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犹太人一生信奉的传世智慧
4437500000022

第22章 做人智慧(5)

此后,她一头扎进了这家图书馆,整日泡在书堆里。图书馆下班铃响了,她却一头钻在桌子底下,等图书馆的大门确实锁上了。她才钻出来,在这自由自在的王国里,她尽情而贪婪地吸吮着知识的营养。无数个日夜,使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终于她那嫩弱的小手拿起了笔,一股股似喷泉一样的情感流淌在了白纸上。那年,她刚刚9岁,文学生涯就此开头。出人意料的是,15岁时,她的第一篇小说在当地一家文学杂志上发表了。

然而,谁也不知道小说竟出自一位未成年少女之手。

1953年,戈迪默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说谎的日子》问世。

优美的笔调,深刻的思想内涵,轰动了当时的文坛。戏剧界、文学界几乎同时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这位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内丁·戈迪默。

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戈迪默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漫长的创作生涯,她相继写出10部长篇小说和200篇短篇小说。多产伴着上等的质量使她连连获奖:1961年,她的《星期五的足迹》获英国史密斯奖;1974年,她又获得了英国的文学奖。

创作上的黄金季节,使戈迪默越发勤奋刻苦。她说:“我要用心浸泡笔端,讴歌黑人生活。”满腔的热忱很快就得到报答。

她的《对体面的追求》一出版,就成为成名之作,受到了瑞典文学院的注意。

接着,她创作的《没落的资产阶级世界》、《陌生人的世界》和《上宾》等佳作,轻而易举地打入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角逐圈。然而,就在她春风得意,乘风扬帆之时,一个浪头伴一个旋涡使她又几经挫折——瑞典文学院几次将她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但每次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以偿。

面对打击,这位弱女性有所失望。她曾在自己的著作扉页上,庄重地写下:

——内丁·戈迪默,诺贝尔文学奖。然后在括号内写上“失败”两字。然而,暂时的失败并没影响她对事业的追求,她一刻也没放松文学创作。终于,她从荆棘中闯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感悟:

失败的眼泪能淹没一个人的自信,因而一蹶不振;成功的鲜花能使人头昏目眩,因而止步不前。对于一个奋进者,可贵的是要经得住失败和成功的双重考验。

17.休息时不谈工作

人是为了享受而工作的,并不是为了储备做工的精力而吃的。

——智慧箴言

犹太人自我解放的要诀是要让自己休息,并要懂得如何休息。犹太人的精明在于,他们懂得如何来计算少休息几年和多休息几年的利弊。

犹太人多是商人,商人同普通人相比,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工作定时,随时都有事,只要他愿意,干一辈子也干不完。工作耽搁了,钱就减少,犹太人绝不浪费一分钟时间。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身体健康是根本,而身体健康需要休息。休息必将和工作相冲突,这时犹太人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工作,选择休息。假如向犹太人提问:

“你们工作一小时可赚钱50美元以上,如果每天休息一小时,一天就少赚50美元,一年少赚1.8万元以上,这值得吗?”

犹太人算得更快:

“假如一天工作8小时不休息,一天可赚400美元,那我的寿命将减少5年,按每年收入12万元计算,5年我将减少60万美元收入,假如我每天休息1小时,那我除损失每天1小时50美元外,将得到5年每天7小时工作所赚的钱,现在我60岁,假设我按时休息可再活10年,那么我将损失18万美元,18万和60万谁大呢?”

