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四大家族发家秘笈
4438400000017

第17章 宋家王朝(4)

第五次是1932年1月2日.宋子文在上海法租界的家中发现了一枚炸弹。

短短的半年之中,出现了4次险情,确实让宋子文担惊和恼火,本来自己只为一名文臣,不需出入枪林弹雨,生命不会有任何危险,可如今这杀手却让死神追着他不放。怎能叫他不会慌?他希望军统头子戴笠为其出力,帮助捕捉王亚樵,但却未成功。

第六次是1933年8月间,宋子文访美回国途经日本横滨,一名法西斯分子曾企图在宋上岸时行凶,但未能得手。

直到1936年戴笠终于将行踪不定、神出鬼没的王亚樵刺杀。宋子文才彻底吃了一颗定心丸。

【点评】古人说:“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宋子文可谓福大命大造化大。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宋子文在当时政坛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就像蒋介石的左右膀一样,必将成为反对派关注的对象。

【运用】这是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在那个时代,敢于产生刺杀高级军官的这样的念头,可以说是胆大包天。不过,这在中国历史上,刺杀是家常便饭,正如政变随时可能发生,什么王法不王法,规矩呀,礼仪呀等等,全是针对外人和百姓的,宫廷内部的皇亲国戚,全不把它们放在眼里,为了争权夺利,什么都可以做出来。宫廷之外的平民百姓把宫廷内的一切都看得那么神圣和神秘,其实远不是如此。

不过,有时宫廷权力的更迭,也可能有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比如,倘若荆柯刺秦成功了,历史就将改写。鸿门宴上,如果刘邦真被杀了,历史将是另一种样子。

历史中充满了各种偶然的因素。很多因素都可能改变历史进程,甚至产生深远影响。可以找到的例证太多了,它们表明。历史发展并非直线式的,也并非每个历史转折都是必然的。可以预料的。

丹桂飘香傲气长成

【引语】宋子文大声嚷道:“做财政部长无异是做你的狗,今后我要做人,不愿意做狗了!”

“娘希皮!”随着一声怒骂,蒋介石霍地站起来,拾起手,“啪——”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宋子文的脸上。宋子文霎时间天旋地转,那张白胖的脸上出现了五道血痕。他当时就懵了,半晌捂着火辣辣的面颊,将掖在衣领中的餐巾往蒋介石面前一扔,在蒋的面前竖起右手的中指,用英语骂了一声,起身扭头怒气冲冲地出去了。

【事例】1933年10月,宋子文从海外筹款归来之时,正是丹桂飘香,螃蟹正肥的时节。一天中午,蒋介石特意请宋子文吃饭。宋子文原不想去,但想劝请蒋介石不要带头破坏自己制定的财经制度,还是应邀前往。午宴极为丰盛,有宋子文喜欢的西餐,还有蒋介石家乡醇香的黄酒、西湖醋鱼和流油的大闸蟹。

蒋介石亲自给宋子文斟上家乡的黄酒,破例也给自己倒上了一点,笑容可掬地说:“子文兄,你我虽是亲戚,却难得在一起吃顿饭,今天我为你接风,叙谈叙谈。”

宋子文不咸不谈地说:“委员长,有事就说,用不着客气。”说完也端起高脚杯。

蒋介石听出话中有话:“在这里,没有什么委员长,你虽然没有我大。

但我还是应该叫你妻兄,关起门是一家人嘛!来.干杯!”

宋子文端着酒杯,咕嘟一大口,一会儿脸也红了起来,话也多了:“我出国四个月,委员长怎么向几大银行借款6000万元?”

蒋介石的脸色沉了下来:“你嫌多?我还不够呢。现在‘剿共’已到了关键时刻,你必须再拨2000万元!”

“这就是你请我吃饭的原因吗?不要说2000万元,2万元都没有!”宋子文脸色很难看,说着将手中的刀叉往桌上一放。

蒋介石一听也急了:“你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每月的政府赤字都超过了1000万元,我已经捉襟见肘、焦头烂额了。”

“我也不是神仙.给你变钱?”

