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摩西十诫
“摩西十诫”在犹太人危难时起到《圣经》的作用,它是我们团结的纽带。
——智慧箴言
公元前1250年,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在穿越西奈沙漠的艰难行进中,他们面临着饥饿、干渴、疾病、劳累以及强敌追袭拦阻的威胁,不少人怀念起在埃及虽被奴役但终究能维持生存的生活。加之他们多年来在埃及受多神信仰潜移默化的影响产生动摇,以致征途中在摩西隐居修道时,不少人乘机进行偶像崇拜。
为此,摩西不得不在西奈沙漠中停止行进,假托耶和华之命,对离经叛道的人发动了一场“清教运动”,以统一精神信仰。他声称耶和华在西奈山向他传授了十条诫律,作为耶和华与犹太人订立的约法。这十条诫律被刻在石板上,即著名的“摩西十诫”:
一、除了耶和华之外,不可信仰别的神。
二、不可为自己制作和崇拜任何偶像。
三、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尊名。
四、当守安息日为圣日。前6天做工,第7天歇息,任何工作都不能做。
五、孝敬父母者,福寿长久。
六、不可杀人。
七、不可奸淫。
八、不可偷盗。
九、不可作伪证陷害人。
十、不可贪婪他人的一切。
摩西让犹太人12个部落在西奈山下设立祭坛,宰杀牛羊,将牲畜的血一半倒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进行立约仪式。由此摩西初步创立了人类最早的宗教——犹太教。“摩西十诫”不仅成为犹太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人类最早的法律之一,并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着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另外,在流浪行进中,摩西还采纳了岳父叶忒罗的建议,把犹太人分别组成1000、100、50、10人各级规模不等的社会行政单位,选择能人贤者出任千夫长为各级行政首脑,协助摩西管理,结束了希伯来各部落混乱无序的状态。
摩西为争取犹太民族的独立、自由,在确立犹太人统一的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开创了犹太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成为千百年来犹太民族所尊敬、仰慕的第一人。
感悟:
通过某种力量使一个民族、国家或集团保持特性和独立生存,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使人们从思想深处对这一民族,国家或集团产生认同。
2.先知——犹太人的精神领袖
先知的任务就是传达上帝的意志,他们在我们危难时,为我们的存在方式指明了方向。
——智慧箴言
所罗门去世后,希伯来王国分裂为北朝以色列和南朝犹大国。内部倾轧、外敌蹂躏、信仰危机日趋一日地加剧了两个王国的衰败。
在民族危机与日俱增之际,自公元前8世纪中叶起,一批“先知”登上犹太政治舞台,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先知运动。由此开始了犹太教历史上伟大的“先知时代”。
什么是先知?
先知是上帝耶和华在犹太人中选择传达他的意志的人;先知的一切话语皆真实无误。摩西是最大的先知,其预言是真实的。
他们之中有许多人是伟大的诗人,但又远远超出于诗人。
他们之中有些人能言善辩,但又不仅仅是雄辩的演说家。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敢于坚持他们所认为的真理。
