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宝宝饮食与健康
4431200000009

第9章 第3个月(2)

所有天然食物,几乎没有一种单纯的食物能充分满足人体全面营养需求,不是缺少这种维生素就是缺少那种矿物质或氨基酸,因此合理的饮食应包括各种食物混合的食用,使各种食物互相补充,取长补短,但是限于种种条件无法达到目的,尤其是婴儿的食物品种比较单调,更难达到这个目的。如果长期食用某一种或几种食物,容易造成某种营养素的缺乏而影响健康,于是只能根据营养的需要在食物中额外加入某一些营养素,以补充生理的需要。婴儿强化食物就是哪些营养素普遍缺乏,就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制成的。在婴儿常用的适宜的食物中添加所缺营养素予以强化,从而改善食物营养价值,这是现在常用的科学制品方法。例如大米中赖氨酸缺乏,在大米中强化0.3%赖氨酸后,可使大米中可利用的蛋白质由3.0%提高到5.1%。目前婴儿食物中多数缺乏铁、钙和维生素A、D,所以就有铁强化食物和钙强化食物以及维生素A、D强化食物三种产品。这些常缺的营养素多数强化在婴儿常用的食物如奶粉、米粉、面粉或食盐中,婴儿通过食用强化食品,获得了需要的营养素,所以强化食物对婴儿是有好处的。但是,各种营养素都有一定适宜的需要量,任何营养素过量都会产生副作用,例如铁、钙、维生素A、D等过量都有毒性作用,所以不是任何食物都要强化,强化食品中的剂量也是有一定的限制,各地间标准也不一样。当然能够尽可能地采用不同品种的天然食物进行合理搭配,互补有无,同样能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例如大米缺乏赖氨酸,如果把米粉加入富含赖氨酸的牛奶中煮食,营养价值就大幅度提高了,同样达到了强化食品的作用,达到合理调配生理机能的作用。

补充需要量一半的钙

婴儿在6个月以内,每日需要钙600毫克,6个月以上的婴儿每日需钙800毫克。一般地说,婴儿从食物中(母乳、牛奶等)只能摄取到钙需要量的一半。例如母乳喂养的小婴儿,全部吃母乳,每100毫升母乳中含钙34毫克,即使每天能吃进700毫升母乳,钙的含量也不足250毫克。因此,为了满足婴儿骨骼、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全身正常代谢的需要,还要另外补充宝宝需要量一半的钙。那么怎样补充钙呢?

给婴儿补钙有两个途径,一是在婴儿食物中添加钙,如市售的配方奶粉、婴儿营养奶米粉、奶麦粉等都含有钙,二是用钙剂补充。后者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那么选择哪种钙剂好呢?现在钙制剂品种繁多,不下200余种,补钙成了一个热门。选择钙剂时,一要看钙剂的含钙量;二要看钙剂的溶解度,只有易溶于水的钙剂吸收才会好;三是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四是价格适宜。医疗保健单位的医生会根据原则帮助父母们选择适宜的钙剂。目前市售的一种用牡蛎壳煅烧后直接制成的“活性钙”是不适宜给婴儿用的。其含钙量虽高,但溶解性差,所以吸收率低。还由于其碱性重,对宝宝的胃有刺激,长期喂服会使宝宝胃口差。此外由于近海污染的缘故,牡蛎壳中含有对健康有害的重金属元素如铅、铝、汞等,长期服用会产生蓄积中毒。所以给婴儿补钙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采购,也不要认为价格贵的就是好钙剂。

补充钙剂的同时应该补充维生素D,这样钙才能很好地吸收和利用,否则大部分喂进的钙都由肠道排泄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维生素D补充的方法

