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四大家族发家秘笈
4438400000023

第23章 孔门望族(6)

国库局一接到财政部的密函,局长吕咸立即转令各省中央银行分行.迅速将尚未售出的美金公券5000万美元,全数由中央银行业务局购进。

结果,尚未售出的美金公债券余额,如数地交给各地的分行。按照正常手续,各地分行收到各地的美金公债券后,应立即转交给业务局承购,然后缴存国库。可是,吕咸局长却没有按常规手续去办,而是拟了一个签呈,说:“查该项目美券销售余额,为数不赀,拟请特准所属职员,按照官价购进,符合政府吸收游资原旨,并以调剂同仁战时生活。”吕咸又选定一个最“利市”的日期,送请孔祥熙审批。这下正中早已馋涎欲滴的孔祥熙下怀,于是他就大笔一挥,批个“可”字,却没有签名,仅盖上“中央银行总裁”的小官印了事。吕咸在得到合法手续之后,便开始分期分批地侵吞起美金公债余额来,第一批购买美金公债350.426万美元,照官价折合法币7008.52万元,尽先送归孔祥熙一人独吞。不久,他们又购买了第二批美金公债余额,数量为799.574万美元,照官价折合法币15991.48万元。

孔祥熙、吕咸在鲸吞美金公债券时,国库局将第一批美金公债余额350.426万美元开出传票之后,照例必须附有签名的领据,但由于干的是见不得人的勾当,没有人敢签名具领,也未附有领据,仅以债券科副主任徐俊卿收据一张作为附件。但是,这样也蒙混过关了。

第一批、第二批贪污舞弊的债款合计,共达美金1150.992万美元。当时重庆《国民公报》所载美金公债券最低市价为250元,贪污犯们仅照官价折合法币20元购进,而且仅以期票换美券,即以票换票,买空卖空,这样赚取的巨额差价为264700多万元。

【点评】贪官的本质是趋利的,怎么赚取利润,怎么发财,他们是很能精明地筹划的。蒋介石借到5亿美元的巨款交给孔祥熙让他计划如何使用,可是孔祥熙见利忘义,伙同吕成等乘机对美金公债进行“合法”贪污。孔一人第一次就独吞了7008.52万元。国民政府有此财政部长,不垮掉,那真是没天理了。

【运用】蛇能吞下直径比它身体还要粗大的食物。食物在蛇的腹腔里滑动把蛇的身体凸起很大一个包,人们总感觉蛇一定撑得很难受。

而动物学家却告诉我们说“蛇正痛快着呢”。那是饱食后的痛快。根据蛇的这一奇特现象人们总爱说蛇能吞象。当然蛇是吞不了象的,那太夸张了。

孔祥熙一下子就吞进了七千多万。总觉得他吞进了一头象。这是四一年啊,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年代,整个中国人民面临着战争,饥饿,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前方的将士们在浴血奋战,流血牺牲。而孔祥熙却大发其国难财。

聚敛之臣落下帷幕

只顾聚敛钱财是一个人的致命弱点。拥有权力是为了做更多的善事,更大的善举。然而,孔祥熙不是这样。为了拒缴税款,他利用“大灰狼”挡驾,拿势压人;为了捞到更大的好处,把国家大事当儿戏,以致使得蒋介石抱怨他“不能这样不上路子”。尽管孔祥熙老谋深算,且与蒋有“共进退”之举,仍然“人算不如天算”,不得不告别官场。

抗税有招女儿把门

【引语】孔二小姐对前来催缴税款的胡忠民又一次狂笑:“我们欠国家的?你真会说话!国家是谁?国家就是我们!委员长是我姨夫,财政部长是我舅舅。实业部长是我爸爸,他们就是国家。应该由其他人给我们送钱,而不是让我们给别人出钱!”

【事例】1932年底。这天,孔祥熙看报纸的眼突然瞪圆了。在《中央日报》的广告栏里,竟出现了南京特别市长的通告。一个是《减免小商小贩捐款的决定》,一个是《清查房产契约,催缴大户税款》。

南京市长的通告登了几天。全南京的巨商富贾和洋行买办都炸了锅。

南京自1929年正式定为首都以来.谁从中央大员、外国商行那里收到过税捐?这些人一个个全仗着自己的官帽和关系,明顶暗拖,甚至有时连象征性的一点钱也不缴纳。这新任市长石瑛难道不知道这种情况,还要在报纸上发布通告?如果收不上来要栽他自己面子,如果硬收,那就免不了一场大动荡啊!

