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熙在组建“中美同盟会”的活动时,曾与外国传教士接触频繁,他发现煤油为居民夜间燃灯照明所必需,煤油生意有大利可图。当他听说英国商人要在山西倾销煤油时,立刻伙同五叔孔繁杏设立了“祥记公司”。他向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交了25万英镑保证金,按当时汇价16银元兑换1英镑,共付出银元40万元,取得了山西省亚细亚壳牌火油总代理权。
祥记公司的买卖,为孔祥熙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润,也为其日后经商积累了资金,为其成为一个买办商人奠定了基础。
1915年,孔祥熙与陈光浦、庄得之等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据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档案记载,在上海银行最初发起人集聚的约10万元资金中有孔祥熙股金1万元。
1917年,孔祥熙又借中华书局面临危机、濒临绝境之际,投资入股。
中华书局创办于1872年,最初以出版中小学课本为主,并印刷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1917年,因资金缺乏,几乎倒闭。正当此时,孔祥熙乘机以投资相诱,企图夺取中华书局作为他的政治资本。但因中华书局有的股东害怕孔祥熙有喧宾夺主之嫌,就采取一边利用、一边限制的办法,仅借大宗款额,来增加书局的资金。
后来,书局为了更好地吸收资金,又采取了厚发股息的办地,资本迅速增长,由初期的25万元增加到160万元,后又增至800万元,孔祥熙也渐渐在书局打下了根基。
当听说孔祥熙又想收买中华书局股票时.老板陆费伯鸿对他却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据传孔祥熙也说陆费伯鸿的怪话,诸如“不商量事情”、“不接受意见”、“想搞独立王国”等等,最终孔收买股票的如意算盘没能如愿以偿。
1941年陆费伯鸿在香港逝世后,孔祥熙随即将他的亲信李升明扶上台,接受了中华书局总经理的职位。李升明对孔祥熙惟命是从,于是孔祥熙也就当上了书局的董事长。从此,中华书局便落到了孔祥熙的手中。
孔祥熙创办的商业,除祥记公司外,还有山西裕华银行及广茂在和晋丰源商行。
山西裕华银行,创设于1915年,天津的裕华银行是由裕华银号改组而成。后来,在重庆和上海又都先后成立过裕华银行。裕华银行是孔祥熙私人企业的雏形和核心,负责人都是他的心腹,总经理一直都由铭贤学校部务主任武渭清担任。
孔祥熙所办企业都有他的特点,即不讲求外表,只求实惠。
【点评】俗话说:“君子好财,取之有道。”祥记公司的买卖,为孔祥熙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利润。他通过各种渠道搜索商业信息,看好中华书局急需资金的机会,投资入股,谋取生财之道。用常人的话来说,孔这人有眼光,会花钱,能生财。
【运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信息,发现能为我所用的信息,马上用,看好投资方后,投资入股。孔祥熙的这一套,过去官商如此,现代商人也在应用。然而,从常识上讲,有了钱,才能谈得上投资,没有钱,但你总得要有知本,正像人有了富裕才能有所选择。另一点必须注意,搜集信息要确切。有人调查,商业信息中,如有一百条信息,其中或许只有二条是真的。因为商家通过炒制造虚假信息。什么叫炒?顾名思义,就是把冷的炒热、把热的炒得火爆。而炒家则在这火爆中混水摸鱼。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前些年有位生意人,与外地的一个客商签了个合同,收购了大量的人发,但后来因市场变化,那位客商撕毁了合同,坑了这位收购人发的小老板。这位老板在气愤之余,急中生智,想了一着妙棋。他走遍了全市的理发店,开始以高价收购人发,几天之内,这个信息就在理发行业传播开来。这些理发店老板们自己没有存货,就开始收购,而那位散布信息的小老板就乘机把自己积压的人发兜售一空。
