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让好习惯成全你
4436800000019

第19章 检点自己,人生目标才不会出轨(4)

有一天,公司的一位顾问与总裁交谈时,总裁大为夸赞这位主管。以后再开会时,其他主管依然接到各种指示,惟有那位积极主动的主管,总裁向他征询了意见。这位主管的影响圈因此而扩大了。

这在办公室引起不小的震撼,那些只知抱怨的人又找到了新的攻击目标。对他们而言,惟有推卸责任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肯负责,就得不怕失败,为了免于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有人干脆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以尽量挑剔别人的错误为能事,借此证明“错不在我”。幸好这位主管对同事的批评不以为然,仍以平常心待之。久而久之,他对同事的影响力也增加了。后来,公司里任何重大决策必经他的参与及认可,总裁也对他极为倚重,并未因他的表现受到威胁。因为他们两人正可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产生互补的效果。

这位主管并非依靠客观条件而成功,是正确的抉择造就了他。有许多人与他的处境相同,但未必人人都会注重扩大个人影响圈。

有人误以为“积极主动”就是强出头、富于侵略性或无视他人的反应,其实不然。积极主动的人只是反应更为敏锐,更为理智,能够合乎实际并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

印度圣雄甘地曾受到印度议员的抨击,因为他不肯跟他们唱高调,只在口头上谴责大英帝国奴役印度人民。相反的,他亲自下乡,在田间与农民同甘共苦。一点一滴努力经营,脚踏实地建立影响力,最后终于赢得全国人民的支持。他没有任何高官厚禄,以一介平民,凭着热忱、勇气以及道德说服的力量,终于使英国人投降。3亿人民因而脱离殖民地统治。

想了解一个人的关注圈与影响圈,从言谈中就可看出端倪。描述关注圈的语句多半带有假设性质。

“要是我的房屋贷款付清了,我就了无牵挂。”

“如果我的老板不这么独裁……”

“如果我的丈夫脾气好一点……孩子肯听话……”

“如果我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如果我学历更高……”

面对这些情况你又如何呢?是先从自我做起还是怨天尤人呢?

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困难,而这些困难似乎是客观因素造成的,有人在困难面前驻足;有人因困难的艰巨而退缩;更有甚者会因困难而丧失原有的动力。而那些能正确面对困难,冷静处理困难的人,必定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凡事先从自己做起的好习惯。

7。不要计较,凡事包容

生活中,一些人对什么事都看不惯,总喜欢斤斤计较,认死理,因此养成了过于挑剔的坏习惯。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打交道,这为工作、生活、办事制造了无形的障碍。做人就要做个受人欢迎的人,这就需要养成包容的好习惯。

做人是一门学问,是一门用毕生精力去探索的大学问,许多人都想洞悉其中原委,试图领悟到人生真谛。然而人生的复杂性使人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洞察人生的全部内涵,所以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往往局限在某件事情上,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很累的原因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斤斤计较,认死理。太斤斤计较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镜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似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别人就罪不容赦、无可救药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与人相处就要互相谅解,经常以“难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异,有肚量,能容人,你就会有许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诸事遂愿;相反,斤斤计较,认死理,过分挑剔,容不得人,人家也会躲你远远的,最后,只能关起门来“称孤道寡”,成为使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异己之徒。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具有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异,团结大多数人。他们有宽阔的胸怀,豁达而不拘小节,大处着眼而不会目光短浅,从不斤斤计较,纠缠于非原则的琐事当中,所以他们才能成大事、立大业,使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

陈明爱斤斤计较,他总抱怨他们家附近那个副食店卖酱油的售货员态度不好,像谁欠了她多少钱似的。后来同事的妻子打听到了女售货员的身世:丈夫有外遇跟她离了婚,老母瘫痪在床,上小学的女儿患哮喘病,而她每月只能开二三百元工资,全家挤在一间12平米的平房里。难怪她一天到晚愁眉不展。这样一来,显得陈明太苛求别人了。

人生如此短暂,要做的事情太多,何必为这种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时间呢?斤斤计较的人应该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知道什么事情应该认真,什么事情可以不屑一顾。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如果明确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认真,可以敷衍了事,就腾出时间和精力,全力以赴认真地去做该做的事,这样成功的机会和希望就会大大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改掉了斤斤计较的坏习惯,人缘也会逐渐好起来,办事效率也会日趋提高。

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有许多朋友,而结交朋友则需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少些计较,多些包容,这样才能谱写出快乐的人生乐章。

8。该放的事要放

生活中,存在许多零星琐事,对于这些事人们完全可以不去理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该做的事情上。可是,往往有些人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常常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烦心,这是不成熟的表现。“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一些人常常被困在莫名其妙的忧烦之中,它一旦出现,人生的欢乐便不翼而飞,生活中仿佛再没有晴朗的天了,真是吃饭不香,喝酒没味,干工作没劲,干事业没心,玩没意思。这一切,只因为他们陷入了多余的琐事之中。

有一种说法是:“法律不会去管那些小事情”。一些人有时偏偏为这些小事忧虑,始终得不到平静。

狄士雷里说过:“生命太短促了,不能再只顾小事。”