虽然他们之中很多人胸怀狭隘,完全不能容忍任何不同意见,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遇到原则问题敢于牺牲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在内。
先知们具有超凡的精力与智力,能预见到将发生的一切,他们警告那些面临灾祸的人,如果他们一再坚持违背上帝的教导,将会有何等灾难降临到他们身上。先知们富有追求正义与真理的激情,经常毫无畏惧地向国王或君王传达上帝的旨意,要求他们服从上帝启示给摩西的律法。
在犹太社会中,任何时候任何人背离了至圣的中心理念,先知就会传达上帝的意旨,教诲式地警告犯罪者,即使国王也不例外。
在犹太人2000多年的流散中,他们之所以能保持高度的民族同一性,关键是先知的思想著作中闪现着民族的良知,这不仅促进了犹太教的巩固和发展,而且使犹太人的生活有了规范,甚至对全人类的人性也有着很重要的贡献。
先知中最伟大和最为杰出的代表有:阿摩司、以赛亚、何西阿和弥迦。
先知的代表人物都从同一个基本观念出发,即一个上帝。一个惟一的创世主和士师、一个非神话的、非魔术的神——一个不屈从于命运和不受任何约束的最高意志。他们坚信必须维护和传播自己的信仰,要求人们遵守道德戒律。他们向犹太人传达上帝的预言和旨意:犹太民族要遭受亡国和流放之苦,但上帝不会忘记他的特选子民,历经苦难的犹太民族最终会回到上帝对他们应许之地,建立自己的国家。犹太人必须固守这一信念,否则就不可能获得拯救。
尽管先知们经历了动荡的犹太社会的不同时期,各人看到了不同的历史事件,但他们却超越各自的时代和历史事件,构筑了共同的宗教原则和伦理规范。这对犹太民族的信仰具有永恒的意义。
先知们用自己的智慧鞭挞人们又启迪人们,使犹太民族散而不亡,生生不息,同时也形成了犹太民族的信仰之源。
感悟:
且不管先知是否真能预见未来,但我们的社会的确需要一些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原则和追求正义与真理的人物出现。
3.拉比——灵魂的指引者
在没有拉比的日子,犹太人会不知道如何面对生活和敌人。
——智慧箴言
拉比是犹太教教职的一种。在古代犹太教中,原指精通经典律法的学者,故其原意为“老师”,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其实,在犹太社会中,拉比们身兼传道者、学者、教师、咨商者、评判者等角色,是享有崇高地位的精神领袖。
在罗马帝国统治犹太人的时期,为了毁灭犹太民族。罗马统治者想尽了各种方法,无所不用其极。他们或封锁学校,或禁止做礼拜,或焚烧书籍,或禁止犹太人的各项庆典,最终目的就是禁止培养拉比。
罗马帝国的统治者曾发出布告:任何参加拉比的任命仪式者,无论是任命的一方或被任命的一方,都将被处以死刑。举行这种仪式的都市城镇,也将遭受毁灭。
对于各种压迫手段来说,这无疑是罗马人采取的最残忍的一项措施。即使拉比不惜牺牲生命,他们也不愿背负伤害同胞生命的责任,所以这项措施一时颇收恐吓之效。
对于犹太人而言,没有拉比,社会即告瓦解,社会停止运转。因为拉比是犹太人精神上的领航者,代表犹太社会中的一切权威。没有了精神的牵引者,没有了社会事务的解决人,即意味着犹太民族从世界上消失了。
万幸的是,有位出色的拉比看破了罗马人的这项恶毒的措施,于是他率领他最赏识的5名弟子,溜出城镇,走进大山的无人地带。因为在这样的地方,可能避免被罗马人捉住;即使被罗马人捉住,也只有自己受刑罚,不会牵连到整座城镇的同胞。
这位杰出的拉比与弟子们在距离城镇2公里左右的地方停下来,老拉比为他的5名弟子举行了拉比任命仪式。
不幸的是,罗马人听到了风声,并派军队来抓捕他们。老拉比说:“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使命,死而无憾。但你们必须尽快逃走,因为我们需要有人继续承担起拉比的任务!”