婴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的发育需要钙,钙由食物如母乳、牛乳中提供,但钙的吸收和利用又需要维生素D的参与。如果宝宝的食物中提供了足够的钙而身体里的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钙的吸收和利用就不好,同样会导致缺钙,缺钙就会发生佝偻病(俗称软骨病)。可见维生素D对宝宝健康的重要性。宝宝每天需要获得400u的维生素D才能保证体内钙的吸收利用。但是婴儿的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一般远远不足,即使母乳很充足的母亲每天分泌700毫升母乳,那么也只能供应宝宝70u的维生素D,远远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牛奶每100毫升仅含维生素D0.3~0.du,一个鸡蛋黄也只含20~25u维生素D。因此,每个婴儿都处在维生素D不足的条件下,如果不额外补充,势必造成宝宝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既然食物不能满足婴儿对维生素D的需要,婴儿还可从另外两个途径获得维生素D:一是晒太阳,二是用维生素D制剂补充。太阳中的紫外线直接照射在皮肤上,可在皮肤中产生维生素D,但是由于紫外线穿透能力低,所以隔着衣服、玻璃、塑料薄膜晒太阳取暖并不能产生多少维生素D。再则,早晚日光照度差,紫外线量也不足;空气污染重也造成紫外线不足;冬春季由于气候寒冷,宝宝穿衣多,日照普遍不够,所以,对婴儿来说,由阳光的紫外线照射获得的维生素D也是很少的。那么,只有通过服用维生素D来补充了。目前维生素D制剂是维生素AD滴剂(俗称鱼肝油)。从宝宝出生后2周、早产儿从出生后一周开始,补充维生素AD,剂量是每天2~3滴,分1~2次喂服,要不间断。即使患病时也要坚持喂服,这样可避免患佝偻病。如果当地的牛奶或服用的配方奶粉中已强化了维生素D,可适当减少喂服维生素AD的量。这样,婴儿的骨骼才得到充分生长发育。

维生素C的补充方法

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婴儿不能食入蔬菜,所以容易造成维生素C的缺乏。要注意给孩子增加一些绿叶菜汁、番茄汁、橘子汁和鲜水果泥等。这些食品中均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在接触氧、高温、碱或铜器时,容易被破坏。因而给孩子制作这些食品要用新鲜水果蔬菜,现做现吃,既要注意卫生,又要避免过多地破坏维生素C。

维生素E的作用及补充

孩子在发育过程中,机体为了对抗在运动时下肢持重线不正,下肢肌肉韧带过度收缩和牵拉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便堆积了较多的代谢产物,如乳酸等。而在休息时,由于局部张力降低,血流量增多,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消除,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的从缺血到再灌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内部产生了有高度活性的氧游离基。这种游离基的剧增,使细胞膜发生脂肪过氧化反应,而这一反应损害了细胞膜的完整性,因而引起局部疼痛。维生素E是一种抗氧化剂,它对氧游离基发生作用,起到清除氧游离基的作用,稳定了细胞,因而有治疗生长痛的作用。维生素C也是一种抗氧化剂,适当应用也有裨益。维生素E剂量为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一般1~2个月后孩子不会再感到下肢疼痛。疼痛完全消失后再服用一段时间予以巩固。

铁的作用及补充方法

铁对婴儿极为重要,是婴儿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盐类,也是造血原料之一。它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各组织的氧气运输亦离不开铁。婴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铁的需要量较成人高,10岁以下婴幼儿每日供给量规定为10毫克。

婴儿出生后由母体获得的铁在体内贮存,可供生后3~4个月之需。乳类所含的铁远远不能满足婴儿的要求。如果4个月后不及时补充含铁丰富的食品,则会出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据调查,6岁以下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约为30%左右。

患儿一般皮肤苍白、精神不佳,或有营养不良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心脏略扩大,生长发育障碍。因此婴幼儿膳食中应补充肝、蛋类、肉类、绿叶蔬菜和水果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中及蛋黄中含铁尤多。4个月以后的婴儿应从食物中摄取铁,如从蛋黄糊、猪肝泥、什锦猪肉菜末、豆豉牛肉末等中取得。l岁左右的患儿每日可补充蛋黄1个,肝末20克左右。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应给婴幼儿适当补充避免因缺乏维生素C而致铁的缺乏。

锌的作用及补充方法