安德烈·摩瑞斯在《本周》杂志里说:“我的一些痛苦经历告诉人们,我们常常让自己因为一些小事情、一些应该不屑一顾和忘了的小事弄得心烦……人活在这个世上只有短短几十年,而我们浪费了很多不可能再补回来的时间,去愁一些在一年之内就会被所有人忘了的小事。不要这样,让我们把时间只用在值得做的行动和感觉上,去运用伟大的思维,去经历真正的感情,去做必须做的事情。因为生命太短促了,不该再顾及那些小事。”

就像吉布林这样有名的人,有时候也会忘了“生命是这样的短促,不能再顾及小事。”其结果呢?他和他的舅爷打了一场非常轰动的官司。

故事是这样的:吉布林在维尔蒙娶了一个当地女孩子凯洛琳·巴里斯特,在维尔蒙的布拉陀布罗造了一间很漂亮的房子,在那里定居下来,准备度过他的余生。他的舅爷比提·巴里斯特成了吉布林最好的朋友,他们两个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游戏。

然后,吉布林从巴里斯特手里买了一块地,事先协议好巴里斯特每一季可以在那块地上割草。

有一天,巴里斯特发现吉布林在那片草地上开辟了一个花园,他非常生气,暴跳如雷。

几天之后,当吉布林骑着脚踏车出去游玩的时候,舅爷突然驾着一部马车从路的另一边转了过来,逼得吉布林跌下了车子。

而吉布林———这个曾经写过“众人皆醉,你应独醒”的人———却也昏了头,告到官府里,把巴里斯特抓了起来。

接下就是一场很热闹的官司,大城市里的记者都挤到这个小镇上来,新闻传遍了全世界。事情没办法解决,这次争吵使得吉布林和他的妻子永远离开了美国,这一切的忧虑和争吵,只不过为了一件很小的事:一点干草。

在科罗拉多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残躯。自然学家告诉我们,它曾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初发芽的时候,哥伦布刚在美洲登陆;第一批移民到美国的时候,它才长了一半大。

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过14次;无数的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能战胜它们,但最后,却毁在一小队甲虫身上。

那些甲虫从根部往里咬,渐渐伤了树的元气。虽然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使这样一个森林巨人倒下了。

人就像森林中那棵身经百战的大树,也经历过生命中无数狂风暴雨和闪电的打击,但都撑过来了。可是却因一些本不该做的小事,而葬送了前途,仔细想想这么做值得吗?

人们一旦养成了专注小事的坏习惯,人生之途就变得险象环生了。人们必须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尽量控制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

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小事而烦心,这是一件没有实在意义的事。

生命是有限的,不要在一些不该做的小事上浪费时间,也不要因这些小事儿烦忧,时刻谨记:不为琐事烦忧,不做不该做的事。

9。避免唠叨,从容豁达

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感到不满,由此而唠叨个没完。殊不知,唠叨是破坏安定团结的罪魁祸首,无论是在家庭生活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唠叨的人都不受欢迎。这就要求人们要避免唠叨,从容豁达地看待当前境遇。

玛丽亚小时候和姑妈一起住在英格兰。姑妈经营着一家小店。每当有以牢骚满腹、喋喋不休而出名的顾客到达小店时,她总是把玛丽亚叫到身边,不管玛丽亚在做什么重要的事都要过去。然后,她把玛丽亚拉到身边神秘而又认真地说:“丫头,来,进来。”乖巧的玛丽亚很听话地按照姑妈的指示去做。

这时姑妈会向她的主顾打招呼,说:“托玛斯老弟,今天过得怎么样啊?”

托玛斯就会长叹一声对姑妈说:“不怎么样,实在是糟糕。糟糕透了大姐。你看这该死的夏天,天气热得要命,我一点也不喜欢它,噢,实在是烦透了。天气闷热得几乎快使我窒息了,可把我折腾得够呛。我受不了,真的快要命了。”

姑妈经常是一只手托着下巴,淡漠地站着,一边低声地嘟哝着:“唔,嗯哼,嗯哼。”一边向玛丽亚使眼色,确信玛丽亚已经将这些唠叨听进心里去了。

又有一次,一个牢骚满腹的人道:“耕地这种活儿真让人讨厌,尘土飞扬让人闹心不说,骡子也犟脾气不听使唤,真是要人命的苦差事,我实在是讨厌它,再也干不下去了。还有让人无法忍受的是,我的腿脚,还有我的手,酸痛得难以忍受;眼睛也被风扬起的尘土迷了;鼻子吸入尘土后也被呛得难以忍受,哎呀,实在是受不了了!”

这时候姑妈还是重复同样的动作和表情,淡漠地站着,嘟哝道:“唔,嗯哼,嗯哼。”然后再向玛丽亚使个眼色。

当这个牢骚满腹的家伙前脚出店门,姑妈后脚就把玛丽亚叫到跟前,一遍又一遍地不厌其烦对她说:“丫头,你听到这些人如此这般地唠叨了吗?”

玛丽亚总是乖巧地点点头,静静地听姑妈的教导。姑妈见玛丽亚乖巧的模样就会接着说:“丫头,记住,每个夜晚都会有一些喜欢唠叨的人,不管他是黑人还是白人,是富人还是穷人。当他们酣然入睡后,却可能一睡不起。不觉中,温暖的被窝却已成了冰冷的灵柩;柔软的羊毛毯却变成了裹尸布。他们再也不会有机会抱怨天气的糟糕或干农活的劳累了。记着,丫头,唠叨最容易让人失去生命。”

如果你对哪件事感到不满意,但又不可能让它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变,那就换种态度去对待,切勿唠叨,因为唠叨不是一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