“你可以再发行公债嘛!”

“我在北平时曾对政界发过誓,再也不为内战发行债券。”

“你限制我的军费,是想把我的军人饿死,是不愿我‘剿共’胜利。”

“国库已经负担不起,你还在拼命增加军费,我的财政部长干不了了。”

“那棉麦借款呢?”蒋介石终于亮出了底牌。

“棉麦借款还没有到手,但我已向美国人保证是用做商业信贷,不会用做政治目的!”宋子文解释说。

“我管不了许多,这笔钱必须用做‘剿共’经费!”蒋介石命令说。

“不行!要筹你自己去筹!”宋子文只觉热血往头顶上涌,将手中的酒杯重重一放,杯中的酒溅射出来,有两滴飞溅到蒋介石的脸上。

蒋介石不禁大怒:“别以为你了不起,老子可以让你干,也可以让你滚蛋!”

宋子文大声嚷道:“做财政部长无异是做你的狗,今后我要做人,不愿意做狗了!”

“娘希皮!”随着一声怒骂,蒋介石霍地站起来,抬起手,“啪——”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了宋子文的脸上。宋子文霎时间天旋地转,那张白胖的脸上出现了五道血痕。他当时就懵了,半晌捂着火辣辣的面颊,将掖在衣领中的餐巾往蒋介石面前一扔,在蒋的面前竖起右手的中指,用英语骂了一声,起身扭头怒气冲冲地出去了。

10月28日,宋子文宣布辞去财政部长兼行政院副院长之职,当有记者问他突然辞职的原因是不是有病时,宋子文傲慢地说:“从来官吏辞职,十有九人是称病,所以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我这个人很少生病,出国回来更是硕健如牛,说病实在不像,至于谈到原因,既然蒋委员长已经准我辞职,我再说什么已没有必要,而且我也不想谈。”

【点评】宋子文有股傲气、骄气。他自认为是“两朝国舅爷”,往往忽视了大权在握的蒋介石,以致发生了耳光事件,把财政部长兼行政院副院长之职丢了,也不敢说出事情原委真相。他的托词是“没有必要”、“也不愿说”,最终不了了之。宋子文既丢了官还有什么好傲慢的,所谓“没有必要”、“也不愿说”的是家丑,不能说也说不得的。

【运用】谈古论今,一个可以堪称首脑之流的英豪人物,自身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三:一军队,二财政,三外交。

所谓军队,就是自身的力量。它包括了很多客观方面的内容。其次是财政力量,那就是一个人力量的底蕴,一个人游戈于社会的能力的源泉,它好比一个人身上的血液。再次是外交手段.外交能力、能量。在有了前两种基本的要素之后。外交是对前两种要素的巩固和延伸。有了这三点,无论是机关团体或个人,都无疑已经存在了立定江口的法宝。

然而,宋子文无疑是失败于这三点之上了。

第一,他自以为位坐于“两朝国舅爷”的宝座。自以为位高权重,江山仕途。春风得意。以为这一切笼罩着他的光环就是自身的能量、自身的军队,可他忽略了这光环的背后。这光环的来由——那就是大权在握的蒋介石。

其二。俗语说:道德是小媳妇。宋子文不过是一介文人,他的发迹崛起无疑是依靠着妹夫的扶助。外来势力加上自身的能量。无疑是宋子文的“军队”,是他的“军事装备”。他本该借助这铁的靠山来再造自己的财政和外交。然而他却膨胀了,头脑发昏了。在自己的事业和理想还没有扎根发芽的时候,他就敢于忽视了大权在握的蒋介石——他的妹夫。