5名弟子非常清楚肩上的责任,于是他们迅速奔走,并安全逃离了抓捕。最后,年迈的老拉比落到了罗马人的手中,恼怒的罗马人砍了老拉比几百刀。老拉比死了,但是5名年轻的新拉比开始了新的斗争。老拉比虽死,但是犹太民族的精神支柱却岿然不倒。
在犹太人心目中,最受人尊敬的拉比便是雅基巴。他是一位为国家、为道义而捐躯的民族英雄。
雅基巴出生于巴勒斯坦,出身寒微,替一位家财万贯的大富翁干活。后来,他爱上了主人的女儿拉结,两人不顾家庭的阻挠与反对,结为伴侣。富翁暴怒之下,与女儿断绝了关系。
在雅基巴40岁之前,他还仅是个目不识丁的牧羊人。但在40岁时,他在井边看见水滴石穿,从中悟出了日日不废则至柔之水可破至坚之石的道理,遂决心日日学习。在妻子拉结的支持下,他在雅乌内犹太经学院苦学。
经过12个寒暑的潜心苦读,雅基巴终于成为学者,赢得当时人们的推崇与爱戴,并且承担了《塔木德》最初的编辑工作。他曾研究过医学及天文学,并通晓数国语言,学问广博而精深,而且还曾以犹太人精神领袖的身份多次陪伴“纳西”或“长老”前往罗马与哈德良皇帝进行交涉。
公元132年,为反抗罗马暴政,脱离罗马帝国的统治,犹太人揭竿而起,举行起义。雅基巴的很多弟子都参加了起义。但公元135年起义被镇压,很多犹太人被杀害。
罗马统治者为了彻底打击犹太民族的精神,禁止进行犹太教活动。但雅基巴不顾当局的禁令,继续讲学,并对他的犹太同胞讲了这样一则寓意深远的故事:
有一只狐狸在小河边漫步,发现河中有一条鱼惊慌不安地游来游去,狐狸感到很奇怪,便问道:“鱼儿,你为什么如此不安呢?”
鱼儿回答说:“我担心随时会遭受渔网的捞捕呀!”
狐狸说:“既然你害怕渔网,那么你到岸上来吧。来到陆地上,我会保护你,你就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鱼儿听了,冷笑道:“狐狸呀,人人都夸你聪明绝顶,在我看来,你实在愚笨。在我们习惯已久的水里都必须承担被捕的风险,若是到了陆上,我们将会遭受何种危机,难道还不明白吗?”
对犹太人来说,信仰便如同水,如果离开水而上岸,惟有死路一条。无论遭受何等压迫,犹太人都不能离弃民族信仰。这便是雅基巴至死仍奉守不渝的主张。
不久,雅基巴便被捕入狱,并很快押往罗马。为了泄恨,罗马帝国统治者决定对雅基巴处以严酷的烤刑,让他在极度的痛苦中慢慢死去。
由于雅基巴是犹太人的领袖,所以行刑当天,罗马司令官也亲临刑场。当时旭日东升,正是做晨祈祷的时刻,这位伟大的拉比在被烧红的铁块炙烤全身之时,仍不忘虔诚而平静地进行祈祷。
罗马司令官看到此情此景,惊讶地问道:“你现在身受如此痛楚的极刑,难道还不忘祈祷吗?”
雅基巴回答说:“我爱神,所以我绝不亏欠任何一次与神交流的机会,尤其是现在,当我即将被杀之际,我十分喜悦地发现我是如此忠诚地敬爱着神,至死仍能与神祈祷交流,我的生命将无所遗憾。”
雅基巴英勇就义,犹太教视之殉教者。人们赞颂他:“要是没有雅基巴,《塔木德》早就被以色列遗忘了。”
感悟:
犹太教的不灭,与拉比们的护教功劳分不开;犹太人的心灵不死;与拉比们的精神指引不能划分开来,犹太教能最后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正是犹太拉比用上帝之言大行其道的结果。
4.圣殿轰动四邻
信仰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力量。
——智慧箴言
所罗门继承王位时,犹太民族正处于繁荣时期,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太平盛世景象。四邻诸国如腓尼基、叙利亚争相与之建交;埃及国王还送来公主,以联姻方式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所罗门生活极为奢华,但是他并未忘记耶和华,他用7年时间为耶和华在首都耶路撒冷建造了一座极为雄伟壮丽的圣殿。
圣殿坐落在耶路撒冷的锡安山上,圣殿的中心是“至圣所”。这是一个正方形的小房间,长宽各是30英尺,房里立着两个木雕的天使,在其伸展的羽冀下,将安放神圣的约柜。
