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
4436500000010

第10章 兼爱——人生最大的艺术(5)

墨家在先秦诸家中应算是最有正义感的一家。墨子磨顶放踵,只要稍有利于天下,便一定会奋不顾身地去付出行动。为此,墨子曾裂裳裹足,急走十日十夜,只身赴险去止楚攻宋,不可不谓具有侠义肝肠。墨子认为人人都应具有救世精神,主张“万事莫贵于义”,而此处的“义”就是指有利于他人。春秋战国,社会激荡。许多国士变为游侠,良莠不齐,于是墨家在其经典著作中研究并阐述了任侠精神,加以引导。《墨子·经上》指出:“任(侠),士损己而益所为也。”就是自苦为极,损己利人。《墨子·经说上》又指出:“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侠的行为方式就是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惩恶扬善,全然不顾自己的私利。要求墨家弟子竭尽全力地去扶危救国,为人解难,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同时墨子还强调救世的动机要纯一,只能是为他人利益着想,若存有私心,沽名钓誉,那就与强盗的行为没有什么不同了。墨子的这一“任”的精神逐渐成为后世侠客行侠仗义的行为准则,侠的精神是“义”。在古代,任侠也被称为“义士”。墨子贵义,《经说上》阐述道:“义,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把为天下百姓谋利当作份内之事,有很高的本领,但不一定要求被任用。虽然后世侠客与墨家所指的“任侠”不能完全等同,如墨家提倡“非攻”,反对以暴除暴,不赞同以武力解决问题,而后世侠客则往往以正义执法者的身份自居,多以武力为民除害;墨家主张“兼爱”,主张人无上下贵贱之分,都应相亲相爱,讲求的是一种泛爱,但后世侠客多具有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格特征,以除暴安良为己任。但双方在损己而益人这一点上是相通的。汉朝人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对“侠”的描述是“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这与墨家所讲的“任”的内涵是一致的。

当今,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一些人不能持节自守,损公肥私、贪污腐败的事时有发生。在此情况下,大力提倡墨子这一“任”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对于重振世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大有帮助的。

金庸先生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是符合墨家任侠观的。

墨家分为上、中、下三门,所以《墨子》书上的文章都分“上中下”三种,譬如《尚贤上》《尚贤中》《尚贤下》。不同的篇章为不同的子弟所学习。“上”是指政治家;“下”是指纯粹的专家学者;“中”是指笃信墨学的苦修者,以自苦为极,损己利人,完全不同于社会的价值标准,为了所有正“义”的事大声疾呼,嫉恶如仇。中国侠义文化的源头是墨家。

在天下失义的情况下,侠义弥足珍贵。墨子自身也参照侠义行事,《墨子·贵义》记录:墨子看望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了,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吧。”墨子回答:“有个人生养了十个儿子,只有一个耕种,其他九个闲着,这一个耕种的不能不更加努力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您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劝阻我呢?”

每民族危难、大恶当道之时,江湖门派林立、侠义精神横出。对于侠义的期盼与热情,俨然成为中国黎民唯一愿意真正寄托的希望。

现代任侠义士,必承墨家“天志”,继共和革命之伟业,破“暴王力政”之不仁,造民主宪政之大义。谭嗣同是身体力行墨学的先行者,他曾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迈诗句。

14.万事莫贵于义

【原文】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

【译文】天下万事之中,没有什么比道义更可贵的了。

墨子对于“义”的理解与先秦诸家是颇为不同的。墨子给“义”所下的定义为“义,利也”,将物质利益作为了“义”的内涵。但“利”又有私人之利和万民之利的区别,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利”都可称为是“义”呢?对此,墨子进一步界定了“义”的概念,指出“义者,正也”,认为“义”是“正”,是正义之利,也就是有益于他人之利,将那种个人之利排除在“义”之外,从而与那种狭隘的功利主义划清了界限。墨子的弟子胜绰因为贪图个人利益而未阻止齐国侵略鲁国这种不义的行为,墨子斥责他是“禄胜义”,批评胜绰的“不义”。由此不难看出,墨子所谓的“义”就是指有利于他人。墨子将“义”与和氏之璧、隋侯之珠、三足六耳的九鼎这些天下诸侯们所称道的“良宝”作了一番比较,指出这些诸侯所谓的宝物并不能起到富国家、众人民、治刑政、安社稷的作用,而惟有“义”才能做到这些,所以“义”才是真正的“天下之良宝”,并因此而强调“万事莫贵于义”,指出“死生利若,一无择也”,认为苟有利于天下,则生不足重,死亦不足惜。墨子亲自以“摩顶放踵”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墨家弟子为了行“义”,要有超越生死、粉身碎骨的无畏精神。而墨家弟子也没有辜负墨子的期望,当真做到了为“义”而舍生忘死,为了教化他人,曾一次自杀一百八十余人。一般的人认为天下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而墨子却认为生命在“义”的面前是微不足道的,只有“义”才是最为重要的,“万事莫贵于义”。

在如今这种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墨子的“贵义”,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就显得弥足珍贵。

社会的改良和进步,也取决于每个人对别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你的成功如果只给你一个人带来利益,而对别人,对社会没有丝毫奉献,那也就不是真正的成功了。

成功的终极意义不在于个人生命的幸福和利益的巨大。并且,它也不由自己给自己的生存意义给予评判。个人不能离开他赖以生存的群体,不能离开由这些群体所构成的社会;个人的生命价值是由他人、社会给予评判的。只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出来。因此,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征途中时刻不能脱离集体、社会;个人必须为大众,为社会承担责任,做出贡献,奉献自我。一个人只有当超越自己生命的狭小圈子,而热心投入到社会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宠爱他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从来没有开心地笑过一回,常常愁眉紧锁,郁郁寡欢。