当然这是信息小炒,但炒的原理已经尽在其中了。如炒股、炒房地产、炒汇,这当然不在话下,奇怪的是花也可以炒,鱼也可以炒,书也可以炒,邮票也可以炒,一炒就是天价,一炒就会冒出那么些百万级、千万级、亿万级的富翁来。可是,参照孔祥熙所“听说美国商人要收购铁砂的信息”,并由此而“开始发财”,也足见时代的不同。
出个主意名利双收
【引语】孔祥熙找到传教士说:“可不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
我们的款不是发给灾民,而是让他们修公路,这样灾民们可以得到工钱有了活路,公路修起后就可以用公路的收费还上贷款了。”
【事例】1919年,山西全省分别遭水、旱、雹、霜各灾,70多个县的农田几乎绝收。本来贫穷的人们遭此大难,很多人眼看只有饿死的份儿。但是这时袁世凯死后的北洋政府,仍是不管人民死活,根本不想赈灾。阎锡山顶着“模范省长”的帽子,对灾民们也是像铁公鸡一毛不拔。后来眼看灾民日多,许多不愿意饿死的人要被逼闹事了,阎锡山才把孔祥熙找来,要他想办法弄钱救济灾民。
孔祥熙满怀信心地对大户们一个个登门造访,想请他们捐些钱粮,可跑了几天,几乎所有的人都向他哭穷,有的甚至还要向他借钱度饥荒,弄得孔祥熙哭笑不得。他知道这条路走不通,便跑到北京,找设在那里的“华洋义赈会”,请求贷款救济灾民。可这个“义赈会”也有个洋规矩:贷款必须拿实物做抵押担保。接待孔祥熙的是位孔祥熙过去认识的传教士,他到山西时受过孔祥熙的热情接待,也算有些交情。他很想为孔样熙出力,但规矩又不能破坏,这位传教士便对孔祥熙说:“要凭我们的交情和你府上的财产,我可以做主给你贷款。但是你这笔款子救济灾民后,你拿什么偿还?
到时你抵押的东西可是真要收走拍卖的,你可要三思!”
这个问题太严峻了,孔祥熙没有理由拿自己的私产去替阎都督救灾。
但是,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他在街上蹈跶时看到城里的道路,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找到传教士说:“可不可以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我们的款不是发给灾民,而是让他们修公路,这样灾民们可以得到工钱有了活路,公路修起后就可以用公路的收费还上贷款了。”
“这个主意不错!”义赈会经过讨论认可了这个办法。
孔祥熙马上赶回山西向阎锡山汇报,阎锡山大喜过望,连连夸奖孔祥熙,并非要他负责去修公路。孔祥熙故意推辞说:“这修公路可不是我份内的事。你应该另委专人负责。”
“俗话说‘一客不烦二主’,还是孔兄负责的好。你想这款子是你贷来的,到时归还你去办理。换了别人负责,他没有这个责任心,钱花光了公路修不起来,到时你不是要坐蜡么?”阎锡山也真能往孔祥熙心窝里侃。
孔祥熙从华洋义赈会贷回100万元美金,接着便找人边勘探设计,边招募灾民出工,修起了晋南公路。
修公路的当中,孔祥熙还真把这事当成自己家的事一样尽心尽力,一丝不敢松懈。有一天和赵友琴外出视察回来晚了,不小心掉进一个深坑,差点把腿摔断。
公路到底修成了,它使灾民们得到了工钱,买到了粮食,度过了饥荒;使政府借此缓解了社会矛盾,防止了灾民们闹事酿成社会动乱;也发展了山西交通,有助于经济开发。
这下一好百好,孔祥熙受到了各方的赞扬。