生活很紧张,有很多人常常为了努力工作,而逐渐远离自己本来所应拥有的生活。犹太人认为,乍见之下,“忙碌”似乎是一种勤勉,其实不然,忙碌并不是一味地值得称赞。如果一个人在假日里还要为工作而烦恼,或把工作带回家去做,是很不幸的。

为此,犹太人最大的生活特色之一,就是他们十分重视假日。

在假日里,犹太人不谈论有关工作的事,不思考有关工作的问题,不阅读有关工作的书,也不从事有关工作的计算,全身心地娱乐、放松。

在犹太人心中,工作对人生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只知工作,而不知休息的话,他们会失去了人性。因此在假日里,他们是真正脱离所有工作的羁绊,全身心地休息。

感悟:

只有懂得珍惜和完善自己,才真正懂得工作和人生的乐趣,也才真正有能力去关注一些公益事业和活动。因此,合理的休息对一个人正常地从事其他事务是十分必要的,千万不要将工作和休息的时间混为一谈。

18.洁净的健康生存之道

保持洁净的身体是对上帝的敬奉。

——智慧箴言

犹太人特别注重保持洁净,讲究卫生,甚至把这上升到宗教信仰的高度。

拉比给学生授完课后,他陪他们走了一段路。学生们问他:

“老师,你要去哪儿?”

“去履行一项宗教责任。”

“哪项宗教责任?”“到浴室去洗澡。”

学生问:“这是宗教责任吗?”

拉比回答说:“如果有人被指派去擦洗在剧院和马戏场的国王的雕像,他做这活不仅得到了钱,并且还结识了贵族。那么,照着上帝的形象被创造出来的我,不更应该保养我的身体吗?”

在这一则犹太人轶事中,保持身体的清洁被称之为一种宗教责任,是因为犹太人认为人体是上帝的作品,而作为上帝作品的身体必须受到敬奉。

犹太人认为身体是上帝和父母给予的,出于对创造者的尊敬,每个人都应该坚持每天都洗脸、洗手和洗脚。

拉比雅基巴在被罗马人监禁时,卖粗面粉的拉比约书亚每天都去照料他,并给他带些水去。

一天,狱卒遇见约书亚时说:“你带来的水已经太多了。你是不是企图在监狱里用水打洞让囚犯逃跑?”

于是狱卒把水倒掉了一半,然后把剩余的还给了他。当拉比约书亚见到拉比雅基巴时,雅基巴说:“你难道不知我已经老了,我的生活离不开你所带的东西吗?”

约书亚告诉雅基巴所发生的事情。

雅基巴说:“给我水,我洗洗手。”

约书亚高声说:“那就不够喝了!”

雅基巴回答说:“既然法律规定不洗手的人都该死,我又能怎么办呢?我最好还是因自己的缘故而渴死,也不要违背了我同事们的观点。”

果然,在洗净手之前,他一滴水也没有喝。

毫无疑问,犹太人讲究卫生的生活观念,有助于人们保持和获得健康的身体。而且,讲究卫生是科学生活、健康生存最起码的生活要求。

感悟:

我们虽然不必像犹太人似的,视身体的洁净为一种宗教责任。但是健康却是我们的事业和福利所必需的,没有健康,就不可能有什么福利,也不能有什么事业。

19.孝敬父母

不要和不孝敬父母的人生活在一起,也不要和这种人共事。

——智慧箴言

人有三个伴:上帝、父亲、母亲。一个人应该尊敬父母,不仅仅因为他们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更因为他们给了他道德教训。每一个真正的人都要尊敬父母。

一头骡子在路上走,遇到了一只狐狸,狐狸从来没有见过它。狐狸观察着它脸上的庄严神气,它的眼睛很明亮,它的耳朵很长,狐狸心里说:“我看到的这是谁呢?这个家伙怎么样呢?我还从来没有看到像他这样的……”

狐狸问骡于是谁生的,骡子回答说:“我的叔叔走起路来很骄傲,它是国王的坐骑。打仗的时候,它腾跳奔跃,猛烈地刨地。它的脖颈上披覆着鬃毛,它高贵的嘶鸣令人恐惧。它的蹄子像燧石。它们渴望鏖战和毁灭……它的眼睛像火焰,像闪电。它是主人的力量之塔,伸出脖颈向前……这就是骡子的家谱。”

这个寓言说的是把自己从头到脚华丽地装扮起来的人……他装着很伟大的样子。但是,当有人问他的名字和血缘,他怕说出自己的父母感到不光彩,就说出使他显得尊贵的亲戚,一点儿也不说谁生了他……

在那些说自己的父母“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的人中,没能找到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像模像样的人。

要尊敬父母,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怎么做。

一个人可能因为给父亲吃肥鸡而下地狱,一个人可能因为让他的父亲在磨坊里做工而去伊甸园。

为什么给父亲吃肥鸡的人还要下地狱?