圣殿竣工之日,所罗门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仪式。他邀请犹太各界领袖会聚耶路撒冷,并亲自带领他们步行前往锡安山的基列耶琳迎取约柜。这个外形普通的木匣伴随犹太人漂泊了近600年,里面珍藏有传说当年耶和华在西奈山顶与摩西订约的“十诫”石板。
安放仪式十分庄严肃穆。所罗门身着紫罗袍,头戴金王冠,端坐殿中,身后站着500名手持金盾的王宫侍卫。身穿白袍的祭司、长老、贵族、奴仆、歌队、琴师和号手围聚在祭坛周围。殿中香烟缭绕,鼓号齐鸣。当祭司们肩抬约柜进入圣殿时,大殿内外顿时鸦雀无声,人们静心聆听国王的祈祷。
在至诚至圣的祈祷声中,约柜被安放在神秘而幽静的“至圣所”内。此后,每年只有大祭司有权在赎罪日那天走近圣灵一次,将牛血洒在地上,以示赎罪后,即行退出。饰以香花及其他图案的包金大门终年紧闭,只有肃穆的雕像伸展着翅膀警卫着约柜。
约柜安置完毕后,圣殿内云雾弥漫,突然一团火焰从天而降,烧着了坛上的祭品,这似乎展示了犹太教的繁盛,也暗示了犹太人以后的多灾多难,同时也点燃了犹太民族对于心中圣殿坚定而又诚挚的信仰之火。
这场盛大的欢庆活动一直持续了两个星期。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杀牛宰羊,大肆庆贺。
圣殿的建成轰动了四邻各国,来圣殿觐观者络绎不绝。耶路撒冷成了人人向往的圣地,犹太之王声名远扬。犹太教得以广泛传播,主神耶和华的形象和威力大大增强,逐渐上升为各地犹太民族的保护神。
圣殿的建造成功,在以后的岁月中,筑起了犹太人宗教信仰的圣所,使他们身有所往,心有所归;无论征途如何坎坷,人生如何多舛,心中的圣殿永远不倒。
感悟:
所罗门建造圣殿的举措,正是犹太人智慧迸发的举动。它的意义远不是一座锡安山上的建筑,而是透过时空,透过灵魂,集聚犹太民族心与灵一致的归宿。
5.在艰难中不断前往
不管眼前卷起何种乌云浊浪,但是更美好的世界正一年一年地快步向我们走来。
——智慧箴言
犹太人离开了巴勒斯坦后,开始了为期2000多年的世界性大离散。先后星星点点地散居在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埃及、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特别是在中世纪的西欧,犹太教徒的处境极为悲惨。在当时的欧洲,基督教会占据着绝对统治地位,为此他们竭力逼迫“异教徒”改宗。在“改宗或死亡”的威胁下,许多犹太人被迫改信基督教,但不少改宗者仍暗中信奉犹太教,不过一旦被查出,就会被异端裁判所隔离、驱逐或屠杀。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基督教徒甚至可以在街上任意杀死犹太教徒,而不受任何惩治。
从13世纪起,犹太人被迫大量迁徙到中欧和东欧各国。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后,犹太人在欧洲的处境才有了些许改变。日益加剧的迫害使犹太人越来越渴求脱离现实的欲望,从而使犹太教徒生存与维系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从19世纪以后,近代犹太教逐渐从观念上分为正统派、改革派和保守派三大派别:正统派的主要代表是犹太教拉比参孙·拉菲尔·赫尔许及以色列·希尔德夏默。他们看到了现代科学文化的巨大能量与远大前途,于是大力主张把它们综合容纳进来。但同时,他们又坚持犹太教的信仰与传统,毫不犹豫地认为传统犹太教教义、条例不能更改,否则即为异端,教徒应对拉比法庭依据犹太律法所做的裁决惟命是从。
在正统派系内部,教徒按照犹太教规定,自己开办了学校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使他们从小即接受犹太教的各种礼仪、戒律及经典,以免受异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侵蚀。无论安息日还是一切圣日,他们都严守教规不乘坐车辆,在会堂里也严守男女分坐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