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赠给孔祥熙一块大匾,上书四个鎏金大字:“急公好义”。因为修公路过程中太谷教会也出了不少力,孔祥熙把这块匾转送给了太谷教会。
阎锡山也送了一块匾,上书四个字是“扶危救困”。孔祥熙把它挂在了自己的校长公馆。
太谷的绅士们则给孔祥熙送了一幅功德对联。对联是:
太谷大旱成灾,莫道救荒无善策;
幸得以工代赈,须知实惠济斯民。
【点评】当山西省遭大灾大难之时,孔祥熙受命承担想办法弄钱救济灾民的重任,四处奔波,找富商大户不成,找“华洋义赈会”有门,但拿自己的私产去替阎锡山救灾,弄不好自己吃了大亏,这也不成;偶然举目看城无道路,有了办法:以工代赈。公路修成,灾民得实惠,度过饥荒。
政府得平安,缓解了矛盾,山西交通得到发展,有助于经济开发;孔祥熙本人在地方上名声鹊起,还惊动了当朝总统,这在民国杰出人物中,实属不可多得。
【运用】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要让人感到需要你,因为没有什么比让人需要你,更能赢得众人普遍的宠爱。如果你能赢得智者的好感。
你就该认为自己是幸运之人。人们总是对那些工作不佳的同事冷淡相待。赢得并保有他人对自己的好感还是有办法可以做到的。你可以做到在工作中、在才智上出类拔萃:令人愉快的举止也能奏效;将你的出色能力转化成使人依赖你的资本。那么,人们会说工作需要你,而不是你需要工作。一些人尊重自己的职位。另一些人则因自己的职位而受到尊重。因接替你的人工作做得不好而显得你好,并不是什么光荣。他人遭到憎恨并不说明你是人们真正需要的人。
大权在握如鱼得水孔祥熙既有着厚黑学的技能,也有着知本的涵养,面对杜月笙的勒索和恫吓,他面带微笑,不惜“破财免灾”。他仅凭一纸就控制了两大银行,让对方血本无归。
兼并华西显示吞并的天才
【引语】孔祥熙的本意是想将华西全部转移到手,加以综合扩建,使之成为他所掌握的重工业企业,并以此为基础,在抗战结束后逐步发展扩张至华中、东北等地,在中国建立一个孔氏能操纵的“重工业之霸”。
【事例】在孔祥熙任行政院长,兼任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四联总处理事会主席等职.掌握着财经大权期间,胡仲帝、胡步潜兄弟欲将于1932年创办的华西兴业公司,寄托于国民政府的“扶植与奖励西南实业”政策.又想把和21军军长刘湘合办的华联扩建成为一个全国规模的较大的钢铁企业。
胡氏兄弟于是一面函电在汉口的南开校长张伯苓,因师生关系请他代表华西与孔祥熙及经济部长翁文灏接洽,一面又以桑梓情谊电恳孔系要人、财政部长、四联总处理事兼秘书徐堪从中撮合,还派经理胡子昂专程赴汉与孔祥熙、翁文灏等人洽商。
其时,孔系势力正向多方伸张触须,对于找上门来的华西,自然不会放过。孔祥熙立即派其亲信、中央银行总务处长傅沐波为代表与胡子昂商谈。
不久,国民政府迁渝,孔祥熙来重庆后,曾亲自率傅沐波、徐堪、孔令侃、盛苹臣与华西兴业公司胡仲实、胡步潜、胡子昂等进行商谈。
孔祥熙曾派人调查华西的情况,认为华西有利可图,便开始对华西凯觎垂涎起来。
孔祥熙的本意是想将华西全部转移到手,加以综合扩建,使之成为他所掌握的重工业企业,并以此为基础,在抗战结束后逐步发展扩张至华中、东北等地,在中国建立一个孔氏能操纵的“重工业之霸”。
1939年7月1日,双方经过一年多的商谈和筹组,在重庆正式成立“中国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时,四大家族除蒋介石霸占、把持兵工工业及资源委员会的“国营”工业外,宋子文及陈果夫、陈立夫弟兄,都在抢夺民营工业,孔祥熙深恐华西落入他人之手,就嘱咐由孔令侃主持的中央信托局给予贷款60多万元,暂把华西兴业公司拴住,再施用各种方法,使其陷进所设的圈套。