有了这种书生气的思想,忘却自己是几斤几两。因而发生了耳光事件和辞职事件都是在所难免的。

纵然宋氏家族这位风流倜傥、英姿勃发的小生是如何的心怀不平。如何的义愤填膺,他也只能无奈而无助地用英语骂一句。怒气冲冲地走掉,而不能也不敢“啪”的一声。回敬蒋委员长一记响亮的耳光并大声地骂一句“娘希皮”。

这就是宋子文的“军队、财政与外交”。

也许,这并非是宋子文的错,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咎由皆因蒋介石本人有着唯我独尊的权力病。

在厚黑面前以土地换和平

【引语】蒋介石很理解宋子文、蒋经国的苦衷,因为这时谁也无力回天,谁去苏联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表彰宋子文临危受命的勇气,他接连授他3枚勋章:胜利勋章,忠勤勋章,大同勋章;1946年6月和10月又任命他为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绥靖区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事例】1945年6月25日,宋子文在重庆宣誓就职行政院长。新院长上任的第三天,便飞赴莫斯科谈判中苏友好条约。中苏条约的缘由是《雅尔塔密约》。在这个密约中,罗斯福背着中国,以牺牲中国东北利益为条件,要求苏联出兵东北,消灭关东军。

可怜的蒋委员长却一点也不知道,被称为神出鬼没的魔王戴笠,在国际间谍战方面,也是一筹莫展。

《雅尔塔密约》签订后,过了4个月零4天才通知重庆,蒋介石感到很愤怒,可是又无可奈何,无力改变,于是寄希望于谈判,以争回一点国权。

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但仍“披甲”出征,任首席代表。随员有35岁的蒋经国。

蒋介石打出蒋经国这张王牌的原因:派自己的儿子,对斯大林是一种亲善的态度;其次,经国通俄文,曾长住俄国12年,比较了解苏联人的想法和意图,从旁观察分析,补团长宋子文的不足。

可是,斯大林仗着有罗斯福的签字,看准重庆的处境,盛气凌人,“拿一张纸向宋院长面前一掷”,“你看这东西作根据。”

中国的谈判地位处于弱势。宋子文在苏俄扮演的角色,和他的前辈李鸿章并无差异。尽管宋子文进行过争辨。甚至诉苦,可是无济于事,斯大林不允许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结果,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14日日本宣布投降,关东军未来得及做任何正式抵抗,即为苏军制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中国人民狂热欢呼胜利来临之际,白字变成了黑字。

蒋介石很理解宋子文、蒋经国的苦衷,因为这时谁也无力回天,谁去苏联结果都是一样的。为了表彰宋子文临危受命的勇气,他接连授他3枚勋章:胜利勋章,忠勤勋章,大同勋章;1946年6月和10月又任命他为最高经济委员会委员长,行政院绥靖区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

刚过知天命之年的宋子文,终于红得发紫。

【点评】按理,宋子文的外交白痴应受到一顿臭骂,甚至降职,可是没有想到竟官升三级。其实.宋子文不过是蒋介石派出去的“应景之作”。宋子文并不善于外交,只善于理财,这个蒋介石不是不清楚。但宋子文在厚黑的斯大林面前,则有着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姿态,这正是他的才华和天赋。因为宋子文深知此行并不是蒋介石真的想让他去争,他把宋子文推出去,如同慈禧把李鸿章请出来一样。

【运用】做一个优秀说客并非易事。起码的条件是口齿伶俐。巧舌如簧,天资聪颖,脑子灵活,悟性很高,工于心计。还要受过良好的教育,有广泛的阅历,天文地理、世事人情无所不晓。博古通今。然后要有心理素质上的优势,知已知彼,胸有成竹,随机应变,在任何情况下都面不改色心不跳,善于控制喜怒哀乐。让它们在适当的时机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并且善于抓住对手的弱点发起猛攻。夺取心理上的制高点。所谓“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亦可丧邦”;所谓“三寸之舌,强似百万雄兵”。这些话的确道出了说客的重要性。