有一个人常常给父亲吃肥鸡。有一次父亲对他说:“孩子,你从哪里得到的这些鸡?”他回答说:“老东西,别出声,吃吧,就像狗那样吃东西的时候不出声。”这样的人虽然给父亲吃肥鸡但要下地狱。

一个人怎么可能让父亲在磨坊里做工还能去伊甸园?

有个人在磨坊里工作。国王下令每一户出一个男人给自己干活。这个人对他的父亲说:“父亲,你呆在这里,替我在磨坊工作,我要去给国王干活了。因为如果工人要受辱,我宁愿自己承受,不愿你承受。如果有责罚,希望挨打的是我而不是你。”这样的人让父亲在磨坊里工作,但还能去伊甸园。

一个人不能在言辞中不尊敬父亲。为什么?比如,如果父亲年纪大了,早晨想早点吃饭,就像一般的老人那样,他要求儿子早点弄吃的,儿子说:“太阳还没升起来呢,你就起床要吃的。”

或者父亲说:“孩子,你给我买这件衣服、买这些吃的花了多少钱啊?”儿子说:“我买了,已经付了钱;不关你的事,不要问了!”

或者他自己想着,说:“这个老家伙什么时候死?那时候我就解脱了。”

如果父亲不小心违反了《律法书》,孩子不能斥责他说:

“父亲,你犯法了。”他也不能说:“父亲,《律法书》是那样规定的吗?”

之所以不能这样说,因为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父亲的侮辱。

他应该这样说:“父亲,《律法书》是这样这样规定的。”然后他引用原文,让他的父亲自己得出结论——自己错了。

感悟:

因为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太多,所以我们才常常忽视,甚至羞于出口,只有生活和时间会教我们一切:父母是最伟大的。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要以不利的条件,强迫别人去干自己不愿干的事。

——智慧箴言

有一次,安东尼皇帝派使者到朱丹·哈·尼撒拉比那儿,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帝国的国库快要空了,你能给我一个补充国库的建议吗?”朱丹拉比没有回答一句话,他把使者带到了他的菜园,然后安静地干起活来。他把大的甘蓝拔掉,种上小甘蓝。对甜菜和萝卜也是这样。

看到朱丹拉比无意回答问题,使者对他说,“请给我个回信。”

“你什么都不需要。”

于是,使者返回到安东尼那儿。

“朱丹拉比给我回信了吗?”

“没有。”

“他给你说什么了吗?”

“也没有。”

“那他做了什么?”

“他只是把我领到他的菜园里,然后他把那些大蔬菜拔掉,种上小的。”

“那我明白他的建议是什么了!”皇帝兴奋地说。

于是,他立刻遣散了他所有的官员和税收大臣,换成少量的有能力、诚实的人。不久,国库就得到了补充。

犹太人运用这个故事说明国王要补充国库时,应该去想办法,而不能以不利的条件去强迫百姓去多缴税。不去强迫别人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犹太人的处世方法之一。在现实生活中犹太人更反对以不利条件去强迫别人。

对于以不利条件去强迫别人,犹太人又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有一天,拉比在路上碰到两个正在争辩的男孩。