但这个石瑛选择了一个有魄力又有能力,自身廉洁的胡忠民,做南京的税务局长。俗话说:“一户看一户,虾来咬着鱼屁股;一家看一家,鸡子咬着鸭尾巴。”前家不缴,后家当然也不愿缴,而且理由又简单又充分。两人商量来商量去,决定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工商部长孔祥熙身上开刀。

孔家的祥记公司在南京有分号,宋霭龄作股票债券生意,孔祥熙倒卖过几处房产,以前的不算,仅近两年孔家就应缴税款4500大洋。清清楚楚的催缴税款单专人送到了孔家,末尾注明限3日内缴清。

孔祥熙夫妇对此深感头疼。在胡忠民带着税警团亲自出面催交的那天,孔祥熙和宋霭龄都不出面,将人称“大灰狼”的孔二小姐孔令伟作为拦路虎。孔二小姐抱着双肘横在院子里。

“税收是国家主要财源,纳税是公民必尽职责,拖延要加收罚款,抗拒要受法律制裁!”胡忠民一字一顿地说。

孔二小姐斜着眼:“你是哪位?”

胡忠民递上“派司”:“南京市税务局局长胡忠民。”

“南京——税务局长——哈哈,哈哈……”孔二小姐放肆地浪笑着,几乎要蹲到地上,突然她收住笑声,恶狠狠地说:“你那个官呀,还不如我爸左脚小拇指指甲盖旁边那个小肉瘤大!也敢到我家来要钱!”

胡忠民不为所动:“不是我向你要钱.是你们欠国家的税款!”

孔二小姐又一次狂笑:“我们欠国家的?你真会说笑话!国家是谁?

国家就是我们!委员长是我姨夫,财政部长是我舅舅。实业部长是我爸爸,他们就是国家,应该由其他人给我们送钱,而不是让我们给别人出钱!”

胡忠民看这样下去永远没有结果,只好说:“二小姐,这税款的事其实是大人们的事,是不是请你爸爸妈妈出来谈谈?”

“我爸爸妈妈见你?门儿也没有!”孔二小姐不留一点余地。

“抗税不缴,后果自负!”胡忠民强硬起来。

“你想怎样?”孔二小姐做出对抗到底的架势。

“税警团!上,搬取实物,折抵税款!”胡忠民不得不拿出最后一着。

“警卫连!有强盗来了,看好院子!”孔二小姐大声招呼。

双方剑拔弩张,紧张对峙。

这时,石瑛适时进了孔家,并使出杀手锏:“我这里有一个启事,请你交给孔部长过目。如果有修改意见,今晚8点以前通知我;没有意见,明天报纸就照样刊登了。”

孔二小姐接过来就要撕,石瑛再一次提醒说:“那是副本,没有修改意见,明天见报!”接着又对其他人大声说:“税警团,保护纳税人安全!在这里没有完税以前,门前设岗位,严格盘查一切进出的人员!”

石瑛头也不回地返回了市政府。

又是在门前设岗位,又是登报,这明明是给孔部长出洋相,石瑛真要做绝事了。

当天孔祥熙只好派人把税款送到了税务局。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也派人如期缴纳了税款。

南京的商贾权贵们一个个破天荒地缴齐了税款。

石瑛整顿税收打了个大胜仗,可也为自己埋伏下了一场危机。一年后,升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后的孔祥熙,接到了铁道部划拨给南京市12万元协助款的报告,这件事情本已在先开会议定,但孔祥熙却挥笔批示:“铁路经费紧张,此议取消!”

1934年1月,国民党中委会议正在举行,身着进口毛料西服的孔祥熙坐在主席台前。石瑛匆匆来到孔祥熙面前,厉声质问:“你为什么取消铁道部给南京市的协助款?”

孔祥熙不凉不酸地说:“我听说石市长整顿税收成效卓著,那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呀!”

显然,孔祥熙没有忘记自己一下子缴几千块大洋的事,他取消协助款就是有意向石瑛报复。

石瑛明白了孔祥熙取消协助款的真正原因所在,不禁大怒,语气也尖刻起来:“可你也不要忘了,南京市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你现有家产的1%!”

“你放肆!”孔祥熙拍案而起.手指石瑛鼻子。

石瑛哪里受得了孔祥熙的这般侮辱。他顺手抓起桌子的大墨盒,就向孔祥熙头上掷去。墨盒未伤着孔祥熙的皮肉,墨汁却泼了孔祥熙一脸,进口毛料西服也玷污了一大片,让孔祥熙狼狈不堪。待人们围上来劝解时,石瑛快步离开会场,扬长而去了。

石瑛知道孔祥熙是最得宠的新贵,这样的人处处和自己作对,南京市长怎能当好?他回去就写下辞呈,回武汉去了。

倒是蒋介石深知石瑛的耿直:他骂过孙科,打过戴季陶,辱过陈果夫,冒犯过汪精卫,向邵元冲摔过藤椅,顶撞过林森……只因总是那些人理屈,才无可奈何。今天跟孔祥熙的冲突,传播开来还是对孔祥熙不利,于是立即派人敦请石瑛复职,并亲自保证恢复铁道部的协助款,石瑛才答应回来。

【点评】古人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孔祥熙可谓是很聪明的人,但他利用子女出面抗缴税款,妨碍公务,实属下策,不得已缴了税款后,得机会又对石瑛进行报复。“秋后算账”,是官场通病,也可见孔的人品一般,没有气度,小肚鸡肠。

【运用】孔祥熙不出面,让“大灰狼”应付,“大灰狼”孔二小姐果然厉害,出言不逊,拿势压人,这一闹剧终究由孔祥熙本人担待。看来,个人利益要维护,国家法律必须遵守。也就是说,你维护个人利益。

不能与国家法律唱对台戏,应自觉地遵纪守法。这样你才能得道多助,大吉大利。现如今有的大老板、大名星,偷税漏税,花招手腕也使了不少,后来怎样。还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受了惩罚又丢人吗?!

