,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连遭挫折,变得胆怯怕生,消极被动。
之所以会产生社交害羞心理还来源于我们的传统教育思维。我们从小总被教育:“谦虚是一种美德。”什么是谦虚呢?谦虚是有本事而又不自高自大。
谦虚是东方人的思想,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一个低调的人通常被称为具有谦虚美德的人,一个含蓄低调的人。传统思维认为,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地步。确实,在做学问、在与人交往中,谦虚会使你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功。但是在表现自己方面,如果你很有才华,而且别人已经很了解你的才华,那么做人低调会令你显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是一种让人景仰的美德。
的确,你低调时就显得对方的高大;你朴实和气,他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亲切、可靠;你恭敬顺从,他的指挥欲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得很默契、很合得来;你愚笨,你就愿意帮助你,这种心理状态对你非常有利。
相反,你若以强硬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手,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正因为这个道理几乎所有人都明白,因此有许多人不愿意扮演自己的分内的角色。他们渴望的是躲起来,不被人看到。他们愿意观看别人的表演,但轮到他们自己演,就很犯怵。
这是因为这种人天生不爱表现自己,不愿处于被人注视、别人评说的境地,因为他们担心会受到不好的评价。殊不知,那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人生态度。因为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必然有自己的角色,是无法逃避的。如果你逃避,只会使自己在生活中处处处于被动地位,最后与成功无缘。总之,只有表演的好与不好之分,而没有演与不演的选择。
2、语言错位伤生
你所说的每一句话,就构成了你的命!
过去我们重口才,今天我们重口德。二流人物重口才,一流人物重口德。没口德的人,决不会有品德。口才有可以当场打动人,口德却能持久地征服人。管住你的嘴,祸少人不累。下面是没有口德的四大危险——
一是出言不择惹人怨;
二是出言不节惹人恨;
三是出言不吉惹人烦;
四是出言不谦惹人嫌。
口才与口德的区别就在于:口德重德,口才重技;口德重帮助别人,口才重展示自己;口德在于尊重他人,口才重显示自我魅力;口德重长久关系,而口才重达成一时之目的;口德重诚实和真理,口才重词句华丽,多姿多彩;口德者慎言,口才者多言;口才让人口服,口德使人心服。总之,没有口德轻则无亲无友,重则丧家亡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