60多万元的贷款,这与实际需要相差很大,华西兴业只得先将这笔贷款拿到,分别用于建厂的基建工程。接着要求续借时,孔祥熙却有意刁难,以前账未清,碍难照准,予以驳回。因此,胡仲实建厂工程因为资金短缺而暂停,陷入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境地。于是孔祥熙趁机再派傅沐波与胡仲实等洽谈,傅沐波又提出官商合办的问题,说抗战时期的军需、民用钢铁的数量大,应当扩大建厂,以适应需要,也才有前途,并且称扩大建厂所需资金较大,而贷款有限,难以成事,但这项事业关系抗战建国,政府和国家银行可以考虑投资官商合办。这时,华西董监会对于资金缺乏的窘迫处境,几经商议,都无法解决,胡仲实等正感彷徨苦闷,经傅沐波引诱、劝说,不禁为之动容。孔祥熙看到时机成熟,便在重庆范庄官邸数次召见胡仲实、胡步潜、胡子昂等,竭力夸赞华西在四川所办各项事业均著成效,并说:“过去你们三位有相当成绩,公司初办非请有经验的人主持不可。”
这些话正中胡仲实的心怀.觉得在政治上有了这个比地方军阀强大的靠山,将来何愁没有出路;而孔祥熙所主张的扩大建厂,也正与胡仲实等欲谋建立一个在全国实业界中举足轻重的大钢铁企业的愿望相吻合,因此,也就接受了官僚资本投资合组中国兴业,并根据建厂的需要,商定公资本额为法币1200万元。
这样,孔祥熙使用资本垄断的手法,就把中兴公司变为他的掌中之物。
【点评】对付任何事物,想要收缩它,必先使其扩张;想要削弱它,必先使其坚强;想要废弃他,必先捧他;想要夺取他,必先施与他。对于这种谋略,孔祥熙是太擅长了。
在兼并华西公司过程中,孔祥熙的这种做法就是欲擒故纵法的巧妙运用,他先通过中央信托局贷款60万给华西兴业公司,这样暂把华西兴业分司拴住,让它着手建厂的基建工程,结果华西兴业公司因扩大生产,基建工程资金短缺只得暂停,在它骑虎难下时派人与之商谈由官商合办,然后又进行投资,取得一定主动权之后又提出增资,而增资不仅数额大,而且时间紧,迫使华西公司放弃自己的股份。几经纵横捭阖,孔祥熙欲取先给,最后终于在华西公司资本总额1.2亿元中,官股所占比例上升到95%,商股所占比例则下降到5%。紧接着又在人事上牢牢控制了华西公司。
【运用】孔祥熙在夺取、吞并华西公司的过程中,运用的是欲擒故纵、欲取先予的做法,这种做法,在当今商业中被广泛运用。例如,美国的阿拉斯加有个著名的赌城。每个到赌城的顾客都可以马上得到赌城老板赠送的15美元现金,还可以免费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这是赌城老板用来吸引顾客的一条妙计。看来是破费了一点,但却吸引了大量顾客,很多没有赌徒心理的人在这种小恩小惠的诱惑下。却试图一试身手。而且从赌客总体上说肯定是赚多赔少。因而尽管老板先赔了点。但最终赚了大钱。
现在所谓“买二赠一”、“降价销售”等等。都是利用顾客占小便宜的心理。目的是增加销售,看似吃亏。实则赚钱。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用谋略是可以的,但采用商业欺诈行为是不可取的。
占领肥缺饮鸠止渴
【引语】孔祥熙不惜饮鸠止渴,以高额利息相诱,无节制地举借内债。很快筹借了一亿元,钱袋子尚未捂热,就被蒋在内战中花得精光。而他却“故作轻松状”。
【事例】1933年10月,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获得这一“红顶”肥缺,得力于贤内助宋霭龄。
有一天晚上,宋门长女宋霭龄闯进了蒋介石的官邸。因为是自家亲戚,所以免去通报、登记等手续,径直见到了蒋介石。
“介兄,听说你和子文闹了不愉快。罢了他的官?”仗着昔日有恩于蒋介石,她从不呼蒋介石官衔,只以“介兄”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