我们且看以下一个例子。

战国时期的优秀说客苏秦,曾一度挂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相印,并联合六国而为“合纵抗秦”这谋,自任纵约长。使强秦兵不敢窥函谷者15年。堪称一代豪雄。其弟苏代。也是一位出色的游说家、政治家。他先仕于燕。

颇有政绩。后又至宋,宋王十分器重,委以重任。齐伐宋时,苏代遣书燕昭王。昭王召他与谋伐齐之策,破齐救宋成功。其兄苏秦死后,六国合纵之约解散,强秦逼迫六国又紧。于是燕王便差使苏代约六国为纵如苏秦之时。由此六国再次于苏氏的合纵大旗之下。再举抗秦大旗。可见。苏代之才真不在其兄之下。这里,单讲他一次为合纵抗秦大计,运用委婉曲折的游说方法。在赵、燕大闹矛盾时进行外交斡旋。调解两国关系的故事。

赵国自恃兵力强于燕国。遂起伐燕之念。苏代当时仕燕辅佐昭王,为减少合纵内部的摩擦和实力消耗。共同抵御强秦的武力威胁,于是便为燕国计。也为6国计。前去游说赵惠王。希望通过和平外交途径解决两国争端问题。

苏代一到赵国,赵惠王立即知其意图。惠王故意避开赵、燕争端问题,只是礼节性地说:

“苏卿远道而来敝国,寡人有失远迎,失礼!失礼!”

苏代也知道惠王的用意,也只字不提两国争端之事,更不说自己的来意,也十分客气地同惠王寒暄了一番。然后又漫不经心地与赵惠王聊起天来:

“臣今天来的时候。途经易水河,见蚌打开盖正在晒太阳,此时一只鹬上前啄其肉。蚌急忙合壳而紧紧钳住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日不下雨,你蚌即死矣!’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抽不出来,明天抽不出来。

就要变成死鹬了!’两者互不相舍,最后一渔翁连鹬带蚌,一同得之。”

赵惠王听了这个故事,觉得很有趣。便随口说道:“莫非苏代你识得野兽的语言?”

苏代笑了笑,沉吟一会儿后。又说道:

“现在赵想讨伐燕国。赵、燕两国倘若久以刀枪相见,血流飘杵,恐怕秦国会收渔翁之利啊,请大王慎重考虑!”

越惠王昕到这里,方知苏代聊天的真意。不过,沉吟片刻后,惠王脱口而出道:“好!”

之后。赵、燕就没有刀枪相见了,而是两国代表坐到一起,友好地进行了外交谈判。自然,强秦这次也没有当成“渔翁”。

两国相争,气氛自然充满了火药昧。因此,作为被征伐国的代表苏代这时来游说征战国的赵惠王,可以想象是何等艰难之事!因为对于在战争中占优势地位的赵国来说。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是难以放弃对处于实力劣势的燕国的进攻计划的。

因此,当苏代到达赵国时,赵王就明确摆出拒绝的态度.只是一昧作礼节上的寒暄与客套.根本无诚意听苏代的游说。苏代此时若是单刀直入,说明来意。直陈说词,很可能要吃闭门篮。苏代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采用委婉曲折的方法,不讲来意,而是佯装与赵王闲聊,给赵王说了个很有趣的“鹬蚌相争”的寓言故事,麻痹赵王,等到赵王在随和的气氛中,在津津有昧的闲聊中解除了敌对游说心理与情绪后,苏代却话锋一转,一语点破故事的真意,使赵王如梦方醒,出于赵国利益的考虑。同意放弃对燕国用兵的计划。这样。苏代的游说便大功告成了。可是,宋子文拙于辞令。只是单刀直入地与斯大林“进行过争辩。甚至诉苦”。这对“盛气凌人”的斯大林来讲。自然是“无济于事”的。然而,既是“应景之作”,也不枉是虚应了事,倘若宋子文当真较真了,那他又安能连接3枚勋章的事呢?其中。政治外交诡异恐怕只有老蒋心知肚明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