两个男孩面红耳赤地争论到底谁的个子高,吵来吵去,还是没有结果。后来,其中一个男孩强迫另一个男孩站在水缸里,而他自己站在缸沿上。他终于证实了自己较高。

拉比看到这一情形,悲伤地对自己的弟子说:“是否世上的人都常这么做呢?为了证实别人劣于自己,就强迫别人下水缸;如果别人不愿意下去,他们就会自己爬到高处,以显示自己优于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种种欺骗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是,犹太人认为坏事掩不住别人的耳目,终有一天人们会发现事情的真相。即使有人能幸运地瞒过别人,但是做了坏事之后,自己的心里一定会觉得很不舒畅,而时时怀着恐惧之心。因此,以不利条件强迫他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感悟:

和别人进行竞争时,要站在同等公平的立场上,而不是以不利的条件去强迫别人。

21.宽人律己

宽恕和受宽恕是难以言喻的快乐,是连神明都会为之羡慕的极大乐事。

——智慧箴言

犹太人认为,人在社会中生活,意味着人与人之间为一种互助互谅的关系,这种关系本身又必定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这种理解从理论上说不管有多少环节,多少障碍,但在经验上,只要我们大家都是人,就可以从自身的趋乐避害的原始要求上,找到理解他人的前提。

互相理解,互相谦让的处世原则只是一个朴素的准则,在具体的环境中,还必须恰如其分地视实际情况来运用。《塔木德》上有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一次,有位拉比邀请6个人开会商量一件事,可是到了第二天,却来了7个人,其中肯定有一个人是不邀自来的。但拉比又不知道这个人究竟是哪一位。

于是,拉比只好对大家说:“如果有不请自来的人,请赶快回去吧?”

结果,7个人中最有名望的人,那个大家都知道他一定会受到邀请的人却站了起来,走了出去。

7个人中必定有一个人未受到邀请,但既然到了这里,再要自己承认资格不够,是一件令人难堪之事,尤其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所以那位有名望的拉比退让,可谓用心良苦。如此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并采取相应行动,正体现了他的仁慈之心。

犹太人认为若欲测知一个人是否真正敬爱神,只要看他是否爱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这是因为,在犹太人眼中,神创造人时,本来就是希望人能与盘踞在自己心中的邪恶作战。有些人和邪恶搏斗的结果是敬爱神、远离邪恶;但也有些人在这种苛刻而激烈的作战中,一败涂地,成为邪恶的奴隶。

而敬爱神,远离邪恶,就会善待朋友,爱护朋友;一个人如果成为了邪恶的奴隶,他就会对朋友都没有好心。

犹太人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国家连年战争,因为要征兵、运粮,所以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痛苦,这时前线却又传来失利的消息,国王听了非常生气,他不但解除了将军的职务,而且还把他驱逐出境,另派一位将军接掌军队。

国王怀疑第一个将军有卖国的行为,他很想知道这个将军到底是热爱国家还是憎恨祖国,想了很久以后,他终于找封一把可以用来测知将军忠诚与否的尺子。

国王的主意是:“假如我所怀疑的人忠心庆贺继任者的胜利,他一定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反之,如果他对继任者有扯后腿的言语或行动的话,那毫无疑问他一定是个卖国贼,到时我非定他的罪不可。”

这则小故事,并不单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而是告诉人们什么是普遍的人性爱。

犹太人认为,计量人的价值时,可以此人是否衷心庆贺邻人的幸福为标准。当自己充满幸福感时,假如有个邻人来共享他的喜悦,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同时,作为一位敬爱神的人,应该是爱别人的。

感悟:

不责人之过失,不谈人之隐私,不念人之旧恶知者可以养德,可以远害矣。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宽厚谦让。

22.交友智慧

一个人,可以没有鲜花和掌声,但不能没有友情和理解。

——智慧箴言

在犹太人看来,每一种金属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微粒子”组成,它们遵循一定的法则不停地从事忙忙碌碌的运动。因此,犹太人认为金属也是活的。

用力挤压一块金属,隔一段时间后把手放开,从外表上看,这块金属也许并没有什么改变,但是这块金属的内部一定有过很剧烈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