有一天,一位魔术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能让王子快乐起来。国王兴奋地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宫里的金银财宝你随便拿。”

魔术师带着王子进了一间秘室,他用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些笔画,然后交给王子,并嘱咐他点亮蜡烛,看纸上会出现什么。说完,魔术师走开了。

年轻的王子在烛光的映照下,看见那些白色的字迹化做美丽的绿色,变成这样几个字:“每天为别人做一件善事。”王子依此做去,不久,他果然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少年。

小故事蕴藏着大道理,它告诉我们:人之所以生活得有意义,有快乐,有丰足感,是因为他能奉献,而不是处心积虑地想到占有。奉献给人一个实现自我的空间,因为他知道要努力工作,为社会服务,他知道要肩负一个帮助和安慰大众的使命。在那努力的目标之中,他发现了生活实现的空间。

只要你敢于在行动上奉献自我,你就会生活在快乐之中。如果你养成奉献的习惯,你就会拥有心灵和财富的富足。

假若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无偿地给予别人以服务和帮助,他的生命一定闪烁着光彩,充满着喜悦和快乐。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受全世界敬仰的德兰修女,由于和英国平民王妃戴安娜的死期接近,所以有人将她们二人相提并论,但她们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类型。德兰没有戴妃的风华绝代,她个子瘦小,相貌普通;她有的,是一颗美丽的爱心。戴妃在卫生、安全的医院里和艾滋病人握手,会有记者拍下照片刊登在报刊杂志上。让人歌颂她的爱心;可德兰却不知多少次在污秽、肮脏的街道拥抱那些患皮肤病、传染病,甚至周身流脓的垂死病人,把他们带回自己的住处,照顾他们,安葬他们,让人们享受她的奉献。

很多人一谈到德兰修女,都说她是个伟大的人,和她相比,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可德兰修女却说:“我们都不是伟大的人,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来做生活中每一件平凡的事。”

15.塑造博爱的个性

【原文】爱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墨子·大取》)

【译文】爱众世与爱寡世相同。兼爱也要相同。爱上古与爱后世,也要与爱现世一样。

兼爱不仅仅是要人与人之间相互敬爱,更是要求每个人要有爱天下人之心,要有一种博爱的精神。

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碰到的人,都有爱和被爱的相互责任,我们怎样为他们树立爱的榜样,将会对他们如何去爱别人产生重大的影响。当我们表达爱心的时候,别人会看着我们,甚至把我们当作学习的榜样。

我们会问:“谁可以当我们的好榜样?谁是我们最应该仰慕的对象?”我们可以从历史人物中找到他们,也可以在开放和诚实的心态下遇见他们,我们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他们。

南丁格尔舍弃了财富和舒适的生活,去追寻她心中深刻的需求。她被一种要去照顾千千万万个人的使命所驱使,要去分担他们在她身边死亡的时候所经受绝望的情绪和恐惧。最后她成为我们今天所熟悉、敬仰的“白衣天使”之母。

天主教神父达米安抛弃了文明社会的一切,献身于照顾夏威夷莫洛凯岛上的痳疯病人,完全体现于博爱的精神。他与教会的官僚体系奋战不止,为他的教区人士争取补给品,最后他自己也患了痳疯病,死在他所爱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人群之中。

甘地将一生完全投入追求自由之中。他的不流血革命的理论和实践,终于使英国殖民地下的印度人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束缚。当他一再被要求写下自己的生平回忆时,他做出了一句最有个性的答复:“我的生平就是我的信息。”

这些把个人力量化为爱的历史典范,都可以帮助我们辨认、欣赏那些在日常生活中,以博爱为职责的高尚性格,可能也包含我们自己。

夏日的一个黄昏,我们几个朋友坐在广场旁一家清雅的酒店里一边喝酒一边闲聊。透过玻璃窗,我们看见街头一个女孩正提着一篮子玫瑰花,四处向人兜售。

夜幕降临,霓虹闪烁,那个美丽的黄昏忽略了小女孩一篮子好看的玫瑰。

我们只顾喝酒,也就没再注意那个女孩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那个小女孩竟站在饭店门口,她清秀的脸上爬满了忧愁与焦虑,操着蹩脚的普通话,有些怯怯地问:“老板,可不可以卖一碗蛋炒饭给我?”

正站在我们旁边30多岁的老板转过头,看了看她。小女孩更加羞涩了,站在那里,小手揪着衣角,不敢言语。

“当然可以,你进来坐吧!”老板语音刚落,小女孩就语无伦次起来:“不,不,你把米饭盛在方便袋里就行了。”

我们停止了谈笑。老板一副古道热肠:“没关系,你坐吧。”谁知小女孩说什么也不肯。最后老板只好给她打点好。小女孩感激地提着一方便袋蛋炒饭走了。临走时,她高兴地付了两元钱。

其实,那些蛋炒饭肯定不只卖两元钱。一问老板,果然如此。老板猜测说,这蛋炒饭可能不是那个女孩买给自己的,因为许多天来,她一直在这个广场周围卖花,来买蛋炒饭却是头一次。所以老板想,肯定还有一个人,或者她的亲戚,或者她认识的一个更加苦难的朋友,需要小女孩的照顾。最后老板说:“我给了她两份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