实业特使堂而皇之

【引语】墨索里尼鼓动孔祥熙买意大利飞机,孔祥熙觉得反正也用不着掏自己的腰包,而且还可以从中大捞一把,于是便一口气向意大利订了二十多架霞飞式战斗机。

【事例】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通电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和陆海空军总司令的职务。

在此“危难之际”,孔祥熙除了为蒋介石寻找支援,拉拢各方的力量外,并表示与蒋同进退,行政院改组时,孔祥熙辞去实业部长的职务,再次显示出了与蒋“患难与共”的气概。

1932年1月下旬,孙科被迫宣告辞职,蒋、汪经过密谋后合流,1月28日.蒋介石重回南京主持国民党临时中政会,改选汪精卫为行政院长。

1933年3月6日,国民党302次中政会推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重掌了军权。孔祥熙随之复出,并于4月13日被派为“中华民国考察欧美各国实业特使”。

孔祥熙此次赴欧考察实业之行,实际上是接受蒋介石的秘密委托,向德国和意大利接洽购买军械、飞机和在中国设厂自制等事宜。

这是孔祥熙夫妇婚后的第一次共同出访。第一站安排在美国,故地重游,今非昔比,夫妇俩各自在母校同窗前抖了一把,又是捐款,又是座谈,还拜会了美国总统胡佛,以示自己已经混出了模样,有了出息。但热闹之后便是寂寞,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奉蒋介石之命“向友邦接洽军械飞机之购买与设厂自制事项”,但一纸购买军火协议也未签成。

于是转道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却是热情得像地中海的阳光,他是准备着狠狠捞上一把的,孔祥熙当然也想从中渔利,决不想错过这个大好良机.于是彼此间心照不宣。墨索里尼因此在接待上下了一番功夫。知道孔夫人宋霭龄爱虚荣.于是派一艘装满鲜花的游艇去迎接中国客人,这种皇家气派。让见惯世面的宋霭龄也受宠若惊。“太美了,我都有一种担当不起的感觉。”她喃喃地道。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墨索里尼鼓动着孔祥熙买意大利飞机,“现代战争,空军的意义至关重要,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贵国想与日本抗衡,在陆军、海军上追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惟空军三五年则可见成效。我国愿竭诚在这方面给予贵国以帮助,将一批先进的飞机优惠供应。”

孔祥熙觉得反正也用不着掏自己的腰包,而且还可以从中大捞一把.于是便一口气向意大利订了二十多架霞飞式战斗机。

这笔公私交易成功后,孔祥熙又到了德国,法西斯的元凶希特勒还会见了他,也签订了2500万美元的军火合同。在他逗留欧洲期间,意大利的第一批飞机运到了中国,空军派人验收,当时就有人发火:“什么破东西,炮管里的来复线都磨光了,如何能用?也不知是谁从中渔利,捞了多少好处。”

话传到了蒋介石耳里,第一次对孔祥熙的人品产生了怀疑,身为政府要员却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弄钱可以,但不能这样不上路子。他心中暗暗不满。

偏偏孔祥熙不识相,他回到南京后,还以为立了大功,直接向蒋介石伸手要官,“愿意自任航空部长”。蒋介石鼻子里冷冷哼了一声:“你还是做经济工作适宜。”一句话,把孔祥熙打发到中央银行上任。

【点评】孔祥熙与蒋“患难与共”,博得蒋的更加信赖,也为自己寻找到了一个成功的舞台。孔有蒋的庇护。怎能不大发财源.飞黄腾达呢?有自己的人生大舞台,又有支持自己的靠山和保护伞,再加上善用智谋,不发达才怪呢!

孔祥熙把权力和金钱掌控在自己手中了,为他以后更好地、更巧妙地积聚私财奠定了牢靠的基础。但终因“人品”不好.才被打发到更跟经济靠拢得紧的地位上去了。这是很富有讽刺味道的官场病。

【运用】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特别是现代社会。一个人想到商海中去弄潮,想经商谋财。没有人帮你用你、提携你,你想大有作为发展自己,可以说那是很困难的。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当初如果没有老板的慧眼识珠般的给他帮助、给他支持、给他提拔,很难想像他能成为商界的风云人物。在商界大显身手,有人支持,有人保护,再加上你有能力有智慧,那才能财源滚滚来找你,左右逢源遂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